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针对初涉职场的新人可能会面临的为人处世难题和日常交际,以提升个人能力和魅力为出发点,从行为和思维的细节入手,通过轻松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将职场处事要诀娓娓道来,从而帮助读者轻松踏上职场幸福路。
“职场新人系列”主要是针对初涉职场的新人可能会面临的难题和日常交际,以提升个人能力和魅力为出发点,从行为和思维的细节入手,通过轻松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将职场处事要诀娓娓道来,从而帮助读者轻松踏上职场幸福路。
本书是该系列之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何实现这个良好的开端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本书围绕中、精、诚、细、忍五个字用精练的语言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大家解决了这一职场难题,从而帮助大家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本书适合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上班族、白领阶层以及大众读者阅读。
以德服人
大多数校园里出来的人,都有一个不自觉的习惯。那就是喜欢——或者说是习惯性地——炫耀自己的学问。这是校园文化的结果。因为,在学校,大家研究的就是这种学问,先生们以此质问学生并依据学生们的回答来判断优劣;学生们都依靠研究学问而获取先生们的评价并得到看破世界的快活和满足。出于这种习惯和风气,大学生们总是在潜意识中有希望人家认同自己的想法。
但是,进入社会之后,这种想法就不再现实,也不适应环境了。
首先,若论专业,大家各居一端,各有所长。你说你穷通物理,我说我看破红尘,很难在同一个领域里比出上下高低。既然不能比较,当然就不能夸示于人。这是和学校里大家都在同一专业、都面临同一问题的情形大不相同的。
其次,即使是同一专业,即使是做同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你也不应该强调你比别人强。因为,就一个团队而言,一个新人出类拔萃于老人,不能不说是一种团队的耻辱。你如果这样做,或者这样做了,或者想这样做都是在与团队为敌。于是,你就被自己推到一个非常极端的位置上:你不能犯错误,一旦有错,则一切优势均化为乌有。
最后,世界本身是千差万别的,对事物的看法也就各不相同。许多看法本无优劣之分,只是不同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结果。这是世界形成的天然法则,你没有任何理由非得把他的想法变成你的想法。所以,你看得高妙深远不足喜,他看得鄙陋短浅也不足悲。如果世界上没有了他那种人,只有千百万个你,那还成个什么样子。
所以,只要不是在专门讨论学问的校园里,即使在校园,只要不是专门讨论学问的场合,我们都应该回归于生活之中,通过对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的态度和方法来展现自己,来融入社会。这就是以德服人的做法。
因为,以术压人,术终将尽则人散;以德服人,德可永馨则人和。
P9-11
是就业,还是就职
当今学子,多年积累历练之后,终是要走出象牙塔,寻个报国之门、立身之地的。有人名之日就业,有人称之为就职。其实,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就如硬币的两面。
就业,就是找个谋生的行业。就职,就是找个安顿下自己的职位。行业为表,职位为里。人大凡都是找到实质上的职位,才确定了到底是做哪一行的。所以,二者合二而一,就是职业。
但是,二者也有不同。就职要比就业具体得多。谈就业,可以谈一些泛泛的东西,比如礼仪;谈就职,就必须谈一些具体的事情,譬如面试、在团队中的融合、自我发展等。这些都是本套丛书的主题。
摸着走,还是四步法
就业也好,就职也罢,统而言之都是走进社会。做学生的时代结束了,你能否顺利地过渡为一个社会人呢?在此,礼仪知识可以帮助你修身,面试技巧可以帮助你入门,团队精神帮助你融合,踢头三脚帮助你站稳。
这一切就像结婚的过程一样——你打扮整齐,彬彬有礼,举止端庄,通过相亲,成为一个家庭中的一员。然后,在这个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再露几手让全家人刮目相看,又爱又敬,逐步成为家里的主心骨。
这就是成功转型的四部曲——约之以礼,示之以艺,融之以合,立之以功。这些都是常人所不能逾越的。
古往今来,学而仕者,成败不一。此套丛书,理性多于感性,哲学多于常识。倘能为各位看官解决一些身边的问题,指点一二社会迷津,则我愿足矣。
万泉河
2006年6月
于北京凤凰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