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废都后院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鲁风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人说,研究作家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作家本人的作品来研究,二是通过作家的个人生活来研究。显而易见,本书即属于后一种方法。跟随平凹先生多年的鲁风,文如其人。他以目击者、亲历者的身份,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跟踪采访,连续报道;对贾平凹的日常生活不断采撷,适度披露。并且,作者将他20年来与平凹先生交往的所见所闻,呕心沥血凝结成100篇文字,将头上笼罩着“奇才、鬼才、怪才”神秘色彩、说不清道不尽的贾大师的“大人庸行,圣贤小心,不知不觉”的日常生活展示给人,使读者得以看到真实的名人作家,看到了一个有弱点、有个性、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血肉丰满,至情至性的普通人形象。

内容推荐

本书由100多篇文章组成,约40多万字,从中可以看到贾平凹与鲁风、与朋友的交往等等逸闻趣事,书内并附有100多副平凹先生的书法、绘画及与友人的合影图片,图文并茂,大气厚重,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祈福龙安

为了企望

独此一家

爱憎分明

答记者问

默雷止谤

龙口夺食

调解纠纷

吹土为声

戏说吃烟

宾馆抓阉

余看不凡

天公作美

星光灿烂

价值百万

新春寄语

军中石痴

巧得大罐

极目远瞻

商定出书

仗义执言

说长道短

书市亮相

签名记趣

长安书院

保健治疗

怒目而视

三弟石屋

不怕秃顶

文坛剽客

街头索稿

一张绝照

长安男人

护送石佛

学着活人

哪都不去

又见告示

也是打假

龙年吉祥

也是个娃

上网聊天

龙腾千禧

龙窝古井

题写室名

分香散玉

袒露心扉

念如山静

大堂闲话

题写书名

画兴正浓

三军会师

咸阳打假

与人为善

世纪之门

元气冲天

三个金牌

都是为娃

文豪谈艺

汇报提纲

难得一聚

起号乃辰

皆大欢喜

双节闲聚

助人为乐

签名前后

顺畅人生

虚惊一场

雏凤声清

喜食搅团

在玫瑰园

子债父还

梦想成真

唱古诗稿

在群贤庄

图个高兴

朋友聚餐

吾妻变脸

润格告示

蜀中大鬼

解读新作

大腕评球

急着找书

题画扇面

上山演出

常写错字

专治感冒

耸瞻震旦

贵妃赏蝶

变脸大师

太阳最红

开坛心语

人见人夸

难得糊涂

领略奇才

旧情难忘

写意娉娉

佛祖显灵

戏说非典

青春万岁

距离是美

在拾云阁

美女如云

品赏新作

鼓腹而歌

自强不息

面对苦难

男人如山

绵阳女子

任家父女

给娃取名

学童杨莹

烽火旧事

试读章节

只有在晚上,找借口回到家中,他才像飞出笼子的鸟儿,有了自由,有了欢笑。

平凹见到我和妻子,又是沏茶,又是端苹果,非常热情。

我和妻子环顾四周,猛然发现平凹的新居,说是新居,却不像个新居的样子。

卧室不像个卧室,冷冷清清;

厨房不像个厨房,缺这少那;

客厅不像个客厅,就说那个也算得上茶几的“茶几”,竟是用一个小白油漆桶子充当底座,上面摆了个用横竖几条窄木板钉起的烂板板搭成的桌面,简陋而实惠,破旧却耐用。

我不禁一阵酸楚涌上心头,就说:“平凹,你这‘茶几’也该进历史博物馆了。”

平凹苦笑着说:“唉,我这‘茶几’世上独一无二。”

妻子接过话茬,也说:“贾老师,你这‘茶几’举世无双,我从来还没有见过呢。”

平凹沏茶时,撮了上等的龙井茶叶,专门用水把宜兴紫砂杯涮了又涮。他说:“润一润杯子,颜色好看。只是茶叶看不出色,能品得出味儿。”

平凹得知我的妻子燕玲来自四川重庆,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他的四川绵阳之行。他在那里结识了几位重庆姑娘,因此平凹不住称赞:“重庆姑娘漂亮、泼辣、能干,就是脾气有点儿不好。”

我随声附和:“就是,就是。”

妻子趁机询问:“贾老师,我给你介绍个重庆姑娘,你介意不介意?”

平凹说:“不介意,不介意。”

我连忙对妻子说:“平凹已经有了,你不要胡说。”

平凹认真地说:“没有,没有。”

妻子趁势为重庆姑娘做起了“广告”。

我也不住地夸妻子的贤惠、能干,妻子在我苦难之时给我的温柔体贴,讲述我与妻子的神奇相遇和一见钟情。

平凹听得很认真,很专心。

妻子说起往事,一时半晌刹不住脚。我给她使使眼色,谁知妻子猛然来了一句:“贾老师,他不让我给你多讲这些,怕你听了很快写到书里,他就挣不上稿费了。”

我也戏谑:“平凹心细手快,说不定今晚就会把你写进书里的。”

因为这天登门拜访,还有要事有求于平凹,就不敢多摆龙门阵。

我们军工报社和香港合资的德昌广告有限公司将要成立,聘请平凹当特邀顾问,并请他为公司题词。

平凹听后,欣然同意,立即起身动手,在临时用五合板搭起的“书画案”上,铺了宣纸,润了笔墨,沉思片刻,“德馨行世,万事隆昌”,几个大字一挥而就。

P002-003

序言

我和鲁风自小同学,喜欢音乐。

在我组织的“小乐队”里,小伙伴们每天放学后排成一行,拍着书包敲打着鼓点儿回家,鲁风是最积极的一个,路过了家门,他还要再敲上一段儿。我们用大扫帚、鸡毛掸子当做大提琴、小提琴举行的“演奏会”上,他又是最投入的一个,玩得认真,玩得疯狂,甚至玩得直叫喊肚子疼。

小学毕业,我俩一起考过音专附中。看多了听惯了脚踏风琴和手拉风琴,考场上空旷、悠扬的钢琴声,我觉得蛮好听的,却把鲁风吓得直哭。

没考上,我俩也没有泄气。那时,上映着苏联电影《天职》,描写的是一个孤儿,经过勤奋努力,最终成长为一个出色的音乐家的故事。为了争论主人公一边走路一边敲打铁栅栏而获得的主弦律,也为了学习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来能成为音乐家,我俩节省下父母给的买早点的钱,一连看了四五场电影。

上了中学,我俩痴心不改,依旧迷恋音乐。在方强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俩学习作曲,三年后一同考上西安音专。当时,有个叫张庆祥的考生,又擦黑板又扫地,显得格外殷勤。专业考试前,他好像又在显派,高声问:“老师,是用五线谱,还是简谱?”江静老师说:“你会什么就用什么谱曲。”我和鲁风不服气,我俩商量:“老师给的三首歌词,全部谱完,怎么样?”我俩一鼓作气,谱完三首歌词,提前交了考卷。

可是,很快,还没放假呢,鲁风就被保送上了军校。从此,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然而,无论生活怎么折腾,命运如何作弄,音乐,总是把我俩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他在上海部队,我把我在音专的学习成绩单寄给过他;他在五七干校,他把自己为毛主席题词谱的曲子抄写给我;他在兵工厂里,写了不少青年和工人师傅喜欢的歌曲,让我帮他定调、修改;他调到报社,负责文化艺术版的主编工作,我又给他介绍了很多搞演艺搞摄影的朋友,至今,他们之间的往来比我还多。我也曾想帮他调到音协工作,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纠缠,他放弃了他喜爱的音乐。

艺术是相通的,艺术的潜能只要充分发挥,也会像火山爆发一样,通过另一种形态表现出来。

后来,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小小说和报告文学,不断地见之于报章杂志,展示着他的文学才华,也展示着他的人格魅力。

在如今人事繁杂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当人与人的交往成为一种负担,成为一种累赘时,人们往往首选的是一种真诚和轻松。

时至今日,我和鲁风依旧是亲密往来的好朋友。在我的心中,鲁风为人实诚,是个可交之人。在我的眼里,鲁风做事认真,是个可信之人。

我知道这些年来,鲁风与贾平凹交往甚密,这是鲁风为人做事的必然。我也知道这些年来,俊民一直潜心聚气写这本《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这也是鲁风呕心沥血的结晶。

但我没有想到,鲁风数十年来尝遍了人生的甘苦,也经见了世态的炎凉。他很少向我诉苦,他说得很少,做得更多。好在一切挫折、磨难,都成为过去。更可贵的是,他把一切挫折、磨难,都变作了财富。

他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跟踪采访,连续报道;对贾平凹的日常生活不断采撷,适度披露。

从鲁风真诚而又细致的叙述中,可以看到贾平凹许多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是他,把一个说不清道不尽的贾平凹,从鬼神莫测的云雾山中,拉回到众多读者的面前,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爱有恨、有情有义的真实的贾平凹。

贾平凹,他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一直把他称作“关中大鬼”。如今,贾平凹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和符号,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和潮流。贾平凹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旺盛的创作活力,轰动的社会效应,一次又一次地证实着他在中国文坛的巨大影响。他的长篇小说《浮躁》和《废都》,不仅在国内引起诸多关注和争议,而且得到世界文坛的赞誉和肯定,《浮躁》获得了1988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废都》获得了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在此我衷心祝福贾平凹身体安康,文学创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平生第一次为人作序,不只因鲁风是我的同学,平凹是我的朋友,我是被书中的很多故事感动着,缠绵着。当然,这本书对帮助读者解读贾平凹,有着现实意义。在诸多研究贾平凹的著作中,相比之下,这本书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史料性,也会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我是先睹为快了。我也愿意把《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推荐给读者朋友们,它会带给你如同欣赏经典音乐一样的愉悦和快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