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林旭博士历时两载结合时代人生和社会现实潜心研究孔子和《论语》的最新成果和非凡智思。阅读此书,即可轻松掌握作者为我们破译的孔子为人处世的成功密码,使我们的头脑更加灵光,变通能力更强,左右逢源而又不偏离中正之道,在成功的蓝图上走得更加灵活自如和自信坚定。在我所作序的诸多指导人生的书籍中,这是一本对我自身也深有启发的好书。通读全篇书稿,不由得让你发出这样的感慨:孔子变通之法,决胜古今天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孔子做人精要(圆融进退的54个变通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林旭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林旭博士历时两载结合时代人生和社会现实潜心研究孔子和《论语》的最新成果和非凡智思。阅读此书,即可轻松掌握作者为我们破译的孔子为人处世的成功密码,使我们的头脑更加灵光,变通能力更强,左右逢源而又不偏离中正之道,在成功的蓝图上走得更加灵活自如和自信坚定。在我所作序的诸多指导人生的书籍中,这是一本对我自身也深有启发的好书。通读全篇书稿,不由得让你发出这样的感慨:孔子变通之法,决胜古今天下! 内容推荐 古往今来,那些吃透孔子思想精髓的人,几乎都是最能适应中国社会需要并成就大业的人;而那些不了解或曲解孔子思想精髓的人,通常只能在成功的圈子外转悠子。 所谓变通之法,通俗点讲就是在处理各种事物时要善于变化和选择而不是墨守和拘泥。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阅读此书,即可轻松掌握孔子高妙的变通之法,使我们的头脑更加灵光,变通能力更强,左右逢源而又不偏离中正之道,在成功的蓝图上走得更加灵活自如和自信坚定。 目录 序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2.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3.善于提问是金钩,能钩出令你惊喜的答案 4.可以让你帮你买鞋,不可让人代你走路 5.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6.变通,是人生的万向轮 7.慷时间之慨的人,命运会对他很吝啬 8.不要做自己心灵的绑票者 9.自己发达时,莫忘帮助他人发展 10.太极般的处事技巧:虚与周旋 11.宽容是互赠的礼品,苛对是对刺的尖刀 12.忍不下一个耳光,有可能被害割下耳朵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4.要做你所在行业的通才 15.欲成大事恰恰要看淡得失 16.天生我才必有用 17.中庸之道的生活智慧 18.旷达之人会随遇而安 19.宁做傻中奸,不做奸中傻 20.许谋如负债,到时必须还 21.善事做了再说,以后自有成果 22.有病不怕治,有错不怕改 23.用火烧一下就知道你是不是蜡做的 24.不要时时卖弄自己 25.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建立外功 26.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27.犹豫就是在成败之间摇摆不定 28.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容易成功 29.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30.固执者就是握着红烙铁不撒手的人 31.要活出富有创意的人生 32.要让工作成为乐趣的源泉 33.巧舌可免祸 34.学习是快乐的,成功是学来的 35.捧场都上场,拆台都下台 36.行动的意义胜于一切 37.不该你干的事就别干 38.要做一个看时代脸色行事的人 39.话要说到点子上 40.讲道德是一种立足长远的好投资 41.人人需要赞美,你我皆不例外 42.能使耳朵增值的不是金坠,而是倾听 43.你资历再深,也决不可轻视新人 44.要看日出的人必须到拂晓 45.简单生活中才有生命的原汁原味 46.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必须注意的事项 47.热爱节俭是一切美德的根本 48.凡事要多为别人想一想 49.有了成绩不要居功自傲 50.做事要有分寸感 51.不要做一个巧言令色的人 52.言过其实者会断送自己前程 5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4.在生存竞争中,做一个有勇有谋的选手 试读章节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伦是最松弛的一种。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如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伦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我们一定要把孔子的这段话看作是对我们的苦心劝导,这样我们才会得到直接的教益。但要是我们实在不听,如果孔子还活着的话,他也会适可而止,而不会自取其辱。孔子的这段话是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说的,二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都会了解这段话的真义,但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有的人就是因为没有做到这点,不仅自取其辱,还丢了身家性命。 这个人就是三国时代袁绍手下的谋臣田丰。当袁绍已经打定主意铁了心要讨伐曹操时,田丰却不知进退,死劝袁绍不可对曹操用兵,并指出了袁绍一串弱点,现在咱们重现一下历史画面吧,看田丰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教训。 袁绍对众文武说:“我许久就打算进兵许都讨伐曹操,一直没有什么合适的时机,眼下正好赶上春暖花开之际,恰是出兵的大好时机呵!”于是就跟众文武商议破曹之策。 这时咱们的男主角田丰没等众人开口,当即劝谏道:“前一时期曹操攻打徐州时,许都很空虚,那时咱们没去袭击许都,已错过用兵良机。如今徐州已被曹操拿下了,曹操的士气正盛,咱们可不要轻敌呵!不如再好好观察一段时间,等发现了漏洞再乘机夺取。” 袁绍眨巴眨巴眼睛说:“让我考虑考虑。”其实袁绍考虑什么呢,他不是考虑田丰的建议,而是在考虑怎样反击田丰,他扭头一下子看到了坐在旁边的刘备,心想刘备的家眷在曹操手里,他肯定赞成我攻打曹操,于是便问刘备说:“田丰劝我固守,你有什么看法!” 刘备说:“曹操是个欺君的恶贼,明公您如果不出兵讨伐他,恐怕有失大义于天下呵。” 袁绍一听马上赞扬刘备道:“你说得太好了。”当即就准备部署用兵之事。 田丰一看自己的良苦用心没好使,立马又加以规谏。 袁绍没等他说完就勃然大怒,说:“你这等文弱书生就是轻视和害怕用兵,这是害我失去大义呵!” 田丰一听袁绍已完全拒绝了他的建议,还不肯停止,进而捶胸顿足地说:“你如果不听我的建议,出兵必败无疑!” 袁绍闻言大怒,当时就想把他杀了。经刘备劝止才没有杀他,便把他囚于狱中。 田丰的意见不可谓不中肯,本来田丰也是为主公江山社稷设想,可是由于袁绍主意已定,想听的要么是好听的话——如果提前歌功颂德也未尝不可的好话,要么就是为他出点如何作战、如何取胜的谋略。对于反复的劝谏,袁绍初时能忍能容,终于不堪忍受,便下令将田丰关人大牢听候发落。后来战局果然如田丰所料,袁绍战败而归。当田丰听到狱卒兴冲冲跑来告诉他:“袁将军大败而回,他定会记起先生先见之明而重用先生。”田丰却叹道:“吾命休矣,因为袁绍外宽而内忌,定会羞于见我,必杀而后快。”袁绍回来后真的就把田丰给杀了。 相比之下,同处在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就聪明多了,是田丰没法比的。在《后出师表》中自称“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应该是位硬骨头的好汉,可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而举国伐吴时,却不见他硬生生非要阻拦,其实他也是知道刘备伐吴必败无疑,但他知道劝也是劝不住刘备的,便在适当劝谏之后,预先做好战败的补救工作。两相对比,诸葛亮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何其明智也。 上面说的都是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王侯将相们在这方面的表现,而在和平年代和日常工作生活中,孔子的忠告也是很实用的。我们举一件近代的故事来说,曾国藩下面一位幕友王湘绮,当时他是湖南的才子,也是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儒。他著有《湘军志》,对曾国藩有褒贬之处。曾国藩所领的湘军,在前方和洪秀全作战,开始露败相的时候,王湘绮就要请假回家。曾国藩知道他读书人胆小,如果这仗败下来就不得了。所以也想让他回去。不过事情很忙,没有立即批这件公文。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因为有事去找他。看见他正坐在房里专心看书,就站在后面不打扰他。差不多半个时辰,王湘绮还不知道,曾国藩又悄悄地退回去了。第二天早上,曾国藩就送了很多钱,诚恳地安慰一番,让王湘绮立刻回家。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王湘绮回去?曾国藩说,王先生去志已坚,无法挽留了,朋友之道,不能勉强。尤其打仗的时候,胜败自己都没有把握,如何能保住别人?再问曾国藩何以知道王湘绮去志已坚?曾国藩说,那天晚上去王湘绮那里,他正在看书,并不知道曾国藩就站在他身后。而且有半个时辰,王湘绮没有翻过书。可见他不在看书,在想心思,也就是想回去,所以还是让他回去的好。 这个故事就说明长官与部下或者朋友相处,都要恰到好处。如果过分,那么朋友都变成冤家了。人生交一个朋友是很难的,所以孔子告诉子贡,劝朋友时要适可而止。从表面上看起来,孔子教学生的交朋友之道,好像蛮滑头的样子,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实际上,加上历史教训和我们自己的经验,就知道孔子的话并不滑头。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更要注意。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知道实不可为,只好明智地走开,走了以后,还保持朋友的感情。 P26-29 序言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一位伟大智者。两千五百多年以来,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已经渗透进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渗透进国家和个人生活的神经中枢,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无法跳出孔子思想的“能量场”。 孔子的一生是复杂迭宕的,行迹是变动不居的,《论语》就是这种非凡人生的经典记录。正因其人生经历的复杂多变,造就了他极其善于通权变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得通权达变成为孔子思想智慧的一个显著特点。他的这一思想特点体现于求仕、干禄、事君主、奉父母、待友朋等诸方面,并及之于政治制度之改良、历史人物之评判等领域。 所谓变通之法,说白了就是要善于变化和选择。正如孔子在《论语·里仁》中所说:“君子处理天下的大事啊,没有一定的尺度,也没有一定的限度规定,只是看怎样合乎义理,而去解决。”(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的这段话,把为人做事既要有原则性,更要有很强灵活性——“目的不动,手段机动”的道理阐述得极其透彻和到位。 我们当然要讲诚信,孔子也强调人无信不立。但在这复杂多变、人心不古的社会里,诚信者也要多长一些心眼,会点通权达变,否则被无信之人阴一把,同样也是立不住的。具体来说,变通之法就像古语所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处理各种事物时都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以更好地适应于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对人们智商要求越来越高的伟大变革时代的社会需要。 应该说,孔子的思想是多面向的,但孔子那洋溢着智慧之光和人性温情的变通之法,恰是他思想的精髓,也正是当下处于变革时代的我们,在做人处世、经商谋利、为官行政、致学图进、追求成功等方面亟需借鉴和参照的宝贵资源和高超蓝本。古往今来,那些吃透孔子这一思想精髓的人,都是最能适应中国社会需要的人,都是能够成就大业的非凡人士;而不了解或曲解孔子思想精髓的人,通常都是那些在成功圈外转悠的人。 此书是林旭博士历时两载结合时代人生和社会现实潜心研究孔子和《论语》的最新成果和非凡智思。阅读此书,即可轻松掌握作者为我们破译的孔子为人处世的成功密码,使我们的头脑更加灵光,变通能力更强,左右逢源而又不偏离中正之道,在成功的蓝图上走得更加灵活自如和自信坚定。在我所作序的诸多指导人生的书籍中,这是一本对我自身也深有启发的好书。通读全篇书稿,我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孔子变通之法,决胜古今天下! 欧阳宇河 2006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