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审视赤裸(人体艺术与人性思考)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莫小新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体艺术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本书从人体艺术与人类文化的联系这个角度解读了人类的人体艺术,作者从“具象”走向“抽象”,从感性走向理性来阐述本书的观点——赤裸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

目录

序……………………………………………陈醉5

引言………………………………………………1

一、赤裸地看看自己………………………2

二、发现自我与万物………………………7

第一章 人体艺术——人类看自己的一种方式13

一、独特的人体艺术………………………14

二、戏说性的虐杀与强夺…………………21

三、性文明的沉睡与苏醒…………………30

四、赤裸的伦理与道德……………………39

五、悲哀的僧侣情结………………………47

六、张扬的政治意识………………………55

七、自我审视的拓展与异化………………62

八、任意驰骋的裸体天地…………………7l

第二章 裸露与遮掩——赤裸意识的演进……77

一、赤裸客观存在的人生事实……………78

二、遮羞叶遮不住的人性张扬……………83

三、遮羞布成了人性的装饰物……………90

四、性羞辱与性自尊………………………97

五、欲昭还掩的性原罪……………………104

六、赤裸人性的欢乐与追求………………110

七、人性在裸露自我中成熟………………117

八、人为什么今天谈性依然害羞…………125

九、直面赤裸的人性与人生………………130

第三章 审美与超越——赤裸形态的演变……137

一、生殖器官曾是崇拜对象………………138

二、千年不灭的形体理想…………………143

三、没有羞辱感的运动与力量……………15l

四、细腻甜润的赤裸情调…………………161

五、咏叹裸体的平庸真情…………………169

六、大浪前的人体美新高峰………………177

七、对形态美的质疑和颠覆………………185

八、独立的形态、鲜明的个性……………193

九、变异的目光、变异的形态……………201

十、形态在颠覆中回归真实………………210

十一、必须正视的审美超越………………219

十二、人体艺术中的平民思想……………227

第四章 文明与变异——人类性行为的演示…233

一、性行为——人类避不开的问题………234

二、能理解的性“犯罪”心理.…………239

三、偷着乐——一种暖昧的性情趣………245

四、性强暴的不同诠释……………………252

五、无人不渴求的性与情…………………259

六、身心交合的性之美……………………267

七、理不清的同性恋………………………275

八、人与禽兽的怪异性恋…………………285

九、极端的行为、危险的游戏……………294

第五章感悟人性与人的性——审视后的思考…301

一、人性教化的文明古国…………………302

二、老祖宗甚悉人的性……………………306

三、生育是父辈负天重担…………………315

四、节育下的困惑与失落…………………320

五、为何不把下身问题摆上桌面…………323

六、为我所需的两种人道…………………329

七、从形到性重树中国人信心……………334

八、希望与问题留给未来…………………339

九、当下我们还能做什么…………………345

主要参考书目……………………………………353

后记………………………………………………354

试读章节

在整个人类的演进过程中,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最普遍的、最客观的事实是什么?是人的赤裸。

从人类的祖先猿人开始,当他们还生活在森林里,栖息在树上的时候,他们就是赤裸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他们从没感觉到自己的赤裸有什么不妥。当他们从树上下来,从森林里走了出来,到地面上生活之后,他们在山坡上狩猎,在溪流中捕鱼,在洞穴里、崖壁下栖息,不管严冬酷暑,男女老少都赤身裸体地集体居住、劳动,他们也从没知觉到,赤裸着的自己对别人有什么影响。就这样,人类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地生活了多则二三百万年,少则五六十万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说,是“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定是真的。考古学家们发现,猿人是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中石器时代,或是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进化成人的。这是个让今天的我们十分惊讶的发现。问题在于,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穿上衣服的?他们最初穿上衣服的原因是为了御寒防晒,还是出于掩耻遮羞?这已经很难确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原始狩猎的过程中,早期人类只有先学会对禽兽皮毛的硝制,先学会编织,才可能发明服饰。从御寒防晒的角度说,人类发明穿衣出于人类对寒暑敏感的本能;而从掩耻遮羞的角度看,人类发明穿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不管人类的原始文明是不是源于人的性羞耻感,人都永远摆脱不了自己原是赤裸的、现在也“赤裸着”,将来仍然还得“赤裸”这么一个不争的事实。你看,人从母体受精着床成胚胎,而后发育成有头有手有脚有血有肉有五脏六腑的胎儿,到怀眙十月育成婴儿,再从母亲的阴道“横空出世”,都以赤裸为唯一的“行为方式”。而人出世以后,不管有多重的性羞耻心理,不管如何看重自己带有性特征的身体,甚至将其看作天下第一私密将其严密遮蔽,也得赤裸裸地入浴、光腚排便、赤裸做爱。生了病,人得赤裸得让医生作检查,赤裸了让医生治疗。到死时,人还得赤裸着接受别人的清洗、入P78殓。总之,赤裸是人摆脱不了的一种状态。  然而,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在客观上来说,又是一个对人的赤裸进行遮掩再遮掩的过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人性,特别是人的性是要受伦理道德的制约的。而这种人的等级分别和对人的人性与人的性的制约,就是通过对人的衣着进行规定来实现的。衣着的面料、花纹、样式,甚至套数,都有“礼”的规定。用“文明”的话来说,衣着就是人的礼仪表现。服饰专家们常常说,一部人类服装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这话肯定有道理。因为当人的衣服一件件地多起来,约束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规范人性和制约人的性的文明规矩,也就一套套地多了起来,且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了起来。人类越文明,“服饰”就越丰富,包裹就越多。当人类的肉体开始适应和习惯被包裹,入的行为与心理也就开始接受包裹,认可包裹,甚至自觉进行人为的包裹。到后来,人类开始从思想到情感到行为都不能没有包裹。人性与人的性,也就在这一层层的包裹下或被理想化、或被封闭了起来。

自从资产阶级提出民主、自由和解放的人道主义的政治主张,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成了对被包裹的人性和人的性进行或颠覆——追求——再颠覆——再追求,或解放——裸露——再解放——再裸露的过程。当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人们逐渐地得到了人性的尊严和保障,又逐渐地享受到了人性赤裸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人们可以在海滨浴场、海边沙滩和游泳馆里,穿着比基尼,几乎全裸地享受阳光浴、海水浴,享受着海风或池水带来的惬意与欢乐。人们可以在艺术舞台上,在T型台上,观看由几乎全裸的演员、模特儿们进行的表演,这种表演,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人体展示。今天的演员们表演时所穿服装不是越来越贴身,就是越来越少。观众通过演员几乎赤裸的肢体语言,能更直观地感觉到舞蹈艺术对人性、活力、青春、生命以及爱和美的张扬,享受到赤裸的形体刺激视觉带来的美的享受。今天的竞技场上,运动员们的运动服的设计越来越注意抓住观众的眼睛。P79

序言

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作者莫小新原是一个画家,十多年来,他曾一直在油画布上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体艺术。将这项研究从画布转向文本,从色彩走向文字,是莫小新的研究的飞跃。因为它意味着,莫小新对人体艺术以及与人体艺术相关问题的思考,开始从“具象”走向“抽象”,从感性走向理性。

人体艺术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凭借一个艺术家的敏感,莫小新看到了人体艺术与人类文化诸多方面的联系,尤其是人体艺术发展史中人类人性意识的不同表现。这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解读了人类的人体艺术。而支撑着莫小新这本学术著作的,是他在书中一再述说,并用大量作品加以证明的那个观点——赤裸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

“裸露”是人类曾经有过的一段生存历史。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裸露”因与人的行为相关联,其审美意义、道德意义,尤其是其文明意义一直遭遇着争议。有意思的是,莫小新把赤裸当作“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这是一个很独特的观点。用这种观点,莫小新不仅以西方人体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西方赤裸的时尚风俗、伦理道德以及西方国家政治、宗教与文化的赤裸表现,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极具民族特点的“掩饰”风俗、中国以仁义礼仪为核心的“遮蔽”时尚及其伦理道德、政治宗教的遮蔽现象等,从而深刻触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莫小新指出,从人体艺术角度来看,西方文明是以“赤裸”为特征的文明,而中国的文明,则是以“遮蔽”为特征的文明。西方的人体艺术确实能给我们一种启发:如果我们用赤裸的方式去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用赤裸的方式看自己,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和自我的真实本质。用莫小新的话来说,赤裸的“观看”方式能穿透起掩饰作用的文化障碍物,能让人更理智、更清醒与更自信地看到国家、社会、民族与自我存在的问题与希望。而赤裸的观察和思考是以本真、诚实、无畏和责任为基础的。  在中国,无论是美术实践还是理论探讨,人体艺术的研究都有着艰难的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由刘海粟引进裸体模特儿教学引起的“模特儿风波”,到1987年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裸体艺术的专著《裸体艺术论》的问世,以及1988年底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再到如今人体艺术的研究、创作、展览、出版等在整个中国步入正常,不再与社会产生抵牾,其间经历的坎坎坷坷是令人感慨的。而人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文明进程、对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令人鼓舞,另一方面也令人担忧。因为我们在今天依然存在的对人体艺术的偏见中,不仅能看到中国“遮蔽”文化的传统对人体艺术研究与发展的阻隔,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后人体艺术被非艺术化的滥觞。有着艺术家的强烈责任感的莫小新敏感到了这一点。在这本书中,莫小新十分理性地梳理了西方人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中国和西方人性意识的演变历程及其优良传承。同时也分析指出了中国和西方人性意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西方的现代人性文明,莫小新的态度与看法是肯定中有批判,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性文明,莫小新的态度与看法则是批评中有肯定。莫小新富有激情地提出,应兼容整合中西人性文化的优秀和精华的内容,以促进中华民族人性意识全面而伟大地复兴。显然,莫小新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所怀有的深厚情感,正促使他进行着一种思考:在人性文化与人性文明问题上,能否尝试着通过科学、艺术、产业相结合的方式,找到一个中西文化的结合点,找到某些中西文化互补的东西,以研究和探讨出一条能实现中国人性文化复兴的道路呢?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进入文明后,裸露便成了违反文明的行为。于是,掩蔽便成了文明的象征,成了一种道德实践的手段。为推进道德的进程,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人类用相应的道德标准来抵制裸露,培育和维护着掩蔽的习惯。但与此同时,人类又总在以种种方式实现着裸露,以其不断突破着固有的道德标准,超越掩蔽的道德规范。就这样,历经几千年,人类的裸一直没有消除掉,一直不同程度地以不同形式存在着,人类掩蔽也在裸露的时放时收中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文明道的习惯。人体艺术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裸露与遮蔽问上的种种思考和反应。今天,人类已经深深意识到了一点,那是,人类需要裸露,不仅仅是为了回归自然。人类也需要遮,不仅仅是为了维护道德与风化。对于已经进入高度文明的世纪的人类来说,裸露与遮蔽的意义都已不在于其作为一种为,而在于其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所给予人的启。在这一点上,莫小新的这本专著作了有益的探索。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国人体艺术从创作到理论研究都是一艰难的路,令人高兴的是,今天的这条路上,开始有了像莫新这样的一些既研究中国人体艺术的表现,又研究人体艺术人越来越多。希望莫小新能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并祝愿的研究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后记

不知是不是一种预示,就在去年的冬天正在结束,而今年的春天正在开始的时候,我的《审视赤裸——人体艺术与人性思考》在历时三年后终于写完了。我原是一个语言笨拙的人,一直习惯于在画布上作画,并不善于与文字打交道,然而,让人见笑的是,在完成了《瞬间的永恒——走进绘画世界》(2001年1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我竞“迷恋”上了爬“格子”。因为我感觉我脑子里一直思考着的许多东西,必须先用文字表达出来。于是有了这艰难的、但又是我心甘情愿忍受痛苦磨砺的三年。这三年中,我两次因心脏与血压问题急救住进了医院,结果是保住了性命却一只耳朵失聪。因为文字的组织毕竟不是在设色板上调色,不是凭借直觉就可能完成的艺术。当我的脑子里激荡翻滚着积累了十几年的思想,笔下却一字一顿地“噎”着、迟疑着、固滞着的时候,我心里的着急真是难以描述。而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识与阅历的浅薄给我造成的思想梗阻和堵塞。于是,大量的阅读与引证的核实,成了我紧张生活的一部分内容。两次住院让我冷静,让我认识到了生命与事业的同等珍贵。终于,身体一天一天好起来,思考与写作也一点一点地顺畅起来,它们的“流淌”“流”成了今天这本书。

当我最后一遍校完书稿,我想起了许多事,许多人。

我想起了我的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醉先生。陈醉先生是中国系统研究人类裸体艺术理论的开山鼻祖。他的理论研究对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史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填补了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他为中国裸体艺术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起到了引领中国裸体艺术理论研究方向的作用。我对人体艺术理论研究发生兴趣,并致力于这项研究,就是在八年前我阅读了陈醉先生的《裸体艺术论》、《人体美与性文化》等书之后。在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几次拜见陈醉先生,亲聆教诲,与导师那一次次促膝长谈的会面,导师对人体艺术高屋建瓴的见地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完成这本书稿后,我真正有机会也有了理由拜在他的门下,名正言顺地成为他的弟子,最终实现了我的心愿。可以说,我这本书,就是在陈醉先生创建的学术理论影响、引领和亲自指导下完成的。

因为有幸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访问学者,有幸在陈醉先生的直接指导下学习和研究,在先生的引介下,又得以拜见了林冠夫先生,我读私塾般地在他的书斋里聆听了他的教诲,认林冠夫先生为师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而拜见翟墨先生前,我已多次成了他的学术报告的忠实听众,我“强盗”般地拜翟墨先生为师,理由也十分充足。不管以什么形式拜师,我都成了他们不想认也得认的甩不掉的“弟子”。陈醉先生、林冠夫先生、翟墨先生深海一样的学者修养,登高望远般的理论见识,循循善诱的师者风范,都极大地震撼和影响了我,给了我人格与学术的指引。而他们的弟子以及中、青年一辈的学者们——吕品田博士、李一博士、在读博士陆军和郑雷以及那些跟随先生们的未曾谋面的学子们,都当然地成了我的老师和师兄,他们中有的已给予了我学术上的鼓励和支持,使我难以忘怀。我有理由相信,今后,我会得到他们更多的帮助。

我还想起了我的朋友们。金锋、洪磊、陈建军、眭谦、谭海山,还有我的学生,现在也是我的同事和朋友的吴锦川、董文圣等。他们经常和我“吵”、“闹”与嬉笑,为了某种看法,某个观点。正是这些不遮不掩的争吵,帮助我梳理了自己在许多问题上原先并不很清晰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慢慢条理起来,明朗起来。而刘海、刘悦、刘旭伟等,则为我这本书的资料整理给予了无私的、不厌其烦的帮助。还十分值得一提的是刘达临先生的性学学术研究成果,是我审视中国人的性的一个重要资料依据。此书完稿后,我才专程去拜见刘达临先生,没想到他不但不计较还十分热情接待我,对我的研究很支持,并表示让我无偿使用他的图片资料。至于在我的书中提到的国学专家,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对我审视中国人性的理想起到重要影响作用,我在此就不一一提他们了,我相信会有拜见到他们的时候。

尤让我铭刻于心的是与我不仅在情感上和生活上,而且在学术研究上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妻陈璐。三年来,为完成这本书,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妻子几乎将自己所有的研究和写作计划都放了下来。她全心全力地和我一起研究如何深化书的思想,讨论书稿的结构篇章。在我两次住院期间,她每天两次在家与医院、学校之间往返,一边要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一边要照顾生病的我和正在读初中的女儿, 一边还要将我已完成的章节输入电脑……,其艰辛我心知肚明。妻子对这本书最重要的贡献是她完成了对全书的修改、完善和校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是妻子和我相互携持、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的爱的结晶。婚后20年来,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妻子不仅是我生活的伴行者,更是我思想的伴行者。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妻子总是读懂我的思想和情感,走进我的思想和情感世界的第一人。

让我十分庆幸的是,这本书一完稿,就得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首肯,而且得到了我工作的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最高等级的资金资助。我真心感谢学院领导、感谢学院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们给予我的研究的肯定,感谢学院科研处对我的研究所给予的种种支持和帮助,更感谢人民美术出版社外国美术编辑室的胡建斌先生和王铁英女士,他们为这本书的付梓出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感谢张侠女士以及为此书出版发行做默默无闻工作的人士。

想起以上的事与人之后,我有理由奢望:我用心甚至差一点用生命写成的书,得到许多学者、学生、亲朋好友关注和支持的书,会得到读者您的青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