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七个部分对匈奴历史与考古学文化的一般特征、匈奴主体文化的甄别及其起源的探索、从原匈奴文化到匈奴文化的过渡、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在青铜文化中的地位、南北匈奴文化的分野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是一本很完备的古代匈奴民族研究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北方民族史博士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马利清 |
出版社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七个部分对匈奴历史与考古学文化的一般特征、匈奴主体文化的甄别及其起源的探索、从原匈奴文化到匈奴文化的过渡、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在青铜文化中的地位、南北匈奴文化的分野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是一本很完备的古代匈奴民族研究著作。 内容推荐 匈奴从战国末期一直到东汉前期三百年间活跃于中国的北方,对中原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东汉中期以后分裂,南匈奴归汉,融入汉民族;北匈奴西迁欧洲,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匈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匈奴历史、匈奴考古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的研究课题。在我国,探索匈奴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还有助于对我国整个北方民族不同时期文化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但遗憾的是,国内至今还未见一部既能全面系统展示匈奴文化面貌又能够反映近30年来最新学术成果的专著。 一个世纪以来的考古资料为探索匈奴起源和匈奴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对匈奴考古学自身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本文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尝试从考古学的视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匈奴历史与文化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科学把握匈奴文化的总体特征以及发展脉络,探寻匈奴主体民族人种及其渊源,阐述匈奴各时期的文化特点。同时,透过考古材料反观历史文献,重新认识整个匈奴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匈奴帝国的物质文化特征、社会性质、经济、文化以及南北匈奴的分裂和文化特征的分野等。这将涉及整个匈奴历史、地理与考古哮丈化、体质人类学等诸多问题,讨论的范围波及我国北方草原长城沿线、大漠南北、西伯利亚外贝加尔等广大地域,因此,把题目定为“原匈奴、匈奴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匈奴历史与考古学文化的一般特征;第三章:匈奴主体文化的甄别及其起源的探索;第四章:从原匈奴文化到匈奴文化的过渡;第五章: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在匈奴文化中的地位;第六章:南、北匈奴文化的分野;第七章:基于考古资料的匈奴社会问题研究。 文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收集国内外有关匈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资料,对匈奴物质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发展演变规律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作了分期和分区研究。从中提炼出以呼尼河畔早期匈奴贵族大墓为代表的匈奴主体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寻找“原匈奴”文化的几个主要线索。“原匈奴”是本文为区别匈奴主体民族的文化起源与过去笼统所称的匈奴文化起源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区别于过去所谓的“早期匈奴文化”或“前匈奴文化”。后二者泛指匈奴部落联盟中的一切成员文化——包括匈奴主体及各别部的前身;“原匈奴”则专指真正的匈奴主体民族的前身,“原匈奴文化”指匈奴主体民族创造和使用的核心文化。它在时间上主要指“匈奴”名称出现之前,包括了起源和最初的发展阶段,文化特征上是较为纯粹的游牧文化,当他们出现在阴山周围并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时,已是一个复杂的联合体,在文化上也大量吸收了农牧交错地带的先进因素,开始向广义的“匈奴文化”过渡了。 二、关于“原匈奴”和“原匈奴文化”的探索。以蒙古高原为中心,对其周围的青铜至铁器时代文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过滤,排除了鄂尔多斯等地区作为原匈奴发祥地的可能性,而对蒙古中、东部地区石板墓文化和图瓦地区匈奴一萨尔马泰时期石砌墓与匈奴起源之间较为密切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缺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特别对蒙古中部地区和图瓦地区作为原匈奴起源地点的可能性作了一些猜测,并从人种学的角度进行了可能性论证。在尚未进行系统发掘研究的情况下,对此二说持审慎态度,而“原匈奴文化”的特征只能在假定的“原匈奴”发祥地——蒙古中部草原或图瓦的相关遗存中略窥其端倪。 三、通过检阅有关文献记载和进行考古学文化特征的考察,提出阴山南北农牧交错地带是“原匈奴”人群向“匈奴”民族过渡的重要转折点。匈奴人是在阴山直接接触了鄂尔多斯的先进文化并间接吸收汉文化养分之后走向强盛的。在“原匈奴文化”向“匈奴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农牧交错地带的先进文化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起了关键作用。如果说漠北是匈奴的故乡,那么阴山一鄂尔多斯地区则是其走向历史舞台的新起点。之后“匈奴”之名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并被记录于文献。鄂尔多斯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在匈奴文化构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至于匈奴人何时开始南下、与鄂尔多斯文化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接触和冲突、如何收复周围的“百有余戎”等细节,文献无考。但通过对鄂尔多斯式青铜文化的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证实这一过程的开始不晚于春秋晚期。 四、以公元48年南北匈奴的分裂和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为界标(标准本来只应有一个,但由于北匈奴分裂后到西迁之前的一段时间在考古学实践中无法与匈奴帝国时期文化面貌截然区分,故造成实际上的两个标准),对学术界关于南、北匈奴的划分进行了规范,在理论上区分了西汉时期降汉的匈奴后裔与东汉回归的“南匈奴”的不同概念。从考古学角度对有关的南、北匈奴文化遗存的归属重新辨识,并对北匈奴西迁路线进行新的探索。 五、立足考古材料,对匈奴的疆域变迁、社会性质、经济结构、城市和定居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使用二重证据法,突出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补史、证史的作用,尽量避免陷入为考古而考古的学术怪圈中,使考古材料为历史研究服务。 本文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匈奴历史和考古学文化的尝试之作。不成熟和不妥当之处,望专家不吝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