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科幻小说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作者 叶永烈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存在的空间被称为第三空间,又称为三维空间。因为我们看到的物体都具有长度、宽度、高度。有人也称我们的空间为四维空间,前面所述再加上时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我们的空间是否还存在另一个空间呢?如果它存在,那这一个空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借科技演绎人生变幻、喜怒袁乐,给故事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情感超越时空的限制,可读性与想象力的完美结合!自1904年中国作家创作第一部科幻小说至今,中国科幻小说走过了漫漫百年之路,精选百年来中国科幻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和代表作,不仅能够使你读到中国科幻小说的百年精品,呈现出科幻小说创作的另一面,而且还可以从中领略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之路。

内容推荐

自1904年中国作家创作第一部科幻小说至今,中国科幻小说走过了漫漫百年之路。

《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一书,精选了一百年来中国科幻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和代表作,不仅能够使你读到中国科幻小说的百年精品,而且还可以从中领略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之路。

本书主编叶永烈先生是中国科幻小说界资深人士,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以发行三百万册创下中国科幻小说的吉尼斯纪录。他兼作家、评论家与中国科幻史研究于一身。他为收入本书的中国科幻小说作家及其作品,写下一篇篇散文式的评论,仿佛是一位尽心的导游,带领读者漫洲中国科幻小说的百年长路。

目录

序:中国科幻小说闪光的起点

月球殖民地小说

猫城记

陆沉

和平的梦

铁鱼底鳃

割掉鼻子的大象

失踪的哥哥

布克的奇遇

超人列传

珊瑚岛上的死光

飞向人马座

美洲来的哥伦布

V的贬值

月光岛

温柔之乡的梦

战斗在网络

蝙蝠少年

替天行道

试读章节

飞机是碎了。

我的朋友——自幼和我同学;这次为我开了半个多月的飞机——连一块整骨也没留下!

我自己呢,也许还活着呢?我怎能没死?神仙大概知道。我顾不及伤心了。

我们的目的地是火星。按着我的亡友的计算,在飞机出险以前,我们确是已进了火星的气圈。那么,我是已落在火星上了?假如真是这样,我的朋友的灵魂可以自安了:第一个在火星上的中国人,死得值!但是,这“到底”是哪里?我只好“相信”它是火星吧;不是也得是,因为我无从证明它的是与不是。自然从天文上可以断定这是哪个星球;可怜,我对于天文的知识正如对古代埃及文字,一点也不懂!我的朋友可以毫不迟疑的指示我,但是他,他……噢!我的好友,与我自幼同学的好友!

飞机是碎了。我将怎样回到地球上去?不敢想!只有身上的衣裳——碎得像些挂着的干菠菜一和肚子里的干粮;不要说回去的计划,就是怎样在这里活着,也不敢想啊!言语不通,地方不认识,火星上到底有与人类相似的动物没有?问题多得像……就不想吧;“火星上的漂流者”,还不足以自慰么?使忧虑减去勇敢是多么不上算的事!

这自然是追想当时的情形。在当时,脑子已震昏。震昏的脑子也许会发生许多不相联贯的思念,已经都想不起了;只有这些——怎样回去,和怎样活着——似乎在脑子完全清醒之后还记得很真切,像被海潮打上岸来的两块木板,船已全沉了。

我清醒过来。第一件事是设法把我的朋友,那一堆骨肉,埋葬起来。那只飞机,我连看它也不敢看。它也是我的好友,它将我们俩运到这里来,忠诚的机器!朋友都死了,只有我还活着,我觉得他们俩的不幸好像都是我的过错!两个有本事的倒都死了,只留下我这个没能力的,傻子偏有福气,多么难堪的自慰!我觉得我能只手埋葬我的同学,但是我一定不能把飞机也掩埋了,所以我不敢看它。

我应当先去挖坑,但是我没有去挖,只呆呆的看着四外,从泪中看着四外。我为什么不抱着那团骨肉痛哭一场?我为什么不立刻去掘地?在一种如梦方醒的状态中,有许多举动是我自己不能负责的,现在想来,这或者是最近情理的解释与自恕。

我呆呆的看着四外。奇怪,那时我所看见的我记得清楚极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一闭眼,便能又看见那些景物,带着颜色立在我的面前,就是颜色相交处的影线也都很清楚。只有这个与我幼时初次随着母亲去祭扫父亲的坟墓时的景象是我终身忘不了的两张图画。

我说不上来我特别注意到什么;我给四围的一切以均等的“不关切的注意”,假如这话能有点意义。我好像雨中的小树,任凭雨点往我身上落;落上一点,叶儿便动一动。

我看见一片灰的天空。不是阴天,这是一种灰色的空气。阳光不能算不强,因为我觉得很热;但是它的热力并不与光亮作正比,热自管热,并没有夺目的光华。我似乎能摸到四围的厚重,热,密,沉闷的灰气。也不是有尘土,远处的东西看得很清楚,决不像有风沙。阳光好像在这灰中折减了,而后散匀,所以处处是灰的,处处还有亮,一种银灰的宇宙。中国北方在夏旱的时候,天上浮着层没作用的灰云,把阳光遮减了一些,可是温度还是极高,便有点与此地相似;不过此地的灰气更暗淡一些,更低重一些,那灰重的云好像紧贴着我的脸。豆腐房在夜间储满了热气,只有一盏油灯在热气中散着点鬼光,便是这个宇宙的雏形。这种空气使我觉着不自在。远处有些小山,也是灰色的,比天空更深一些;因为不是没有阳光,小山上是灰里带着些淡红,好像野鸽脖子上的彩闪。P23-24

序言

“1904”(清光绪三十年),是中国科幻小说历史上闪光的起点。“1904—2004”,是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个难忘的百年。

为了确定“1904”这个被历史淹没的中国科幻小说的起始路标,我曾经有过一段在“时光密林”中勘察的经历……

我首先找到的是两个“参照路标”:

世界上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是1818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作者是英国的玛丽·雪莱。

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幻小说,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记》,由逸儒译,秀玉笔记,于1900年由世文社出版、发行。

那么,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是在哪一年出版的呢?

由于中国文学界并不把科幻小说作为重要的文学体裁,所以尽管中国有那么多部文学史,但是从未考证过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源。

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科幻小说开始受到重视。我应邀到各地作科学文艺创作讲座,内中涉及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源问题。当时,孤陋寡闻的我,把中国科幻小说的起始路标定在1940年。我的讲稿《论科学文艺》在1980年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内中便写道:“《和平的梦》,是我已查到的我国最早的一本科学幻想小说集。”《和平的梦》,顾均正著,出版于1940年,所以当时我以为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产生于1940年。

我当时这么写,那是处于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百废待兴。我只是依据我所读过的中国科幻小说,作出这样的回答。其实,连我自己都无法肯定,《和平的梦》是不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幻想小说,所以特别强调“我已查到的”,给自己留了“后路”。

很快的,我否定了“1940”这一起始路标,因为我从美国朋友那里得知,他们读过的“惟一”的中国科幻小说,是老舍的《猫城记》——当时《猫城记》是惟一被译成英文、日文、法文的中国科幻小说。然而,在中国,由于政治原因,《猫城记》被列为“禁书”,解放后绝版了。我想方设法找到发表于1932年《现代》杂志的《猫城记》,于是中国科幻小说的起始路标也就向前挪到“1932”。

我只是一名科幻小说的作者,研究中国科幻小说历史原本不属于我的工作范畴。后来促使我着手系统研究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成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的第一个中国会员并被选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之后,需要向世界科幻小说协会报告中国科幻小说的概况,内中也就涉及中国科幻小说起源于何时这个问题;二是上海复旦大学来了一位日本研究生,名叫武田雅哉,专门研究中国“清末民初”(即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科幻小说。由于复旦大学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他的导师,便请我给予指导。

这样,我开始“泡”在图书馆里,追寻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应当说,在上海从事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的研究,有着很好的条件,因为上海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清末民初”的报刊、图书。

我在上海图书馆查阅“清末民初”的报刊、图书,仿佛进入一片密林,虽然不知路径,却总是不断有所发现。随着我的不断查阅,发现了一篇又一篇中国早期的科幻小说。我非常兴奋,因为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是一片没有人进入的处女地。

经过一个阶段的搜索,我的目光锁定在“东海觉我”身上。这位“东海觉我”先生曾翻译过美国西蒙纽加武著的科学幻想小说《黑行星》一书,于1905年7月由上海小说林社出版。

我注意到一本名叫《新法螺》的书,首页及书末页均标明“科学小说”,是上海小说林社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年)六月初版,亦即1905年6月。书末附有清朝“钦命二品顶戴江南分巡苏松太兵备道袁为”关于“不准他人翻刻”的“特示”。

这本《新法螺》是由三篇科学幻想小说组成的:《法螺先生谭》、《法螺先生续谭》和《新法螺先生谭》。前两篇是译作,译者为“吴门天笑生”,是从日本岩谷小波的译文转译的,原著出自德文,但未说明原著者姓名。

“法螺”两字取自日文,即“荒唐不经”的意思。“谭”,也就是“谈”,即所谓“老生常谭”、“天方夜谭”。《法螺先生谭》及《法螺先生续谭》,以小说的形式,通过法螺先生自述,介绍了他如何漫游北极及月球等奇境。当他来到月球,“月天子”竟派遣“大将”,迎接他于“都外”……

当我读到第三篇《新法螺先生谭》,非常吃惊,因为这一篇科幻小说并非译作,而是由“昭文东海觉我戏撰”。

也就是说,这篇《新法螺先生谭》不是译作,而是“东海觉我”自己创作的!

这一下子,把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起始时问,推进到1905年。

我当时陷于高度的兴奋之中。因为这本《新法螺》目录上只标明“(日)岩谷小波著,天笑生译”,很容易被误以为是翻译作品。《新法螺先生谭》全文约一万三千字,而译作《法螺先生谭》只六千字,《法螺先生续谭》五千字。由于《新法螺先生谭》一文是附在两篇译作之后,篇名又相近,若不细读全文,很难发现它是“东海觉我”的创作。

这位“东海觉我”,究竟是谁?

我查证了一下,查出“东海觉我”就是徐念慈先生。他是清末的重要文学刊物《小说林》的创办人之一。在《小说林》创刊号上,徐念慈便以笔名“觉我”,发表《小说林缘起》一文,提倡科学幻想小说:“月球之环游,世界之末日,地心海底之旅行,日新不已,皆本科学之理想、超越自然而促其进化者也。”由于他的提倡,《小说林》自创刊起,便开始连载英国佳汉著、女士陈鸿璧译的中篇科幻小说《电冠》,此后还发表不少科幻小说。另外,小说林社也出版了《新纪元》等科幻小说。

徐念慈身体力行,于1904年翻译出版了日本押川春浪著科幻小说《新舞台》,于1905年翻译出版了美国西蒙纽加武著科幻小说《黑行星》。

徐念慈,字彦士,别号觉我,亦署东海觉我,江苏昭文县人(今常熟),生于1874年。他出身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他自幼博览群书,尤爱文学与数学。他考取过秀才,并经岁科两试均在一等前列,取得廪生的资格,可是他却鄙视科举,无意仕途。他在青年时代就精通英、日两国语言。他自己筹款,创办高等小学,先后担任校长六年。他还创办过进化女学。

在1901年,他曾发起组织数学同盟会,会员达一百多人。

1905年,《孽海花》作者曾孟朴在上海创设小说林书社,发行《小说林》杂志,聘请他担任小说林书社编辑主任。

徐念慈著译甚众,有几十种之多。他翻译小说多半用白话文和浅近文言,并力求保持原著的面貌。他的译著有《海外天》、《黑行星》、《美人妆》、《新舞台》等等。

在1908年第九、十期《小说林》杂志上,徐念慈发表了《余之小说观》,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当时小说创作的看法,主张“小说离不开人生,小说反映人生”。

由于上海出版界竞争激烈,小说林书社陷入困境。徐念慈除了忙于小说林书社公务之外,不得不在上海竞存公学、爱国女校、尚公小学兼职任教。徐念慈患胃病,过重的工作负荷,使他难以忍受。

1908年6月13日,徐念慈胃病发作,因误服猛剂,吐泻不止,于16日不幸逝世,年仅三十四岁!妻子朱氏,生子女各二人。

徐念慈文学根底很深,又喜爱科学,懂外文,思想敏锐,这促使他很早就对著译科幻小说发生兴趣。

徐念慈先生三十四岁就离开人世,实在太可惜了。如果他不是过早地离开人世,一定会对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徐念慈先生是怎么开始创作科学幻想小说《新法螺先生谭》的呢?他在科学幻想小说《新法螺先生谭》的前言中说,甲辰(即1904年)夏天,我的朋友天笑生把所译《法螺先生》前后两卷给我看,我“读之,惊其诡异”、“津津不倦”,于是来个“东施效颦”,“不揣简陋,附诸篇末”,自称是“新法螺先生”。这段简略的前言,清楚说明,他是在受《法螺先生》的影响之下,进行创作的。他把自己的作品明确标上“科学小说”四字。这也就是说,《新法螺先生谭》确非译作,属我国作者自己创作的“科学小说”,是无疑的。至于他的朋友天笑生所译《法螺先生》,是根据日本岩谷小波的译著翻译,据说原著为德文,作者不详。

为了使科幻界的朋友共享我的发现,我在1981年8月17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清朝末年的科学幻想小说》一文,详细介绍清朝末年的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我又在1981年12月21日《文汇报》上发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先驱  徐念慈》,介绍《新法螺先生谭》的作者徐念慈。文章发表后,我还收到徐念慈家乡亲属的来信,认为在徐念慈去世之后那么多年,仍有人注意到他对于中国科学幻想小说的贡献,非常高兴。

在发现了《新法螺先生谭》之后,我又继续向前探索。

我开始系统地查阅清朝末年的四种重要的文学杂志:曾孟朴、徐念慈主编的《小说林》,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吴沃尧、周桂笙主编的《月月小说》,李宝嘉主编的《绣像小说》。

内中,《绣像小说》特别引起我的注意。

《绣像小说》是半月刊,1903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主编为李宝嘉。《绣像小说》内容十分之九为小说,十分之一为杂文。《绣像小说》的发行量为三千册。

所谓“绣像”,也就是精美的插图。《绣像小说》为小说配绘整页的插图,图文并茂,很受欢迎。

在创刊号上,发表了《编印<绣像小说)缘起》,表达了这家杂志的宗旨。文中指出:“欧美化民,多由小说,博桑崛起,推波助澜。其从事于此者,率皆名公钜卿,魁儒硕彦,察天下之大势,洞人类之颐理,潜推往古,豫揣将来,然后抒一己之见,著而为书,以醒齐民之耳目。或对人群之积弊而下砭,或为国家之危险而立鉴,揆其立意,无一非裨国利民。”

《绣像小说》发表一系列干预现实、暴露清政府统治的昏庸黑暗、斥责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作品,连载了刘鹗名作《老残游记》以及主编李宝嘉的名作《官场现形记》。该刊于光绪三十年(1906)四月停刊,共出了七十二期。

我在系统地查阅《绣像小说》时,又有了新的重要发现:在1904年的《绣像小说》杂志上,发现了比《新法螺先生谭》更早的中国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也是署笔名,四个字,叫“荒江钓叟”。相比之下,“东海觉我”的名气大,所以我查出了他是徐念慈先生。这位“荒江钓叟”是谁?我没有查出来。我向上海的“掌故大王”郑逸梅老先生请教,他回答说,小说当时在文坛上的地位不高,所以小说的作者大都署笔名,而且喜欢用四个字的笔名。至于“荒江钓叟”究竟是谁?郑先生也说不清楚。

“荒江钓叟”,一个好悲凉的名字。“叟”者,老头也。他所面对的又是“荒江”,确实有点凄凉的味道。他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共三十五回,边写边连载。从《绣像小说》第二十一期起开始连载,到了第四十二期的第三十一回,突然中止连载。然后又从《绣像小说》第五十九期开始第三十二回,至六十二期第三十五回止,小说没有写完。从这部小说的连载中途停载,后来又未完而终,可以看得出,这位“荒江钓叟”,当时的境遇并不太好,可能生病,中途停笔,未完又辍笔。当然,也可能他事务繁忙,无暇顾及。我细细统计了一下,《月球殖民地小说》大约十三万字。这在1904年,应该算是篇幅很大的长篇了,中国科幻小说起笔不凡!另外,《月球殖民地小说》在《绣像小说》连载时,共配插图四十幅(第一至第三十回各配一幅;第三十一回至第三十五回,各配二幅)。

这部《月球殖民地小说》,显然受了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的影响。但是,《月球殖民地小说》,却是一部道地中国风格的科幻小说。

作者写了湖南湘乡的一个名叫龙孟华的人,因“杀人报仇,官府里要捉拿他,他便带了家小,星夜向南方逃走,逃到广东省城。听说官府又有关文拿他,他便搭了英国印度公司轮船,向新加坡进发……”这样,他开始了海外的流浪生活。

龙孟华在南洋住了八年。忽然有一天夜里,对月饮酒,“酒到半酣,抬头一望,只见天空里一个气球,飘飘摇摇”。这气球的主人叫玉太郎,日本人,“今日六点钟从东京起程”,居然只用十几个小时,便飞到南洋——这在当时是极为迅速的了。

气球里居然有“会客的客厅”,“练身体的操场”,还有“卧室及大餐间”,简直“没有一件不齐备”,连“眼睛都看花了”。

龙孟华也乘上气球,“低头下望,那些房屋都同飞走的一般”……

于是,龙孟华开始了乘气球旅行,以至飞到美国纽约,发生种种曲折的故事。最后龙孟华飞往月球游学,终于与妻子不期而遇。龙孟华发现,月球上文明进化,科学发达,甚至不久将到地球上开发殖民地!他为月球的先进、地球的落后深深叹息……

这位“荒江钓叟”在1904年就能够“钓”出这么一部长篇章回体科幻小说,真不容易。《月球殖民地小说》的发现,把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锁定在1904.年。

另外,徐念慈先生的《新法螺先生谭》虽然出版于1905年,但是写于1904年。所以,1904年被认定为中国科幻小说的起始年份,具备双重含义:《月球殖民地小说》和《新法螺先生谭》,都诞生于1904年。

当然,今后也可能“发掘”出更早的中国科幻小说,那就把中国科幻小说的起始年份再往前推移。不过,西方科幻小说第一次被译为中文出版是在1900年,估计中国科幻小说的起始年份再往前推移,也不过再往前推移一两年而已,更何况从我发现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以来,已经二十多年过去,还没有听说有更新的发现。这样,“1904”,就被定为中国科幻小说的诞生年份。

自1904年至今,中国科幻小说走过了漫漫百年之路。

应长江文艺出版社之约,我编选了这本《中国科幻小说经典》。

限于篇幅,我只能选人一百年来的代表性作品。其中长篇只能节选。

很多中国科幻小说作家是我的文友。在本书中,我为代表性的中国科幻小说作家及其作品,写了十七篇散文式的介绍文章,作为带领读者漫游中国科幻小说漫漫百年之路的导游。只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走上文坛的几位新秀,与我交往不多,本书只是收入他们的代表作,未能为他们写下介绍文字。

2005年7月25日于上海“沉思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