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修订本)
分类
作者 左汉中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民简美术造型的专著,包括了20多万字和340幅图。它从宏观的角度论叙了民间美术造型舆原始文化、民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寻览了民间美术造型传承、交融和变异的轨迹。又以微观的方式剖析了民间美术造型的基本特徵和造型方法,探觉了民间美术造型的审美意蕴。还将丰富有趣的国例伴以富有创见的论述,让读者深入领略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之真谛,并从中获得艺术创造的启示。

内容推荐

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民简美术造型的专著。

它从宏观的角度论叙了民间美术造型舆原始文化、民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寻览了民间美术造型传承、交融和变异的轨迹。

它又以微观的方式剖析了民间美术造型的基本特徵和造型方法,探觉了民间美术造型的审美意蕴。

它还将丰富有趣的国例伴以富有创见的论述,让读者深入领略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之真谛,并从中获得艺术创造的启示。

目录

序 吕胜中

绪论

第一章 民间美术造型分类

第一节 造型分类

第二节 造型材料

第三节 造型手段

第二章 民间美术造型溯源

第一节 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

第二节 原始神话与传说

第三节 原始思维与造型意识

第四节 原始美术的造型形态

第三章 民俗文化与民间美术造型

第一节 民俗事象与民间美术造型

第二节 民俗心态与民间美术造型

第三节 中国人的阴阳哲学观

第四节 对吉祥、幸福的渴求

第五节 对生殖、生命的信仰

第四章 民间美术造型的传承、交融与变异

第一节 传承性

第二节 交融性

第三节 变异性

第五章 民间美术造型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实用性造型

第二节 完美性造型

第三节 象征性造型

第四节 概括性造型

第五节 随意性造型

第六节 抽象性造型

第七节 程式性造型

第六章 民间美术造型的方法

第一节 主题形象展开造型法

第二节 深入物象内部造型法

第三节 非静止物象造型法

第四节 时空综合造型法

第五节 适形造型法

第七章 民间美术造型的审美意蕴

第一节 神秘与直白

第二节 稚拙与成熟

第三节 粗犷与细腻

第四节 夸张与写实

第五节 质朴与柔媚

第六节 强烈与恬淡

第七节 简洁与繁复

第八节 诙谐与庄重

结语

修订后记

试读章节

人类造型手段的缘起,与工具的诞生是紧密相连的。原始人类从天然石块的使用到石器的制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造型的初衷是与功利连在一起的。在石器产生之初,原始人类尚不具备完善的美感,在他们看来,“好用”和“好看”在当时是混沌不分的,顺眼的工具就是好工具,好用的工具也就看着顺眼。这种混沌的、朦胧不清的、低强度的、不完全的美感,称为快感和美感的混沌体。

石器的进化推动了人类美感能力的进化。“制造工具的行为打开了动物快感向人类美感转化的一系列过程的闸门,特别是对造型艺术来说,工具堪称为一切造型艺术的鼻祖,它蕴含着造型艺术的基本胚芽。”

原始艺术是人类高度发展而又操作完善的技术的结晶。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在《原始艺术》一书中说:“无论哪一种工艺,其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技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装饰艺术就随之而发展。艺术品的生产与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人们精通了某种技术以后即可以成为艺术家。”“人们有能力欣赏由高超的技术制造出的、有艺术价值的产品,这一点并不限于具有高度文明的种族。一切原始氏族的产品在造型上均不存在现代文明和机械产品的那种矫揉造作。”弗朗兹·博厄斯在考察南美时对土著人的手工艺生产作过如下描叙:“他们是具备欣赏完美技术能力的。当然,技术的熟练和操作工序中对于技巧的运用自如,自然会产生动作的规范性。编筐工人在用一条辫形线条编织时,如能熟练地掌握这根辫条,他的产品就能达到相当均匀的程度。”“原始民族制造陶罐时并没有制陶轮。一般情况下,陶工是以手工旋转的工序制作,犹如旋转编织的编筐技术,他们把黏土做成长而圆形的条状,从陶器的底部开始摆成螺旋形,然后不停地旋转,并不断加入泥条,一个陶罐就这样制成了。”我国仰韶文化的陶器和云南西盟佤族、台湾高山族的陶器在制作上与南美土著人的方法基本相似。可见,世界上众多民族的工艺品,在人类初始时期,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造型手段上都有着惊人的共性。

我国民间美术造型与原始美术造型一脉相承。民间美术的许多品种,在造型方法上还保留着原始美术时期的特色和风貌。与原始美术一样,民间美术大都不出自纯审美的动机,它们往往能凭着简朴的材料和工具,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制作上常常倾向于灵活简便,驾熟就轻,得心应手,随着长期性集体劳动的传承,有着它独特的制作程式。同时,劳动者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工具、器皿等,又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的。民间劳动群体的每一个成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将自己的智慧与心血融入熟练完美的操作技能中,他们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无不闪现出人类审美本质的熠熠光华。

P50-51

序言

和汉中作朋友,已有七载,或许名字都有个“中”字,又长我几岁,自打熟悉之后,我便把他当做自家兄长了。

然而真正的缘分还是那极易诱人的“民间美术”。那时我正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汉中在出版社年画室当编辑,来北京组稿,找到了我,想约点可以出版的稿子,这着实使他失望,因为我的画做年画显然是最没有订数的那一种。于是便谈起了包括传统年画在内的中国民间艺术在今天的继承问题。我认为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在今天已不能走“旧瓶装新酒”的老路,它的责任不应仍是贴在逐渐走向新文明的中国人个体或家庭中的“花纸”,或是挂在穿着中山装或摩登女子胸前的“辟邪护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基因,它应当渗透到现代艺术家的血液之中,使之产生标志着时代文艺最高水准的艺术创造。谈得极投机,使得他对民间美术专业的学习研究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于是有了他自费来美院民间美术系进修,又有了工作之余多次下乡采风考察的丰富积累。

尽管中国人极有因循守旧和安于现状的劣性,但对于自己民族的遗产却又是不怎么太重视和珍惜,特别是流传民间的乡土艺术,充其量被当作文人玩完就扔的掌上之物,对它的系统性的研究,一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有学问的说它“天真、质朴”,没学问的说它“好玩”,总之,谁也不肯为这种乡间流传的土玩意儿下些苦功夫认认真真地理出子丑寅卵来。民间美术基本理论的贫乏,严重阻碍了对这份被挂上桂冠的民族文化宝贵遗产的深入开掘和研究。

是否正是为此,原来有着画家抱负的汉中兄才拿起笔来,试图为民间美术造型理论补上这个亘古未有的空白?

总之,他写出来了。洋洋几十万言的字里行间,有他天南海北采风的风尘仆仆,有他四面八方收集素材的不辞辛苦,有他孤寒清冷的书案边山穷水尽时的忧思苦恼,也有他盛夏酷暑的办公桌前柳暗花明般的无限欣喜。

作为正在探索中的新一辈研究者,左汉中试图以自己所处时代文化的崭新背景作为观照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着眼点,以积累民族文化深层中的点点滴滴,使文化为走向现代和未来的宝贵基因作为目的,从造型表象、内涵及美学分析的不同角度,阐述中国乡土艺术造型的不同样式。大量的图片和范例,更是伴随着文字展开,把人们带进一个全面领略中国乡土艺术的天地。

作为一个苦苦追寻乡土画风的实践者,左汉中又试图以画家对造型敏捷的眼力,捕捉到那些纯理论研究者触及不到的细节。似乎掩饰不住的情感色彩,与民间传统造型中的浓烈或清淡、粗犷或细微、神秘或直白、简朴或繁缛纠合在一起,和盘托出,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在眼花缭乱中东挑西捡的机会。这比那种捕风捉影强加于人的所谓“学术发现”的空泛之作,多了一份与读者坐一条板凳相互对话般的情真意切。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方式与当下对物写生式的方法有所不同,作者与物象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固定位置的画与被画,而是通过对经验的、现实的、必然的物象全面的感悟,从而表现出自我主观的、直觉的、意念的理想化形象,其造型因素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一、观察。普通人在正常状态下看周围的事物总不会闭上一只眼睛,因之民间艺术的创造者也不采用“独眼聚焦”的方式观察生活物象,且这种观察没有方位、角度及时间的限制,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种观察之后对物象形体作出的结论,显然不会是平面的、单向的、瞬间的、静止的形象。

二、思维。与文明人被驯化了的思维方式相比,生活在最基层的乡间百姓,更有积极主动的长处。民间常说“想到云彩眼儿去”,就说明思维是人本体所具有的无孔不入的能力。思维触角驰骋的广阔天地,也为民间造型艺术家们制造了随心所欲的契机。

三、材料与技术。民间美术几乎没法区分画种,也没有高不可及的技术,但造型材料和作者的聪慧,却是形成相应形体的重要因素。因之材料的特殊语言和局限性,以及技术能力的非专业特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给予造型以必要的限定。“画画儿无正经,好看就中”这句来自民间艺术创造者的顺口溜,也反映出他们对待材料和技术手段的不拘一格。

四、审美理想。这是与中国民间传统的哲学思想相关联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满、完整、对称、偶数、硕大等审美的诸种因素,显然来自于远古太极阴阳哲学的宇宙观。其在造型艺术中的表现,甚至波及到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民间美术中,则更清楚地反映出这种朴素审美思想对于造型的干预。

由此看来,对于民间美术造型的学习研究,不应该只是注重表象的外在形态,而应当指向内在的深层结构。汉中的文稿中在不同的章节都涉及了造型因素的问题,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开端。

写到这里,我想谈谈关于民间美术基本理论的建设问题。最基本的东西,都知道是最重要的,但又往往不能引起人的重视。说它浅显,它就如1+1=2一样直白;说它深奥,它又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样费解。所以,大凡有些小聪明的是不愿意做这费力不讨好的学问的,搞些追潮赶浪的课题也许会一鸣惊人。但正如盖房子一样,房顶极漂亮时髦,也坚固耐用,但地基是个虚的,那房子也会见风就倒。所以,我以为若是要真做民间的学问,还是先从民间的1+1=2开始,莫要来不来就去“猜想”,应像积“功德”一样踏踏实实地干点和汉中做的这样的事。

当然,民间美术造型研究还只是一个开端,它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拓展。要完善这门学问,绝不是左汉中一个人的事,这要靠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共同构架起牢固的研究体系。在此我替这位兄长说一句:但愿把这本书当做抛出去的一块砖,而引来的是千万块璀璨的玉。

 1991年酷暑于北京

(吕胜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后记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是我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部著作。那时候的我,也许勇气多于底气,斗胆一鼓作气拿下一部20多万字、340幅图的理论著作,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因为每当我再一次翻开这部书的某些篇章细读时,甚至觉得今天还不一定能写出当时那种文字。我记得那时候长沙街头不曾有那么多茶舍、饭庄和洗脚城,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会伏在书桌台灯下爬格子到夜深,有时直到东方既白,也不曾有朋友发来短信呼你出去休闲之类。为了寻找一张合适的图片,我会翻遍书橱的每一个角旮,以一身淋漓大汗换来一阵会心的愉悦……总的说来,当年那种不知疲倦的质朴和不求功利的纯真恍若隔世,虔诚做书的年代似乎已成追忆。

这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确在不断地给我带来一些愉悦。比方说,书库里库存告罄,需要再一次重版了;某某艺术学院将该书列入考研必读书目;又比方说,某权威刊物常常有论文引用拙著的文字或观点;某教授又买了一批书去做教材等等。当然,我最看重的并不是这些,也不是本世纪初从中国民间艺术节上领回的那尊镀金的“山花奖”奖杯,而是自己圈内同道与朋友的口碑。在这部著作问世的前前后后,吕胜中先生曾给予了真诚的帮助和扶植;孙建君先生多次在圈内外给予褒奖;陈履生先生也专门在刊物上为我撰写书评;前辈民俗学者、著名诗人彭燕郊老先生曾在香港《大公报》上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还有许许多多朋友同行的关心和鼓励,这一切不仅让我看重,也给了我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的信念和勇气。

基于以上原因,我开始对这部十多年前的著作加以修订,经过慎重考虑,我对文字只作了很小的改动,而对图版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因为我这些年来的田野考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用新鲜的图片替代了原来的翻拍和复印作品,这也许就是修订本的优长所在。当然,书籍装帧的进步和印刷材质的提高也会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觉感受。

新世纪以来,在全国性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工程的宏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愈来愈凸现出它的无穷魅力。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项目中,民间美术成为不可或缺的课题;当代平面设计、公共环境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大众传媒设计等各个领域里,对民间美术的关注与借鉴亦逐步形成必然的态势。新一轮更加深入的民间美术研究将会展现出鲜花绽放、硕果累累的前景,我祈愿,这本新修订的《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能够成为收获园中一枚丰满充溢的果实。

是为记。

左汉中2006年2月1O日

于长沙城东雨花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