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军多年的将军,一直笔耕不辍,著述颇风,他喜欢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山水之美,到名胜古迹中去访古探幽,到各类历史文物中去寻找乐趣。本书记录了他在流连山水、访古探幽和寻找历史文物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读将军的文章,你会一下被他广博的文史知识所吸引,被他深厚的国学根底所折服。他的作品总氤氲着一丝浓郁的古典气息,透射出一缕 华夏文明的苍凉底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行思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于庆田 |
出版社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位从军多年的将军,一直笔耕不辍,著述颇风,他喜欢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山水之美,到名胜古迹中去访古探幽,到各类历史文物中去寻找乐趣。本书记录了他在流连山水、访古探幽和寻找历史文物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读将军的文章,你会一下被他广博的文史知识所吸引,被他深厚的国学根底所折服。他的作品总氤氲着一丝浓郁的古典气息,透射出一缕 华夏文明的苍凉底蕴。 内容推荐 一位从军多年的将军,一直笔耕不辍,著述颇风,他喜欢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山水之美,到名胜古迹中去访古探幽,到各类历史文物中去寻找乐趣。本书记录了他在流连山水、访古探幽和寻找历史文物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读将军的文章,你会一下被他广博的文史知识所吸引,被他深厚的国学根底所折服。他的作品总氤氲着一丝浓郁的古典气息,透射出一缕 华夏文明的苍凉底蕴。 目录 海天佛国话虔诚 曲阜·泰山·济南 游小三峡 从白城到红城 西安碑林中的故事 哥哥骑马打东洋 杭州散记 开发黑河流域建设绿色长廊 桥南,桥南 从重庆到武汉 厦门纪行 酉年中秋西行记事 巴黎随笔 访美掠影 航行在赤道线上 诺曼底断想 太平洋赤道钓鲨记 太平洋上的节日 土耳其印象 我的汉简情结 黑水弱水入居延 叹为观止 永远的行者 试读章节 北方人把买东西缺钱叫“买不起”。有神论者请神,敬神,宗教徒信奉教义教规,按说用不着花什么钱,也没有个信得起信不起的问题。但是,游普陀,确有几位神宗教义的信徒在窃窃私语:“啊呀,照这样咱敬神也敬不起。”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敬神是要花钱的。而且不是买几炷香、烧几张纸,上一点供果之类,花不了几个钱,而是指要大笔大笔地花钱,似乎钱花得越多,心越“诚”,神也就愈会显灵应验。 普陀山除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还有十几所庵院。仅普济寺就有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四百多平方米。寺内殿、堂祠、楼数不胜数,素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称。殿堂中供奉着观音菩萨和她的化身,或龙钟古佛,或年轻僧尼,或三头六臂,或威武神将。每个神位前都设有香炉、烛台。善男信女们见了自己信奉已久的神仙,往往倾囊而出,买香火供奉。主要殿堂入门处都有卖香烛的。这年月什么都涨价。蜡烛和香都卖了高价还自诩为“积阴德”。一位花白胡子拄着拐杖的老人,用颤巍巍的手从口袋里摸出两元钱,买了一把香和一支小蜡烛,烧在三头六臂的神位前。他诚惶诚恐地磕了个头,怅然若失地离开了大殿,口内还念念有词,听不清说的是上帝保佑还是阿弥陀佛。一对穿牛仔裤戴墨镜背照相机的青年男女,见此情景评论道“七老八十了,还‘穷信”’。 有“穷信”,大概就有“富信”。说话间来了一对穿着时髦的海外中年香客。掏出一大把外汇券买了十根八元钱一支的大红烛,漫不经心地插到烛台上,又抱来一捆香,东歪西斜地插到各香炉里。多数根本没有点燃。有几炷香掉在地上,他满不在乎地踩过去了。这时一位老翁小心翼翼地把碎香拾起,一段段地点燃,再恭恭敬敬地插到香炉里,侧身一看,原来还是那位出而复返的“穷信”老大爷。这时,不知他的拐杖扔到哪里去了呢!那两位“富信”中年人,既没磕头,也没祷告,只是微微地鞠了一躬,便起身到别的殿堂去了。这两位“富信”者与众不同的举动,吸引了一批少见世面乡下人的尾随。我数了一下,烧香拜佛者五人,而尾随观光者有百余人。这一比二十的比例到底能说明点什么,我不清楚,大概神明的菩萨知道人们的内心世界吧。又进入一个大殿,导游者说这是出家人念经做道场的地方。据说遇上天灾人祸,生老病死之类的事或其他不幸,只要请和尚做个道场念念经,敬敬神,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原来我以为,师傅们既然是“修身养性”、“替天行道”的行善者,大概只要你提出来,他就会尽义务的。或者即使收点经费,也不会太况外。其实不然,而且费用相当惊人。如有家里人去世,请五个和尚念经,祈祷死者入天堂,就要花300元。而且说“300元就能进天堂,何乐而不为!”至于进没进,大可不必去问。花了钱聊以自慰而已。反正没有出入证,也见不到收条。其他占卜吉凶或化凶为吉的人,也可以凑够5个人,每人出60元,请和尚念一次经。难怪虔诚的信奉者也发出了“敬神也敬不起”的哀怨。 过去讲“老和尚念经”。现在却多是小和尚念经。佛教也后继有人。来到普济寺,刚好碰上和尚们集体念经。出钱受洗礼的信奉者,一个个跪在和尚的背后,待念到一定时候,就磕头膜拜一阵。念的什么内容,也听不清楚。走到跟前,细看才知每个和尚面前摆一本经书。其中也有南郭先生。当别人的书翻过另一页好长时间,他的经书还如故,待人家又翻了一页,他才恍然大悟,然后又若无其事地翻过去,再毫无表情地念起来。他们念的经书也不尽相同,版本、内容、页数大都不一样。总之,看来也有他固有的程序和规则。 被“洗礼”者都是上年岁的人,只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例外。她跪在最后面,磕头时也很不情愿。或许是因为害羞,或许是她本来就不信这个。每当磕头时,她总要比别人“慢半拍”。观察一会儿,发现这位姑娘旁边有一位老太太跪在那里监视她。每当磕头时,老人都要向她示意。终于,这位姑娘有些忍受不住了。她发现周围数百只眼睛都在看着她。没等念完经,她先站起来了。那位老太太,气急不已,想站起来制止,又怕神说她心不诚。终于熬到道场做完了,老人气呼呼地拉着姑娘走出大殿。刚出门,姑娘便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妈,我实在憋不住了,要不是提前站起来,在众人面前跪着一笑可就丢丑啦!” “心不诚呀,心不诚呀,钱也白花啦!” “活该,我不要您来非来不可,有钱没处花,烧得你。吃‘大锅饭’那会你咋不来?!” 这母女的对话,在我脑际回响。 P9-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