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水洗尘(诗歌论坛1)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潘洗尘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诗歌,是清洗我们心灵之尘的圣洁之水。为寻找人生真善美的家园而写诗,为抵达完美的心灵境界而读诗,为营建共同的精神绿洲而编诗。这样的意念形成了本书。本书充满了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歌与诗人的怀恋情绪,只要您翻开第一页就可感知……

内容推荐

本书认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由于诗人们对写作技术的过分追求与依赖。已使诗歌较为严重地偏离了诗意的轨道并脱离了广大读者。诚然,在时下艺术如此多元的时代,认为诗歌和诗人可以重新找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尊严也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如果我们的诗歌甚至就此几乎所有的拥有高等学历的高级白领小众也不知所云,或干脆认为与己无关,而我们的诗人们却沾沾白喜地躲在象牙塔里自慰。这到底是一种尴尬还是无奈?

一本诗歌刊物从当初发行几百万几十万跌落到如今的几万几千,诗人们从一个时代的精神偶像坠落成时代的弃儿,说到底这不是时代的错。也许,是该到了我们从诗歌本身找找原因的时侯了。

目录

贺词贺信

阿红 叶延滨 郁葱 李秀珊 潘虹莉 曲近

主编观点

八十年代校园诗人档案

诗人像册/潘洗尘行吟2006

诗人新作/眷恋或恐惧(组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诗人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专门推介

——校园诗人潘洗尘的诗报《校园创作》档案

就《多梦时节》出版给潘洗尘同学的信

激情年代的怀念

在选择与被选择之间远行

洗尘之海,已不在远方

我永远站在草莽

清水洗尘

永不复返的年代

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洗尘

青衿磊落,才气逼人

六月我们看海去

生命的滋味

侧面

初见诗人潘洗尘

网络文摘

八十年代校园诗坛备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坛历史备忘录

中国新诗史上大学生诗歌第一刊《大学生诗坛》档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第一报《大学生诗报》档案

八十年代校园诗歌经典回放

长征长征

我感到了阳光

潮汐

我们还怕什么

中国夏装

扬州

山民

紫色的海星星

中国门牌1983

周末我们去了女同学宿舍

日记

中文系

尚义街六号

小平您好

多梦时节

秋天

航海去

雨季来临

幻想号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名家新作

归宿(诗组)

生活是可以改变的(组诗)

农民工(组诗)

清水诗人

金色的秋天(外二首)

城南旧事(三首)

关于苹果(组诗)

某个下午:呼吸或者思索(组诗)

儿子又把杯子摔碎了(外二首)

这河这片土地(组诗)

梦怀昭君(组诗)

纸上的可可西里(组诗)

雪(组诗)

逆光中的日子(节选)——关于生存和生活

成熟的叙述

长空中的飞鸟

熄灯后的女舍

我的健康档案

春天决不可一拖再拖

我这样关心兰兰是为什么呢

思乡组章(6首)

微雨中的村庄(外一首)

相见不如怀念(外一首)

清水芙蓉

公墓里忽然多了许多人

月儿弯弯

是你来探望我了吗

心月

雪夜情思

想做一片落叶

北极熊

永远等待

秋涩

女人是井

小诗子

双刃剑

放歌那达幕

清水短歌

三米深 十鼓 于洛生 黎凛  边建松

涂灵 张之 李长空 阿卓务林 李景春

枫叶纷飞吕正荣 张瑞 风雨兼程 鱼翁

沙漠 桂鬼 孔祥忠 rich33663郎玉强

高兴涛 叶丹

亲情 诗情

那一刻我真的很幸福

空心(外四首)

压卷诗人

城市现场(组诗)

点评

试读章节

我在多个场合都表达过我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敬意与怀念。伟大的八十年代已经属于历史,但历史是那样地令我们倾心而难忘。在八十年代的文艺复兴中,诗歌是先行者。那时的诗歌以及整个的文学艺术所表达的是一种洋溢着浪漫情怀的理想精神。对“文革”动乱的批判与反思,对现代迷信的质疑与反叛,对开放时代的期待与追求。还有,更为重要的,是逐步摆脱政治教条与艺术教条之后的变革既有艺术秩序的实验与实践。

当年,崛起的诗潮以众多有才能的青年诗人的参与,而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天空留下了灿烂的光环。这些艺术革新的先行者,以挑战的姿态面对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与艺术惰性,面对来自政治批判的压力,进行了艰难的抗争。新诗潮是新时期文学艺术的第一只报春燕。因为有它突围的胜利,终于全面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划时代的大变革。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我认识了最初一批站在新诗潮潮头的人们,包括那些在校园里推波助澜的校园诗人们。他们很快都成了我的朋友,尽管我们的年龄相差很大,但是艺术理想的一致,使我们成了忘年之交。在这些人中就有潘洗尘以及苏历铭在《关于潘洗尘出版诗集要说的话》中列举的那些名字。他们都是我的年轻的朋友,我和他们或多或少有过直接或间接的交往。岁月已经无声地走过了二十多年,我想起这些事,这些人,仿佛一切都是昨天。

潘洗尘在八十年代很活跃,他的诗歌实践在同代人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在校园诗人中还是个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组织者。潘洗尘为诗不求数量,但诗的质地坚实饱满,在艺术上和那个时代的诗风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而在思想内涵上几乎每一首诗都保留了强烈的时代精神。收在这本集子里的第一首诗《六月我们看海去》,就是这样一首具有典型性的诗作。看海代表一种愿望。在那个时代是一种追求和渴望自由的象征。海是在遥远的远方,看海需要跨越广漠的大陆,要经历艰难的跋涉。这就出现了本诗开宗明义的经典性的句子——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这诗句充盈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那种浪漫主义的理想精神。“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哥伦布啊,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寻找新大陆,用自己的自信而坚实的脚印,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绚丽。那种对未来的热烈憧憬,那种满怀信心的等待和争取,都激起我们对于伟大的八十年代的深情怀念。那时他还有关于土地和爱情的歌唱,都一样地充满这种期待和追求。

激情年代已经远去,物质生活的丰裕诱使人们远离精神的家园。潘沈尘感到了时代的这种变迁,他甚至感到了自己的“落伍”。“我注定是一个可能已日益显得落伍的八十年代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落寞的歌者。

P8

序言

本书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歌与诗人的怀恋情绪,只要你看一看栏目设置就一目了然了。

因此,本书可能不适合那些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歌持轻视或轻蔑态度的诗家或读者。

本书认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由于诗人们对写作技术的过分追求与依赖。已使诗歌较为严重地偏离了诗意的轨道并脱离了广大读者。诚然,在时下艺术如此多元的时代,认为诗歌和诗人可以重新找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尊严也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如果我们的诗歌甚至就此几乎所有的拥有高等学历的高级白领小众也不知所云,或干脆认为与己无关,而我们的诗人们却沾沾白喜地躲在象牙塔里自慰。这到底是一种尴尬还是无奈?

一本诗歌刊物从当初发行几百万几十万跌落到如今的几万几千,诗人们从一个时代的精神偶像坠落成时代的弃儿,说到底这不是时代的错。也许,是该到了我们从诗歌本身找找原因的时侯了。

有人说,诗歌是纯粹的自我感觉,也许这没有错,但当你要把这种纯粹自我的感觉拿出来公开发表,真的恐怕就没有谁不在乎其他人抑或是你的读者的感觉了吧!

回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诗歌不论在思想领域还是艺术领域,其繁荣与兴盛都源自于它的自信、主流与前卫。想想当年涌现出的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巨匠巨作,不论是北岛的《回答》、《结局或开始》,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江河的《纪念碑》;抑或是骆耕野的《不满》、徐敬亚的《致长者》、白桦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几乎无一不是走在了思想和艺术的前沿。说到底,是深刻的思想、出众的才华、雄厚的功底、精湛的技艺造就了那一代的大师和一部部的鸿篇巨制,成就了那一代的诗歌盛世和捍卫了那一代的诗歌尊严。殊不知,离开诗歌的尊严,更何谈诗人的尊严。也许,仅从技术的层面,今天的诗人们已经足可以令昔日的大师们难以望其项背,但诗歌说到底还不仅仅是技术,至少它也应该是一种技艺。这就好像建筑,你不能不承认单从技术上看,今天已胜过了往昔百倍千倍,但我们又为什么常常会为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那些大师们的杰作而喟叹后无来者呢?

从徐志摩到海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两个里程碑,要想重筑中国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看来我们必须从重新面对和正确评价这两个时代的诗歌和诗人开始。

本书从本卷开始,除《清水诗人》等几个原创作品栏目外,将用主要的篇幅隔卷推出《八十年代校园诗人档案个人卷》、《八十年代校园诗坛备忘》、《八十年代校园诗歌经典回放》和《八十年代诗人档案个人卷》、《八十年代诗坛备忘》、《八十年代诗歌经典回放》。其中,《八十年代诗人档案个人卷》会以诗人新作、像册等两大系列栏目、普通读者的评论汇编等形式重点推出;《八十年代诗坛备忘》和《八十年代诗歌经典回放》则集中编发八十年代诗坛重要诗歌现象与创作群体的史料整理以及经典诗歌作品。

在此,诚请广大关注八十年代诗歌的诗人和读者提供稿件和线索。

2006年5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6: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