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为《上海连环画精品百种》系列之九,包括《第一步》《大风暴》《不能走那条路》《三年早知道》《水流千里归大海》五个故事,这些小故事反映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爱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别有风味。
《三年早知道》:中农赵满囤有点小聪明,很会理家过日子,遇事爱发表议论,一件事不论办好办坏,他总是说:“我早就知道啦!”因此大家喊他“三年早知道”。他人社是被他弟弟“逼”进的,在社内喜欢贪小便宜,经过大家一次次批评,社长一次次帮助,他终于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毛病,逐渐转变,成为关心爱护集体的积极分子。
《不能走那条路》:农民张拴不肯好好种地,想买卖牲口赚钱发财,结果,碰上麦前霜灾,反而赔了老本,欠了一屁股债。他心一横,决定把那块“一杆旗”肥地卖掉还债。
老定是翻身户,很想买这块好地。可是他的大儿子东山和儿媳妇秀兰,都反对父亲这么做。东山想办法帮助张拴解决困难,并教育他努力生产,团结互助,大家富裕起来才有好日子过。张拴在东山的帮助和教育之下,认识到自己应该走的道路,决定参加互助合作社,勤劳生产,走大家富裕的道路。
《第一步》:贫农出身的刘来顺在土改时分到了好田,生产干劲大了,还参加了互助组,日子过得很舒坦。可有了好地好庄稼,生了私心的老刘就退出了互助组,和儿子单干。在农业合作化生产热潮的鼓舞下,他终于走出了个人致富的狭义圈子,投身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生产中。
《水流千里归大海》:老张是村里的互助组长,他带领的互助组办得很兴旺。可是互助组刚成立时,一切并不是那么顺利。起先是大水淹了粮食,庄稼欠收,再是人心不齐,每人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张老汉任劳任怨,一心为公家和农民兄弟着想,克服困难,不计较自己吃亏、受委屈,终于盼来了夏季的丰收。大伙齐心协力,互助生产搞得越来越红火。
《大风暴》:这是一个农村故事,描写了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过程。于文采是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驻社干部。这个社在他的领导下,雨季获得了丰收,成为全区的一面旗帜。老于因此满足起来,认为只要保证这面旗帜不倒,便是自己的功劳,却忘记了要引导广大农民走合作化道路这一重大任务。但合作化的风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群众看到老于总是拖延、阻碍他们入社,他们就自己办社。而这个自发社,也终于得到党的支持和帮助,被正式批准了。老于的错误思想,受到了严厉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