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浮生再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君山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浮生再记》,是身为“四大公子”之一的沈君山的又一部散文集,道出从青丝到白发的几度春秋。从域外求学到清华院长,忆师怀友,指点高等教育;从“当官”到“罢官”,道尽滋味,分析台湾政局;从谈棋论道到生命、情感,平和豁达,参悟人生。

内容推荐

雅称台湾“四大公子”(连战、钱复、陈履安、沈君山)之一的沈君山,拿的是理工科博士,爱的是博弈,在不同的领域中均是佼佼者。效仿前辈沈三白,作者意欲在有生之年写出“六记”,继《浮生三记》、《浮生后记》之后,再次推出散文集《浮生再记》,以潇洒动情的笔触写出从青丝到白发的人生几度秋凉,从容道出“当官”与“罢官”的滋味,谈棋论道写出人生。1999年,沈君山中风,纪政等老友的陪伴与关怀,让他重获生机,开展出了另一番境界,呈现“做我所能,爱我所做”的人世情怀。

目录

《浮生再记》(代序)

辑一 秋山又几重

愚公子移山

高等微积分

吴大猷先生的讲稿

附录:挨骂的故事

秋山又几重——科学营病中再晤王倬

从台大篮球场谈起——田长霖的伯克莱之路

哪吒与孙悟空

辑二 清华岁月

清华岁月

清华渊源

一封迟到了一年的信

我知道的清交合并的历史

清交合并与一流大学之道

附录:五校长暨代校长联名书

第三波清交合并始末记

辑三 仕途一年

做官的滋味

罢官的滋味

审预算

辑四 师徒棋缘

莫教浮云遮望眼

——给懿宸的第一封信

汽油和机油

——给懿宸的第二封信

驭棋而勿驭于棋

——给懿宸的第三封信

附录

纪政

二进宫(代后记)

试读章节

从不革命退步成反革命

一九七0年前后,钓鱼台运动像山洪暴发似地卷过美国华人留学界,从纯粹的爱国运动变成政治自觉运动。许多平时头脑也很清楚的,为爱国热情所驱,把文革中的新中国,幻想成二十世纪现实的理想国,成了所谓左派。而且要“治病救人”,对于薄具知名度,平时课余却只知打牌下棋,既不革命也不反革命的不革命分子如沈君山者,正是要救的对象。于是常拉着去参加各种国是会议,又提供了六部所谓经典著作,从《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到《反杜林论》《资本论》,要我细读。我勉强地读完《国家与革命》,其他更高深的再也读不下去,实在水准不够,没有办法。他们只好拿出《毛泽东选集》,又特别挑出《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三篇,说这是毛主席抗战时期写的,是开国建国的精神基础,老妪能解,现在新中国人人都会背,要了解新中国,从此起步最容易。

一听愚公移山,眼睛亮了,这个我懂,三十年前就因此栽到泥坑里去的嘛!马上细读,果然一读就懂。毛主席相信愚公,而且要人民都学愚公,人人都去搬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山就会搬走。读是读了,却越想越不对劲,想起大跃起,想起文化大革命,想起三十年前的栽进泥坑,套句恩格斯的话,这叫忽视客观规律,犯了严重的主观妄想妄动症。毛病都一样,但我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掉进泥坑,他却叫整个中国掉进泥坑,“只为一人幻新天,遂教万民皆刍狗”。

从此,我就从不革命退步成反革命了。

——原载二00四年七月十八日((联合报·副刊》

P10-11

序言

本书一共五辑。第一辑是怀忆师友少年往事的散文,第二辑讲我的清华岁月和对高等教育的一些观念。第三辑是回忆我为官一年的经历,包含两篇当时的访问。第四辑是给我的围棋徒弟施懿宸的三封信,前后相隔十九年,是以围棋为主题讲我对专业和业余分际的一些看法。第五辑是我对两岸关系的论述。前四辑收的都是散文,大多曾在副刊刊出,并没有时间性。第五辑则是时论,时论在当时的影响可能较大,但过去以后就成为明日黄花,惟有两岸关系是个例外,三十年来两岸各自都改变了很多,但相互间矛盾的症结却并没有变。因此与近作收集在一起,自成一辑。

本书的始轫和完成,首先要感谢九歌的总编陈素芳女士。《浮生三记》出版后,偶尔相通电话问问销售的情形(这是需要勇气的),她总说还不错,有得赚,去年初秋,陈总编忽然捧着些影印的剪报来给我看,说再写些,就又可以再出一本书,而且,《浮生三记》也可以改版了。

我在六年前中风后,行动不便,被迫乖乖的待在清华,慢慢的发展出一个生活的routine,包括每天清晨的动笔,多半是书信杂志,有所感有所思时,也写些散文时论,受了这鼓励,就更勤快些。重整旧作,补写新篇,编出一本书来,其风格和以前的《浮生三记》、《浮生后记》(天下文化出版)相似,取名《浮生再记》,是为浮生系列之三。

除了要谢谢陈总编和九歌的协助同仁外,还要特别谢谢洪素瑜女士;在这个e化时代,没有她校打的帮助,像我这样只知“笔耕”不知与时俱进的老派作者,这本书一定还只是一叠蒙尘的稿纸。

——二00五年六月

后记

《二进宫》是一出平剧的剧名,讲明朝一位大臣二度进宫,帮助皇后、太子夺回皇权。此处我借来叙述二度中风的经过,与病中感想。世上二度中风能活下来的本就不多,还能写文章的就更少了,所以本文有些“独家”的味道,弥足珍贵的。

本文开始之前要先说明一下,就是我两次生病经验中有些讽刺批评医院医生的地方,事实上总体而言,台湾的医疗制度是不错的,对病人身体上、心理上都能有很好的照顾。当然,因为我的人脉,我是较特殊的病人,不是通例,但比起英美,我们制度算比他们好的。一般先进国家的医疗体系会将病人身体照顾好,但不重视心理层面的照顾;中国传统则重视心理,身体照顾上却不太科学;台湾医疗两者都有照顾到,而且我们没养成病人告医生的习惯,在美国有些律师以此为生,而医生因为要保护自己,只好收很高的医疗费作为保险,于是恶性循环,医疗价格愈来愈贵,品质却愈来愈差。

孔夫子把推己及人作为做人的最高标准,能推己及人便近乎仁。只是,医生和病人之间有些基本的矛盾,因为双方处境和知识有太大的不同,医生每天要看上百个病人,用公平的心把关注分给大家,已经很合理,但对于病人自己,生命只有一个,没了就是没了,而且因为对病理缺乏认识,医生说的每一句话就都会放大来看。因为“人”“己”之间有如此的不同,一方面认为合理的,一方面会认为冷漠;一方面认为本应如此,一方面会认为无理取闹。所以只是推己及人恐怕还不够,必须从角色互换的角度去体谅,这就很不容易。

我第一次中风是六年多前一个星期六下午,下着毛毛雨的一个傍晚,自己拄了雨伞走进急诊室报到。因为是周末,只有一个值班的见习医生在,他看了一下,拿不定主意,说分不清是溢血还是栓塞,要观察一下,让我到一个小房间的病床上去休息,却不知这一休息就休息了近二十个小时。当然不久家人也来了,但因为没有经验,既然医生说观察就只有观察,到了第二天中午,手指脚趾渐渐全不能动了,才紧张起来,打电话给原本相识的副院长。他马上来了,但他是肠胃科,只有再去找真正的脑科专家,下午四时才开始紧急处理。后来回想这段经历,当然十分怨气,但再想想,自己也不是没有过失,那个小医生牺牲了周末来值班,他的知识经验或许只能作这样不做不错的处理。事已至此,只有调整自己,去适应未来。但汲取了一个教训:在生死相关的重大问题上,还自作清高不去找关系是十分愚昧的。不过这教训代价太大了。我们马上就要截稿了。”大家听了不禁同声苦笑一声。

……

那天,大千先生始终没有合作,次日凌晨才去世,两大报的同仁都空等了一晚,还是满公平的。

我回想到这里,忍不住笑出来,联副的主编这次可能也失望了,我也不合作。

——写于二00五年九月一日台大医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