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轰炸(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德)罗尔夫-迪特·米勒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谓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是暴力和毁灭的疯狂,这种疯狂源自于德国,又通过大轰炸回到了德国。毫无疑问,纳粹的暴行导致了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战争的升级。它是军事革命的历史,想要了解它,请看本书。在那些精心制作的电视节目里,通过图像和画面来展现的内容,将在本书里得到详尽的展现和解释,本书将使你有机会把对大轰炸的记忆和历史研究的结论结合起来。

目录

一 进攻 德国的侵略(1939--1940) /l

军事史的革命 /2

从空中骑士到战略性空袭 /7

从理论到实践:戈林的新式空军 /22

希特勒要发动战争 /48

大轰炸开始  /55

德国对英国的“闪电战” /80

二 反击 盟军的轰炸进攻(1941--1943) /103

英国人在空战中开辟“第二战场” /104

德国在东部战场的制空权 /112

英国空军司令部发动大轰炸  /128

插叙:帝国防空 /161

系统攻击德国的战争潜力 /178

三 走向灭亡 1944-1945年间德国的系统毁灭 /189

鲁尔战役 /190

汉堡战役 /198

用报复来防御 /204

德国军备的垮台  /211

柏林战役和德国防空的失败 /218

德国军备的瓦解 /232

德国的溃败 /243

附录·大事记  /275

附录·表格 /281

试读章节

当第一批飞行先驱驾驶着他们的冒险机器冲向天空时,他们给军事指挥所带来的这种革命性的突破,是自有组织的战争行为在大约5000年前出现以来,任何事件都不能够企及的。对第三维的占领带来了完全崭新的机会和可能性。甚至今天,有些军事专家仍然醉心于通过飞机和导弹来决定战争的胜负,并避开传统的“人对人”的战斗以及持久血腥的拉锯战。

在航空业的发展史上,飞行的梦想从一开始,并且也一直是航空业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和技术使梦想变成了现实。勇敢的男性——时至今日,女性在这一领域仍几乎不值一提——作为“试飞员”用自己的生命来冒险。商人们创建了崭新的工业领域,军事家们试验着空中飞行在民用之外对军事有何用途。空军的产生标志着一种新的兵种的诞生,并耗费了越来越多的军费支出。但在这之前,这一切却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道路,大国最终获得了相似的解决办法和理念。

19世纪末,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强国得以建立和维护空军。飞行方面或是技术的单方面的成就并不能保障胜利,作战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标准化战斗机的系列产品才是战争胜利的保障,才能够在空中作战和对抗对方的空中防御中占有优势。仅仅用了20年时间,轰炸机连队就能够在几分钟内歼灭敌人一个师,破坏对方的全部军事设施,将整座城市夷为平地。

对威力潜能的这种想像虽然从一开始就有,但技术一组织上的实现却用了比人们的预期更长的时间。有的时候,它们甚至超出了人们的想像能力。经济上的障碍以及在所有军队中都广泛存在的保守主义同样需要克服。隐藏在保守主义之后的当然不止是无知愚昧和顽固狭隘的本位思想。空战的发展也尤其改变了传统上对战争的理解。

道德界限的突破在军队里的实现并没有比在民间领域的实现来得更快,并且它的发展既非直线发展又非未遭受异议。空战激进分子不断受到制止或者是走入被证明为死胡同的道路。他们最大的支持来自于同时进行的关于全面战争的讨论。自美国内战以来,欧洲大国均不无忧虑地认识到,未来的战争将会升级为全面战争。所有的人都希望避免日益明显的战争的军事化和极端化;人们担心这对整个社会结构可能带来影响。因此,在世纪之交,俄国沙皇倡议召开了海牙会议,并制定了旨在阻止战争的规则条款。条款里并没有提到空战;但是仍然有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们为一种想法着迷,那就是,通过对所有作战力量的全面机动化而在战争中胜出。在这种期待和恐惧的矛盾情绪的支配下,世纪之交后不久,各国就开始了军备竞赛,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空前的灾难”。

P2-3

序言

为什么公众开始再次回忆1939--1945年的大轰炸?有一种解释认为,这是因为几十年来这个历史事件和其他一些历史事件一起一直被视为禁忌,但这种解释并不令人信服,因为对此我们有数不胜数的文献资料、文学作品以及科学研究。比媒体忽冷忽热的关注更为重要的一个理由或许在于不同年代的人们之间的对话所发生的改变。那些在今天还能够讲述在大轰炸期间经历的人们,当时是作为孩子、青少年或者是年轻士兵而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他们对于可怕轰炸中的夜晚的回忆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炸弹并不是无缘无故从空中突然坠落下来的,虽然对于那些见证者来说就是这样。但实际上炸弹是被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投掷下来的,并且这个敌人在战后从胜利者变成了盟友和朋友;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序幕”。

如果当事人从大轰炸的原因和结果的角度出发,就能够更好地把自己的经历纳入到历史事件中,并将其传递下去,使之对后人具有更大的价值。对于孙子辈的人来说,这或许又是一种令人吃惊的认识,那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样有德国人成为了牺牲品,而盟军的所作所为并不总是依据“骑士般”的作战指挥规则。

这种相对视角决不会改变战争的起因,以及战争罪责的归属问题。但这种视角能够使人认识到,德国并不是没有遭受到战争的破坏,德国人既是战争的发起者,同时又是战争的牺牲品。如果说以前德国人被视为战争罪人的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现在德国人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同时是战争的牺牲品。在德国,很多大城市里现在仍然清晰可见的战争印迹告诉我们,为什么当时很多士兵在探亲休假后,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心态重返前线。今天,德国人作为战争牺牲品的视角应该使人充分认识到,大轰炸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而是涉及无数欧洲及亚洲人民共同命运的事件,这一事件并不是从1939年才开始,而到1945年也远没有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谓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是暴力和毁灭的疯狂,这种疯狂源自于德国,又通过大轰炸回到了德国。毫无疑问,纳粹的暴行导致了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战争的升级。盟军的轰炸与此只不过有间接的关联:对于他们而言,要阻止大屠杀的凶手以及他们的战争机器,轰炸无疑是一种合适的方法。

谈到大轰炸,人们势必会想到平民所遭受的苦难,尽管大多数的炸弹落在进行战斗的军队身上。在整个欧洲,平民无论是身陷战斗区域还是生活在敌我反复争夺的后方,都有可能不幸成为空战的牺牲品,例如法国一些铁路职员和他们的家属就死在盟军的轰炸中,而他们原本是希望从盟军那里得到解放和自由的。

通常情况下,“大轰炸”这个概念仅仅是指战略性的使用轰炸机组对城市及工业设施进行轰炸,特别是指对平民的系统化的地毯式轰炸。在轰炸中死去的有狂热的纳粹分子,没主见的随大流者和反对派人士,也有纳粹的帮凶和集中营的囚犯,还有士兵和平民、战俘以及被强迫劳动的外国劳工,他们都死在大轰炸中,毫无分别。被炸死的总人数达635000人,其中有570000名德国平民一一客观来看,这个数字是德国战争总共死亡数字的十分之一——与在流亡驱逐中死亡的人数持平。大多数人死在战争的最后两年,就是在戈培尔宣布进入“全面战争”之后,当时盟军的胜利已经是无庸置疑了。

但德国空战的历史却不能局限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以及远程战斗机进行的惊心动魄的大规模空袭上。德累斯顿地狱般的恐怖景象是一种军事理念的高潮,这种理念在一战中就已经开始,并且时至今日仍在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那就是:通过使用战斗机来决定战争的胜负并避免伤亡巨大的地面战争。它是军事革命的历史,而要想理解它,人们就必须同时了解它的开端并将其放置在整个军事史的大背景中。

多种多样的回忆性文学以及无数对某个城市或地区的大轰炸的历史进行的片段性描述经常会使人们的视野变得狭小,同时,这些文学作品和片断性描述又非常容易变成片面的政治性评价,并且会蒙上个人的感情色彩。专业的历史研究文献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拥有庞大的读者群。现在,即使在那些精心制作的电视系列节目里也只能让人看到概略的叙述,而主要是通过图像和画面来展现的内容,将在这本书里得到详尽的展现和解释;本书将使读者有机会把对大轰炸的记忆和历史研究的结论结合起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