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来研究荒漠化治理模式的科学问题,对西部大开发与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它对生态经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推动自然与经济多学科的交叉,有一定的意义,可供从事生态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和荒漠化治理的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的相关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与技术模式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了荒漠化治理的制度演化、效果,提出了制度创新途径,探讨了荒漠化这一特定的退化生态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经济理论模式。本书从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荒漠化治理效果不显著的原因,特别是模式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提出了以荒漠化地区资源高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以荒漠化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沙漠生态恢复,以农业工业化为主要内核的产业经济发展“三位一体”的生态经济模式。从制度分析入手,分析了我国荒漠化治理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制度安排。同时,提出了由作者首次开发研制成功的毒草型荒漠化治理技术。 本书是荒漠化生态经济研究的新成果,对荒漠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荒漠化防治研究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可供从事生态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和荒漠化治理的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的相关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