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伦是当然中国颇具盛名的“鬼才”,其戏剧,杂文,诗赋作品不多,却多有惊人之作、骇世之言、绝妙之笔。本书是魏明伦的传记,执笔的是魏明伦相交半个世纪的同乡好友周禄政,侧重介绍了“巴蜀鬼才”从小到20世纪90年代的人生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蜀鬼才(我所知道的魏明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周禄正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魏明伦是当然中国颇具盛名的“鬼才”,其戏剧,杂文,诗赋作品不多,却多有惊人之作、骇世之言、绝妙之笔。本书是魏明伦的传记,执笔的是魏明伦相交半个世纪的同乡好友周禄政,侧重介绍了“巴蜀鬼才”从小到20世纪90年代的人生历程。 内容推荐 作为魏明伦的同乡好友,周禄政“自吹”认识之初就看出了魏明伦的“鬼才”。据周禄政介绍,这部30万字左右的书,却历时8年完成,前后增删书稿不下6次。在《我所知道的魏明伦》中,周禄政侧重“巴蜀鬼才”从小到20世纪90年代的人生历程,对于魏明伦的感情,书中并未过多提及。 目录 楔子 半“鬼”半传 第一章 “家丑”大可外扬 第二章 甜城酿出苦孩子 第三章 小小“孽龙”掀波澜 第四章 一家“右派”两个半 第五章 三年“谎祸”怪事多 第六章 《铁公鸡》初次报晓 ——魏明伦朋辈之一 第七章 孤竹君之二子 ——魏明伦朋辈之二 第八章 诗情澎湃《小窗赋》 ——魏明伦朋辈之三 第九章 “士可辱而不可杀” 一折 运动初期首当其冲 二折 七斗八斗饱受折磨 三折 运动后期再遭大难 第十章 脱颖而出“双胞胎” 第十一章 水火无情人有情 第十二章 赋“德阳”回眸“重阳” 第十三章 说不尽的《潘金莲》 壹一戏一招 贰标新立异的三重奏 叁前所未有的轰动 肆打响进入文学界的第一枪 第十四章 《夕照祁山》足千秋 壹从“神秘大佛”到“千古完人” 贰三个“男人”一台戏 叁苦吟成戏的杰作 第十五章 文人相“亲” 第十六章 吴门弟子 第十七章 巴金叔侄 第十八章 大匠之路 后记 何时再写另一“半” 试读章节 弄清魏明伦出生之前他的父母的“活材料”之后,按照惯例便应当进入描写魏明伦本人前半生的“全过程”。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翻翻魏明伦的“老族簿”。 这原因说明也很简单,我们知道:曹雪芹写成“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名著《红楼梦》之后,既使读者大饱眼福,又使作者跻身于世界名作家之林,还造就一批研究“红学”的专家,衍生出了一个新的领域“红学研究”——既研究作品,又研究作者本人。对研究作者本人方面,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所列条目便有“1.关于曹雪芹家世之研究;2.关于曹雪芹传记的研究;3.关于曹雪芹文物的研究等等。此外,似还可以包括曹雪芹的时代,以及明清以来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建筑史等各方面与红楼梦有关的部分在内。” 对《红楼梦》作者本人研究内容之丰富,足以让我辈目瞪口呆!魏明伦目前的成就自然不能与曹雪芹相比,终其一生也无法与曹雪芹相抗衡,但毕竟他也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鬼”。今后在研究魏明伦时,为了避免重蹈红学研究中繁琐的考证的覆辙,如像何满子先生所指责的去考证什么“曹氏的谱牒呀,交游呀,曹雪芹的朋友的朋友的诗词呀,题跋呀,画像呀,糊风筝的工艺书呀,乃至于假诗假画的真赝之争呀,都成了热闹的题目……”为了给将来有意研究“鬼”者省却这些功夫,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先从纸上查清魏明伦的来龙去脉。 摆在我面前是薄薄一本《魏氏族谱》,这是由魏明伦的大哥魏昭伟偕其居住在祖国宝岛的堂叔魏常铭于1993年8月共同编撰而成。魏常铭在《序言》中自称:“流寓台湾数十年,隔海常怀思亲之情,二次返川率侄魏昭伟,广收史料,遍访亲宗脉派,以丙寅旧谱为据,历时二年,始辑成此族谱。”魏常铭还深情款款说道:“水源壮则流派远,木根固则枝叶茂,欲求流远叶沃当崇固治本。为后世子孙亦若是也”。 翻不了几页,便令我大吃一惊,不料魏明伦竟系天潢贵胄,有一个个令人骄傲的先辈。其始祖毕万公,竟是“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之弟,高公之后”。不料魏明伦本人尚未跻身《录鬼簿》,其始祖已早上《封神榜》! 失敬呀,失敬!想不到春秋时期,“三家分晋”,其中魏、赵、韩即为魏氏起源。在其后的世祖中“称孤道寡”者亦为数众多,计有梁惠王、梁襄王、梁哀王、梁昭王、安厘王……而曾任大夫侍郎尚书将军的更是不胜枚举。 羡慕啊,羡慕!最令人羡慕的是魏氏宗族最足以自豪者当推其四十六世祖魏征,乃是以敢于直谏著称唐太宗时的贤相,为此还流传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名言。 遗憾啊,遗憾!或许最令现代人遗憾的是三国名将魏延,竟与魏氏家族并不沾亲带故。是确实与其没有亲属关系,还是因为其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不太光彩,因而将其隐去? 幸运啊,幸运!姓魏的大奸大恶使世人无不切齿痛恨者,当属明代魏忠贤!幸而其身为宦官,即便与魏明伦不共戴天者,也无法将他与之攀上血缘关系…… 不知魏明伦作品中所显现的王者风范,是否有其先祖高贵血统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也不知魏明伦以敢于直言著称,可是受了先人魏征的影响?更不知人们津津乐道魏明伦的一派叛逆性格,与“生有反骨”的魏延魏大将军有无渊源? 有着如此众多光彩夺目先人名字的族谱是真是假?其可信程度如何,不得而知。恕我直言,假若从其一世祖至今八十一代,只要有一代不可信,则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倘若来个“弃中间,抓两头”,最有疑问恰恰是最有光泽又是年代最早的始祖“毕万公”。倘若果真如此,那“周文王”的始祖同样是魏氏的始祖。族谱何不顺流溯源而上,岂不伟哉?而在此族谱中,绝对可靠又最近的有两代:八十代“常书(楷儒)生子昭伟、昭伦(明伦)、昭俊、昭储、昭佑;八十一代中昭伦生子魏来、魏完”。倘将此族谱要续写下去,起码还应补充两代“八十二代魏来生子魏如来,魏完生女魏如飞……”这样,以魏明伦为中心顺藤摸瓜,其脉络便很简化:他的父亲魏楷儒,他的儿子魏来、魏完,孙子魏如来、孙女魏如飞。为了表示对魏明伦及其下一代的厚爱,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来川时,曾亲笔为其孙子孙女题词:“有印度佛教中愿意如来,如去,如自在,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强追究追求之意”;“如飞小妹妹,你要飞快长大,飞快地升级、升学,飞快地贡献社会,飞快地获得成功,一切都如飞!” 要研究魏明伦的家史,首先自然要了解其父魏楷儒的生平事迹。 魏楷儒生前系白贡市川剧院的编剧,只要翻开1992年12月出版的《自贡市文化志》,耐着性子从头至尾看完这部“文化志”,便会发现其详略自有一定之规:凡与某个执笔者有关,事无巨细,沾边即录,甚至连某年某月他到某地去招了某某学生均一一记录在案。惟独“魏楷儒”这三个字,在这部长达两三百余万字的鸿篇巨制中,好不容易才发现第一篇《文学艺术》第一章《川剧》第四节《创作》中有这样一句:“民国以来,有罗兴州、廖焕云、李相凡、陈体明、陈布鸾、李召武、李敬之、罗光藻、杨敏庵、杨少华、张有年、魏楷儒、黄巨良等常改编剧本”…… P24-26 后记 写罢拙稿,松了口气,几年奋斗,终获“胜利”。但反复看了几遍,又倒绷了一口气:说“写完”远未写完,说胜利近乎“失利”。“半传”并未达“半”,既非完璧,亦非半壁河山,不过“偏安一隅”而已。从内容上讲:魏明伦著作有川剧剧本、怪味杂文、骈体碑文三种文体。本书主要涉及到川剧剧本。从时间跨度来说:全书又只是主要写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再从剧本数量讲:改革开放以来,魏明伦所写的九个大戏可分为三个三部曲:第一个三部曲为《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第二个三部曲为《岁岁重阳》、《潘金莲》、《夕照祁山》;第三个三部曲为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变脸》、《中国公主杜兰朵》、《好女人,坏女人》。本书只写了前两个三部曲。怪味杂文与骈体碑文也只是略提几笔,未窥全豹。不过好在本书开宗明义便说明这是个“半传”,还可沿用“半个之半个”的提法,读者尽可以将本书视为“半传之半传”……这样反复采用除法,虽不至于“三下五除二”等于零,但无论是题为“我所知道的魏明伦”还是“半鬼半传”,都算名副其实。虽说我认识魏明伦已整整半个世纪,但对魏明伦依然是一知半解。“一知”——我一个人了解的魏明伦的一些事;“半解”——未能对他全部“解密”,最多只算解得“一半”。 众所周知,魏明伦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即便在我家中,就有水火不相容的两种意见:大女儿说我“正事不干,一天到黑围着魏明伦转”;小女儿却极力支持我撰写此书,并在文字上为我作了些校订与修正。家中人意见尚且如此,社会上更可想而知,因此本书无论写得如何,都绝不可能做到读者人人满意。 回顾如烟往事,使我略感安慰的是,本书可以说初步理顺了魏明伦“从小变大”,“以冷成热”的脉络;至于他怎样继续做到“老而不朽”,借用旧章回小说套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何时再写另一“半”?要看笔者体力能否与脑力同健,不敢预定,只说争取吧。 2006年2月于自贡檀木林小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