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油科技史话/世界石油史话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能源
作者 王才良//周珊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石油科技史话》采取了写“史话”即故事的方式,目的是用通俗的语言,力求生动一点来介绍石油工业,力求使这本书雅俗共赏,搞石油的和不搞石油的,专家或是工人都能读,都爱读。这里所写的全都是真实的故事,都是有根有据的史实。

内容推荐

《石油科技史话》收入25篇文章,讲述的是石油工业科学技术进步方面的故事。石油工业向来就是技术密集的产业,科技进步是它的“命根子”。这里介绍了石油地质科学的早期发展,地球物理技术,钻井技术,采油技术,油气储运技术,炼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人们怎样逐步由浅入深走向海洋;介绍了世界上几条特大管道—原油管道、输气管道、 成品油管道和跨海管道的修建经过;也介绍了几位杰出的地质家、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

目录

“最伟大的找油者”——普拉特

前苏联石油地质的奠基人古勃金

石油勘探雄才德高里尔

教授、发明家、企业家斯伦贝谢

测井技术的巨星——亨利·道尔

从工人到企业家

——哈里伯顿公司的创始人厄尔·哈里伯顿

大器晚成的德莱赛

创新能手卡尔·贝克

休斯父子创业记

铁匠史密斯

石油地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明与兴起

钻井技术发展的故事

到海洋去找油——海上钻井、采油装置的发展历程

采油技术的进步

炼油工艺技术发展史话

石油天然气储运手段的进步

用大位移井开发威奇法姆油田

胡佛-戴安娜深水油田开发工程

奥里诺科重油资源的开发

跨地中海洲际输气管道

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建设

乌连戈伊天然气外输工程

科洛尼尔成品油管道工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两大石油管道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找油的哲学”

华莱士·普拉特于1945年退休。但是,他没有停止对科学的追求。1952年美国石油地质家学会的刊物上登载了他的论文“找油的哲学”,得到了世界石油地质界很高的评价。这篇论文是他毕生从事找油的经验总结。他强调,石油地质家必须解放思想,善于思考,勇于进取。

在这篇文章中,普拉特肯定了“40年来高效勘探技术的惊人发展”,但他指出,再完善的勘探技术也不足以完成全球的找油任务。还有一些严重妨碍找油事业成功的东西,单靠勘探技术是解决不了的。这种障碍来自人们的头脑。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1920年当时美国地质研究所的总地质师戴维·怀特悲观地提出了美国石油要枯竭的论调,主张美国石油年产量不应超过4.5亿桶(约6500万吨)。1921年,美国石油地质家学会也做出了类似的悲观估计。事实证明这种悲观论调是错误的,然而当时大多数人都同意了这种意见。

第二个例子是,由于世界地质权威说过阿拉伯不会有油,1937年以前世界最大的三家石油公司都对科威特不予理睬,但海湾石油公司却在科威特发现了大布尔干特大油田。

普拉特指出,这些故事都说明人们的精神状态可能成为探索石油的不可克服的阻力。“一个石油勘探工作者,必须根据他对自己勘探地区石油分布的了解而行事”。“找油的人绝不可能知道他们所碰到的所有情况”。“他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我们对一个地区的认识不完全时,却自认为是完全了,就可能会把有油的地方说成没有油”。

普拉特强调,“富于想象力,这是一个成功的找油者不可缺少的东西。”“归根到底,首先找到油的地方是在人们的脑海里”。“如果没有人相信有更多石油有待去寻找,那就不会有更多的油田被发现。”

P6

序言

石油工业关系着国计民生,而今早已是全球性的重要产业。它一年生产着35亿吨石油和石油产品,2万多亿立方米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生活。

石油工业是一个战略性的重要产业。它对国民经济关系重大。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证明了:石油的供应关乎经济的运行,关乎社会的安定。石油问题已经成为重大政治问题。近代的许多战争,几乎都与石油相关。

石油工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产业,因为石油、天然气埋藏在地下深处,乃至海洋深处,现有一切手段只能勘测油气存在的可能,最后必须钻井达到油气藏才能确定它的存在和数量。失败是常有的事。探井成功率大致只有20%~30%。

石油工业又是一个十分艰苦的产业,油气田往往在戈壁沙漠、大海大洋、北极冻土带、边远山区丛林中,不吃尽千辛万苦是找不出来的。

石油工业还是一个技术密集的产业。石油埋藏在深深的地下,看不见、摸不着。譬如,要找到油气藏,需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尽可能多地获取地下信息;开发油气田,需要针对不同的地理、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石油炼制,要根据不同原油的性质,运用适当的工艺、装备和催化剂、添加剂;石油、天然气产品易燃、易爆,有不同的技术要求。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大产业。世界石油工业的历史是世界上上百个国家、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千多万人、一百多年艰苦奋斗、勇敢实践的历史。这里有许许多多传奇般的故事。它们可以使人振奋,令人感动,使人们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编写有关世界石油工业的故事,陆续在《中国石油报》、《石油知识》、《石油科技论坛》、《石油企业管理》、《石油政工》等报刊上发表过30余篇,受到读者欢迎。于是继续编写,一共完成了87篇。这些先前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这次收入时重新作了修改和补充。

由于篇数比较多,汇成一本书的篇幅太大,为了便于读者携带,我们把它编成三本书:

世界石油史话之一,《找油的故事》,收入26篇文章,介绍世界石油工业的开端——美国的德雷克井;美国第一口“万吨井”和“纺锤顶”油田、美国最大两个油田——东得克萨斯油田和普鲁德霍湾油田的发现经过;前苏联石油工业的三次战略性大接替——巴库油区、伏尔加一乌拉尔油区和西西伯利亚大油气区的发展过程;沙特阿拉伯、伊朗、墨西哥、委内瑞拉、罗马尼亚、利比亚等世界主要产油国的找油历程。也介绍了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及新疆三大盆地——准噶尔、吐鲁番一哈密、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的经历。

世界石油史话之二,《石油科技史话》,收入25篇文章,讲的是石油工业科学技术进步方面的故事。石油工业向来就是技术密集的产业,科技进步是它的“命根子”。这里介绍了石油地质科学的早期发展,地球物理技术、钻井技术、采油技术、油气储运技术、炼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人们怎样逐步由浅入深走向海洋;介绍了世界上几条特大管道——原油管道、输气管道、成品油管道和跨海管道的修建经过;也介绍了几位杰出的地质家、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

世界石油史话之三,《石油风云故事》,收入36篇文章。石油工业早已是关系世界各国经济、政治的战略性产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风云中,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甚至是传奇式的企业家、政治家,书中介绍了他们的经历。此外,石油牵动着世界的“神经”,成为霸权主义争夺的对象,围绕石油展开了许多明的和暗的斗争,这里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我们采取了写“史话”即故事的方式,目的是用通俗的语言,力求生动一点来介绍石油工业,力求使这本书雅俗共赏,搞石油的和不搞石油的,专家或是工人都能读,都爱读。这里所写的全都是真实的故事,都是有根有据的史实。

但是,这三本书所写的毕竟是故事,不是石油工业史。不那么系统,不那么完整,更谈不上讲规律,究特点。它只是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历史的许多个有血有肉的片段。通过这三本书,读者不难看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轮廓和轨迹。

对于这三本书,我们两人倾注了不少心血。我们期望它能帮助人们了解石油工业,热爱石油工业,关心石油工业,支持石油工业。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张建军、刘中晏、刘会庚、刘淑英、周玖、张秀君等同志在资料收集、整理,书稿修改和录入等方面提供了许多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后记

本书的故事参考了许多书籍。原文所用的计量单位很乱,大多用英制,如:原油的数量用桶,天然气用立方英尺,长度用英里,深度用英尺,面积用英亩,管径用英寸,等等。而来自中文或俄文的则大多用公制,但是,在原油储量、产量上,有的用吨,有的用立方米。本书尽可能加以统一,采用公制。因此,我们做了换算。说明如下:

原油价格:美元/桶,不改。

石油储量和产量:吨或立方米。之所以保留两种单位,是因为各地原油的密度相差很大,不宜“统一”换算。但是,原来以桶为单位的,都按1吨约等于7.33桶换算了,其实有很大误差。所以,有的地方我们用括号做了注释。

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吨或者立方米。

长度和距离:千米。

管道直径:英寸和毫米并存。

面积:平方千米。

此外,对于加仑,我们没有加以换算,因为加仑有英制和美制两种,不能确定是哪一种。

本书中多次提到州名,为了便于阅读,将宾夕法尼亚州简称宾州、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对于一些大石油公司,人们习惯于叫其简称,例如:德士古公司简称德士古,埃克森公司简称埃克森,雪佛龙公司简称雪佛龙,皇家荷兰/壳牌集团简称壳牌或壳牌集团,美孚石油公司简称美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