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成败。孩子能否享有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更好地开展以“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为主体的“双合格”活动,整合社会力量,传播先进的教育经验,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发展创新。我们组织编写了本教材,并配套设计了系列创新性活动。
本教材通俗易懂,科学有效,为国家级教育研究课题成果,包含“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习惯”、“建设和谐家庭”、“心理健康”等现代家庭教育的支柱内容,既有理念、案例,也有具体操作步骤,还附有思考题和综合测试题,广大家长阅读后可参加答题竞赛,优胜者参评年度好家长。
本册为培养精英金色版。
全书以“习惯”为切入点,从四个大方面详细介绍了为什么“习惯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力量”。这四个方面是:做人习惯——培养真正的人;做事习惯——为生存播撒种子;学习习惯——高于一切学习成绩;生活习惯——为健康人生奠基。全面指导家长抓住儿童习惯培养关键期,培养出真正的精英。
1.责任心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
主动承担责任,意味着愿意主动去为他人或集体做更多的事情,愿意去冒更多的风险,也愿意付出随之而来的可能会有的代价。
我国加入WTO以后,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实话实说》栏目讲述了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情。他到瑞士访问时,在一个洗手问里听到隔壁小问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响动,由于响动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吸引了他的好奇。于是,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这一看使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问里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设备。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t=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他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那个冲刷设备。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他的身边。这件事令龙永图非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竟然能够如此勇于主动承担责任。可以说,这种承担责任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了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习惯。
只有一个人意识到要主动承担责任的时候,他的美好人格才开始形成,他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责任是一个人必须为之付出努力的任务,无论大小都应该重视。
2.让孩子在承担责任中长大,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让父母在生活上当他们的保姆;在学习中,也已经习惯了父母当拐杖,让父母陪着读书,帮着做作业。最后的结果是离开了父母他们就手足无措,甚至寸步难行。
有个15岁的中学生说:“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什么都替我做了,我长这么大,在家里没有洗过一双袜子,也没有扫过地。有时,爸爸也说我,我觉得自己应该多干点家务活儿,但就是懒得做。再加上他们老迁就我,我一耍赖他们就不让我做了。”其实这种情况在当前的中学生里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多孩子想不到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劳累的父母,根本就不可能形成责任心。
有一位商人,一次他让自己的孩子从高处跳下来,表示可以用手把孩子接住。可是当孩子真跳时,他却闪开了。被摔疼的孩子哭着责怪父亲,商人对孩子语重心长地说:“我这样做是想让你知道,在许多时候和情况下,别人是靠不住的,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事是别人想帮而不能帮,也无法帮你的,只能靠你自己,不要依赖别人。要生存,靠自己奋斗,靠自己争取;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首先要靠自己。”
孩子总有一天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如果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就能增强其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他们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有巨大的帮助。 P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