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把握心情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冯音捷//闫庚函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主动管理大脑、用意念把握心情,而把握了心情就把握了人生。这本书结合国内现状,吸收了国际上最先进、最有影响的理论和技巧,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把握心情的方法。无论你是刚开始寻找幸福和成功的年轻人,还是历经风雨的中年人,这本书给你的信息都可以帮你进一步了解人生,并在更深的层次上读懂自己。在人真正了解和懂得自己的那一刻,人自然就知道该怎样去把握心情和生活。

目录

第一篇 幸福篇/1

 一、幸福在哪里/3

 二、情感商 /7

 三、幸福的经济规律/12

 四、幸福概念的内涵 19

 五、人的幸福意识 /29

 六、幸福起始于一个决定 /34

第二篇 情感篇 /39

 一、人的情感规律/41

 二、痛苦的错觉 /47

 三、痛苦错觉的背后 /52

 四、情感积累和害怕/58

 五、愿意与不愿意/63

 六、从电子游戏到光荣花 /68

 七、忧郁 /71

 八、自怜/78

 九、干扰幸福的情感噪音 /83

第三篇 自我篇/89

 一、人的内在因素 /91

 二、自我感知及其形成 /99

 三、自我感知和命运 /104

 四、自我价值感 /408

 五、提高自我感知 /110

 六、接受自己 /115

 七、为什么总与自己过不去 /119

 八、我 /122

第四篇 思想篇/127

 一、思想方法与生活感受 /129

 二、经历与解释/135

 三、谈“客观” /138

 四、宗教给人的启示 /144

 五、人脑像台计算机/157

第五篇 爱情篇/161

 一、对情网的误解/163

 二、爱情不使人完整 /169

 三、吸引力来自哪里/174

 四、情爱的位置/176

 五、婚姻保鲜/179

第六篇 关系篇/185

 一、人与自己的关系 /187

 二、批评别人/197

 三、批评不使人进步/202

 四、攀比 /205

 五、要正确还是要快乐 /209

 六、鸡蛋里挑好骨头 /213

第七篇 财富篇/217

 一、心的贫穷与富有/219

 二、收敛财富和生命的意义 /222

第八篇 技巧篇 /235

 一、感激之心 /237

 二、心情像风筝/242

 三、安全岛/246

 四、卸负担/252

 五、不担心 /257

 六、生活游 /262

 七、得到你真想要的/267

第九篇 健康成长篇 /279

 一、孩子的自我感知 /281

 二、自我感知和行为 /285

 三、渴望爱 /289

 四、缺少爱=低情感商/292

 五、爱和生长 /298

 六、心理素质教育 /303

 七、爱与价值感 /307

 八、爱和文化 /311

 九、惩罚 /318

 十、为什么总要管/322

 十一、父母的地位/326

 十二、该不该打孩子 /331

 十三、讨厌自己的外表/333

 十四、爱和社会公德/335

 十五、目标/338

 十六、取得成就/340

第十篇 生活篇/347

 一、生活这门课谁来当老师 /349

 二、生活的目的/352

 三、给我儿的一封信/360

 四、延长生命/367

 五、老百姓的学习和观察/372

 六、名人论成功 /375

试读章节

三、幸福的经济规律

近年来,常常读到将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概念用于如何获得幸福生活的文章。大多数文章的观点是:人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将这个有限资源用于追求功名利禄,就不能用于闲暇安逸。追得功名利禄的人可以从金钱、名誉和地位中得到满足;没有去追求的人可以从闲暇安逸中得到满足。多一份功名利禄,就少一份轻松悠闲,有一得,就有一失,很难说哪种生活给人的满足感更大。因为时间资源是有限的,人只能有选择地投资:或者把时间投放在追求某个事业和目标上,或者投放在享受安逸闲暇的生活上。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这些文章目的是想告诉人们:从你现有的生活方式中得到满足,享受你所拥有的生活;别人有的也不一定比你的更好;因为别人要付出别人的代价。当今社会人心浮躁,人总觉得别人有的比自己的好。在这种心态下,人很容易因忽略和轻看自己的拥有,而得不到真正的享受。可是,用机会成本来说明“人应充分享受自己的生活”并不十分完全,有必要做些补充。

在经济学理论中还有一个基本定律,叫做回报消减定律(Diminishing Return)。理论上,资源的最佳利用方案是同时考虑成本(如机会成本)和回报消减定律的结果。回报消减定律的大意是:用于投资的资源,在单位投资中得到的回报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而递减。在投资达到一定量时,单位投资的回报等于零。如果投资量继续增加,投资的回报率则将成为负数。

例如,一个人终年奔波劳累。这个人的长期劳作使自己感到十分疲倦并感到自己工作效率已经降到很低。他给自己放了四个星期的假。第一个星期的悠闲假日让这个辛苦的人得到了彻底的休息。无论外出旅游,还是在家看电视,逛商场,他都彻底地感到轻松、愉快。他十分享受他的闲暇。第二个星期,他的感觉也不错,但悠闲给他的享受感已没有第一个星期那样深刻和鲜活。第三个星期,闲暇给他的享受感又下降了许多。虽然他还可以休闲下去,但他的心已开始有些不安。第四个星期,无所事事、没有目的的闲暇,让他感到不振作和疲倦。他够了,他要回去奔波了。在投资到闲暇的单位时间内(一星期),这个人得到的回报(好感觉)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递减,从第一个星期的极大享受到第三个星期的感受很少,再到第四个星期的有些心烦(快乐的负值)。

生活方式和东西一样,拥有的越多,对人的实际价值越小。这就是回报消减定律。已经记不起原话,大致记得是从老人们那里听说这个回报消减定律的。大概的说法是:遇到饥渴的赶路人,给他的第一杯清茶,能止渴或救命;给他的第二杯清茶,可以品味;给他的第三杯清茶,就只能用来饮驴了。简而言之,越多越没价值。

一生中,人能得到的快乐和满意有多少,取决于人如何分配自己的各种有限资源。人的第一重要的有限资源就是时间。闲暇的人,把大部分时间都投资在看电视、逛公园、逛商场、喝茶、打牌或者无所事事上。追求事业的人把大部分时间都分配在勤奋工作、辛苦奔波上。他们各自资源的分配方案是否合理?他们哪个得到的快乐和满意更多?

在美国,长年处于悠闲、无所事事状态的人分布在两个社会阶层。一个是继承到大笔遗产的纨祷子弟;另一个是一大批吃社会福利救济的赤贫。这两组人的极端闲暇状态和他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都是对回报消减定律的极好证明。这两个社会阶层的人都不需要工作,也都吃穿不愁。可这两组人的酗酒、吸毒、离婚以及犯罪率都高于其他社会阶层。在这两个社会阶层中,很多入心中都装满烦恼和气愤。他们对社会不满,对亲友不满,对世人也不满。他们还能找出很多证据来证明自己是社会或别人的牺牲品。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心态的基本健康来源于人能向自己证明自己有用和有价值。这也是人和其他动物的不同。活着是动物的本能,动物没有明确的主观意识。所以,它们也不去探讨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可是对自己的存在有明确意识的人,如果不能感到自己活着有价值、有意义,就会活得不安宁。极端闲暇的人没在证明自己有用和有价值的事上作任何时间的投资。所以,他们很难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有用和有价值。没用和没有价值的自我感觉是人心态和生活质量上的结症。没有自我价值感的人心态不好,内心容易苦闷和烦躁,所以,他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和满意也极少。

闲散时间过多,人会在内心深处对自己有失望感和不满意感。对自己失望和不满的人,一定会感到生活枯燥、没有希望;一定会感到不充实、心中慌乱烦躁。有这些感觉,人极容易被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所打扰。所以,有句德国名言说:小事儿打扰人;可小事儿打扰的人都是心小、目标小的人。正因为常被烦心的事情所打扰,所以,人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可人的感觉却像多事之秋一样麻烦和难过。在这种心情下,人当然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好。对于心态和感觉都很不好的人,无论你怎样劝他:“要欣赏和享受自己的所有。”、“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别人有的也不一定比你的好”等,他都不能心境安宁地享受自己的生活。对于太闲散的人,“这山望着那山高”只是一个不健康心态的表现症状,而不是病根儿。病根儿正是时间投资的不合理。因为没目标、没奔头,人没有机会向自己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把大量时间投资在闲暇上,人就不再能从闲暇中享受到安逸,人得到的回报就是享受的负值——烦躁。

那么,终年奔波劳累、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追求功名利禄上的人得到的快乐回报是否最大?满意最多?

当人吃、穿、住等生存需要基本满足后,人从物质世界获得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内在需要,都是为了使自己感觉好。一套粗布衣裤就能遮风保暖,可是人要穿名牌时装。从名牌时装上,人想得到的是身份、地位、成功等好感觉。同样,“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也是在说可满足人存活所需的栖身之地只需一点点,可是,人们希望拥有巨屋和豪宅。想拥有很多,人为的是要感觉好。可是,人内心的感受和人外在的获得是两回事。有很多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歌星和影星等,尽管事业如日中天,可他们的内心感到的还是迷茫和困惑。有一好莱坞超级明星这样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人可以拥有整个世界,可人内心的感觉还是什么都没用,这就是我。”

人奋斗、奔波,有了成就和收获。可有成就,不等于有成就感;有功名利禄,不等于有幸福;有了别人眼里的幸福,不等于自己就体会到了幸福。也就是说,外面有了,还要看心里有没有。人心中有多少,更在于人是否练习和开发过自己心中的灵性。回报消减定律决定了人从外在的获得上能得到的享受和好感觉也只能那么多。所以,过量地将时间投资在功名利禄上,人收获到的功名利禄对人的实际价值含量越来越小。因此,人得到的投资回报也不可能是最佳回报。想要真正感觉好,还需要人在内心的感受能力上进行一定的开发。否则,自己的心里感觉不到,人的劳累也还是无所获。

其实,每个活着的人都在经历两个世界。一个是人外在的物质世界,一个是人的内心世界。无所事事,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资源,在内、外两个世界里,人的收获都很少。这样活,人的时间资源浪费最大,人一生得到的快乐和满意却最少。太忙碌、奔波,没有一点儿时间静下来,人会忽略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活,即使外在世界有很多的收获,可人内心感觉到的并不多。这样的活法儿,人也只活了最佳投资结果的一半。要丰富内心世界和人的感受能力,需要人有一定的闲暇。只有闲下来、静下来,并同喧闹纷乱的外部世界有一定的隔绝,人才有机会走入自己的内心,才能在心里找一找、看一看自己到底是谁,自己的潜力如何,自己还需要什么。

分分秒秒都是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时间是人的最宝贵资源。人希望从自己最宝贵资源的投资中得到最大的回报,要考虑到投资的机会成本,也要考虑到投资的回报消减定律。这样的时间分配是资源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的投资框架是:人既要珍惜和享受自己的拥有,又要投入时间资源去获得和经历自己想要的和缺少的;人既要有奔波和奋斗,也要有清静和闲暇;人要尽可能地去开发和探索外在的物质世界,也要最大限度地探测和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资源利用最佳方案。应用这个方案,鱼和熊掌就能兼得。P.12-18

序言

你、我、他,人之间的差别本不大。可有人活得悲苦,有人活得幸福;有人节节败退,有人屡屡成功。人之间的最终差异来自人的心情。心情不好的人感觉不到自己有能力,更无法应用自己的能力。所以,心情不好,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来无影、去无踪。只有当心情明亮后,人才能了解自己,解放和应用自己的能力,才能心底塌实地去创造生活和感觉美好。

主动管理大脑、用意念把握心情,是在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都非常流行的获得成功和幸福的自助方法。应用这个方法,千百万的人为自己的生活洒满阳光,千百万的人走出情绪低谷,从而一生活得快乐幸福。与任何其他方法比,主动管理大脑和用意念把握心情的方法都应用得更广泛。其原因很简单:它好使,并且效力极佳。

结合国内的生活状况,这本书吸收了国际上最先进、最有影响的理论和技巧,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把握心情的方法。无论你是刚开始寻找幸福和成功的年轻人,还是历经风雨的中年人,这本书给你的信息都可以帮你进一步了解人生,并在更深的层次上读懂自己。在人真正了解和懂得自己的那一刻,人自然就知道该怎样去把握心情和生活。基于同一理论基础,本书还提供了一系列提高孩子素质及培育一个快乐和成功的孩子的方法。

今天,人的生活理念和所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更新变换。可是,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背后,人性最本质的内核和人行为的规律并没有变化太多。因为它们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所以,人性和人的行为规律适用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也适用于不同的年龄和时代背景。掌握和学会应用这些规律,人不仅能懂得自己和别人,还能一生一世地把握好自己的心情、幸福和成功。

本书不是散文或小说,所以,它没有太多地追求文字的雕琢和修饰。两位作者力求用最简单、最易懂的语言,明了地阐述人的情感、情绪和行为规律。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读懂。任何人,只要肯去读和做,都能做自己心情的主人,都会有更多的生活激情和更多的快乐。

如果,你一年只能读一本书,那就选择这一本。因为它会使你长久快乐,会使你一生收获丰硕。

冯音捷

闫庚函

二零零五年七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