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秋节/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黄涛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内容推荐 中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与演变、月饼的由来、主要习俗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中秋节的来历与演变/1 古代的月亮崇拜、月亮神话与仲秋祭典/4 中秋节的形成与演变/42 第二章 天上月圆,人间饼圆/65 月饼的由来/65 月饼的种类与地方特色/90 月饼的消费特点与市场趋向/103 第三章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与地方特色/113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113 各地的特色节俗举例/122 南方地区的节俗/140 跋/187 在新加坡过中秋节/187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193 主要引用与参考书目/201 试读章节 月宫中的阴影也有不是桂树的说法。宋代人所写的一本讲述道家学说的书《云笈七签》中说:“月中树名骞树,一名药王。凡有八树,得食其叶者为玉仙。玉仙之身,洞彻如水晶琉璃焉。”这里说月中树叫骞树。这种树好像不是现实中能见到的树,至今没见到其他地方关于这种树的其他记载。据这本书的记载,骞树是一种药树,而且吃了这种树的叶子就能成仙,身体变得像水晶一样透明、玲珑剔透。它是一种神奇的药树,是指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树。应该是有人根据月亮神话编造出来的。因为这种药的功能跟嫦娥吃后就成仙的药是一类,跟玉兔捣药也有联系。这个故事可能是在嫦娥故事、玉兔故事上衍生出来的。明代陈仁锡《潜确类书》也设“月中骞树”条,是沿用了《云笈七签》的说法。 在唐朝,桂树与一个男性仙人吴刚联系起来。在老百姓看来,嫦娥一个人待在月宫里,难免冷清寂寞。一个女子长期独自生活,无论是未婚还是守寡,都是不完满的、有缺陷的生活。成双成对、热热闹闹的团圆式结局更合乎大众的胃口。于是月宫里再添上一个和嫦娥作伴的男性就是不可避免的事。吴刚的事首见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桂”。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从前传说月亮中有桂树,有一只蛤蟆,所以讲奇闻轶事的书里说桂树高五百丈,树下有一个人长期砍伐桂树,桂树砍伤了又随即愈合。这人姓吴名刚,是西河县(今山西汾阳县)人。他学习仙术时犯了过错,被贬罚来砍桂树。这就是“吴刚伐桂”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桂树还是个神树,总也砍不倒;吴刚则是修道学仙有了过失才罚到月亮上。至于吴刚犯了什么过失,古书上没有记载。这里我们插入一个挺有意思的民间传说,其中说到吴刚的过失原来是由于同情并帮助七仙女的孩子而触犯了天规,最后提出了月饼来历的一个说法: 相传,七仙女在人世间给董永留下一个儿子。有一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个儿子被其他孩童们嘲弄说: “你是个没有妈妈、没有教养的孩子。”这个小儿子便大哭着喊:“妈妈,你在哪里?快来接儿!”这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吴刚扮成村夫来到村头,给七仙女的儿子穿上登云鞋,让他飞上天宫。 七仙女见了儿子,既悲又喜,又亲又抱,众姐妹也迎上来欢迎小外甥,并用核桃仁、花生做成馅儿,按圆月的样子做成饼给他吃。 这件事传到玉皇大帝的耳朵里,他气得七窍生烟,马上下令把吴刚罚到月宫里去砍桂花树,永世不得离开。又没收七仙女儿子的登云鞋,用麒麟把他送回人间。回到人间,七仙女的儿子如同做了一场梦,只对母亲做的那个仙饼还记得清清楚楚。后来他做了官,就叫各州县的百姓在八月十五这一天,都来仿做这种饼,摆在月亮下面,表示对亲人的怀念。因为饼像十五的明月,因而人们将它叫做月饼,是一种思念亲人的饼。 吴刚与嫦娥有点“同病相怜”的意思:嫦娥当初是偷吃仙药才到月宫的,“偷吃”也是过错。在有些故事里,嫦娥就是因为偷吃仙药而被罚到寒冷的月宫里遭受寂寞之苦的。看来在百姓的心目中,月宫虽然是很美的仙境,还有富丽堂皇的宫殿,但是由于冷清,并不是一个幸福的处所。这种想法倒符合我们的民俗文化以人丁兴旺、和乐喜庆为美的观念。月宫的冷清,反衬出人间亲人团聚的可贵。在中秋赏月时,人们由此更能鲜明地感受到天伦之乐。 P21-23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后记 新加坡的华人占总人口的77%,所以,国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就格外重视。浓郁的节日气氛,丰富多彩的喜庆活动,官方和民间的广泛参与,和国内相比,要热闹得多。人们普遍认为,中秋节是最富有诗意和人情味的节日。 离过节还有十多天的时间,“2003年中秋节筹办委员会”就召开记者会,介绍节日的一系列活动安排,通过媒体让国民了解欢度中秋的丰富内容。中秋庆祝活动从8月31日到9月11日(农历八月初四至十五),有些活动…直举行至9月28日。这些活动包括每晚举行的灯笼游行、巨型灯展、国际灯笼制作比赛、传统京剧表演、月饼群英会、赏月诗会、猜灯谜等。为使中秋气氛更为浓郁,国家旅游促进局决定,今年的中秋庆祝活动重点放在牛车水(英文名为China Town)和裕华园(Chinese Garden,一个中国风格的公园),而一改往年分散在不同主题区的做法。这是为了把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提升到与春节相等的地位,使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感受节日气氛。由于受非典的影响,今年以来,新加坡的经济趋向低迷,许多大公司裁减员工,失业率达4.5%,使国民的情绪和生活信心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一位国会议员说,国人在这个时期最需要信心,我们希望通过庆祝中秋节,使人们走出sARS的阴影,恢复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8月31日晚7点30分,庆祝活动首先在华人传统居住区牛车水拉开帷幕,在这里举行的是亮灯仪式和燃放烟花。新加坡共和国总统纳丹亲自主持亮灯仪式。长达两公里的街道,让1000多个鱼型灯笼及彩灯装饰得瑰丽多姿。同时,举办一些街边夜市,售卖传统的中秋月饼、柚子和灯笼等,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很是热闹。 各个大学也纷纷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9月5日这一天正是周末,学校举办中秋游园会,是由学生社团组织“中文学会”主办的,提前好几天就通知了各学院。我们这些来自国内的学员,入学以来被繁重的课程压得喘不过气来,听说有这样一个具有中华传统风格的活动,无论如何也要去感受一下。在校园的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又称华裔馆),介绍中秋节的来历、月饼的传说和灯笼的故事的文字布满大厅。广场上则有卖月饼、灯笼和中国字画的。围绕整个南洋湖,悬挂了一圈红色的灯笼,星星点点的灯笼和湖光月色交相辉映,极富诗情画意。前来参加游园的,既有华人,也有马来、印度人,还有金发碧眼的欧美人,使人感觉中秋节俨然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节日。 到了晚上7点半,游园会正式开始。首先由新加坡教育部兼社会发展和体育部政务部长曾士生致辞。他的讲话热情洋溢,并两度使用苏轼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使我们倍感亲切。这位1956年出生的少壮派,90年代中期曾在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工作过两年,在和曾士生先生的交谈中得知,他对我国的国情相当了解。我请他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当时对中国的印象,他半开玩笑地说:“把酒喝好,建立感情,什么事情都好办!”可谓一针见血。致辞结束后,由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徐冠林博士向曾士生部长赠送纪念品,是一幅中国画“梅花”。徐校长谦和而儒雅,今年3月就任校长后,对发展华文教育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他还力主成立了南大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创设中文系,并和北京大学合作,大力加强华文教育,这些措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支持。 接下来就是表演节目,每个节目都体现了浓浓的中国味,有马来西亚中学生表演的擂大鼓,共24面鼓,每一面鼓上写有一个中国节气的名称;有中国民乐合奏,悠扬的琴声,激起了每个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置身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同时,也深为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这种时空穿透力而震撼。 中秋节这一天,连着上了八节课,真有些头晕脑胀。晚上,本想和同学们去赏月,老天爷偏又下起了雨,不禁想起故乡的一句农谚:“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就是说如果八月十五这一天阴天或下雨,那正月十五必定会下雪,据说是很准的。不过,在新加坡,这句谚语就不灵了。新加坡地处热带,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4到31摄氏度之间,树木葱茏,花草茂盛,到处都是绿色,世称花园国家。一年无四季之分,根本不会下雪。正在“床前‘无’月光,低头思故乡”之际,新加坡外交部负责联系我们的官员罗守业先生不期而至,给我们送来了广味月饼,真是“雨中送伞”啊。罗先生高高的个子,祖籍中国福建,却颇像一个北方大汉,为人热情而爽快,办事周到而细致,和我们相处从无公事公办的样子,而是和朋友一样亲切自然。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月饼,边听罗先生讲新加坡人过中秋节的风俗,以聊解佳节思亲之情。 第二天,一个周末的晚上,校方组织我们到与马来西亚隔海相望的莱佛士海滨游艇俱乐部,正式过中秋节,几位任课老师也应邀参加。大家放松了多日来紧绷的神经,尽情欢歌,与老师们坦心交流,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同一天的晚上,新加坡中国留学生联谊会、也组织留新的中国学子们,在南大礼堂举行了一场庆中秋思乡晚会…… 中秋节,这个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在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焕发着青春的朝气,给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带来欢乐和信心,这个小小的侧影,无疑预示着一个伟大民族的繁荣与复兴! (说明:马誉峰,河北景县人。200 3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攻读“管理经济硕士学位”。该文曾收入其2004年在新加坡创意圈出版社出版的《感受新加坡一个中国人的观察与思考》一书中。本书收入此文已获得作者同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