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西斯·培根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他的著作不仅以涉及面广、思想深刻而著称,同时又以文笔优美生动而见长,是一篇篇耐人寻味、富有启迪的哲理美文。本书选编的主要是培根就人生、社会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哲理美文,文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培根经典文存/经典启蒙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李瑜青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弗兰西斯·培根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他的著作不仅以涉及面广、思想深刻而著称,同时又以文笔优美生动而见长,是一篇篇耐人寻味、富有启迪的哲理美文。本书选编的主要是培根就人生、社会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哲理美文,文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内容推荐 培根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他的著作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对后人有重大影响。本书是《经典启蒙文存》丛书的一本,它选编了培根对人生、对社会以及人类的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美文数十种。培根的思想观点对于当代青年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本书稿思想、艺术价值较高,本书的译者又多为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因则本书内容经典、选编精当、译文流畅,确为青年思想修养的一本好书。 目录 前言/1 论自私/1 论虚荣/3 论友谊/5 论嫉妒/11 论爱情/16 论勇敢/19 论时机/21 论狡猾/23 论迅速/27 论养生之道/29 论猜疑/31 论言谈/33 论天性/35 论习惯/37 论幸运/39 论青年与老年/42 论残疾人/44 论礼貌/46 论称赞/48 论荣誉/50 论愤怒/52 论小聪明/54 论报复/56 论家庭/58 论婚姻/60 论逆境/63 论伪装与沉默/65 论美/68 论建筑/70 论死亡/73 论宗教信仰的一致性问题/75 论谶言/80 论善/84 论无神论/87 论迷信/90 论法律/92 论真理/96 论旅行/99 论消费/101 论宫廷化装舞/103 论贷款/105 论园艺/109 论读书/112 论变迁/114 《伟大的复兴》序/118 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126 知识就是力量/131 科学的任务在于发现规律/136 论四种假象/141 扰乱人类理解力的因素/146 论语词含义上的混乱/148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15l 值得存在就值得知道/155 论智力发展的障碍/157 现有逻辑的缺陷/164 假象的堡垒/167 推动科学发展的几个要素/168 实验和理性的结合/172 解释自然和人的王国的箴言/178 科学归纳法/191 哲学与科学的划分/214 论野心/226 论权位/228 论贵族/232 论叛乱/234 论帝王/240 论建议/245 论革新/249 论强国之术/251 论殖民事业/258 论财富/260 论谈判/263 论仆侍/265 论律师/266 论党派/268 新大西岛/270 培根生平与著作年表/306 试读章节 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这两种感情都能激发出强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象,并且足以蛊惑人的心灵——如果真有巫蛊这种事的话。 所以,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士则把它称作一颗“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不仅如此,还有人认为,嫉妒之毒眼伤人最狠之时,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为春风得意之时。这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情况促使嫉妒之心更加锐利;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被嫉妒者最容易受到打击。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人容易嫉妒,哪些人容易招来嫉妒,以及哪种嫉妒属于公妒,公妒与私妒有何不同。 无德者必会嫉妒有道德的人。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来作为养料。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点,又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因此他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一定要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 嫉妒者必定是好打听闲话的。他们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并非因为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有关,而是为了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 其实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它的只能是闲人。所以古话说:“多管闲事必定没安好心。” 一个后起之秀是招人嫉妒的,尤其要受那些贵族元老的嫉妒,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别人的上升足以造成一种错觉,使人觉得自己仿佛被降低了。 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残疾人、宦官、老年人或私生子,是容易嫉妒别人的。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补偿,因此需要损伤别人来求得补偿。只有当这种缺陷是落在一个具有伟大品格的人身上时才不会如此。那种品格能够让一种缺陷转化为光荣。负着残疾的耻辱,去完成一件大事业,使人们更加为之惊叹。像历史上的纳西斯、阿盖西劳斯和铁木尔就曾如此。 经历过巨大的灾祸和磨难的人,也容易产生嫉妒;因为这种人乐于把别人的失败,看作对自己过去所历痛苦的抵偿。 虚荣心甚强的人,假如他看到别人在一件事业中总是强过于他,他也会为此产生嫉妒的。所以自己很喜爱艺术的阿提安皇帝,就非常嫉妒诗人、画家和艺术家,因为他们居然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他。 最后,在同事之间当有人被提升的时候,也容易引起嫉妒;因为如果别人由于某种优越表现而得到提升,就等于映衬出了其他人在这些方面的无能,从而刺伤了他们。同时,彼此越了解,这种嫉妒心将越强。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所以该隐只是由于嫉妒就杀死了他的亲兄弟亚伯。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哪些人能够避免嫉妒。 我们已懂得,嫉妒总是来自以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所以皇帝通常是不被人嫉妒的,除非对方也是皇帝。一个有崇高美德的人,他的美德愈多,别人对他的嫉妒将愈少;因为他们的幸福来自他们的苦功。它是应得的。 所以出身于微贱的人,一旦升腾必会受人嫉妒。直到人们习惯了他的这种新地位为止。而富家的一个公子也将招人嫉妒;因为他并没有付出血汗,却能坐享其成。 反之,世袭贵胄的称号却不容易被嫉妒;因为他们优越的谱系已被世人所承认。同样。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做是自然的。 那种在饱经艰难之后才获得的幸福是不太招人嫉妒的;因为人们看到这种幸福是如此地来之不易,以至甚至产生了同情——而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所以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当他们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时,总是在向人诉苦,吟唱着一首“正在活受罪”的咏叹调。其实他们未必真的如此受苦,这只是钝化别人嫉妒锋芒的一种策略。 但是,只有当这种人的负担不是自己招揽上身时,这种诉苦才会真被人同情。否则,没有比一个出于往上爬的野心而四处招揽事做的人更招人嫉恨的了。 此外,对于一个大人物来说,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优越地位来保护他的下属们的利益,那么这也等于是筑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 应当注意的是,那种骄傲自大的人物是最易招来嫉妒的。这种人总想在一切方面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或者大肆铺张地炫耀,或者力图压倒一切竞争者。其实真正的聪明人倒宁可给人类的嫉妒心留下点余地,有意让别人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占自己的上风。 P11-13 序言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他的著作不仅以涉及面广、思想深刻而著称,同时又以文笔优美生动而见长,是一篇篇耐人寻味、富有启迪的哲理美文。培根出生在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2岁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他对各门学科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离开大学,培根最初有志于外交,于1576年跟随英驻法大使包莱男爵出使巴黎,期间他学会了法文,经常到法国各地旅行,使他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了解。1579年因奔父丧而匆匆回国后,培根又转向研究法律,并到了葛莱法学院学习,于1582年通过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起,培根多次当选为国会议员,他以能言善辩而闻名。培根仕官生涯的发迹是在女皇伊丽莎白去世后,当时培根因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大受詹姆士一世的赞赏,于是开始青云直上,官运亨通。1602年培根被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一世的顾问,1607年被委任为副检察长,1613年转为检察长,1617年继任掌玺大臣,1618年又被任命为英格兰大法官,同时被授予维鲁兰男爵,1620年又授为圣亚尔班子爵。可以说,培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官场中度过的,晚年因被指控贪污受贿,从而结束了从政生涯。 培根身处宦海,但他勤于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创作,他这样说:“假如我能在政治上获得显赫地位,这对我的科学事业将有莫大帮助”。“我在政治方面的目的虽小,可是在思想方面的野心却很大。因为我已经把一切知识认成我的领土了。”因此,培根在求知、科学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精力。1597年,培根印行了他的政治与伦理道德观的文集,这本文集以思想精密、文笔优美、知人论事的明智而大受欢迎。1605年,《论学术的进步》脱稿,这是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部著作,在书中他有力地批判了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论证了知识的巨大功用;同时培根还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百科全书的提纲,这对后来18世纪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编写《百科全书》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1609年写作出版的《论古人的智慧》是培根第三部著作,培根认为,在远古时代存在人类的最古智慧,但是这种智慧已被埋没在遗忘与沉寂之中,以后有了寓言故事,才使人们对古人智慧的研究成为可能。书中对爱神、海神、收养神和上帝等神学概念作了深刻的唯物论的解释。1620年,培根《新工具》出版,这是他计划但未完成的科学巨著《伟大的复兴》中的两部分。《新工具》以别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工具论》并具有对亚里士多德挑战的性质,因此,它在当时及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培根还发表了不少短篇文章和作品,如《几种想法与几条结论》(1607)、《时代的勇敢产儿》(1608)、《名家哲学的批判》(1608)、《亨利第七本纪》(1622)、《风的历史》(1622)、《生与死的历史》(1623)、《新大西岛》(1627)等。培根的死可以说是为科学实验而牺牲。1626年3月的一个积雪覆盖的冷天,培根坐车经过伦敦北部的海盖特时,忽然想用冷冻方法试验防腐效能,于是便下车买了只鸡进行防腐实验,因受风寒患了重感冒,于同年4月9日病逝于伦敦附近一位朋友家中。本书选编的主要是培根就人生、社会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哲理美文,文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编 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