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世纪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朱谦之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朱谦之先生的教学研究工作十分广泛,涉及了历史、哲学、文化、文学、音乐、戏剧、考古、政治、经济、宗教和中外交通文化关系等各种领域,有些领域在我国至今还属于开拓性的研究。因之他被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本书便是朱谦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此书可以算作他的最得意的著作,当然更是功夫下得最大的一部书稿了。为写作此书,他一共花了40年的时间。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地汇集了19世以前中国思想文化西传的有关资料和当时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了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文明、十八世纪中欧文化接触以及中国哲学对耶稣会士、启蒙运动、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的影响等问题,征引的中外文献达数百种,并且注释详尽,内容广涉哲学、宗教、科学、艺术、文学各个方面,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目录

序一(朱杰勤)/1

序二(黄心川)/ 5

前言/9

前论

第一章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文明/25

一、文艺复兴之物质条件/25

(一)造纸/28

(二)印刷术/29

(三)火药/30

(四)罗盘针/31

二、文艺复兴期对于中国之认识/33

(一)教士/33

(二)商人/37

(三)外交使者/38

(四)游客/39

(五)工程师及其他/39

三、《马哥波罗游记》之影响/39

(一)地理上之大发现/40

(二)美的与物质的生活之愿望/43

(三)自由研究之精神/49

四、文艺复兴期之中国题材/51

(一)绘画/51

(二)文学/52

(三)科学/54

第二章 18世纪中、欧之文化接触/55

一、中、欧文化接触之三时期/55

(一)物质的接触时代/56

(二)美术的接触时代/60

(三)思想接触的时代/71

二、耶稣会/92

(一)耶稣会小史/92

(二)耶稣会士东渐始末/95

三、西学东渐之初期/105

(一)天文学/109

(二)数学/111

(三)地理学/113

(四)物理学/114

(五)气象学/115

(六)生物学/115

(七)生理学/116

(八)医药学/116

(九)语文学/116

(十)哲学/117

本论

第一章 耶稣会士对于宋儒理学之反响/127

一、礼仪问题与耶稣会士之态度/127

(一)所谓礼仪问题/128

(二)耶稣会士之态度/129

(三)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132

二、耶稣会士之孔教观/138

(一)孔子哲学的优越性/139

(二)孔教与基督教之一致说/140

(三)六经上帝与天即主宰说/143

三、反理学之代表人物及其著作/146

四、反理学在中国所生之影响/168

(一)正面的影响/168

(二)反面的影响/173

第二章 中国哲学与启明运动/187

一、所谓“理性时代”/188

(一)反宗教的哲学精神/189

(二)希腊呢?中国呢?/193

(三)宋儒理学传入欧洲的影响/199

二、启明运动之先驱——笛卡儿/205

(一)笛卡儿对于中国文化的态度/205

(二)笛卡儿学派的中国哲学观/207

(三)麦尔伯兰基论“理”与“神”之异同/214

三、莱布尼茨与宋儒理学之关系/219

(一)莱布尼茨之中国文化观/222

(二)莱布尼茨之宋儒理气观/240

(三)莱布尼茨之影响——沃尔弗/246

第三章 中国哲学与法国革命/253

一、哲学与大革命/254

(一)大革命的历史观/254

(二)在哲学旗帜下之革命家/259

(三)大革命之哲学基础/263

二、百科全书派与中国思想的关系/266

(一)所谓“百科全书派”/266

(二)百科全书派与中国思想的接触/267

(三)百科全书派之中国文化观/270

三、重农学派/303

(一)重农学派之中国思想影响/304

(二)欧洲的孔子——魁奈/307

(三)杜阁/ 319

(四)余论/ 326

第四章 中国哲学与德国革命/327

一、德国古典哲学之革命的性质/327

(一)哲学革命的意义/327

(二)哲学革命与政治革命/332

(三)中国思想对于德国文学的影响/336

二、古典哲学与中国文化/341

(一)古典哲学之代表人物/341

(二)黑格尔之中国论/345

三、叔本华之中国文化观/350

(一)《自然之意志》中所见之中国文化/350

(二)儒、释、道三教评/351

(三)叔本华所受朱子哲学的影响/352

简单的结论/354

译名对照/363

编后记/371

试读章节

据说幽灵只要瞥见死刑执行人的剑,便吓得要命。……那末现在突然拿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来,要叫幽灵多么惊恐啊!这本书,是将德国的理神论处以死刑的剑。

公平地说……世人拿罗伯斯比尔和康德比较的时候,实际是对他表示了过分的敬意。圣翁诺列街(Rue Saint—Honor)的伟大的俗物罗伯斯比尔,在关于忠君制的场合,发作了破坏的激怒,接着起了杀逆的痫癞,非常可怕地痉挛着。可是在最高存在的问题上,他却就拭干嘴上的白口沫,弄净手上的血,穿起带有闪光钮扣的青色美服,还在广幅的胸衫上插着花束了。

实际上,如果孔尼斯堡的市民理会了这思想的整个意义的话,那末他们对于康德,较之对于死刑执行人——单单处决人的死刑执行人,将愈会感到毛骨悚然的恐怖了。——但良善的人们,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哲学教授,所以当他在固定时间出来散步的时候,老是亲切的问候他,而且对准他来校正怀里的时表。

法国革命判决了帝王贵族的死刑,德国哲学家则用那无生气的干燥

P191无味的文体来写哲学,以判决上帝的死刑。康德告诉我们,我们对于物自体是毫无所知的,我们称呼为神的不过只是虚构,由于自然的错觉而成立的。虽然以后他用实践理性把曾一度被理论的理性杀死了的有神论复活起来,然而如海涅所说:“康德恐怕还是为了警察的原故,而苏生了神的吧!”然而当他做大学校长的时候,曾领导全校,齐到教堂,他不肯进去,中途跑了,这可见他鄙视宗教的态度。从费希特的《知识论》直到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都是看重理性过于宗教。费希特好像法国革命时代的拿破仑,代表一个伟大的意志,伟大的自我。他的《知识论》竟于1798年,因无神论的事件而被人控告,神在费希特是没有存在的,神不过是作为纯粹的行为,作为事件的秩序。如海涅所说似的,“这种观念论比较着最粗野的物质论,是更无神的,更受咒诅的理论。在法国被称为物质的无神论,如果拿它来和费希特的先验的观念的结果比较一下,那末还有可宽恕的敬神的地方吧。”虽然费希特末了也背叛了自己哲学而投降敌营,然其后继者谢林(Schelling)的自然哲学,尚支持着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的泛神论,到了黑格尔,哲学革命可算告终结了。哲学侵入了各种科学之中;,这是一个由哲学而科学的过渡时代,也正是以哲学清算了宗教的时代。黑格尔的文化类型说是如下图式:美术——宗教——哲学,而以哲学为美术与宗教的综合,哲学超过宗教,哲学上的绝对即“上帝”之代名词。有一次他对德国青年说:“我们就是上帝”,这不是戏语,黑格尔本是哲学家,他和康德、费希特一样带着很浓厚的反神学的精神的。

P192

序言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

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5年1月

后记

本书初版于1940年的商务印书馆,原名《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198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增补修订本,改题为《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加以重印,题为《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2002年,本书又收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卷本《朱谦之文集》中。此次出版以《朱谦之文集》本为底本,参照其他版本,重新设计版式,编制目录,并校正了部分文字。编稿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的黄心川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黄夏年两位先生的大力协助,特志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