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湖、神山。火塘、花楼,摩梭、阿夏,独木舟、木楞房神奇的泸沽湖畔女儿国,作为地球上最后的一个母系王国,吸引着无数游人的目光。积淀了作者近半个世纪的泸沽湖寻觅,将带你走进舅掌礼仪,母掌财的摩梭母系家庭,了解暮合晨离的阿夏走婚,领略泸沽湖三绝,感悟超凡脱俗的摩梭人生之旅,流连人类早期童真历史的情愫,为你展现了一个惊奇、神秘和真实的泸沽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风情实录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马继典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母湖、神山。火塘、花楼,摩梭、阿夏,独木舟、木楞房神奇的泸沽湖畔女儿国,作为地球上最后的一个母系王国,吸引着无数游人的目光。积淀了作者近半个世纪的泸沽湖寻觅,将带你走进舅掌礼仪,母掌财的摩梭母系家庭,了解暮合晨离的阿夏走婚,领略泸沽湖三绝,感悟超凡脱俗的摩梭人生之旅,流连人类早期童真历史的情愫,为你展现了一个惊奇、神秘和真实的泸沽湖。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介绍泸沽湖摩梭人自然人文和民俗风情景观不可多得的好书。它的出版,为广大游客、导游、有关专家、学者了解认识和研究泸沽湖区域民族文化,特别是摩梭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提供了一幅客观翔实而又生动鲜活的画卷。 目录 一奇异的泸沽湖自然景观 泸沽湖的古老传说 泸沽湖面貌 水资源·动植物 格姆女神山(狮子山) 格姆女神洞 绮丽的阿夏幽谷 迷人的竹地、小海子 古今文人墨客赞泸沽湖 神奇的吉意溶洞 牦牛大山密林中神奇的黑海 元世祖忽必烈驻兵处——日月和 女神温泉 二摩梭母系文化景观 摩梭人的历史渊源和人口分布 永宁土司制度和土知府 永宁土司家谱 永宁土司衙门 永宁扎美寺(黄教喇嘛寺) 者波萨迦寺(白教喇嘛寺) 滇藏川茶马古道上的永宁马帮 茶马古道上的永宁皮匠街 木底箐岩穴壁画遗址 开基村土知府遗址和百年银杏树 农耕经济形态和生产力 永宁盆地和母系村落 奇异的摩梭母系大家庭 “阿夏”走婚之谜 “文化大革命”中的阿夏婚姻改革 摩梭人家名和亲属称谓 妇女生育·婴儿命名·拜太阳仪式 庄重的成年礼 摩梭人对儿童的传统道德教育 宗教信仰 独特的民居建筑 神圣的母屋火塘文化 屋顶飘扬的经幡和念诵六字真言 摩梭人的家庭手工业 独特的摩梭人服饰 别具风味的饮食文化 摩梭人的节日 摩梭人创世纪神话传说 原始宗教图腾的崇拜 独特的丧葬习俗 迷人的民间音乐舞蹈 醉人心扉的民歌 永宁土知府总管阿云山与格则永玛夫人 拉萨哲蚌寺活佛转世灵童罗桑益世 洛克与阿云山的传世友谊 谈“蛊”色变的信“蛊”之谜 摩梭人禁忌 三泸沽湖畔彝族文化景观 彝族源流和人口分布 彝家村寨与民居建筑 小凉山彝族的酒文化 奴隶制与彝族家支文化 毕摩文化与巫术占卜 隆重的火把节 彝家的赛马和摔跤 声情并茂的歌舞和口弦 凉山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阳历 四泸沽湖畔普米族文化景观 普米族源流与人口 普米族的宗教 普米族的古老婚礼习俗 隆重的吾昔节 五泸沽湖畔傈傈族文化景观 家族和头人 原始共耕制 饮食和服饰 家庭和婚姻习俗 宗教信仰 音乐舞蹈 后记 附:宁蒗县城至周边地区公路里程表(公里) 试读章节 格姆山有两个神奇的溶洞,有人说,一个是女神的藏宝洞,一个是女神与男神幽会洞。女神藏宝洞,摩梭语称“格姆阿布”。传说格姆阿布,不仅是女神的藏宝洞,也是永宁阿土司的“藏金洞”。此洞位于格姆山顶峰,面对泸沽湖的崖壁中,是一个又深又大的溶洞,里面有多条岔道,可容纳百人,但人口处非常小,人只能爬进去。传说,永宁第二代土司各吉八合,由于对他的次子不放心,因次子无所事事,而又贪财好利。各吉八合决定长子为土司继承人,但长子被次子暗害后,次子继承了土司职位,各吉八合怕次子任土司后,垄断土司家财,故将家里的珠宝、金银、一条金腰带,在夜间全部藏到格姆阿布洞里,并把洞口全封闭,谁也不知道,直到各吉八合临终前才向家里人含含糊糊地说了珠宝和金腰带藏在格姆山,但没有说清具体藏宝地点,便闭眼归西。办完丧事后,土司成员全部出动到格姆山寻宝,但始终没有找到。据说贡夏山的藏族听到格姆山藏有土司家的金腰带和珠宝后,也有不少人曾到格姆山寻宝,均没有寻到。后来的土司后代仍到格姆山寻宝时,才发现藏宝洞,洞里的金腰带和珠宝早已被盗,仅留下土司藏金腰带和珠宝的木盆和被盗挖过的痕迹。格姆阿布土司的珠宝究竟被谁所盗,至今是个谜。 格姆山的东北面的崖壁下半山腰,有另一溶洞,此洞摩梭语称:“格姆尼科”,意为格姆女神洞,是格姆女神与男山神谈情说爱、幽会的地方。格姆女神洞,位于格姆山腰海拔3450米(格姆山主峰海拔3770米),洞口向泸沽湖,站立洞口观景台上,仙境般美丽的泸沽湖山水景色尽收眼底。 P12-13 序言 读罢《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风情实录》,深深被作者严谨的写作风格和对泸沽湖的挚爱所感染。作者根据多年的耳闻目睹和调查资料,用质朴无华的文笔,客观翔实地记录了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的点点滴滴。 丽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彼此交融、相互辉映,这是我们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目前,可以让丽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让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依然是丽江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业,无疑是我们最现实、最有效、最可靠的产业选择。但是,许多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需要我们共同去珍惜、去呵护,需要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样重要。保护好丽江的民族文化,主要应该做好几件事情:一是搞好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整理、传承和提于卜。这是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千千万万个马继典先生这样的人付出艰辛的努力。二是要加强民族文化的立法保护。使民族文化的保护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三是把发展旅游和保护民族文化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和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让文化产业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得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是不断弘扬民族文化,正确宣传和介绍民族文化。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扭曲我们的民族文化,哗众取宠,误导游客,混淆是非,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特别是摩梭母系文化的宣传介绍,一定要客观、完整、准确。我相信,《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风情实录》一书的出版发行,会在客观准确介绍摩梭母系文化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 泸沽湖景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区,是丽江旅游发展“一体两翼”格局中的“东翼”。在巩固提升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等主体景区的同时,我们需要做大做强泸沽湖和老君山“两翼”景区,使丽江的旅游业真正成为一只血肉丰满的雄鹰,飞得更高、更远。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泸沽湖自然景观和摩梭母系文化景观的保护。目前,泸沽湖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相关旅游规划也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今后的泸沽湖景区一定会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 泸沽湖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摩梭母系文化是唇齿相依的。泸沽湖是母亲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摩梭人,孕育了绝无仅有的摩梭母系文化。摩梭母系文化赋予了泸沽湖景区的山山水水活的灵魂,使她们因此而生动了起来。泸沽湖景区的一草一木,摩梭母系文化的一点一滴,都弥足珍贵,都值得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马继典先生虽已届古稀之年,仍不遗余力,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民族文化保护事业,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其情可感,其志可嘉。愿马继典先生的艰苦努力,能够感化、激励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为保护和弘扬丽江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谨为序。 后记 笔者虽然早已退休,定居丽江。但在泸沽湖和小凉山曾工作、生活了半个世纪,其中在泸沽湖工作了10年。那里有熟悉的山山水水,那些曾在一起劳动、生活过的民族兄弟姐妹难以忘怀,眷恋第二故乡之情,思绪不断。眷恋中更关心泸沽湖畔各民族经济、文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耳闻目睹大山外部世界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介绍、报道搞得热火朝天。然而,具有多种民族聚居,多种社会形成并存,形成多元文化特色,具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泸沽湖和小凉山却有些滞后,不少具有珍贵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没有挖掘或被忽略和埋没。 同时,有的文人墨客抱着各自不同的心态和动机,走进泸沽湖,打着宣传研究摩梭人母系文化的旗号,抓住一点道听途说的采访资料,不深入实际调查,不尊重摩梭当事人的意见,随意杜撰出许多猎奇之作和低俗之作,借此招徕读者和游客,追逐名和利,贩卖被歪曲了的摩梭人母系文化。如:走婚出生的儿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永远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走婚是以性为目的是生理的需要,无所谓感情;一个人走婚可走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摩梭人至今还坚持实行原始群婚制,是姐妹共夫和兄弟共妻;阿注婚姻是性解放的榜样;走婚出生的是私生子等等失实之论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不仅伤害了摩梭人的感情,也造成了对读者的误导。 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文化,被人类学家称之为“地球上最后一个母系王国”,“东方母系氏族文化家园中的最后一朵红玫瑰”。它不仅是中国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民族的文化遗产,这在中国和世界都有着十分珍贵独特的惟一文化价值。然而,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摩梭人的母系文化目前由于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已处在潜移默化之中,保护这一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母系文化,需要呼唤外界的支持。笔者认为,真正关心、支持和爱护摩梭人母系文化的文人墨客,不是一味抱着一种猎奇心态和愿望去泸沽湖东张西望,道听途说而杜撰猎奇之作,误导读者和游客,而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尤其尊重本民族的意见,创作出高品位、高雅的作品引导读者正确理解和认识摩梭人母系文化,公正宣传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 恢复被歪曲的母系文化的本来面目也是一种保护。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的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加之调查研究,先后经过5年的笔耕,编写了《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风情实录》。其意愿主要是为读者、游客、导游提供一份比较翔实而个人认为客观反映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文化景观的资料。以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文化景观为主,同时也编入了泸沽湖周边的彝族、普米族、傈僳族人文景观。尽管笔者是怀着良好的心愿编写此书,但由于对民族文化知识有限,水平有限,对书中的某些内容及个人观点纰漏在所难免。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敬祈读者赐予指正。 《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风情实录》的编写、出版,得到作家、丽江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李理,丽江市泸沽湖管理委员会主任余丽军主任的关心支持,不仅对初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并写了序言。出版印刷经费得到丽江市泸沽湖管理委员会的全力支持。 本书还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如丽江市政府副市长杨廷仁先生也为本书写了序言;丽江市政协主席杨文彬,原副主席加觉阿三(彝族)、丽江市民宗委主任李宝山(摩梭人)、民宗委副主任杨解放(彝族)、丽江市科协副主任何宁庆(摩梭人)、丽江市公安局副局长杨远新(摩梭人)、丽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和学成(摩梭人)、玉龙县委副书记曹金明(摩梭人)、宁蒗县原政法委副书记杨彪(摩梭人)、宁蒗县林业局原副局长曹迎春(摩梭人)、丽江市监察局科长曹炳文(摩梭人)、丽江市扶贫办副主任胡格荣(普米族)、宁蒗县旅游局局长马正宏(普米族)等先生对《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风情实录》送审稿进行审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补充意见。 还有宁蒗县政协民宗委主任松兴中、大兴完小教师张家昆先生两次随笔者到泸沽湖、永宁拍摄照片。罗桑益世活佛、杨志恒、杨四山、曹秀英、曹迎春、杨德静、史寿林、陈红光、汝亨·农布、高崇俊、丽江民航站的和赵权等先生为《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风情实录》的出版提供了珍贵的照片。 在此,对上述和其他关注此书出版并付出辛劳的有关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2006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