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年青春(散文卷)/百年百篇文学精选读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冕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将成为20世纪中国散文一道最令人瞩目的风景。系揽昔日菁华,追想遥远过去,相约名家心灵,展现强劲的生命力和恒久的价值坐标。前尘梦影,旧时月色,弥漫怀旧心绪。妙评同析,佳文共赏,在此方寸之间……

目录

蔡元培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1)

梁启超

痛苦中的小顽意儿(10)

刘大白

龙山梦痕序(15)

鲁迅

《呐喊》自序(21)

秋夜(25)

藤野先生(27)

周作人

苦雨(33)

乌篷船(36)

夏丐尊

白马湖之冬(39)

李大钊

五峰游记(41)

胡适

我的母亲(44)

差不多先生传(48)

郭沫若

银杏(51)

月蚀(53)

许地山

落花生(64)

叶绍钧

没有秋虫的地方(66)

藕与莼菜(67)

林语堂

阿芳(70)

茅盾

白杨礼赞(74)

雷雨前(76)

郁达夫

故都的秋(79)

西溪的晴雨(82)

徐志摩

翡冷翠山居闲话(85)

朱自清

背影(88)

荷塘月色(90)

翦伯赞

内蒙访古(93)

郑振铎

海燕(109)

丰子恺

口中剿匪记(112)

老舍

五月的青岛 (115)

冯沅君

清音(118)

夏衍

野草(123)

俞平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25)

陶然亭的雪(130)

冰心

我的童年(136)

沈从文

西山的月 (146)

梁实秋

雅舍(150)

中年(152)

钟敬文

西湖的雪景(156)

丁玲

"牛棚"小品(163)

巴金

怀念萧珊(174)

臧克家

老哥哥(187)

施蜇存

绕室旅行记(192)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199)

谢冰莹

爱晚亭(204)

陆蠡

囚绿记(207)

艾青

忆白石老人(210)

钱钟书

一个偏见(217)

萧乾

雁荡行(221)

季羡林

黄昏(231)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236)

邓拓

可贵的山茶花(241)

孙犁

采蒲台的苇(247)

杨朔

海市(250)

刘白羽

长江三日 (258)

碧野

天山景物记(267)

吴祖光

万里长城断想(274)

黄秋耘

丁香花下(280)

方纪

挥手之间(285)

黄裳

秦淮拾梦记(291)

秦牧

社稷坛抒情(297)

吴冠中

风光风情说乌江(304)

汪曾祺

葡萄月令(309)

魏巍

依依惜别的深情(315)

张爱玲

私语(323)

峻青

雄关赋(335)

田野

离合悲欢的三天(342)

袁鹰

望江山随笔(350)

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359)

宗璞

废墟的召唤(366)

谢冕

百年青春(370)

邵燕祥

遥致黄鹤楼文(375)

王蒙

凝思(378)

叶蔚林

怀念大山(385)

张洁

拣麦穗(390)

刘再复

读沧海(395)

周同宾

天籁(400)

冯骥才

珍珠鸟(404)

孙荪

星云月三赋(407)

雷哒

足球与人生感悟(418)

杨闻宇

登陵忆(430)

谢大光

鼎湖山听泉(435)

徐刚

黄山拾美(438)

余秋雨

都江堰(446)

周涛

巩乃斯的马(452)

张承志

清洁的精神(458)

苏叶

只有扇子崖(471)

张抗抗

地下森林断想(474)

叶梦

羞女山(479)

史铁生

我与地坛(节选)(485)

贾平凹

月迹(499)

马丽华

渴望苦难(503)

王英琦

二百岁宣言(509)

王安忆

从疾驶的车窗前掠过的(519)

韩小蕙

有话对你说(527)

唐敏

女孩子的花(535)

素素

佛眼(541)

筱敏

下雨的时候(546)

铁凝

我有过一只小蟹(551)

简颊

夏之绝句(556)

廖静仁

纤痕(561)

编后记(566)

试读章节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于到N去进了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了。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P21-23

序言

我从小学起就爱上了散文这种文体。经过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在国文课上,读的都是中国古代的散文。从先秦的庄子和孟子读起,经过了汉代的司马迁和贾谊等,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和散文,唐初的四杰,以及以后的唐宋八大家,一直到明代的归有光,公安派和竟陵派的小品,最后是清代的桐城派和龚自珍等人的文章,没有读不到的。到了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八十年,《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书早已从我的书案上绝迹;可是,偶尔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还会背诵起整篇或整段的少年时读过的古文来。那种惨淡经营的结构、铿锵悦耳的节奏、恢宏诡奇的想像、深邃精密的思想、灵动活泼的文体、石破天惊的比喻、丰盈充沛的真情、品味不尽的神韵,所有这一切,都"润物细无声"似地流入我的灵府,使我精神为之抖擞,心情为之振奋,心旷神怡,消除烦闷,仿佛受到了一次净化,乐不可支了。

中国确实是世界散文大国。

可是,这一个彰明昭著的事实,最初我却视而不见,是经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我才认识到的。

我在大学里读的是西洋文学系,对西方散文情有独钟,平日侈谈英国散文诸大家,旁及法国和美国。德国也是西方文学大国,诗歌、小说、戏剧,成绩斐然,而散文名家则寥若晨星。可见文学品种是与民族性有密切联系的。这一点好像还没有人明确地谈到过,我颇以为是憾事。

中国的民族性大概最宜于散文和诗歌。我在这里讲的散文是指有真情实感又具有高超的艺术性的散文,一般用散文写成的文字,不管思想性多么高,如果缺少真感情和文采,也算不上文学散文。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文学散文占有很大的比例。经部中有好散文,史部中更多,司马迁不就是公认的伟大的散文作家吗?子部中有好散文,孟子(有时归入经部)和庄子可为代表。集部中除了诗歌外,绝大部分都是散文。我没有做过细致的统计,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散文的分量肯定占绝对的优势。名篇佳作,辉耀千古,中国是世界散文大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吗?

20世纪早期,中国爆发了一场文学革命,就是"五四运动",举凡文学、艺术、哲学,以及政治、经济,无不受其影响,而文学尤甚,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文言改白话,这是几千年文学史上一场剧变。新旧两派争论极为激烈,最后是白话统一了文坛,没有人再怀疑白话的能力了。

到了今天,"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在这一段漫长的时期内,评论"五四运动"的文章,多如过江之鲫,至今未绝。但是,从各种不同的文体上评断其优劣成败者,愧我庸陋,尚未见到。我不是文学史家,对古代文学史和近现代文学史知之甚少。但是,常言道:一瓶醋不响,半瓶醋晃荡。我连半瓶也没有,却偏想晃荡一下。常言又道:抛砖引玉。我的意见连砖头都够不上,抛出去,用意不过是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注意而已。

大家都知道,"五四运动"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结果是西方文化胜利了。专就文学而论,德国大诗人歌德晚年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想法。他究竟是怎样想的,我们并不完全清楚。事实是,随着西化在全世界的推进,欧美文学也一步一步地影响了全世界的文学创作。中国加入文学西化的行列相对来说是比较晚的,比印度晚得多。据我个人的看法,中国是从"五四"开始的,鲁迅的《狂人日记》可为代表。文学的世界化或者干脆说就是西化,其含义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主要表现在形式上,西方的文学创作形式,特别是小说和戏剧,几乎统一了全球,而其思想内涵和感情色彩,则仍然是民族的,这是轻易化不了的。

从小说来看,鲁迅以后的短篇小说,在形式上,同欧美的毫无差异。唐代的传奇一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等等的影响一点也没有了。茅盾和巴金以后的长篇小说,情况也一样,《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等的痕迹一点也不见了。从戏剧来看,曹禺的名剧在形式上同易卜生有什么区别呢?在其中还能看到关汉卿的影子吗?  诗歌的情况有所不同。西方诗歌,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诗歌一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很难说,西方的诗歌在形式上统一了世界。中国古代诗歌,形式虽然也比较多,但数目究竟有限。"五四"改写白话诗以后,形式如脱缰的野马,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形式,每一首诗形式都可以不同。有的诗有韵律,有的诗则什么都没有,诗与非诗的界限难以划分。我不是诗人,本来对新诗不应当乱发表意见。但是,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旧诗能背上一两百篇。我虽然不会摇头晃脑而曼声吟咏之,读来也觉得神清气爽、心潮震荡。但新诗我却一首都没背过,而且是越读越乏味。到了今天,看到新诗,我就望望然而去之。我以一个谈禅的野狐的身份感觉到,新诗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形式。既然叫诗,必有诗的形式。虽然目前的新诗在形式方面有无限的自由性;但是诗歌是带着枷锁的舞蹈,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除掉枷锁,仅凭一点诗意--有时连诗意都没有--怎么能称之为诗呢?汉文是富于含蓄性和模糊性的语言,最适宜于诗歌创作,到了新诗,这些优点都不见了。总之,我认为,"五四"以后,在各种文体中,诗歌是最不成功的。

谈到散文,则情况完全相反。散文也没有固定的形式,所以,很难说中国现代散文在形式上受了西方什么影响。在情调方面,在韵味方面,中国散文受点西方影响,是难以避免的。但中国白话散文凭借的是丰厚的几千年的优异传统。恐怕20世纪的散文家都或多或少地读过古文,受到古代散文的熏陶。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面,不会不受到古代散文的影响。古代优秀的散文名篇没有哪一篇不是惨淡经营的结果。这一点也会影响当今的散文作家。总之,20世纪的中国散文,上承几千年的遗绪,含英咀华,吸萃扬芬,吞吐百家,熔铸古今,是"五四运动"以来最成功的文体。

由谢冕教授主编,范希文先生襄助的《百年百篇文学精选读本》,必有极其精到之处。谢冕教授是著名文艺批评家,自己又是诗人和作家,范希文先生是著名编辑家,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见解都向有独到。我相信,这套书的出版会对读者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令文坛发出新的更晃耀的光芒。

2000年10月14日

后记

20世纪过去了。作为散文这一大众的文学品种,其作品多如烟海,然而有哪些是能让人回味的呢?现在的选本有多种多样,当然选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这个选本怎样选?且不说作品之多,就是选什么也不是可以轻而举之的。后来,便是以多数人的审美情趣,订了个小规则,即:首先着眼于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不以人废,也不以人兴;作品尽量精致些,手法多样一些,题材体式丰富些,而且各具特色,多有创新。这样,搞了一个选目,又搞一个选目;一个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几个人的作品一起作比较,然后又由多人集思广益,最终敲定了这个选目。

篇目选出后,为了更能适合广大读者的需求,我们又请专家对每篇作品给以艺术上的评点,以便阅读。出版时,又作了精心制作,使得本书更富有特色。

当然,这个选本究竟如何,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编 者

2000年9月25日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一百年文学不乏大师和巨匠,他们的业绩凝聚在传达中国人的世纪情怀,形象地展现追求百年梦恕的精神历程上。……大至家国兴衰,小及儿女悲欢,文学均为后世留下了真实的世纪图景。--谢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