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不仅有从1899年《画室》开始的绘画作品到最后的剪纸作品,还有大量的雕塑、素描、照片,以及他的画室、朋友、模特……,这超过200件的文献资料,都是马蒂斯一生的见证。通过对马蒂斯艺术生涯的解析,作者格扎维埃·热拉尔带领着读者走进了马蒂斯的丰富而又明亮的世界。
马蒂斯作为对自己作品的第一分析家,一直固执地不对自己作任何评价。他说,他的那些回忆并非是精神层面对自己的介绍。其传记常常就在画室门口暂停了。住那里,时间从创作的钟面上悄悄滑过,焦点慢慢移到涂得鲜红的墙上,移到闪着荧光的作品上。然而所有这些正是他的心思所在。大片的红色、蓝色、线条抛起的动作和用同种颜色绘出的形象中闪烁的光芒,所有这些与幸福如此接近的创意,并非为了造就理想而圣洁的境地,而是为无止境的工作开拓广阔空间。通过工作,马蒂斯一生都在寻找使奢华变得简化的方法。格扎维埃·热拉尔就带我们走进了这样一个丰富而又明亮的世界。
关于主题
“我那时有两扇窗,”他对库尔提翁谈起圣米歇尔河滨十九号的小公寓时说道,那是他当年初来巴黎时所住的地方,“这两扇窗都朝着五区,正好对着塞纳河的小河湾。景色非常美:右边是巴黎圣母院,左边是罗浮宫,法院和警察局就在正对面。”这所公寓真是画家们的“沙漠旅行客店”,马尔凯在这里一直住到战争结束。总是“穿得像过7月14日国庆节”似的马尔瓦尔,柯罗的一个侄子都在这里住过。莫罗曾经来过这所公寓,就像他所注意到的那样,整个公寓都是以绘画中心来布局的。
从1893年开始马蒂斯就和一位年轻女子卡洛琳生活在一起。1894年,卡洛琳为他生下一女,玛格丽特。女儿后来成为父亲创作中目光敏锐的见证人,也成为其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1895年4月1日他终于考入国立美术学院,是八十六名学生中的第四十二名。除了正式入学时突然对户外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不可抵挡地召唤他来到户外的新世界之外,入学本身并未改变他的生活方式以及和家庭的关系。此时罗浮宫里已经没有他想表现的临摹蓝本。莫罗不是让他去街上寻找灵感吗?“必须摒弃那些旧的无价值的东西,”马蒂斯一再强调。“大师们没能表现的美”,不正出现在“这以裹着神秘外衣的巴黎圣母院作背景、有新桥以及树木的整个画面上吗?”(他对莫罗这样说)马蒂斯最初对塞纳河的观察和不久之后对透纳的发现,都证明了这点。受埃米尔·威利的鼓动,马蒂斯从那个夏天起就跟着他前往布列塔尼、贝尔岛和伯泽克一卡一锡曾,一路上所作的外光主义写生画,就像施奈德评价的那样,属于“腼腆的柯罗风格”,或者更为保守。这时他的作品里还找不到任何一点高更或者埃文桥画家朋友的风格特征。此时的马蒂斯仍然忠实于荷兰画中的平面透视法,对雷斯达尔和莫奈画中所表现的布列塔尼海岸边奔腾的海水毫无兴趣。
他在《读书女子的书房内景》和当年创作的很多静物画中表现出的风格,正是受到夏尔丹的影响,而并非受印象主义的影响。他出门旅行前在卡列拉宫参观过柯罗作品的回顾展。而他在第一批描绘画室的作品中运用的金褐色光线,就是受柯罗的影响。同时,他也是一位忠实反映内心情感的画家,二十六岁时被夏凡纳领导的法国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P.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