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育儿观和教养方法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明显不同。西方的儿童、少年从小就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他们18岁开始就不依靠父母、家庭,即使大、中学生,乃至小学生,很多都靠打工补助自己的消费需用,就是很富裕的家庭,在读的孩子打工的也不少。本书从个性、身体健康、生活态度、独立意识、艺术修养、社交能力、自食其力教育、商业能力等二十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家庭一些有益的教育理念,教父母如何在传统的教子中吸取西方教子方法。该书对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方民间的教子智慧(父母育才手册) |
分类 | |
作者 | 衍健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于育儿观和教养方法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明显不同。西方的儿童、少年从小就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他们18岁开始就不依靠父母、家庭,即使大、中学生,乃至小学生,很多都靠打工补助自己的消费需用,就是很富裕的家庭,在读的孩子打工的也不少。本书从个性、身体健康、生活态度、独立意识、艺术修养、社交能力、自食其力教育、商业能力等二十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家庭一些有益的教育理念,教父母如何在传统的教子中吸取西方教子方法。该书对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内容推荐 西方民间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民间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要从小就形成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独立生活能力来自于从小的锻炼。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但最根本的是对各种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参加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和爱劳动的习惯;在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各自的才能和特长,增长才智,并形成刻苦、节俭等品质。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目录 第一章 张扬、外向 强调“个性”,强调“自我” 充满自信心 性格外向,喜欢表现自己 竞争,好强好胜 尝试冒险 第二章 热情、开朗而有幽默感 热情的国度 愉快哲学 幽默训练 第三章 身体要健壮 约翰·洛克的主张 雅典的尚武习俗 让孩子多运动 第四章 积极的生活态度 “蜡烛文化” 激发荣誉感 看重时间 做事专注 有自己的记事本 奉行准则 第五章 平等,尽力理解 “尊重感” 大人孩子是平等的 淡化孩子的贫富意识 倾听孩子的心声 做“精神的导师” 没有差生的概念 第六章 正义感,公平感 诺丁汉的“犯罪博物馆” 尊重人的价值 推崇社会平等 第七章 自由,但守纪 挪威的幼儿园 澳洲见闻 处罚而不打骂 第八章 培养独立、自主意识 从自己用汤匙开始 “美式独立思考” 一切“依靠自己” 还给孩子控制生活的权利 未来自主决定 第九章 崇尚智慧,鼓励求知欲 雅典的“智育” 尊重天赋 强调启发兴趣 在一种气氛中快乐地学习 提问 激发 生活不能没有书 走进博物馆 活动的力量 探索的魅力 第十章 重视创造力和艺术素质 喜欢大胆地想 鼓励创造性思维 培养艺术感受力 注重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第十一章 纯洁心灵和动机 他人意识植根于心 “善良教育” 重学位,不重官位 正视真情实感 第十二章 充分的精神支持 “爱”的环境 足够的耐心 适度的期望值 慷慨的赞美 传达非语言信息 第十三章 灌输社会生活准则 “互爱”的理念 公德意识 非常讲规则 诚信教育 让步,妥协 第十四章 强化礼仪感 尚“礼”之风 “把餐桌当成课堂” 谦让和自责 礼仪就在生活中 尊敬父母 第十五章 交往,适应社会 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 没有分歧、代沟 待人宽容 培养交往能力 第十六章 磨炼和自食其力教育 斯巴达教育 甘让孩子吃苦 尽量少买 自己动手劳动 “忆苦思甜”旅游 第十七章 培养成人意识和责任感 两个故事 学做大人 “隆重的毕业典礼” 责任感是全球重视的品质 视责任感为荣誉 正视性教育 随时家教 第十八章 重视财富观念和商业能力 理财教育目标 生活“精打细算” 养成储蓄观念 不给孩子太多的财富 “要花钱自己挣!” 孩子也要学投资 第十九章 热爱自然、环境和家园 人与自然结合 让孩子知道爱环境 生活讲“环保” “最大的事情是国防” 第二十章 家校一致 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合作 热心参与孩子的活动 “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 第二十一章 有意义的假期生活 试读章节 “淘气”的孩子不好吗?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妈妈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可专家们认为,“淘气”的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孩子的智能被激活。 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父母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对孩子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将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民众提供较好的知识性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事事统一,从小把孩子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其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父母应注重培养创造型孩子,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世界上只有一个“我” 自我意识即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两三岁起,儿童的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起来,所以,尽早培养孩子认识自我、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应根据孩子的认识能力,以生动形象的、孩子能接受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从培养内容上看,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有好听的名字、黑色的头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从培养自我意识的形式上看,可采用各种孩子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身材如何;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手段,绘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请父母帮忙描出身体的轮廓,然后自己进行剪贴,或者画自画像等;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照片、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或按照内容进行编排,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把孩子的各种“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使孩子能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P1-P3 序言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在长大后暴露出来的素质缺陷,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忧心孩子的成长,开始反思本土教育文化本身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知识型家长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把培养孩子的标准放到了未来世界性的背景下。 西方民间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民间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对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要从小就形成孩子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独立生活能力来自对孩子从小的锻炼。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但最根本的是对各种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让孩子参加劳动,使之从小就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和爱劳动的习惯;在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各自的才能和特长,增长才智,并形成刻苦、节俭等品质。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西方民间的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普遍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特点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和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动手中发展孩子的爱好和特长。他们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西方的少年儿童,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 另外,他们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财富观念和商业能力的培养。即使是一些经济条件较优裕的家庭,对孩子在金钱方面的要求和规定也都非常严格。 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西方民间家长这种放手而不放任的家教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由于育儿观和教养方法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明显不同。西方的儿童、少年从小就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他们18岁开始就不依靠父母、家庭,即使大、中学生,乃至小学生,很多都靠打工补助自己的消费需用。就是很富裕的家庭,在读的孩子打工的也不少。 西方民间一些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以学会一些推销、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经营之道”。实践使他们认识到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炼,西方民间的青少年不怕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这些素质和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谋职、就业奠定了基础。 事实一再证明,我们的确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一些有益的教育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理想的教育模式应当是中西合璧的。 编者 2005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