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真的有个济公吗?济公传说从哪里开始?济公传说说的是什么?翻开本书,谜底将在这里揭开!
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本,讲述民间关于济公的传说。
在济公看似癫狂不羁的外在形貌之中其实有着一颗坚定不移的济世之心。学习济公永怀一颗公心,传承济公的济世精神,仿照济公与俗为伍又不落俗套,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义务,这便是作者编写本书的用心所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济公传说/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柯玲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世上真的有个济公吗?济公传说从哪里开始?济公传说说的是什么?翻开本书,谜底将在这里揭开! 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本,讲述民间关于济公的传说。 在济公看似癫狂不羁的外在形貌之中其实有着一颗坚定不移的济世之心。学习济公永怀一颗公心,传承济公的济世精神,仿照济公与俗为伍又不落俗套,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义务,这便是作者编写本书的用心所在。 内容推荐 济公传说曾在我国江南一带十分流行。后来随着济公评话、济公小说的出现、盛行,不论是在宗教界还是在济公生活过的地方,济公都成了大名鼎鼎的人物,是个深得百姓喜爱的圣僧、活佛。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济公》的上映,再次让济公形象出现在荧屏,济公传说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电视剧的主题曲《哪里不平哪有我》更是在一夜之间响彻江南塞北、大街小巷。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本,讲述民间关于济公的传说,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目录 第一章 世上真的有个济公吗?/1 第二章 济公传说从哪里开始?/23 第三章 济公传说说的是什么?/45 第四章 济公活佛竟然是诗人?/83 第五章 济公传说传成了什么?/115 第六章 我们生活中的济公传说/135 第七章 济公传说和其方圆思想/159 试读章节 济颠匿池 这一年,杭州出现了“虎跑泉”。那泉水清碧晶莹,尝起来无比甘美,可说是天下少有的哩!老虎跑来用爪子刨地竟刨出这样好的一潭水,成了奇闻。人们越讲越神奇,不久连朝廷里也知道了。皇帝说,这是天降祥瑞啊!于是派人到那儿兴建了一座山寺,就叫“虎跑寺”。 虎跑寺有前大殿,后大殿,两旁还有偏殿。“虎跑泉”就坐落在左偏殿前面。正殿前方的山门内,有两口荷花池。荷花池蓄满清清的泉水,就像老虎的两只吊晴大眼,闪闪发光。池周围经过工匠们的精雕细琢,气势也更加雄壮。虎跑寺落成那天,男女老少一群进,一群出,人多极啦。济颠和尚摇着破蒲扇,也来赶热闹。 这一天,有财有势的香客纷纷到荷花池来放生。恶人发善心,装得倒蛮像。一时间,荷花池旁围满了人。开头放生的是巡抚夫人,她把一条金鲤鱼放下池去,只听“唰”的一声响,金鲤鱼打了一个旋儿,尾巴一摇,钻进水底;接着是知府的小姐放下一只大鳖,那只鳖在水面上打几个圈子,一转身,便贴水“沓沓沓”游过去,躲到荷叶下边去了……就这样,一条接一条,一只接一只,一放放下去三四十样东西。看的人都哄笑叫喊,放生的人也得意洋洋。 这时,一个老婆婆手里拎着一只篮子,盛着半篮螺蛳,路过虎跑寺,听到里面的喧哗声,就进去看看。可是人太多了,东轧轧,轧不进;西挤挤,挤不进。一班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儿,见一个衣衫褴褛的穷婆子在挤来轧去,都嚷起来。有的说:“喂喂喂,这里是放生池知道吗?你不要走错了路!”有的说:“你这鱼不鱼、蟹不蟹的东西来放生,用不着!赶快给我拎回去!”有一个走上来,一伸手把老婆婆篮里的螺蛳捞出两个,眯起眼睛仔细看了看,哈,是夹掉尾巴的螺蛳啊!马上编出顺口溜唱起来:“稀奇稀奇真稀奇,螺蛳有头没有尾,这种东西好放生?瓦片石子多着呢!”老婆婆一见这样,气愤地说:“我又不是来放生的!不过你们也太不讲理,好像这荷花池只有富人放得,穷人就放不得!”那几个公子哥儿一听,就跳起来,骂道:“讨饭婆就是不配在荷花池里放生!”其中一个人一把夺走老婆婆的篮子,要把篮里的螺蛳倒掉踏碎。这时,突然圈子外面有人大声叫喊起来:“莫要欺侮人!”人们一看,呀,济颠和尚来了。只见他挤到抢夺篮子的那人身旁,用破扇轻轻一隔,隔开那人的手,一手护住老婆婆,一手扬扬破扇说:“喂!你们耍什么威风?荷花池是放生的,不是比富的!若是为了比富,还要这荷花池何用?老婆婆没有说错,你们就是爱富欺贫,没事寻事。哼,大概有人觉得太冷清了,要寻热闹的就跟我济颠来吧!”公子哥儿们听济颠大声大气地斥责自己,很不乐意,便围了上来。为首的一个冲着济颠道:“疯和尚,今天虎跑寺开光,有热闹我们哥几个为什么不寻?要你来疯什么!”另一个拨拨济颠的破扇边儿,也搭上来说:“济颠呀,听说你这东西有点小法术儿,不知是真是假?”“假的怎样?真的又怎样?”为首的那个又道:“真的也就罢了!假的嘛——哼,今天我们哥弟都在这里,你可要有热闹好看的啦!”济颠“嗤”地一声笑,说道:“不过我劝你们还是规矩点,千万莫碰我这把破扇子,它是不生眼睛的!要看热闹容易,今天趁虎跑寺开光,喏,我的法术就要在荷花池见分晓了!”说完,济颠就用破扇指指荷花池,念道:“一会儿来,一会儿往;一会儿满,一会儿荒,世态本无常。说什么,螺儿瘦来鱼儿胖,说什么,尾巴短来尾巴长?不须叫,不须嚷,荷花池不当势利场!莫道今朝风光,且看来日清爽——笑你空忙!”念毕,马上转过头对老婆婆说:“阿婆阿婆,这荷花池已浑浊不堪,还不如没有的好,你的半篮螺蛳,我替你找个干净的地方去。”不容分说,一把夺过篮子,拉着老婆婆就跑。许多在荷花池旁边看热闹的人,觉得济颠这和尚很有趣,便跟了去看看他到底要把螺蛳放到哪里。公子哥儿们不肯罢休,一声呼唤,都跟在后面。济颠拉着老婆婆奔出山门,来到山脚下的小水沟边,站住了。人们都围拢过来。只见济颠拿起篮子,把篮子里的螺蛳簸了几簸,“沙啦”一声响,统统倒进小水沟里去了。济颠把篮子还给老婆婆,笑道“阿婆阿婆,螺蛳倒在这沟里不会错!你是好心人,不要去理睬那班装腔作势的人吧!”公子哥儿们听听像又是在骂他们,都火了起来,捋捋袖子要上去缠住济颠,却见济颠跃到沟边一块岩石上,将手里的破扇,向山门那边一招,叫声:“落,落,落!”大家都不明不白,正糊涂着呢,忽听荷花池那边有人喊起来:“哎呀呀!不好啦,不好啦,荷花池水缺掉一半!……”这时济颠又转过头来,把破扇向小水沟一招,叫声:“涨,涨,涨!”霎时间,小水沟的水便涨起了一半。大家见到济颠竟有这样大的本领,惊异极啦!那一班来寻事的公子哥儿,这才知道济颠的厉害,吐吐舌头,一个个闷声不响地溜掉了。 打从这天起,虎跑寺荷花池里的水越来越少,到后来,只留下浅浅的一点点儿。那些富贵人家放下去的鱼鳖都养不活,从此也就没有人来放生了。而那山脚下小水沟里的水,流呀流,流呀流,水声淙淙,终年不停。 P55-P59 序言 序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刘魁立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