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脍炙人口的探索人生问题的东方传奇故事;迄今为止写作时间最少而且篇幅最短的一部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仅此一部,足以让作者鼎立于世界文坛;这部小说的意蕴相当丰富,在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开掘上,与《浮士德》有异曲同工之妙。钟情于《围城》,就别错过本书,在寻求幸福、探索生活的意义方面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随书赠送幸福小手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幸福谷--拉赛拉斯王子的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塞缪尔·约翰生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部脍炙人口的探索人生问题的东方传奇故事;迄今为止写作时间最少而且篇幅最短的一部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仅此一部,足以让作者鼎立于世界文坛;这部小说的意蕴相当丰富,在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开掘上,与《浮士德》有异曲同工之妙。钟情于《围城》,就别错过本书,在寻求幸福、探索生活的意义方面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随书赠送幸福小手册) 内容推荐 创业时间很短而一气呵成的这部东方传奇,包含了现当代人冥思苦想的问题和梦寐以求的愿望。身在桃花源或伊甸园似的“幸福谷”,尼罗河畔一位王子,感到人生不幸。他和同伴们穿山越水,长途跋涉,遍访众生,叩问河流,进入古墓,探索历史,寻找幸福的真谛。他最后找到这生命存在或活着意义的答案了吗? 目录 译者序 导读 王子的烦恼 溪谷中的宫殿 幸福谷里的王子 王子的空虚所在 王子的忧伤与沉思 王子寻求出逃 飞行计划的尝试 向导出现 王子与智者奇遇 家史 探险 赞美诗歌 圣地朝拜 回归故土 成功出逃 王子找到逃走的方法 不寻常的来客 新奇的世界 王子与公主的神奇旅行 快乐幸福的开罗 王子与快乐的年轻人 演说家的两面性 寻找隐士 田园生活一瞥 富有的危险 孤独的幸福 顺从自然的幸福生活 分工协作 王子与公主的分工 王子与贵族 公主与平民 婚姻探讨一 权力与幸福 婚姻探讨二 婚姻探讨三 参观金字塔 向往金字塔 进入金字塔 金字塔与长城 皮夸尔遇难 劫难 营救 公主与皮夸尔的友情 思念皮夸尔 皮夸尔获救 皮夸尔小姐遇难记一 皮夸尔小姐遇难记二 天文学家的故事 因列的拜访 不幸的原因 天文学家的幻想 天文学家与因列 幻想狂热的危险 老人的启示 公主和皮夸尔的拜访 探讨灵魂 新话题 魂的本质 归去来 最后王子找到了什么 附录 本书版本说明 伯恩先生收藏的书目 参考书目 约翰生年表 试读章节 “古埃及留下象征它们工业发达和权势强大的纪念物。在这些里程碑建筑物面前,所有欧洲古代的灿烂辉煌都黯然失色。古埃及的建筑废墟,是现代建筑师的校址。从这些历史悠久的奇观中,尽管我们了解的不多,还是能对已被毁坏的东西做些猜测。” 拉赛拉斯说:“我没有强烈的兴趣去了解一堆石头或一个地下洞口。我的任务是了解人。我来这里不是为了丈量残破的旧宇,也不是为了追溯干枯的河床,而是要看看目前世界的各种生活场景。” 公主说:“遗留在我们面前的古迹,值得我们去关心和注意。可过去的英雄,古代的纪念碑,连同它们的岁月都一去不复返了。它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目前人类生存的环境,我们又该怎么去观察它们呢?” 诗人回答:“要知道任何事,需要了解它的内在本性:要了解人,必须看他们的工作。我们也许能从遗址中了解到,是什么理由或什么爱好驱使他们这样去做,找出什么是他们最强有力的行为动机。要想现在判断正确,必须让它面对过去;所有判断都是比较而言的,未来谁也不清楚。(to judge rightly of the present we must oppose it to the past;for all judgement is comparative,and of the future nothing can be known.)说真的,很多人不关注目前,回忆过去和预言未来几乎占满了人类思想的空间,人们热衷关注的话题是欢乐和痛苦,爱和恨,希望和恐惧;说到过去和未来,它们之间的区别,过去指的是欢乐和痛苦,未来则是希望和恐惧,即使爱和恨也与过去有关,因为动机总是先于效果之前。 “目前事物的状态是从前发展的结果;因此,人们很自然地要去了解过去,因为这样做,我们才可知道什么样的美好能使我们快乐,或者,什么样的罪恶能使我们遭受苦难。如果我们的行动只为自己,忽视了对历史的探索,这不算谨慎;如果我们受了委托才去关心他人,这不能叫自愿公心。无知,如果是故意的,就是犯罪。(Ignorance,when it is voluntary,is criminal.)如果一个人拒绝学习如何抵制罪恶,他就应被控以邪恶。 “历史,只有当它与人类思想的进步过程相联系,才会十分有用。这是理性逐步完善和科学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个求学与愚昧无知的兴衰起伏的过程,分别代表着人类光明和黑暗两个方面的斗争。历史还要与复兴和消亡的艺术,以及与所有理性世界的变革过程相联系,才会十分有用。如果王子的特殊任务是记载战争和侵略,那些实用的战略战术是不应被忽视的:对于将要统治国家的人,了解这些对日后的统治和管理是很有帮助的。 “实例总是比概念更能产生显著的效果。(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就如战士要亲临战场,画家要临摹实物。因此,体验过的生活才会给人启示:在人的一生中,伟大的事业不一定会经常碰到,精致的产品总是出自那些对技术的追求精益求精的人。 “当人们碰到一件新奇事物或引起对一件事物的想像后,就会产生思想,就要考虑用什么方式去表达,于是,这才真正进入了所谓思考的阶段。我们用新观念扩大我们的理解力,也许还能复活某些消失了的人类艺术,或者学到在自己国家没有的知识。至少,我们能够做到用目前比较过去的岁月,从而为现在的进步感到喜悦,我们还能努力了解什么是事情发生的最早动机,发现人类自身的弱点。” 王子心领神会地说:“我愿去看看所有这些值得探讨的事物。” 公主也附和地说:“我也很高兴去了解一些古老的风俗。” 因列强调说:“金字塔是伟大的埃及人最值得炫耀的纪念碑,是手工劳动最杰出的成就:在文明时代之前,它就巍然屹立了:最早的历史记录,只能告诉我们一些无法确证的文化传统。这些最伟大的建筑物,至今依然矗立可见,无情的岁月几乎对它们没有毁坏。” 妮可娅:“让我们明天就去参观它们。我经常听说金字塔,这次我要认真地看一看,若不能亲眼见到,将永生遗憾。” P94-96 序言 这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探索人生问题的小说或东方传奇故事。伦敦约翰生博士故居的董事,伯恩先生(J.W.Byrne),说起在大学选修英国文学课时,正是这本书让他着迷,引导他进入约翰生和鲍斯威尔《约翰生传》的文学大陆,进而使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收书藏书。他现在拥有这本书罕见的第一版本和其他几十种珍贵版本,有价值连城的约翰生《英文词典》(Samuel Johnson's Dicitionary)第四版和其他绝版书籍。他为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约翰生著作收藏家而自豪。 人有所仰,物有所值。一本书使一个人为一位作者具有一种献身事业的精神,如同用尽毕生精力为约翰生博士立传的鲍斯威尔,他每年都读它一遍,足以让人去好奇,去思考,去想像这部作品的魅力,人生的哲学。也许很少人能去做这种精神财富的物力投资,却有许多人读书成了约翰生迷。西方现当代的文学研究者几乎不约而同地肯定,这是一部约翰生著作的入门书。了解这部书的写作背景和它的思想艺术成就,无疑有助于我们后来者继续地去寻找永远没有完美答案的人生幸福的真谛。这也是这部书值得欣赏并跨越时空的基本原因。 为钱写作 “拉赛拉斯”(Rasselas,即本书《幸福谷》)写在作者人生中最不幸的一个时期,令人想到他说“除了傻瓜,没有人不为钱写作”的格言,体会小说主人公认为不能从贫穷得到幸福的真实。约翰生这时五十岁,人过中年,已在文坛以诗歌散文和《英文词典》享有盛名,可生活并不富有。1759年1月13日,他在伦敦接到继女信说母亲病危,此时手头拮据。几天前,他已有辞退高夫广场(Cough Square)的租房和变卖一些家物的打算,正考虑能筹一笔钱作路费,回家乡看望母亲,负担医疗费。他即刻把手头所有的十二个几尼随信马上寄去;四天后,他给继女写信提到几天后能再筹备一些钱;20日,星期六,他给出版商的信提到他准备出书的计划,题目叫“生活的选择或阿比西尼亚王子的故事”,恳求在星期一晚上得到三十英镑,许诺同时交出书稿。一切心急火燎。23日,当他再次给继女写信时,已得知母亲一两天前已去世,并立即埋葬。一切没能如愿以偿。 约翰生写作为回家探母的动机,后来不无理由地说成他为支付母亲葬礼费用而写的目的。批评家曾批评的仓促“结尾”,不能说和这突如其来的死讯无关。设身处地,即使有时间,任何作者也不太可能有情绪去扩大篇幅。后人只能猜想,作者有可能比原设想的结尾更仓促地结束了全书。约翰生失去了再见母亲的机会,却留给了人间这部传世之作。他后来对雷诺爵士说,这是用一周的晚上时间写出来的,边写边发表,没来得及从头读一遍。大概指的就是上述的这一段时间。 书于1759年4月19日没有署作者名正式出版。书题是《阿比西尼亚王子:一个传奇》。作者得到稿酬是一百英镑,出第二版时又收到二十五英镑。小说出版后立即轰动。它是约翰生生前见到的自己最受欢迎的一本书。该书广为流传,在当时就被译为法文(1760),荷兰文(1760),德文(1762),俄文(1764),意大利文(1764)等多种文字。1768年首次在美国出版并附有卷首插画。有趣的是,当年出版并随即进行第二版修订之后,约翰生本人直到二十二年后,偶然在一辆马车上看到此书,才急切地重读它,情形如我们古代诗人李清照“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那般。 厚积薄发 时间的仓促和心情的急切躁动,几乎没有在这部似乎一气呵成的书留下任何大波大折的痕迹,尽管随处可见言为心声,如因列(Imlac)赶回家的那些场景描写,寻求亲人安慰的抒情感叹。这下笔千言,与作者平时写作习惯有关,更与博览群书的作者,早已非常熟悉这个东方传奇故事相连。不仅《波斯传奇》(The PersianTales,即《一千零一夜》,在1704年先有法文译本,后有英文)对约翰生创作有直接启发,而且,早在牛津大学期间,他就读到葡萄牙耶稣传教士洛伯(J.Lobo)1622年到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旅行写的游记,并把它从格兰德(J.L.Grand)法文本译成英文,于1735年出版;在1752年,距写这篇传奇的七年前,约翰生在《漫步者》专栏用两篇文章的篇幅,描写一个叫Seged王子在快乐园里的十天生活感受。这个王子的故事,在许多关于阿比西尼亚的书里都有记载,而写到的两处细节,显然可见还参考了德国学者J.Ludolf和法国医师C.Jacques关于这方面描写的作品。十一年前,汤姆逊发表的长篇寓言诗《懒惰城堡》(The Castle of Indolence)也对约翰生的构思有重要影响。然而,这些都不能遮盖约翰生作品的原创性。这部被作者称之为“小故事书”(Litde Story Book)的写作冲动,有着广泛读书和深思熟虑的基础,厚积薄发,才达到了如此炉火纯青的文境。有文史家考证,在世界文学经典名作中,这部小说不仅是写作时间最少而且篇幅最短的一部。所以当时乃至今天都源远流传,因为它有“简练,丰富和沉思的故事”,充满“包容的思想,敏锐的智慧和人性的魅力”,以及表现人类经验如此自然亲切生动的“语调和风格”。约翰生曾说过,作者祈求读者百读不厌的书,非《堂吉诃德》《鲁滨逊漂流记》《天路历程》莫属。有入说,应在这“三叶草”加上他这一叶。 后记 这部小书自出版后,据统计,世界各地有近五百个版本出版,迄今算来,几乎平均每年有两种版本出版或重印,可见广为流行的程度。可近几十年的情况,如同断代或退潮一般,需求剧减,出版减少,特别处在电脑信息时代,西方年轻一代读书习惯和欣赏风气大变,无法再引起对这本二百多年前出版的小书或其他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由于许多词意变化,句式演变和那个时代作者特有的表达方式,这部书使母语的人读起来缺少流畅的阅读快感。这阅读的困难,对第二外语的人是双重的。译者尽可能表现这个类似古文今译的中文本,把古书现代阅读落实在纸上,是否忠实原著值得探讨;原文简练无过多的修饰词,译者给予不少添枝加叶,在中文里传达到什么程度才算不失人们印象中经典名著应有的文采,如文字质朴的安徒生童话,在各国的翻译中都无一例外地添加了浓厚的文学色彩,也值得磋商。祈望读者大家不吝指教。本书采用1759年约翰生修订过的第二版,参考1902年Hannaford编辑本和其他版本译出。为阅读理解方便,目录和小标题根据内容做了一些改动。一些需注释的词语尽可能直接体现在译文中。对一些精彩文句给予中英对照标示,供相互参考或引用对证。附录的伯恩先生收藏的书目,尽管是部分,也已展示出这部传奇的出版简史,还可以让我们体会到,鲍斯威尔(《约翰生传》作者,第一个约翰生迷)为什么对这本书独有钟情:“如果每年不读一遍《拉赛拉斯》。我会感到失望。”(Boswell:“I am not satisfied if a yearpasses without my having read it through.”) 最后,我要感谢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在出版《约翰生传》后仍继续支持出版约翰生作品,所以才有这部《幸福谷》与读者见面。藏书家伯恩先生允许我参观和借阅他的约翰生著作藏书,提供书目,在此特别感谢他的帮助。我的妻子王萍把译稿看过两遍以上,“摩玩舒卷,指摘疵病”,使“字画完整”,“手泽如新”(借用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语),同时她也喜欢上这部书,并想摘抄警句,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因此,我没有约翰生无知己分享成书的感慨,有十分感激并把此译书献给她的心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