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徐悲鸿吗?他是个有名的大画家,你看过他的画吗?他擅长画马。可是你是不是清楚地了解他的一生?是不是了解他一生中那许多有趣又有意义的故事?本书为“艺术熏陶丛书”中的一本,简单地介绍了这位大画家的一生和他的贡献,再讲述了他的故事和他的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徐悲鸿的故事和他的画/艺术熏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姜铭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知道徐悲鸿吗?他是个有名的大画家,你看过他的画吗?他擅长画马。可是你是不是清楚地了解他的一生?是不是了解他一生中那许多有趣又有意义的故事?本书为“艺术熏陶丛书”中的一本,简单地介绍了这位大画家的一生和他的贡献,再讲述了他的故事和他的画。 内容推荐 徐悲鸿,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从父习画。年甫弱冠,东渡日本,翌年赴法,师事达仰,继入徐梁学院及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1年游学德,1927年归国,任中大艺术教授。1933年在巴黎画展,法政府选购十二幅,辟专室陈列。旋赴欧,在德、意及苏联举行画展。 在绘画上,徐悲鸿主张现实主义美术,强调写实,提倡师法造化。“尽精微、致广大”。反对因循守旧,注重兼蓄并收,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练、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于人物、风景,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善画马,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本书讲述了他的一生和他的对中国画坛的贡献,同时还收录了他的多幅名作,并进行精当点评,以期使读者更了解其人其画,展现一个全方位的画坛大师的形象。 目录 徐悲鸿的一生 徐悲鸿的故事 再不演戏了 伤疤的来历 永远不穿绸衫 改名“悲鸿” 两句赠言 一定要活下去 罗浮宫的哭声 冰雹的灾难 三请齐白石 巴黎沸腾了 画呆子买画 “悲鸿生命”不见了 “因为我爱马……” 一封给小学生的回信 真理高于一切 “我决不收回签名” 第一个发言 国歌的诞生 抱了一匹马回来 “很有思想” 徐悲鸿的画 《田横五百士》 《九方皋》 《徯我后》 《新生命活跃起来》 《逆风》 《漓江春雨》 《风雨鸡鸣》 《巴人汲水》 《泰戈尔像》 《裸体少年》 《愚公移山》 《群奔》 试读章节 永远不穿绸衫 宋朝有一位诗人,写过一首有名的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位诗人为什么要痛哭流涕呢?因为辛辛苦苦的养蚕人,却穿不上丝绸的衣服。徐悲鸿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穿不上绸衣的养蚕人。 早在青年时代,徐悲鸿的妈妈就在家里养蚕。可是直到当新娘的时候,都没有穿上丝绸的嫁衣。到了徐家以后,她一直想:我自己没有穿过绸衣,家里也没有人穿过绸衣,但我一定要给我的头生儿子缝上一件绸衣。为了这个朴素的心愿,她含辛茹苦地昼夜操劳,经过好多年,才积攒起一点钱,终于缝制成了一件绸衣。 一天,一位乡亲要举行婚礼,徐家接到一份请柬。徐悲鸿的爸爸正病着,家里决定让徐悲鸿去应酬。这时候,妈妈叫徐悲鸿到身边,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纸包,好像要披露一个重大的秘密,眼神里露出从来没有过的光彩,徐悲鸿非常奇怪。妈妈打开纸包,纸包里是一件崭新的绸衫!徐悲鸿惊奇得说不出话来,望着妈妈。妈妈低声地说:“你穿着它去吧,我一直想让你有一件绸衫,今天总算偿了心愿。” “不,妈,这么好的衣服,还是卖掉给爸爸治病吧!” “卖掉?不,决不!我总是想着,总是想着,有一天,看见你穿上……” 徐悲鸿终于顺从妈妈的意愿,穿上了绸衫。啊,太合身了,多么英俊!妈妈看着儿子的模样,浮起了美丽而幸福的笑容。 想不到发生了意外。徐悲鸿在婚宴上由于想念父亲的重病而沉思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一位老人的香烟头忽然掉了下来,恰恰掉在他的绸衫上,而且谁都没有注意。一股焦味儿冒出来时,徐悲鸿才惊觉,慌忙扑灭烟火,但绸衫已经被烧破了一个洞。徐悲鸿感到非常痛心,他觉得实在太对不起妈妈了。 这件事对他的刺激非常强烈,他发誓永远不穿绸衣,不抽香烟!徐悲鸿是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他始终遵守自己的誓言。后来他成为著名的大画家,有学生或者朋友送绸衣给他,他也从未穿过。即使在南方酷热的夏天,他也坚决不穿绸衫。 改名“悲鸿” 在旧社会,青年人的婚姻是不容许自己作主的,得由父母决定。双方往往没见过面,是高是矮,是俊是丑,是好是坏,是合意还是不合意,全凭媒人一张天花乱坠的嘴。这种包办婚姻当然是极不合理的,也不知害苦了多少人。但是社会习俗如此,除了少数有自由思想和胆量的人,大多数人都不敢违抗。徐悲鸿的父亲虽然很爱儿子,而且为人正直、宽厚、勤奋、谦让,可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民主和科学还没有成为当时思潮的主流,尤其在偏僻的小镇,社会风气未开,也还是遵守着封建婚姻的旧习惯。 徐悲鸿17岁那年,他的父亲患了重病,自觉不久于人世,主张为大儿子早一点完婚,以了却自己的心愿。他和妻子商量后,托人给儿子说了一门亲。这是邻村的一位农家姑娘,家境贫寒。老人以为自己也是贫苦人家,算得上“门当户对”,就呼唤儿子到床边,说道:“寿康,我怕自己活不多久了,你已经长大成人,为了徐家将来的后代,我想早一点给你成家……” 寿康,这是徐悲鸿本来的名字。那时他正在镇上的小学、中学和初级师范学校里当图画教师,虽然小镇的风气未开,可是婚姻自主的新思想已经开始在知识界里传播。他对父亲的决定感到非常痛苦,而且从内心深处厌恶这种害人终身的封建婚姻。可是爸爸是这样爱他,不但给了他生命,而且给了他知识、技能,现在又重病在床,奄奄一息。他不忍违抗父亲的意愿,被迫同意了。他觉得自己好像一只悲哀的飞鸟,婚姻好像一个难以逃脱的牢笼。于是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悲鸿”。 不过,这只悲哀的鸟最后终于飞了出去。在父亲去世以后,他终于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小镇,飞向广阔的天地。至于那位可怜的农家姑娘,由于体弱多病,在婚后不久便不幸病故了。 P16-P21 序言 徐悲鸿的一生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宜兴的屺亭桥镇。父亲是个民间画师,家境非常贫寒。他从小就跟父亲读书,9岁开始学画,10岁时已经能够为父亲的画上颜色了。13岁那年,家乡发生了大水灾,他就随着父亲外出流浪。在流浪生活中,他开始接触到日本和欧洲的绘画,从此萌发了去日本、欧洲学习绘画的愿望。17岁时,父亲病重,他肩负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同时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始齐小学、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师。不久父亲去世,他决心离开故乡,去上海寻找新的生活。 1915年,他来到上海。在贫困潦倒的时候,他得到朋友的帮助,考进了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获得了仓圣明智大学讲授美术的职位,并且结识了康有为等有名的学者,得以观赏这些学者所收藏的大量的书画碑帖,为他学习书法和后来创作中国画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17年5月,徐悲鸿赴日本学习绘画;1919年3月,又以公费留学生的资格赴法国学习,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第二年,他认识了法国当代著名大画家达仰,得到达仰的赏识,从而进入他的画室学习。1923年,徐悲鸿以优异成绩通过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结业考试,并以《老妇》一画入选法国美展。以后,他先后去德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游历,广泛地吸收欧洲绘画的精华,充实自己。在欧洲,他学习了整整八年。 1927年他学成归国,先后担任南国艺术学院教授、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创办中国美术学院、北平艺专,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成为我国现代卓越的美术教育家。 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同时,为了弘扬我国的民族绘画,1933年,他携带了许多中国近代的绘画作品赴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苏联展览,引起轰动,获得很大的成功。抗日战争期间,他又多次将自己的作品送到新加坡等地展售,将所得的钱款救济祖国的难民。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积极地支持学生参加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当选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在绘画创作上,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反对各种以“新潮”为名的形式主义;他的作品以人物造型精确写实、神情逼肖著称。对中国画,他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议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这就是说,优秀的,我们要遵守、继承;不好的,要改革、增补;西方画法中有可以采用的,要吸纳、融化。他坚决主张艺术必须追求真实,追求真理。 徐悲鸿的这些绘画主张,除了贯彻在他的美术教育中,还贯彻在创作实践里。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中国画和素描,究竟有多少幅,到今天都没法统计。其中最著名的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愚公移山》、《逆风》、《风雨鸡鸣》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和花鸟画,还有许多简练明快、富有生气的风景画,如《漓江春雨》。各种动物如狮子、牛、马、猫、鹅、麻雀、老鹰都是他经常画的题材,其中尤以画马驰誉中外。他的画能够融合中西技法而有自己的独特面目和风格。他是我国现代的绘画大师,是我国现代油画的奠基人之一。 徐悲鸿一生非常勤奋,不幸于1953年9月26日因脑溢血逝世,年仅58岁。画家逝世以后,北京、宜兴先后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纪念馆里收藏着这位杰出画家的遗作一千多幅,经常轮换展出。如果你有机会去北京或宜兴,一定得去参观一下。亲眼看看这位艺术大师的原作,你将会觉得这是你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美的享受,甚至是灵魂的洗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