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寿山正骨经验/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在骨伤科方面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本书整理并总结了从事中医骨伤临床与教学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教学经验的刘寿山老先生在骨伤科方面的宝贵经验,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正常人体的筋、骨及手法、诊断、用具、用药等;下篇介绍全身各部位骨折、脱位、伤筋及内伤四类疾病的整复手法、按摩、方药等。全书插图300余幅,文图并茂,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内容推荐

刘寿山老先生从事中医骨伤临床与教学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教学经验,并以手法取效而闻名,故持有“七分手法三分药”之说。他对接骨、上骱、治筋各备八法,手法独特,疗效显著;对软组织损伤治疗强调中医整体观,更具独到之处。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正常人体的筋、骨及手法、诊断、用具、用药等;下篇介绍全身各部位骨折、脱位、伤筋及内伤四类疾病的整复手法、按摩、方药等。全书插图300余幅,文图并茂,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本书于1966年出版,1992年修订,本次重刊出版。

目录

上  篇

第一章 人体的筋、骨

 第一节人体的骨骼

明硬骨

软骨

暗硬骨

额外骨

 第二节 人体的筋

人体正面上部(头面)筋

人体正面中部(项、胸及上肢)筋

人体正面下部(下肢)筋

人体背面筋

额外筋

第二章 诊断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问诊

 第三节 闻诊

 第四节 切诊

摸诊

切脉

[附]《伤科补要》脉诀歌

 第五节 量诊

竖量法

围量法

关节活动幅度的测量

[附]人体各关节正常功能活动幅度

第三章 手法

 第一节 接骨八法

 第二节 上骱八法

 第三节 治筋八法

第四章 固定用具

 第一节 木制固定用具

 第二节 纸制固定用具

第五章 用药概述

 第一节 内服药

 第二节 外敷药

 第三节 洗药、腾药

第六章 练功疗法

 第一节 颈部

 第二节 腰、髋部一

 第三节 肩、肘部

 第四节 腕部

 第五节 膝、踝部

下  篇

第七章 骨折

 第一节 鼻梁骨骨折(鼻骨骨折)

 第二节 血盆骨骨折(锁骨骨折)

 第三节 胸前骨骨折(胸骨骨折)

 第四节 肋骨骨折

 第五节 脊梁骨骨折(脊柱骨折)

 第六节 八髂骨骨折(骶骨骨折)

 第七节 尾桩骨骨折(尾骨骨折)

 第八节 月需骨骨折(肱骨骨折)

 第九节 鹅鼻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

 第十节 臂、昆骨骨折(桡、尺骨骨折)

 第十一节 臂骨下绝折(桡骨远端骨折)

 第十二节 掌骨骨折

 第十三节 指骨骨折

 第十四节 环篡骨上口骨折(髂前上棘骨折)

 第十五节 胯骨劈头(股骨粗隆间骨折)

 第十六节 末躯骨骨折(股骨干骨折)

 第十七节 伏兔骨骨折(股骨髁上骨折)

 第十八节 膝盖骨骨折(髌骨骨折)

 第十九节 骺、胫骨骨折(胫、腓骨骨折)

 第二十节 踝部骨折

 第二十一节 跟骨骨折

 第二十二节 足掌骨骨折(跖骨骨折)

 第二十三节 趾骨骨折

第八章 脱位

 第一节 下巴骨掉伤(颞下颌关节脱位)

 第二节 鸠骨离位(胸锁关节脱位)

 第三节 支骨离位(肩锁关节脱位)

 第四节 膀掉(肩关节脱位)

 第五节 肘骨大错(肘关节脱位)

 第六节 支马眼(桡骨小头半脱位)

 第七节 腕缝大错(腕关节脱位)

 第八节 拇指本骱大错(掌拇关节脱位)及指骱大错(指间关节脱位)

 第九节 胂肋骨离位(骶髂关节半脱位)

 第十节 胯掉(髋关节脱位)

 第十一节 膝盖骨挪位(髌骨脱位)

 第十二节 膝骱大错(膝关节脱位)

 第十三节 踝骱大错(踝关节脱位)

 第十四节 三毛骨离位(足舟骨脱位)

 第十五节 巨趾本骱大错(跖躅关节脱位)及趾骱大错(趾间关节脱位)

第九章 伤筋

 第一节 下巴暗硬骨离位伤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第二节 脖项伤筋(颈部软组织损伤)

 第三节 胸部挫伤(胸壁挫伤)

 第四节 岔气(胸壁扭伤)

 第五节 前肋包骨筋离位伤筋(肋软骨炎)

 第六节 腰部伤筋(腰部软组织损伤)

 第七节 交骨自开(耻骨联合分离)

 第八节 膀缝伤筋(肩部软组织损伤)

 第九节 老膀缝(肩关节周围炎)

 第十节 琵琶骨离位伤筋(背部软组织捩伤及背肌劳损)

 第十一节 膈骨下头暗硬骨离位伤筋(肱骨外上髁炎)

 第十二节 曲瞅包骨筋离位伤筋(肱骨内侧髁肌腱炎)

 第十三节 鹅鼻骨包骨筋离位伤筋(尺骨鹰嘴滑囊炎)

 第十四节 臂骨包骨筋离位伤筋(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

 第十五节 臂、昆骨下头离位伤筋(下桡、尺关节损伤)

 第十六节 腕缝伤筋(腕部软组织损伤)

 第十七节 掌骨散挫伤筋(腕掌关节软组织损伤)

 第十八节 指骱伤筋(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挫伤)

 第十九节 胯缝伤筋(髋部软组织损伤)

 第二十节 膝缝伤筋及站骨离位伤筋(膝关节软组织损伤)

 第二十一节 跛骨离位伤筋(踝部软组织损伤)

 第二十二节 内、外踝缝伤筋(内、外踝软组织损伤)

 第二十三节 三毛骨、聚毛骨离位伤筋(跗跖部内侧软组织损伤)

 第二十四节 踱、踵骨离位伤筋(跗跖部外侧软组织损伤)

 第二十五节 跟骨包骨筋离位伤筋(跟腱腱膜炎)

 第二十六节 跗骱骨高挫(跗跖部软组织损伤)

 第二十七节 足掌骨散挫(跖间软组织损伤)

 第二十八节 趾骱伤筋(跖趾关节、趾间关节挫伤)

附方

试读章节

第二十六节跗骱骨高挫

(跗跖部软组织损伤)

跗骱骨(跗跖部)位于足背中部,上有诸跗骨,下有足掌骨。足跗骨与足掌骨之间,有暗硬骨1块,跗骱骨有包骨筋l道。

【病因】 如有蹶、拧、戳、蹯,足背着地,或有压砸,可致跗骱骨高挫。

【临床表现】 遇有此症,足背臃肿胀起,可见青紫色瘀血斑,疼痛难忍不息。站立时伤足不能负重,步履难行。经医检查,医者以拇、食二指轻轻寻按,跗骱部凸起,按之痛甚,前足伸屈不利。

【治疗】

1.手法

(1)拔戳法:患者正坐床上,将足伸出床边。助手用两手掌相对,双拇指在足背,食指在足底,余三指在后,兜住足跟,固定不动。医者双手拇指按住跗骱骨,余四指在足底拿住伤足[图9—89(1)]。

医者向足趾方向,助手向足跟方向稍用力相对拔伸,同时医者将足前部环转摇晃6~7次。在持续拔伸下,先使足跖屈,再使足背伸,同时医者双手拇指用力向下戳按[图9—89(2)]。

用揉捻法按摩舒筋。

(2)踩法:用于陈旧性损伤。患者站立于床边,脱去伤足鞋袜,伤足心置于一半圆形木块(或一卷绷带)上。医者站在伤侧,将脱去鞋袜之同侧足,踩在伤足上,足心置于伤处[图9-90]。

医者用手臂推患者之胸,使患者跌坐在床上,同时足用力踩踏伤处。使一次复一次。

2.捆绑:敷药后,足背盖一月牙形纸垫绷带捆绑。

【按】 跗骱骨高挫,系指跗跖部软组织损伤。正文中暗硬骨为足背侧韧带;跗骱骨包骨筋为趾长伸肌腱与腱鞘。由于损伤时体位为足前部过度跖屈,而使跗跖部之韧带、关节囊及伸趾肌腱受到牵拉伤,甚者可致其部分断裂,关节失去稳定性,并可出现微细错位。尤其该部位软组织少,伤后血肿较为明显。直接暴力打击、压砸,可致挫伤,在诊断中应注意与楔状骨及跖骨基底部的骨折相鉴别。

手法治疗,可使错位之楔状骨复位,并使捩伤之肌腱、韧带等组织理顺,以促进其修复。用月牙形纸垫局部固定,有利于软组织的愈合。

其踩法用于陈旧性损伤。准备动作时,患者足之重心在前足,向后欲坐之时,重心必然后移。此时医者之足,与患者足心之圆形木块形成挤压力,作用于中跗部。本法将牵引、滚动、归挤几个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且脚踩力量比手大,治疗效果良好。

P372-373

序言

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在骨伤科方面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需要我们不断地整理、继承和发扬。

我院已故老中医刘寿山,从事中医正骨事业50余年,对骨伤科疾病有较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于1966年经我院奚达、王育学二位同志负责整理成《刘寿山正骨经验》一书,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深受读者欢迎。十几年来,刘老大夫的正骨经验又有所发展,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在临床实践中又有些新的体会,为此,对本书予以进一步充实、修订。

原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0章74节。本次修订改为上、下两篇,共9章86节,删去了原书内伤一章,并将其中的部分内容,合并于有关章节中叙述。

在内容上,为尽量保留刘老大夫经验的原貌,对于某些不属于刘老大夫经验的手法、固定、药物等内容均未列入正文正题:凡是能用现代医学解释清楚的问题,尽量在按语中说明;凡不能解释清楚的,均保留原状。编者对刘老大夫经验的体会分别在按语中阐发。

本书编写过程中,方建国、李燕、蔡素琴、郭俊海、任宗云等同志参加了资料收集、摄影、绘图等工作,特此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的实践和认识所限,书中可能有不少缺点和错误,殷切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整 理 者

1982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