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孩子早教蓝皮书
分类
作者 沈以青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部本土化家庭早教育实验专著,世界第一部“儿童微环境行为技术”原始记录。

世界上最肮脏的勾当,就是在太阳底下教育孩子做假。家庭是爱的摇篮,但也可能成为恨的摇篮。孩子是爱的天使,但也可能成为恨的天使。举世罕见的家教实录,亲历系为的科学实验。零岁开始的智慧较量,拍案叫绝的教育奇招。

内容推荐

该书以一位父亲(作者)教育孩子的一个个真实故事为核心、以孩子在成长不同阶段(0—6岁)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为脉搏、采用独创的“同心早教法”这一富有成效的幼儿早期教育方法,为众多家长提供了一条如何开展孩子早期教育的新思路,本书是作者撰写的200万字育儿日记的真实记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反映“儿童发展微环境理论”的早期教育读本。

目录

致读者

第一章 在最要紧的头三年

刻不容缓第一课  (出生第1天)

创世纪的七天  (出生第7天)2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出生第8天)

斗智斗勇第——局  (出生第13天)

——口气走出80步  (出生第53天)

四肢拉动大脑  (出生第90天)11

疯狂“双枪将”  (4个月又23天) 

创中国婴儿“之最”十项记录  (9个月零6天)

兔子尾巴长又长  (11个月又21天)

联想之夜  (1岁3个月又23天)

新岁十样景  (2岁又5天)

第四次智力测试  (4岁7个月又10天)

为何不当第一名  (3岁5个月又13天) 

“玩”是真理  (3岁5个月又16天) 

早期教育的科学依据  答家长问

第二章 为什么我仃]总是失败35

他们并不幸福  (5岁2个月又6天) 

这是人说的话吗?  (4岁8个月又天)

一生的功课  (3岁3个月又28天) 

要闹独立?先教你三招  (4岁4个月又23天) 

和妈妈对话录:独立、兴趣、专注(4岁9个月又30天) 

她的痛苦你也试试  (4岁8个月又20天) 

母爱的变形  (5岁1个月又9天)

别揪住羽毛不放  (5岁5个月 30天)

他不这么活又能怎么活?  (5岁6个月) 

用“机关枪”征服儿童吗?  (5岁5个月又30天)

谁是灵魂的工程师?  (5岁1个月又8天)

第三章 我们真的救过孩子吗

和你一起尿裤子  (4岁又14天) 

涉过撒谎的河  (3岁11个月又3天)

谁是撒谎的源头  (4岁5个月又7天) 

不必那么专心  (2岁10个月又29天)

收服“夏大将军”  (5岁又28天) 

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  (2岁11月又11天)

我也有十万个为什么  (3岁6个月又11天) 

我是一位有名的作家  (2岁11个月又14天)

第四次掉进河里  (5岁6各月又5天)

连老师你也敢骂(一)  (5岁4个月又7天)

连老师你也敢骂(二)  (5岁4个月又7天)

连老师你也敢骂(三)  (5岁4个月又8天)

连老师你也敢骂(四)  (5岁4个月又10天)

连老师你也敢骂(尾声)  (5岁4个月又11天)

第四章 走出b灵的炼狱 98

不是高手也不做冒牌货  (2岁9个月又12天)

我还不太熟悉  (5岁7个月又18天)

火车真是好东西  (5岁2个月又25天)

爸爸算个什么东西  (4岁10个月又3天)

因[绳事件  (5岁2个月又3天) 109

从“跳绳事件”想到的  (5岁2个月又4天)

学习要活泛  (5岁5个月又8天)

学习是“暴动”  (5岁6个月又16天)

一切为了提问  (4岁9个月又26天)

“屁股大人”的狗屁话  (4岁?个月又20天)

“道德阿姨”和“放屁专家” (5岁2个月又18天) 

教育是缔造未来的人  (2岁10个月又28天)

第五章 戏剧性童话式133

金龟子捎来的金点子  (1岁8个月)

“戏剧性童话式”  (3岁8个月又2天) 

“2080计划”和“超级大课” (2岁6个月又15天) 

快乐钢琴  (3岁3个月又25天)

小动物来信和词语串编  (3岁8个月和3岁10个月) 

儿童认字和家教要义  (3岁7个月524天) 

天下第一绝招  (4岁9个月又9天) 

我们元旦快乐  (5岁1个月529天)

第六章 莎莎的故事160

初见莎莎  (3岁9个月又30天)

第一次撒谎  (4岁4个月515天)

不要望子成龙  (4岁2个月527天)

她怎么不可以这样呢  (4岁5个月524天) 

为什么要学钢琴  (4岁6个月又12天) 

从“小嫉妒”到“大凶杀” (4岁6个月)

生日陕乐  (5岁差1天) 175

爱你的环境就是爱你  (4岁8个月又4天) 

小树的故事  (4岁8个月又5天) 

可歌、可泣可叹  (4岁8个月又7天)

阿Q子孙浩荡  (4岁9个月 23天) 

那双“无形的手”  (5岁5个月又27天)

友谊应当是真相的结合  (5岁又10天)

和莎莎母亲的交流  (5岁6个月又1天)

第七章 想象能脱离现实吗

“画”是飞翔的心  (5岁120天) 

给爸爸的生日礼物  (5岁1个月又8天)

轮船和鸭嘴兽  (4岁4个月又29天)

清晨小鸟为什么歌唱?  (5岁6个月又8天)

《心然习作》选  (2岁7个月—5岁7个月)

合作“毕业诗”  (5岁7个月又9天)

想象就是人类的上帝  (5岁6个月又23天) 

我发明的避雷针  (5岁8个月又21天) 

第八章 “爱”从何来

我不喜欢奶奶  (2岁6个月又6天)

知我者谓我心忧  (2岁8个月又6天)

文明是一种麻烦  (3岁3个月又28天)

谁是最凶恶的敌人  (4周岁又3天)

追问上帝  (4岁10个月又2天)

我不相信上帝了  (5岁6个月又14天)

他们为什么不生气?  (5岁2个月又1天)

会让老师很头痛  (5岁1个月又14天)

我不信书上的那个东西  (5岁6个月又26天)

比“关心”更难做的  (4岁9个月又11天)

爱父母也是为国争光  (4岁9个月又22天)

第九章 性教育从哪里开始

“小GG”和“小BB”  (4岁7个月又15天)

脱得精光心灵解放  (4岁8个月又5天)

落地就有性文化  (5岁7个月又25天)

要给她一个大嘴巴  (4岁8个月又14天)

我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5岁9个月)

为你的性别自豪  (5岁1个月又15天)

第十章 儿童乃成人之父

究竟谁是伪科学?  (4岁9个月又29天)

“听话”还是“说话”  (5岁3个月又6天)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4岁5个月又15天)

评老师、评父母、评自己  (4岁6个月又30天)

“鬼点子”够厉害  (4岁11个月 26天)

特别的创造和英语吵架  (5岁4月又19天)

享受童心一万年  (5岁2个月又10天)

人生难得几狂野  (5岁3个月又8天)

看懂合群看懂老师  (4岁10个月又8天)

救救孩子,也救救我们自己 (5岁1个月)

附录 籍孝诚教授给作者全家的信(摘)

试读章节

一样景:“去广场要背儿歌!”——爸爸曾专门为你写了十多首与你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儿歌,没想到你一下子都学会了,不知道妈妈是怎么教的,真有本事。昨天上午,咱们打算去广电广场散步,你指着我们说:“去广场,要背儿歌,我,教你们。”到了广场,你命令:“站端正,跟我做动作。”于是,你朗诵一句,我们就跟一句;你做一个动作,我们跟着做一个动作,“广场宽阔壮观,铁塔高耸云霄。喷泉拔地冲天,国旗迎风飘飘。林中小鸟歌唱,花园曲径环绕。”显然,你已经能够将儿歌中的词意与广场的各种景观对应起来了,很好。只是你的个头太小,架势太大,就像小老鼠指挥大象。

二样景:“深深的‘鲁’眼睛。”——爸爸写过一首《眼睛》的儿歌,你不光背熟,而且理解,不光理解,而且活用。你说:“爸爸是淡淡的黄眼睛,妈妈是明亮的黑眼睛,然然是深深的“鲁”眼睛,米老鼠是白白的大眼睛。”为什么是“深深的‘鲁’眼睛”呢?你说,婆婆说我“鲁智深”。哦,想起来了,由于你头大而且胖,加上夏天的时候又剃了个光头,楼下婆婆说你的一对“豹眼”谁见了都要吓一跳,就给你起了个“鲁智深”的外号,没想到你还记得。的确,米老鼠的眼睛最大,而且白多黑少,所以是白眼睛。

三样景:“为什么生病?”——昨天,妈妈打完吊针,将输液器带回来了。今天上午,你和妈妈一起动手建起了“家庭动物医院”,将输液器挂在楼梯底下,把纸盒子围成一圈,说是“医院的围墙”。然后,你给小动物们看病打针玩了一天。你一直在问,妈妈为什么生病呢?米老鼠为什么也会生病呢?生病为什么要打针呢?打得是开水吗?不,烫猪才打开水。两岁就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堪为一景。

四样景:“大把大把。”——妈妈说,米老鼠生病是因为不好好吃饭,你听了突然将常说的“狼吞虎咽”换成了“大把大把”。“米老鼠,你要大把大把地吃饭才对。”其实是你在“大把大把”地吃饭。奇怪,我们不知道你在什么时候,也不知道你从哪里学来“大把大把”这个词。我猜你一定是认为米老鼠够不上“虎狼”的级别。

P22

序言

这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为女儿撰写的“早教日记”; 

这是一部合着时代脉搏、闪烁着教育智慧的育儿故事;  这是一篇批判当今功利主义教育的宣言!张扬着对儿童心灵成长的人文关怀和探索精神。

我几乎是放下手头的工作,一口气读完了沈先生的这部大作的,有的章节还不止看了一遍。我被作者对孩子的热爱、对早期教育的执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创造性的执行力而感到震动!要知道,这只是作者200余万字的早教笔记中的一小部分。这里记载的是父母与孩子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和作者沈以青先生认识是在2004年的“六一”儿童节。那时,他已是幸福泉的连锁机构常州市幸福泉亲子俱乐部的早教顾问了。在与常州市妇联金主席和安副主席等领导的一次聚会上,常州幸福泉亲子俱乐部主任高震杰先生向我介绍了这位曾学过十年芭蕾、颇有艺术家气质的电视工作者。当我了解到,作为父亲,他为不满五岁的女儿写了近200万字的早教日记、而且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观点“同心早教法”时,不由得肃然起敬——这在中外家庭教育史上也是少见的。于是我当即鼓励他,可以将“同心早教法”作为由我负责承担的全国家庭教育“十五”重点课题“0~6岁婴幼儿远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究”的子课题立项,并聘请他为北京幸福泉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做进一步的整理研究。而且如果乐意的话,可以正式出版,让所有的父母一起来分享“同心早教法”。

  “同心早教法”针对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时弊,强调要对家长的育儿观念进行一次革命性的转变。要把孩子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真正的“人”来对待,要和孩子站在同一个位置上思考问题,和孩子“同地位、同兴趣、同要求、同发展”。“做孩子最信赖的伙伴,紧紧拉着她的小手,共同经历生活的每一道难题”,就是“同心早教法”的生动表述。

如今,这部选自“同心早教法”原始素材的日记体著作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日记中的主人公——心然,今年刚过6岁。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作者以他广博的知识、持之以恒的精神,始终与他的妻子甘苦与共、携手并进,为女儿的每一天成长、每一件小事、每一次进步和挫折,研究对策,制定科目,设计解决问题的种种办法,可谓奇思横溢、妙招叠出……而他自己也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儿童早期教育的实践型专家。

我是尊重家长们的育儿实践的。尤其是具有自主思考的实践。正是这些富有独创精神和个性化的育儿实践,才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家庭、如此绚丽的人生。

作者的一些观点和做法,想必会引起一些争议。但有争议也是好事。正所谓教子有方,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得法”的教育,即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是更加人性化的、个性化的教育。

我认为,对家长而言,“同心早教法”本质上就是“童心早教法”。正如作者所说,“理解儿童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儿童?

每一个孩子都是无与伦比的!因为: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思想家、是世界的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高速运转的大脑中、在儿童“玩”的游戏中,“历史”正在被创造着。

——儿童是先哲们的使者、是“成人之父”、 是“父母灵魂的工程师”。“天地之间再也没有比孩子的灵魂更纯真,更美丽,更高尚的了。对着孩子的灵魂做父母,就是对着人性至纯至洁的样本重新做人”。

——儿童绝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一块面团,可以被人们任意地涂画或塑造。儿童更像一块根雕的原型。一个合格的家长或教师,应当是一位根雕艺术家。要根据这种“原型”,是像“嫦娥奔月”还是“八仙过海”?—  —进而把儿童雕刻成独特的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儿童是千百万年人类进化、遗传潜能的传承者,是人类永远要怀着敬畏之心去研究、去“读”的真正的“历史”的儿子、未来的主人!要从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从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中去发掘、去探求。

——这就是我们的儿童观。

然而,审视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不由得令人担忧。正如作者所抨击的那样——

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怀抱中丧失了0~3岁早期潜能发展的黄金年华;

有多少孩子被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所“复制”,一踏上社会就成了竞争的落伍者;

有多少孩子创造精神的天才萌芽被扼杀在“乖,听话”的教育中;

有多少孩子在“爱的物质棒杀和精神捧杀”下,在成人“讨债般的光宗耀祖的精神铁蹄”下,心灵的嫩苗被肆意践踏;

有多少孩子为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和盲目攀比的心理,而被赶去学习各种“才艺”而痛苦不堪?

有多少孩子家庭的亲子关系正陷入逆反—“镇压”—再逆反—“再镇压”直至“鸿沟”的怪圈而不能自拔?

有多少孩子甚至仅仅因为没好好做作业,就被望子成龙的父母毒打致死,又有多少孩子选择离家出走甚至杀害自己呢?每当我们看到见诸报端的种种报道,又怎能不痛心疾首呢?!

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人们的经济生活,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哲学。在当今社会转型、充满变革又略显浮躁的时代,功利主义教育的流行就不足为奇了。

从这个角度,有人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并不幸福”!

早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首先是幸福的童年。面对功利主义的教育,我们要大声疾呼:把幸福还给孩子!

对孩子来说,“童年”究竟是什么?

童年是爱的摇篮,心灵的绿洲,幸福的源泉!是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安泰离不开的大地,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依然萦绕在怀的梦;

童年是体验未来社会生活的“微缩实验室”,记载着孩提时代身体与心灵成长的历程;

童年是一座人类精神的工厂,创造的天堂。在这里,孩子们像哲学家那样去提问,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像艺术家那样去创造。他们是想象和创造的巨人!无论是“如果洞漏水了,皮球浮不上来怎么办”的疑问、“把地底下的煤直接变成煤气”的创意、寻找地下宝藏的“射地望远镜”的发明,还是“会飞的毛毛虫汽车”、“能反射太阳热源的向日葵式无空调摩天大楼”的建造……

未来的一切,将在这童年的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得以展现、得以创造。他们将在这“微环境儿童剧院”中,尽情演绎生命中最纯真、最美丽的华彩乐章!

这才是儿童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可以给孩子营造的心灵成长的“微环境”。

把幸福还给孩子,也就把幸福给了自己!   2006年4月12日于北京幸福泉

后记

人们总是叩问人生:“是谁,用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我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我的孩子将会成为怎样的人?我用什么来塑造他?”

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儿童心理专家提出过“儿童发展环境论”。将时代、地区和家庭划分为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环境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实践性不强。人们无法控制时代、地区,甚至包括家庭境遇在内的环境变化;二是,它并不能解释同为父母所生的两个年龄相近的孩子,或者同一时代、同一地区,情形相近的、甚至相悖的两个不同家庭的孩子,何以常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发展差异。

除了我们目前尚不能干预的遗传因素以外,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究竟存不存在可以人为操控的社会行为因素?如果存在,它是什么?它在哪里?它在何种情形下以何种方式影响着孩子的发展?这种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我们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对孩子实施教育操控?

没有人意识到真正作用于早期儿童成长的是“微环境”——这双无形的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程淮教授的“微环境”理论有着划时代的科学价值。

程淮教授是我国早期儿童现代科学教育的先驱。2005年5月,他应第56届联合国大会儿童特别会议邀请,以特邀专家身份在联大NGO(非政府组织)论坛发表了重要演讲,他是向世界报告中国早期儿童教育最新科研成果的唯一中国代表。

1996年,他提出了儿童发展“微环境理论”和“儿童心智发展观”学说,指出:影响儿童发展的真正可控的要素是“微环境”。“微环境”是特指那些直接作用于儿童,并对儿童发展的进程产生影响的各种人物、场所和事件的总和;“微环境”不仅存在于家庭环境中,而且存在于托幼、学校等教育机构以及社会环境中;“微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微环境”中的精神环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儿童的成长;从操作层面上说,婴幼儿教育需要一门教师(或家长)的行为技术学,它是先进的教育观念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所表现出的教育智慧,这是“微环境”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着重指出:优化儿童发展的“微环境”,是儿童发展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

“微环境理论”的创立与显微镜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类似的历史意义。后者是对物质微观世界的第一次揭示,而前者,是对早期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精神微观世界的第一次具体关注和清晰描述,为我们观察错综复杂的儿童发展过程找到了一条可靠的途径。显微镜让我们发现“微物质”如何形成、如何繁殖、如何作用于生物,并且如何可以复制合成;“微环境理论”则告诉我们,成人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微精神”因素究竟有哪些,它们如何作用于儿童;哪些因素可以学习复制;哪些因素具有更宽广的创造空间。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物质”世界相对独立存在,它们是宏观物质世界的基石;“微环境理论”则把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行为关系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系统,虽然这个系统总要受着社会和家庭大中环境的制约,但是从“形而上”讲,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两人世界”。在这个“两人世界”里,活跃着儿童发展理论各个学科的最小单位,它们是儿童精神发展世界中“粒子”和“中子”,既是最可把握的行为环境,同时也有着无限多样的创造空间。

“微环境理论”的人文主义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是真正个性化的操作技巧,是对成人教育行为做出精确评估的学说,是将成人与儿童放在同一架精神天平上寻求和谐的教育理论,是对儿童精神世界给予前所未有的具体尊重和有效引导的发展理论,是将儿童视为人性发展最纯真和丰富的样本加以研究的理论。

“微环境理论”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经院学说,它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就案例谈理论。所以,它又是最贴近于儿童事实的幼教理论。它是通过实践的“显微镜”观察和抓住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微枝末节的原始状态,并加以研究和给予科学干预的理论。

在“微环境理论”问世的第三年,我开始为尚未出生的女儿写日记,当时我并不知有“微环境理论”,也不认识程淮教授。五年后,与他一见如故,在程先生的指导下,我把将近200万字的这套日记总结为“一个理念、四个系统”的“同心早期教育法”,并在经过近百场次的早教讲座,回答了无数家长们的种种提问,了解许多家庭的早教内幕之后,我猛然意识到,童年的“微环境”就像是一座儿童剧院,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无一例外地在这座“儿童剧院”里亲身亲历,亲自在每场戏中担任过编剧、导演和演员。童年的每一幕场景、每一次冲突、每一句对白,我们都曾经无一例外地真正地得到过它、体验过它、认识过它。但随着成长,我们渐渐地远离了这座“微环境的儿童剧院”,记忆的残片再也无法拼接成可供重新排演的“微环境剧情”了,一切都流失了,再也找不回来了,童心一去不复返了……这就是为什么曾经做过孩子的父母,如今却一点都不能理解孩子的原因。

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无意中竟然做了一件特殊的事情,这套日记也就有了特殊的价值:

它可以让父母们回到当年的“微环境儿童剧院”,回眸忘却了的童年心路;

它可以让人们通过了解世代相传的相似行为,感悟人生的因果关系;

它通过展示那双“无形的手”,让人们发现塑造孩子的基本元素;

它还可以向专家们提供最原始的“微环境”研究素材。

这就是各位专家之所以鼓励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原因。

善哉!“微环境”——我们终于握住了那双“无形的手”。

沈以青

2006年3月24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