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近代的舵手——孙中山有这样一番评价:“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这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即使临终,还念念不忘国事,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有关孙中山的传记很多,但以文字居多,而本书则尽可能多地收集了这位伟人的图片,以文配图,图文并茂,更真实、生动地向读者讲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孙中山图传(1866-1925)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杨博文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中国近代的舵手——孙中山有这样一番评价:“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这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即使临终,还念念不忘国事,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有关孙中山的传记很多,但以文字居多,而本书则尽可能多地收集了这位伟人的图片,以文配图,图文并茂,更真实、生动地向读者讲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40周年诞辰的献礼。较之于以前出版过的各种孙中山先生的传记,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收录中山先生的照片最多。在用文字记叙其人生足迹的同时,将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山先生的留影都收入书中,是一部孙中山先生及其家庭的完整相册。本书的照片考订吸纳了近20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释准确,使读者从丰富真实的影像当中,能深刻地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伟人风采,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真实场景和巨大变迁。 目录 第一章 少慕西学立志救国 孙中山的家世和名号 走出翠亨吸纳西学 医人医国振兴中华 创立兴中会 建立香港兴中会总机关 乙未广州之役 亡命日本 第二章 领导起义推翻帝制 伦敦蒙难 广交日本朝野人士 援助菲律宾独立运动 筹划惠州发难 与李鸿章谋两广独立 半途而废的惠州起义 联络学界 开导华侨 寻求法国支持未果 创建同盟会 与保皇党论战 两次“倒孙”风潮和光复会的倒退 武装起义愈挫愈奋 远走欧美筹集革命经费 再赴欧美筹款 三·二九黄花岗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首义 第三章 创建民国辞让总统 凯旋回国 就任临时大总统 辞让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任总统 孙袁会谈与黄兴北上 视察各地宣传民生 赴日访问考察 宋教仁被刺 第四章 反袁护法保全共和联俄联共誓师北伐 “二次革命”的爆发与失败 再次讨袁 成立中华革命党 积极参与护国战争 孙、宋结合 首次护法运动 在苦闷中摸索前进 支持五四运动 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二次护法运动 非常大总统 恢复广东根据地 筹备改组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创办黄埔军校 工农运动兴起和平定广州商团暴乱 第五章 和平奋斗救中国 北京政变 离粤北上 在日本的最后演讲 病卧津门 三莅北京乘鹤西去 三个遗嘱 哲人其萎四海同悲 试读章节 孙中山和陈少白、郑士良三人所乘的“广岛丸”,是一条只有4个舱位的货船。它刚一驶出港口,便遭遇大风,途中一再拖延,经过近10天的时间,于1895年11月10日才到达日本神户。一上岸就见当地日文报纸以醒目的字体,赫然登载着“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的消息。陈少白以示孙中山说:“我们起义为造反,日人名曰革命?何哉?”孙中山应声抚掌日:“好!好!好!自今以后,但言革命,勿言造反。”他并加说明道:“‘革命’二字出于《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此与吾辈排满宗旨相符,即以称吾党可也。”从此,革命二字就为党人所沿用。 初到日本,孙中山人地生疏,处境十分困难。据陈少白回忆,他们在神户住了一天,第二天就去了横滨,但一个人都不认识。后来孙中山想起他认识一个在横滨开服装店名口L谭发的华侨,找到谭发,三个人才找了一间六席大的小房间住下。过了一两天,经谭发介绍,孙中山结识了当地文经印刷店店主冯镜如和冯紫珊等人。 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一书中的追忆说:“乙未余随父居横滨,时年十四,一日见有久未剃头之长衫客二人来访余父(即冯镜如)谓有密事相谈,良久始出,后乃知来客为孙总理、陈少白。”这是很生动的写照,真实地描绘出了孙中山初次流亡日本时的窘况。 由于冯镜如的协助,孙中山等得以在横滨的外国人居留地53番赁屋居留,他们在当地华侨中宣传反清革命,发展兴中会组织。同年11月底,横滨华侨十余人在孙中山指导下维成了兴中会横滨分会,众举冯镜如为会长,赵明乐为管库,赵峰琴为书记,赵紫珊等为干事。 当孙中山在横滨进行革命活动时,中日和议已成,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清政府驻日公使即将入境,外间又盛传日本政府将把革命党人引渡给清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鉴于在日本的革命活动一时很难开展,决定与郑士良、陈少白分头活动,他命郑士良回国收拾余众,静待时机,以谋卷土重来,再图起事:陈少白暂留日本,考察日本国情和结交朝野友人;自己则准备远赴美洲,重去檀香山,继续在该地华侨中开展革命活动。 1895年12月中旬,孙中山在横滨剪去拖在脑后的发辫,脱下长袍,改穿了西装,抛弃清朝的打扮,表示自己决心与清政府斗争到底。但这时旅费匮乏,难以成行,后来幸得冯镜如兄弟慨然捐赠一部分,又得梅屋庄吉从香港汇款1300美元,这才解决了问题。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1月,孙中山只身抵达檀香山。他向孙眉详述了广州起义失败的经过。孙眉说:“这不算一回事,还应继续干下去!”哥哥的安慰和鼓励,使孙中山增添了继续奋斗的勇气。 有一天,孙中山漫步在檀香山街头。这里气候温和,树木葱茏,奇花烂漫,四周碧波浩荡,风景异常美丽。当孙中山正在欣赏四周的热带景色时,突然一辆载着数人的马车迎面奔驰而来。孙中山仔细一看,车上的人竟是老师康德黎夫妇和随员。他乡遇故知,孙中山喜从天降,他忘却了礼仪,立即用矫健的步法迅疾地跳上马车的踏脚板。这一意外举动,使康德黎夫妇吓了一跳,还以为遇上“不速之客”。孙中山满脸是笑地操着英语问候说: “老师,您好!我是孙逸仙。”康德黎夫妇定睛一看,面前这个断发改装并留了胡须的人果然是学生孙逸仙,立即转惊为喜,大笑着和他热烈地握手。原来,康德黎夫妇是在休假归国途中而在檀岛登岸观光的。师生分别已有半年多了,这次不期而遇,都喜出望外。孙中山热情地引导他们游览了岛上的风光,并报告了自己将启程赴美再转英国的计划。临别时,康德黎夫妇留下了自己在伦敦的住址,并约定孙中山日后到英国时欢聚。孙中山当时并没有想到,幸亏有了这次巧遇,日后他在伦敦才得以死里逃生,躲过杀身大祸。 送别康德黎老师的次日,孙中山即登轮赴美。他在同年6月18日抵达美国旧金山。在旧金山华侨人数颇多,而且集中,但革命风气不盛,视革命行动为大逆不道,愿赞助革命的甚少。孙中山在旧金山住了一个多月,便乘火车东行,途经沙加缅度、芝加哥等城市,横穿美洲大陆,到了大西洋西岸的纽约。所到之处,凡华侨较多的地方,即停留数日或十数日,进行革命宣传,告以“祖国危亡,清政腐败,非从民族根本改革,无以救亡;而改革之任,人人有责”。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数人而已”。后来,与洪门会(天地会的别称,是反清复明的一种组织,在国内是秘密会党)人士有所接洽,但收效也不大。 孙中山的美洲之行,历时3个月,使他强烈感受到华侨“风气未开”,政治意识很是淡漠,奔波的结果“不过为初期之播种,实无大影响于革命之前途”。于是就在同年9月,孙中山决定横渡大西洋,转往英国和欧洲大陆,去对那里的华侨进行革命宣传。 P40-4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