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系列是一群“出海”年轻人“睁眼年世界”写下的文字,是他们“看世界”的点点滴滴。该系列书旨在重新认识西洋,重视海洋。
本书是其中的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有关君主治国借鉴的内容。
为海战声辩
——致刘亚洲将军/1
大革命的旁观者
——评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演稿》/33
李昌平,你选择良心还是正义?/41
帝国衰亡启示录/52
从蜜蜂寓言到人性化社会/63
将FUCK进行到底!
——评基尔克《自然法与社会理论:1500一1800》/69
布什总统的修辞和意图
——布什“9.11"演讲评注/95
凭什么相信哲学家?/108
有多少欲望可以重来?
——评刘小枫老师《驯服欲望》/128
和平的保卫者
——评康晓光先生《以“行政"吸纳“政治”》/143
大共同体?小共同体?
——评秦晖先生讲座“从大共同,体本位走向市民社会”/170
经济学的终结
——评张五常先生《经济解释》/192
战争起因古今考/233
北大:一次变革的精神困境/260
大学:制度背后的天才与刀剑/277
附录: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节译]/292
1990年代的知识分子与国家/303
论公民
——读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有感/314
古今之争中的伯林
——评伯林《自由论》/322
经济变革与公民/331
结绳纪事在山西/340
丘吉尔与小布什对比评传/369
把史书翻到当年,国朝有个进士叫魏源,因亲眼目睹了我们国门被洋人从海上打开,天朝大国时局剧变,蜂拥而至的舶来品都以海洋命名,诸如“西洋”、“洋人”、“洋装”、“洋枪”、“洋炮”之类话语也盛极一时,于是他编撰了一部名叫《海国图志》的大书,介绍世界各国史、地、政及练兵情况,愤然挑明国朝御敌图强之道、国人安邦兴国之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再翻洋书发现,洋人对海洋认知远远早于国人,1609年,荷兰人格劳修斯就匿名发表了《海洋自由论》,从而成为第一个倡导海上自由的先行者。波斯人曾把海洋奉为神明,希腊人专设一位海神以示敬畏。西洋文明史的血腥序幕就此从海上拉开了,从此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空间秩序观念开始形成了。坚实的陆地成为国家的领域,而海洋则保持自由,这构成了欧洲国际法的惊人的两元格局(施米特语)。近百年来,国人的强国梦多半是落在地平线上的,国人对陆地的兴趣远胜于海洋。中国是个海国,对海洋的认知方式和程度关乎图志复兴、和平崛起的大问题。
今日国人,可谓个个“睁眼看世界”了,但看到什么?学到什么?自然就不好说。“海国图志"书系是一群“出海”年轻人“睁眼看世界”写下的文字,是他们“看世界”的点点滴滴。
出海的人,大抵有两种人:一是水手,二是海盗。水手自然是关注自己的“使命”,寻找一片海国图志的汪洋;海盗关注的是他人的“财富”,寻找一个经世致富的饭碗。当下的学界出海留洋的人甚多,海盗水手混杂。但海盗终究是海盗,水手终究是水手。面对“海洋”是要有进路的,当下迷失“海洋”,误读“西洋”,比比皆是,误国误人误事,屡见不鲜。“海国图志"书系的作者是“水手"还是“海盗",读者自有公论。我想说的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国家总会犯“错误”的,问题是我们跟着谁犯“错误”。
海盗、水手无一例外。 有一件旧事值得重提:据说当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印数极少,备受冷落,二十年间印刷五次,仅一千册左右。此书传入日本,短短几年就再版二十余次,日本朝野正是通过此书“看世界”,可以说,《海国图志》给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下了“猛药”。今日重温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警言,尤其对我们这样的大国、海国,可以提示我们思考:“对于人类而言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甚至有可能彻底地、完全地以海洋为基点进行生活和思考。一个民族完全可以将其政治存在全部安置在海洋这一元素中”(施米特语)。无疑,迄今乃至在未来文明史的光谱中,海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色彩。
于是我们重设“海图国志”书系,旨在重新认识西洋,重视海洋。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