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潍坊,我们就会想到那里著名的特产——风筝。到潍坊旅游,不买个风筝,那难免会让人有些遗憾。其实,到潍坊旅游,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要你时间充足。因为,在那里,不仅潍坊城区是一个绝佳的旅游胜地,而且其周边小城镇也是名胜极多。如果你真有去那里旅游的意向,那本书一定可以为你提供周到的服务。它不仅介绍了那里的名胜古迹,而且,还提供了一些旅游时必备的实用信息,如交通、住宿、餐饮等,另外,还配有充分的旅行交通示意图。让你一书在手,旅游不愁。
这是一本潍坊旅游的绝佳指南。它内容丰富,不仅介绍了潍坊的名胜古迹,而且,还提供了其周边城镇的旅游胜境。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旅游时必备的实用信息,如交通、住宿、餐饮等,以及还配有充分的旅行交通示意图。让你一书在手,旅游不愁。
古州名郡自然也是人才荟萃,杰出之所。
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鸟语的公冶长就生长于安丘市的书院村,至今该村还有碑文为记。春秋末期,齐国政治家晏婴,博闻强记,善于辞令,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政绩卓著,他出使楚国的故事为后人广为传诵。东汉末年的徐干是一位哲学家、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一。另一位“建安七子”中的孔融曾在寿光一带任过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政绩赫然”,世称“孔北海”。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有广泛的农事经典,尤其是《齐民要术》,对研究农业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曾作有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北宋画家张择端也是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赵叫诚与李清照的爱情故事比起他们住金石学与诗词方面的成就更为世人所知,这对生活于战乱不断的北宋时期的夫妇,曾常年寓居青州,青州人至今仍为他们建有园林,以纪念这对成就卓著的夫妇。明代散曲家冯惟敏以擅写散曲而著名,其风格爽朗、题}才广泛。清代内阁大学士、书法家刘墉更是潍坊人乐于称道的同乡。清道光年间雒坊陈官俊,任过户部、兵部、吏部三部尚书和协办人学士,有多种著述留于后世。其子陈介祺,是我国著名金石学家,对雒坊的嵌银、仿古铜、铸铜印、拓片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潍坊一条巷子出了曹鸿勋、王寿彭两名状元,一时传为佳话。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名人也曾在潍坊任一方官吏,其中有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准、若名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苏东坡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在密州为任时所作,此外还住此著有200多篇佳作。清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潍县做过七年的县令。他们为当地人所做的贡献,至今仍被潍坊人称道。
很难说,是潍坊成就了这些名人,还是这些名人为潍坊赢得了今天的声誉。总之,地理与人就这样共同造就了这一方土地的辉煌历史。P012
城市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毫无疑问,我们处于一个高度城市化的时代,从行政级别上来看,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越来越多的柏油马路代替了乡问土路、现代化的高楼代替了传统的中式建筑、农业人口正迅速地结束农耕身份跻身于城市之中……乡土中国正在日益地现代化。
似乎是一夜之间,我们发现高度城市化的后果是城市之间的差异正在被消除,对现代文明的追求让城市建设标准化:公路交通、公共绿地、大型商场、电影院、学校……在享受着相同模式的现代化城市带来的便利与秩序,建立新的秩序的同时,我们丢失了原本属于城市的那些差异,那些有着往昔记忆的老房子、那些庇荫过几代人的老树、那些曾经被我们津津乐道的老行当,这些都曾经是我们城市的标志。现在,走在不同的城市街道上,我们已经没有陌生感,甚至不会迷路,因为城市有着如此相似的特征。
其实,深入城市生活的细枝末节,我们发现城市仍然在不经意问保留了那些只属于自己的记忆:独特的口音、舌尖上的风味、某个特定的习俗,也或者只是城市里红男绿女们身上弥散着的气息。这些都是时问沉淀下来的,附着于城市生活的品性,正因为拥有了了这些品性,城市像人一样拥有了自己的性格:或大气,或妩媚,或阳刚,或悲情,或雍容,或坚毅……这些都是从城市居民的举手投足问散发出来,传递给城市的过客,然后被确定下来的。
就像人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上面写着这个人的社会身份,让首次接触他的人能从名片上了解相关的信息,从而更快地建立彼此的关系。城市也一样应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让居民为城市的品性而自豪,让过客更准确地记住城市的面目,这大概就是现代化城市的一种现代身份吧。
用一本书来充分记述一座城市的特征,并且帮助每个想要进入城市的人更方便地到达,就是《城市名片丛书》的编辑意图。
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得到各地方旅游局和相关部门的帮助,所以,我们才能自信地将图书呈现给读者,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城市,并完成城市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