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色彩构成/新世纪版设计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陈琏年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色彩构成是20世纪初德国韦玛包豪斯设计学校进行的设计色彩教学课程改革的产物,它在基础训练中融入了构成主义的要素,强调色彩形式的客观分析,并从物理角度和心理角度系统地论述了色彩学的基本理论和形式构成的方法。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在当今设计领域中,关于色彩构成的理论趋向及实效运用。

目录

前言

概述 1

第一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 3

第一节 从色彩知觉的"纽结"上认识色彩 3

一、色彩与光波 4

二、色彩与物体 6

三、色彩与视觉 6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与属性 7

一、色彩的分类 7

二、色彩的基本属性 8

第三节 色彩的不同混合形式 10

一、色光混色 10

二、色料混合 11

三、视觉混色 12

第四节 色彩的表色体系 14

一、色立体的基本结构 14

二、蒙赛尔色立体 14

三、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16

四、P·C·C·S立体色 19

第二章 色彩的知觉对话 22

第一节 色彩的知觉现象 22

一、色彩的顺应和恒常性 22

二、色彩的诱目性和视认性 23

三、生理构造中的视觉适应性 24

四、色彩的错视现象 24

第二节 色彩与空间 26

一、色彩的均衡 26

二、色彩的层次 28

三、色彩的呼应 28

第三章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29

第一节  色彩构成的三要素对比 29

一、色相对比构成 30

二、明度对比构成 33

三、纯度对比构成 35

第二节 色彩的其它对比 37

一、色彩的形状对比 37

二、色彩的冷暖对比 38

第三节 色彩构成的对比表现 39

一、推移对比构成 39

二、透叠对比构成 44

三、空间对比构成 45

四、面积对比构成 46

第四节 色彩的调和 47

一、色彩调和理论 47

二、色彩调和的基本类型 47

三、色彩调和方法的分析 52

第四章 色彩的调性与配色 54

第一节 色彩的调性表达 54

一、色彩的暖调与冷调 54

二、色彩的鲜调与浊调 54

三、色彩的亮调与暗调 54

第二节 色彩配色设置 55

一、色相与配色 55

二、明度与配色 57

三、纯度与配色 61

四、色调与配色 64

五、面积与配色 64

第三节 配色秩序和配色移换 65

一、配色秩序 65

二、配色移换 68

第四节 色彩配色的设计方法 69

一、色相和色调系统 69

二、色彩形象尺度坐标系统 69

第五章 色彩的心理感应 76

第一节 色彩心理的类型 76

一、色彩的表情 76

二、色彩的象征 77

三、色彩的联想 78

第二节 色彩的生理联感 85

一、色彩的听觉联感 85

二、色彩的味觉联感 86

三、色彩的嗅觉联感 88

第三节 色彩的心理隐喻 88

一、色彩与血型 88

二、色彩与好恶 88

第六章 色彩构成与色彩设计 90

第一节 色彩构成的借鉴与创新 90

一、从传统的色彩文化中吸取营养 90

二、创新设计色彩的灵感来源 91

第二节 人文色彩审美的继承与创新 93

一、认识"第二色彩环境" 93

二、具有深远影响的华夏色彩文化 95

第三节 色彩构成与商业运用 95

一、色彩构成与企业形象设计 96

二、色彩构成与包装装潢设计 101

三、色彩构成与广告创意设计 112

四、色彩构成与产品造型设计 120

五、色彩构成与环境空间设计 128

参考文献 136

试读章节

"构成"来自欧洲的"构成主义"艺术运动和德国韦玛包豪斯设计运动,是将"构成主义"的要素纳入在设计基础训练中,强调对形式的客观分析,揭示事物与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本质。"构成"具有建构、组合、重构的意义。

艺术设计教育其基本宗旨是培养适应现代科学与艺术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体体现在艺术设计教程学中,则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和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作欲望和主动意识。"色彩构成"这一课程设置就是以此为目的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也是创造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人为色彩设计必修课。

色彩构成是从人们对色彩的视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理论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法则,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和心理联觉,运用色彩的量质变化和空间变换,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组合、配置,从而创造出多层面、多角度、多功能的设计色彩。

色彩构成的性质及学科地位

色彩构成是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平行互补为"三大构成"的设计造型基础,形成了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相对独立、完善的训练体系。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光学、生理学、视觉心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理论的多学科交叉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程,是研究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深化构成表达的课程。它是所有艺术设计类院校形态造型基础的必修课。

色彩构成的基本内容

色彩构成首先论述色彩的由来,即光波与色彩、物体与色彩、视觉与色彩,色料与色彩以及相关联的混色原理,介绍色彩体系和表色体系的特点与用途色彩构成分析讨论色彩的知觉对话、视觉效应以及色彩与空间的表象:色彩构成研究学习色彩要素中的各类对比手段和色彩调和理论色彩构成强调掌握色彩的调性组合与配色设置色彩构成重点剖析色彩对人们心理感应中的内在联系与外在表现,诠释色彩的视觉心理效应,从而指导在艺术设计中对色彩的创意表现色彩构成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专业设计领域。

色彩构成教学的基本特征

色彩构成是针对人们的视觉心理效应对色彩不同情绪和联觉的研究,并以相关科学理论为思维框架,提倡视觉思维的理性认知与感性表达相结合,强调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渗透。实践是这门课程的最大特征,徒手绘制与计算机辅助制作相结合是色彩构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P1-2

序言

色彩构成是将大千世界中琳琅满目的色彩现象概括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按照构成的理论和法则进行重构整理,将理性的色彩认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之中,从而使个人对色彩的直觉升华到更广阔、更科学的审美表现中,最终在设计实践中能够合理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需求的设计表现。

从院校教育的视角,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重要的必修课。色彩构成是20世纪初德国韦玛包豪斯设计学校进行的设计色彩教学课程改革的产物,它在基础训练中融入了构成主义的要素,强调色彩形式的客观分析,并从物理角度和心理角度系统地论述了色彩学的基本理论和形式构成的方法,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而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方法论范畴的以理性为主导的艺术设计思维训练的主要途径。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设计教育和设计运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物质生活形态、市场营销策略、消费文化品味等的演进,色彩语言的个性化、差异化受到肯定,设计的范畴已拓展到"人技"与造物、自我与环境、文化与科技、生产与经营、市场与销售等极其宽广的领域,而色彩构成是各个领域都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部分。尤其是在当今产品发展趋于成熟阶段,色彩的影响力表现愈发显明。"造型设计时代已过去,今后将会是色彩设计的主导时代。"事实上关于色彩问题仅依赖于个人经验性、偶然性、主观性的感性配色状态已经结束,进入了科学的、系统的、多元的并能预测、分析、掌握的有效的色彩设计时代。本书即是将色彩构成的意义、原理、方法结合实际运用加以归纳整理,以供国内设计教育、设计运用的实用参考资料,同时也藉此与艺术设计工作者共勉。

笔者翻阅了大量的现有同类通用教材及相关图书,在本书的编撰中用以下特点为行笔构想:基础性,着眼于设计专业的训练,也适应于其它艺术专业的需求;科学性,注重训练有序思维,培养科学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创新性,重视拓宽理论与技法相结合的空间,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开拓的创造力:人文性,注意加强传统文化的引入,将华夏优秀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有机融会于艺术设计之中。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循序渐进地充分讨论色彩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知识:整理分析色彩的知觉对话和色彩对人的心理感应:具体讲述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以及色彩的调性与配色;明确指出色彩构成与继承创新的借鉴思路,并特别表述了国内较少介绍的P·C·C·S色相和色调系统、色彩形象尺度坐标系统的运用。全书较为系统地介绍在当今设计领域中,关于色彩构成的理论趋向及实效运用。

本书在配色分析中所用的色相及色调图解,均使用P·C·C·S实用配色体系。P·C·C·S色研体系是1965年由日本色研结合美国ISCC-NBS色域理论融合蒙赛尔和奥斯特瓦德表色法的优点重新编定的。对一般设计比较实用,但如要更精密地表示色彩时,蒙赛尔表色法才适当。只因蒙赛尔表色体系虽然理想,可在国内并不普及,无法拥有色标对照,而P·C·C·S体系虽然不是绝对理想,但目前未有比它更为方便实用的工具。这是笔者需特别说明的。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特别要感谢笔者的敬重导师李巍教授对该书问世予以的无私帮助。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及部分院校师生的大力支持,谨此深表谢意。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行笔仓促,不足与片面之处,尚望在交流讨论中得到专家与同仁的不吝斧正,是为所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7: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