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跑马溜溜的秘密--曾志朗话科学之二/新知文库
分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作者 曾志朗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志朗擅长深入浅出地谈科学,《曾志朗话科学》系列就由一则则科学故事汇编而成。作者借由生活情景中的事物,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观点切入,提出独特的科学观点,丰富了科学的意义。其风趣、机智、富含创意的笔锋,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科学的热情,令读者感同身受。

内容推荐

作者从生活情景中的事物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观点切入,提出独特的科学观点,丰富科学的意义。其风趣、机智、富含创意的笔锋,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科学的热情,令读者感同身受。他努力传达的是:

科学本是很人文,可以很动人,应该很美丽,必须很浪漫。

目录

新版序

代序 德先生、赛先生,本是家人!

第一篇 科学之心

1 当局者迷

2 自然界的呐喊

3 冲太岁、安太岁?

4 锁来锁去,锁为何来?!

5 记忆与我

6 快乐为创意之本

7 如果机器会思考

8 人心难测

9 心灵改革从学习乐观开始

10 向神挑战进化论的生命史观

第二篇 科学之奇

1 体型决定速度

2 莎翁之谜在于心

3 也是城乡差距

4 鸟事知多少?

5 两性生命延续的游戏

6 科学家也是侦探

7 语言的线索

8 圣战千秋心灵啊,心灵!

 你为何如此不生气?

第三篇 科学之机

1 建造一个虚拟的脑

2 “(巧合)还是巧合

3 汉字阅读,脑中现形记

4 社会生活基因A、T、G、C

5 浪漫的海洋,谜样的航行

第四篇 科学之妙

1 深蓝的蓝色忧郁

2 前脑革命

3 人人都可成为科学人

4 追寻狗族的夏娃

5 你如何画一个咖啡杯?

6 为什么不多给点小费?

7 语言在生活中

8 上高山寻知音

第五篇 科学之美

1 大目仔,你先唱!

2 D≠D vs.D=D

3 纽约,纽约!

4 Goodbye,Doily!

5 数字会说话

6 跑马溜溜的秘密

7 天工开物,蜂蚁为师

8 生命如百花多样

第六篇 科学之柢

1 科学人看科学人

2 可敬的下一代

3 非理即乱

4 CQ=IQ+EQ+KQ或IQ x EQ x KQ

或(IQ+EQ):KQ

附录一 我的学思历程

附录二 I DREAMED ABOUT LIZ LAST NIGHT

试读章节

          当局者迷

二十年前,汉字的排印是一项非常繁杂费劲的工作,排字工人必须在一盘又一盘为数众多的字群当中,找到所要的单字,然后一一检出,再按预定的格式做成模板,最后才匕墨付印。整个程序不但非常琐碎,也容易出错,所谓“手民误植”,几乎就成为所有写错字的作家的借口。当年的中文打字,采取的也是同样工程浩大的检字作业。由于字盘的排列,都是以部首与笔画数为基准,所以出现的错字,也都是以同部首的相似字为主。

近十年来,电脑的汉字输入,早已超越逐字检字的方式,而是以汉字编码的程式,使用有限的打字键,在电脑的字库中找到所需的汉字,可以呈现在电脑屏幕上,也可以随时列印出来。其方便性与普遍性已经造成一种史无前例的景象:汉字的电脑输人已成为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必备的技能之一,电脑文字输入的能力绝对是e化的必要条件。其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输入的方式又决定了打错的字的形态。例如,用仓颉输入法(形码对应)和用自然输入法(音码对应)所形成的错字是完全不—样的;前者是形似的错误,而后者是音同字不同的错误。换句话说,拿起一篇打好的文件,我们可以从检视它的错字形态看出是用哪一种输入法,而且绝对屡试不爽。

我们再做进一步的测试,让使用仓颉输入的人去校对另一个仓颉输入者的错误,和让自然输入者去校对另一个自然输入者的错误,效率都是极差无比。但是,如果一个仓颉输入者去校对自然输入者的错误,或自然输入者去校对仓颉输^者的错误,则成效就好得不得了。这个交叉测试的结果告诉我们,人类的认知系统其实非常的封闭,我们学习新的事物是为了适应新的情境,一旦学会了,却又自陷其所造成的藩篱之中,形成当局者迷的现象。

最显明的例子是,考古人类学家发现,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制造圆轮作为祭祀之用,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要把圆轮拿来做成车轮。后见之明的人当然会问:“为什么不呢?”但先见之明却是那么不可得。人的认知系统,往往对物件的单一功能非常执著。如果我们深入思考,想想人类的科学史不也是如此?正常的科学概念变成典范后就笼罩着一切学理的思考,对许多异象的实验结果都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识,直到某—个引爆点,概念终于变过来了。但一旦又成为典范,则……

创意,就是能走出当局者迷的困境,你说是不是?

P2-3

序言

有人说,科学的进步使地球变小了,因为以往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天涯海角,如今似乎是飞几个转接站就可身临其境,就是不想自己身体力行地走千里路,也可以在弹指之间,借由计算机信息上的网上景色,一览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从人类掌握物理的时空架构而言,地球确实是变小了。但是如果我们以个人自我认识世界的观点而言,这个地球是变大了,因为在全球村中生存的我,其概念范围已经不是方圆数十里而已,而且所关心的事情,也不仅是市井街边的小道消息,只要在国际网络上游走自如,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很容易把五花八门的各类知识纳为己有。所以科技的进展,使我们的生命世界变大了,也变得复杂了,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拥抱单一的价值观了。学会欣赏多元的文化体系,以及学会持相对的尺度去做判断的准则,以达到对最佳状态(而不是最好状态)的选择,可能是新世代的教育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问题是我们为下一代的学生做好了准备吗?好像没有!而且也很少有教育的决策者以上述的观点去规划教育改革的方案。大家都着重行政制度的松绑,而不从文化的营造面去做更深、更实际的考量,这是个相当严重的课题,必须要所有的科学家以超然的科学态度,去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的多重向度,异中求同,也同中求异,然后把得到的一些准则,写成一个又一个在生活里的故事,让学生或一般的大众去讨论生活里的科学。是的,我要强调的是科学文化的营造,必须在生活的相关性上着力,不要太多的公式,更不能变成条列式的原理原则。要培养多元的文化素养,就必须要有多元智慧的理念;要孕育寻找最佳(而不是最好)的决策态度,就必须时时提醒相对的价值体系。其实,这就是真正科普该做的事:把科学的多元思考融人生活中。

多年来,我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会在专职的工作上尽心尽力,同时也会把稍有剩余的时间花在推动科普的工作上,因为我有一个很深的信念,认为科学文化的普及,绝对和人民民主素养的提升息息相关。这一个信念,绝不是科学家自我陶醉的喃喃呓语,它确实反映了人类社会进展的真相,例如我们把世界上所有号称为国家的大大小小的国家做一排序,则科技的成就(就算是数一数SCI的文章数量好了!)和人民得以享有自由投票表示意见的程度,是有相当高的正相关的。当然,仅从这个相关的系数,我们是不知何者为因,何者为果,但只要看看政府的行政松绑往往来自科技发展的诉求,就知道科学的普及对一个国家的永续发展有多么重要了!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结束异乡的漂泊,从美国的实验室回到台湾的家乡,在大学里从事教书与科学研究的工作,和我在加州每天干的活一模一样。但是很快地,我发现整个社会重视学位的情形尤甚以往,家长们更是千方百计让家里的小孩拼了命也要挤进几所顶尖公立大学的窄门,似乎读书的主要目的是升学,是要在各科考试中得到完美无失分的成绩,“背多分”就成为学校里共同的文化,对数理、生物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怪不得那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仅止于公式的演算,对科学在生活中的涵义,就不了了之了。我蛮担心这样教科学的方式,但家长与老师为了学生的升学及学校的排名,除了坚守“背多分”的教学方式,就别无他法了,不要复杂化,更不要特殊化,“莫杂特”也被奉为优良校风的圭臬呢!

《用心动脑话科学》与《人人都是科学人》(北京三联书店版改为《月亮的幻觉——曾志朗话科学之一》和《跑马溜溜的秘密——曾志朗话科学之二》——编者注)两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推动生活化科普所写的文章之结集。前者是为中小学的学生写的,而后者是为了高中以上的学生及一般大众所写;前者发表在报纸副刊的家庭版上,而后者则逐月发表在较严谨的科普杂志上。两者的对象不一样,文章的取材与写法也就不同,更重要的,是前者强调亲子共读或师生共读,而后者着重推展一项信念,即在现代科技的社会里,人人都应该是科学人。我很高兴的是这些年来,这两本书在台湾的知识圈中,受到相当的肯定,也常常让我在E-mail上和家长、老师、学生有讨论的机会。其实,得益最多的是我自己,因为这些讨论,让我在讲另一个科学发展的故事时,变得更周到,更能达到reader friendly的可能性。

当然,在这两本书里的一些理念,将要透过简化汉字的字体扩散到更广大的读者群时的这一刻,我的心情有些复杂。长久以来,我是个捍卫汉字正体字的战将之一,如今,我自己的理念将被简字化了,真是情何以堪!也许,我也正在学习如何在最佳与最好、相对与绝对之间做平衡的选择吧!

最后,我真的希望大家在努力用心动脑学科学之后,能够人人都成为科学人!

                      曾志朗

                   2006年2月25日于台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