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师,光辉不褪,《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系列之一,向您介绍晚清文学艺术大师徐渭先生,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一改因袭模拟之旧习,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重写意慕生 ,不求形似求神似,以其特有之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公认为青藤画派之鼻祖。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一改因袭模拟之旧习,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重写意慕生 ,不求形似求神似,以其特有之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公认为青藤画派之鼻祖。所著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
1521年春,明武宗朱厚照病死,次年新皇帝朱厚熄继位,年号嘉靖。同样是1521年的春天,在绍兴府山阴县城荣归故里的徐家,徐璁的小妾,也就是苗家陪嫁的那个侍女,为五十九岁的徐璁生下了第三个儿子——徐渭。徐家沉浸在主人老来得子的喜悦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徐渭出生刚满百天的时候,他的老父亲徐璁就因病撒手归西了。此时的徐渭脑海里甚至还没有父亲的印象,就再也无缘与父亲谋面了。徐璁死后,作为正室夫人,苗夫人责无旁贷地主持起了徐家的家务,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事无巨细全要靠她一个女人来打理。苗夫人不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性情聪慧,知书达理,为人和善,持家有方,很受徐家老小的敬重。有了苗夫人的精心打理,再加上徐家是刚从云南解甲归田的退休官员家庭,颇有家底儿,所以在徐璁死后初期,徐家的生活过得也算殷实富足。
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徐璁死时,他的大儿子徐淮已经三十岁,二儿子徐潞也已经二十一岁,而三儿子徐渭还是一个尚未断奶的婴儿。虽然苗夫人很有管理才能,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她毕竟是个女性,在非常讲究伦理纲常的中国封建社会,有很多事是女性难以承担的,也有很多场合是女性难以抛头露面的,因此苗夫人至多也只能是徐家日常事务的总后勤师。至于家庭以外的社交和经营则要靠徐璁的大儿子徐淮来承担。儿大不由娘,再加上苗夫人是徐淮的继母,母子二人在感情上和生活中无形中形成了一种隔阂,在一些日常事务的处理上也难免会有一些分歧。徐淮经常出外经商,然而,他又不是个纯粹的商人。因为嘉靖皇帝痴迷于讲究修炼养生、升仙不死的道教,全国上下也都笼罩着一种道家的气息。正所谓上行下效,徐淮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也醉心于四处游历求道成仙。徐淮为人颇为豁达而不善理财,花钱大手大脚,经常有朋友向他借钱,他甚至连个借条也不要,因此有很多人借了他的钱赖账不还。出外经商不但赚不到钱反而经常赔钱,徐家原本富足的家底儿就这样渐渐被徐淮折腾掉了大部分。徐家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远离云南老家的乡愁和对老母亲的思念,常常会涌上苗夫人的心头,绍兴的风土人情也颇令苗夫人难以适应,再加上家庭情感氛围的不和谐,苗夫人的心境很是不安——她思念故土亲朋,她需要感情慰藉,她要小心谨慎地处理家长里短,她活得很累。P16-17
清朝中期大画家郑板桥曾给自己刻了一枚印章:“青藤门下走狗。”现代大画家齐白石也写过这样一首诗:“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换来。”他们都提到了同一个人:青藤。青藤是谁,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能令郑板桥和齐白石心甘情愿俯下身去做他的“走狗”?为什么后来有这么多的大画家都敬佩他、学习他?
青藤就是徐渭。
徐渭是一个奇人,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徐渭出生刚满百天父亲就病逝了,他的童年在一个由嫡母操持家务的家庭里度过。十岁时自己的亲生母亲被嫡母赶出家门,十四岁时疼爱自己的嫡母也因病去世。他自十七岁踏上科举之路直到四十一岁,连续参加两次童试、八次乡试,却屡试而不举。二十五岁时初为人父的徐渭又痛失爱妻,刚从做幕僚中获得一点人格的尊严,却又为此付出了精神失常的代价。四十五岁疯病发作失手杀死后妻而锒铛入狱,度过七年的狱中生活,重新获得自由时已经五十有三,“半生落魄已成翁”。徐渭在贫困和伤病里度过了凄凉的晚年,死时七十三岁。当然,徐渭也曾有过一段嫡母疼爱的童年,也曾体验过和爱妻亲密无间的恩爱,也曾在为胡宗宪做幕僚时有过一段意气风发的得意时刻。但,这些短暂的和谐、幸福与他人生道路上接踵而至的不幸、伤痛相比的确是微不足道。徐渭是个伤痕累累的受伤者。
不平则鸣,这些人生道路上的累累伤痕和对这世界的失望,不能不刺激徐渭“喊”出自己受伤的哀怨。
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徐渭非同寻常的叛逆个性和反叛意识。而反叛和叛逆在某种程度上与创造和创新这勋字眼具有相同的意义。非同寻常的叛逆个性和反叛意识令徐渭的呐喊不同凡响。是的,成就一个伟人的不仅仅是卓尔不群的个性和超越常规的开创意识,还要看一个人先天的资质和后天的素养。没有前者,至多是个头脑灵活、能左右逢源的聪明人;没有后者,至多能是个豪爽威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或者干脆就是个夸夸其谈的痴人说梦者。而当两者在一个人的身上邂逅时,一个伟人就要诞生了。徐渭不仅仅是个才华横溢的聪明人,也不仅仅是个桀骛不驯、放荡不羁,醉心于孤芳自赏的自高自大者,徐渭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因为不平凡而伟大,因为非同寻常的经历而有不同凡响的呐喊和宣泄。这些心灵的呐喊和情感的宣泄之于徐渭,是他的画,也是他的书法和他的文章。
当然,并非只是徐渭个人的不幸经历促成了他本人与人世的叛逆与不合作。徐渭独特气质个性的形成离不开明代中晚期大盛的“陆王心学”的影响。南宋以来,“程朱理学”所倡导维护的三纲五常、人伦道德之“理”,正好迎合了封建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思想界占据统治地位。“程朱理学”所倡导的外在权威和规范,无疑是一种严重压抑了人的内在本性的僵化学说。“陆王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强加给人的思想枷锁,强调“以心为本致良知”,肯定人的现实感情和世俗欲望,以人的现实情感的内在需要作为衡量人的行为准则的出发点。“陆王心学”客观上强调了个人自我意志的崇高和人的自我尊严,也促使了反对传统礼教和主张个性解放的新思想的出现。徐渭生活的时代,正是“陆王心学”不断盛行的时期。徐渭年轻时代的老师中就有研究“陆王心学”的大师,受他们的影响是很自然的。
这样,我们也就不奇怪徐渭为什么能成为明朝美术史上著名的画家,也就不奇怪他为什么能不墨守成规,敢于突破前人,以纵横铺张、率意老辣的笔法,开创了中国水墨大写意花乌画风的先河,对后人有巨大影响。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其实徐渭给自己取了很多号,如:青藤山人、青藤道士、青藤老人、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道人、田水月(由徐渭的“渭”字拆分而成)等等。我们欣赏徐渭的画作和诗文时会经常看到这些名号。
然而,徐渭又不仅仅是个画家。他曾这样自我评价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可见徐渭对自己的书法、诗和文章的期许也颇高。徐渭这样评价自己是有原因的。徐渭横溢的文采早年在乡里就很出名,其诗文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影响的。书法方面,在徐渭看来,“时时露己笔意者,始称高手”,也就是说,书法应该是自我情感的自由表现,如果据守成法而不知变通则会丧失自我的个性,这其中透露出的是对自我个性和独创的推崇。徐渭以其卓尔不群的鲜明的自我风格,奠定了他在明代中晚期浪漫主义书法风格中的先驱地位。不止如此,徐渭还是个大戏曲家,他的《四声猿》是戏曲史上著名的戏曲作品,《南词叙录》是重要的戏曲理论著作。而徐渭真正专心于学画则是中年以后的事了,但他的绘画同样取得了令后人惊叹的成就。
前人说过“知人论世”,我们可以借用一下这个说法——“知人论画”。徐渭的画不仅仅是画,分明就是他不幸人生的形象呈现,也是他满腔愤懑之情的肆意宣泄。这些,只有在我们深入了解徐渭坎坷的人生道路后才会有更真切的理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徐渭的世界去感受他的奇异色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