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记载了十九位在北京“混”出名堂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主持人、电视节目制作人、记者、DJ、创业者……让您零距离接触十九位北京“红”人,读了他们,您是否看到自己身上的“红”细胞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京红人/新生活主义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武静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书中记载了十九位在北京“混”出名堂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主持人、电视节目制作人、记者、DJ、创业者……让您零距离接触十九位北京“红”人,读了他们,您是否看到自己身上的“红”细胞呢? 内容推荐 关于《北京红人》:2004年1月5日,《精品购物指南》风格周刊开设《城市人物》版面,以轻松的笔调、独特的视角展示城市人物的不同侧面,本书精选了19个不同人物,名人、艺人、商人、特殊职业者和有特殊爱好的人们的生活经历,把他们立体轻松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目录 壹 名人的背面 李咏:光阴的故事 洪晃:纯真年代 吴彤:生于摇滚时代 黄晓明:记忆碎片 李霞:是我的就跑不掉 戴军:住木板房的训练师 贰 三百六十一行 牛力:听众你好!我在现场! 郭立珺:为电视上瘾的女孩 徐军:拍卖是种享受 刘勇:生活就是玩命 宁述勇:光鲜背后的细节 叁 城市动物 郭嵬:我的徒步生活 徐海虹:风一样的女孩 陈三儿:千万别叫我艺术学 史航:像个孩子似的 王军:城垣上的影子 曹彤:多面人生 李杭:开心就好 朱国凡:凡人追“疯” 肆 依然有泪 依然有泪 试读章节 李咏:光阴的故事 【我不是坏小孩】 高中时的李咏有点小聪明,学习不好不坏,惟一突出的就是文章写得好,他的文章经常被老师用毛笔抄录下来,供全班同学学习。他还写过一篇恐怖小说,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写的是自己疑神疑鬼的故事,老师给的分数很高,但评语是:“这类事挺吓人的,以后不要再写了。” 像所有那个年龄的男孩一样,李咏很叛逆。班主任老师找他谈话说:“李咏啊,咱就是不爱学习,也不兴带头捣乱。”英语老师说:“谁不爱上英语就请出去。”李咏立马起身离开课堂,因为他觉得作为老师不应该说这种话。他高中预考的成绩不理想,一位老师说:“李咏要是能考上大学,我从楼上跳下去。”结果他用了22天时间发奋图强,高考的成绩比预考高了110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故意半夜敲响那位老师的家门,一脸坏笑地说:“老师,您住的挺高的啊。” 而现在所有教过他的老师,包括幼儿园的阿姨都会骄傲地对自己的学生说:“李咏,那是我学生。” 【我爱北京天安门】 18岁之前的李咏,从没离开过新疆,没有入过嘉峪关。用李咏自己的话说就是:“见识比较短。”只能从书本中看到外面的世界,当时他很想离开新疆,很渴望去看看别的地方。 考上大学的李咏第一次离开新疆,第一次坐火车,由不放心他一个人出门的父亲把他送到北京。那时候从新疆到北京要坐三天三夜的火车,李咏有两天两夜没睡觉,一直看着外面。李咏回忆道:“实际上什么也看不到,周围都是大片的戈壁,可连那么大片的戈壁我也没见过。” 进校门之前父亲带他在北京到处转了转,他看到了天安门,看到了长安街,看到了故宫,看到了升国旗,这些都是过去在课本中看到的。天刚黑的时候,父亲带他到东华门的夜市上吃了煎饼果子,然后父子俩在长安街上散步。踩着天安门前的大方砖,李咏试着对身边的父亲说:“老爸,我想以后留在北京。” 【蓝衣飘飘的年代】 父亲离开北京之后,李咏就没上过街。在学校的前半年儿乎没说话,全班同学都以为来了个哑巴。大学第一次考试的时候他是全班倒数第一。到了周末他就背起画架去美院画画,同学们都在那边等车,只有他自己在这边等,挺离群儿的,生活也非常单调。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李咏恋爱了,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李咏开始知道讨女孩子欢心,于是他旷课出去挣钱,去配音、去拍电视剧、去做美术设计。他第一次配音的时候,得到的报酬是一分钟6毛钱,由于他的工作效率高,配音质量不错,被介绍到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那里有大量的资料片需要配音,关于美国的南北战争、关于英国的十大文豪、关于二战、关于青春期教育……“完全是以量来挣钱。”李咏说。开始他们班有20多个同学都被叫去配,但坚持到最后的只有李咏一个人,“因为我急需有点钱谈恋爱。”李咏说,“我就咬着牙坚持,不过也让我学了不少知识。”那时候的他经常是一大早就骑着车去呼家楼了,开始不停地配、配、配,一直到天黑,再骑着车回学校。到学校的时候也没饭了,吃个两瓜就睡觉。到后来配音的价格涨了,他一个月能挣到八九百块钱,成了学校里的大款,李咏说:“我逛隆福,买长城牌的风衣,就那种藏蓝色带肩章的,280多块钱,买!”那时候他的衣服特别多,都拉着帘儿挂在宿舍里,学校的模特队都到他这儿来拿衣服表演,经常是他一回宿舍,发现很多衣服都不在了,衣服架上挂着字条:“对不起,我们拿走了。” 到今天,他的校友回忆起李咏来还说:“他是有那样一件风衣。” 【同桌的你】 李咏的初恋女友就是他现在的老婆,当年他的同桌,现在《非常6+1》节目的制片人哈文。这份感情直到今天仍是如胶似漆,根深蒂固。当年哈文是李咏的同桌,在上课的时候李咏经常带着一股青春的萌动,画哈文的侧面。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后,他们的恋爱开始了。恋爱后他们经常是看完电影后赶末班车回学校,看电影的频率很高,以致于全班同学想知道最近北京演什么电影,都来问他。 李咏说自己是个不太浪漫的人,那时候,家里每月给李咏的生活费是100块钱,前半个月过去之后,他会直眉瞪眼地对女友说:“我的钱用完了,该用你的了。”当时哈文挺气愤,但后来她告诉李咏,觉得他很率直。李咏说那时候他在班里算不上出色,论长相能进入前20名就不错,他的办法就是穷追烂打,而且专心。哈文说,李咏打动她的除了率真以外,还有他的才气,在学校的各种演出中都能看到他画的背景,而且他很温柔。 大学毕业后,哈文在天津电视台实习,李咏则去了西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见面,有一天,哈文在宿舍里突然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抱着100枝玫瑰的李咏,当然他还带了一枚戒指。 到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快3岁了,李咏会在每天早晨和晚上给哈文留字条,写当天要做的事情,写他的想法、他的感受。在深夜睡不着觉的时候他会收拾屋子,擦全家人的皮鞋。李咏说自己是儿子型的丈夫,生活中不太独立,即使吃饭的时候,也希望老婆能陪在身边,不然饭会吃得不踏实。他说哈文是他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在任何场合他都毫不掩饰自己的幸福,结婚戒指从不离手,“我爱我老婆”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第一次】 所有的电视工作,李咏都深入地接触过,包括自己当摄像。他惟一没接触过的就是综艺节日的主持人,昕以一向躲着主持人—I==作的他,最终还是因为好奇而走进了综艺节目。 1998年1月,李咏拍完了香港回归的专题片之后,领导正式找到李咏,希望他到国际频道做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充满好奇的李咏和领导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开始了工作。 领导当时就半开玩笑地跟李咏说:“从理论上讲,你不是一个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坯子,最终的发展可能是个实力派。”1月11日,李咏正式登台,说完“观众朋友大家好!”后鞠躬,再一抬头,灯光一打,他什么都忘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始胡说八道,上句不接下句。”到节目剪辑的时候,几乎没有他的镜头。 但李咏最大的优点就是“什么不会,我可以学”,而且进步非常快。他知道很难按照台词一字不差地说,于是就主动找到导演,共同商量台词,参与创作,最后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很快,他不但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主持人,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现在《非常6+1》中脱口秀的环节,就是专门为他量身订做的,而且大家都说非他莫属。 【不是我不小心】 李咏坦言,主持人不是他最喜欢的职业,他更喜欢幕后。除了他自己的偏爱以外,还与他实习期间的一次经历有关。 毕业实习的时候,他跟着一位编导老师录制节目,播音的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播音员。录制的过程中,编导屡次喊停,当时播音员的语言没什么错误,很流畅,但短短的一段台词录了N遍,事后在吃盒饭的时候,李咏问这位编导老师:“为什么呀?”那位老师很深沉地说:“他凭什么改我的稿子!” 这件事虽然带着时代的影子,但却给李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当时觉得播音员的工作太可怕了,加上自己的爱好,一毕业他就去做了编导,到后来做《天涯共此时》的时候,他除了做主持以外还负责着整个节目的组织和报道。到1998年做《欢聚一堂》时他才彻底脱离开幕后。 在他主持的节目中,李咏还要参与策划、撰稿等工作,他的同事都说:“李咏除了打扫卫生的活不干,什么都干。”李咏说他还是喜欢幕后的工作,大概在一两年之后,他会再回到幕后。 【他的背影】 说起父亲,李咏的眼睛变得很深邃。他说父亲是个不爱说话的人,由于自己叛逆的性格,在高中时期,和父亲的关系一度闹得很僵,到了不说话的地步。他考上大学时,父亲以出差为由送他到了北京。父亲把他送到学校宿舍,对全宿舍的同学说:“你们多照顾照顾这孩子,他没出过门。” 至今李咏仍然后悔当年自己的不懂事,他没有把父亲送上火车,甚至没有送到学校门口,只是把他送到宿舍门口,但他从窗口目送着父亲的背影:“那天有风,他很瘦,穿的衣服很薄,衣服在他的背上飘。”李咏说他当时没在意,但后来每当想起这件事都会很伤心。大学第一个假期回家的时候,父亲为他倒了第一杯啤酒,说:“你现在长大了,可以喝酒了。”后来姐姐告诉他,父亲很高兴。 他“长大”以后,给父亲买了很多的礼物,领带、衣服,因为觉得太花哨,大多被父亲拒绝了。李咏说他能给父亲最大的回报就是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他马上就要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生活了,这是他老婆的提议。 【李咏实话实说】 自我评价:我是一个外表上能让人有各种各样猜测的人,但我的内心比较封闭,观念上比较保守。我觉得全世界最美丽、最舒服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我最喜欢在家呆着。我喜欢睡懒觉,我们家几次装修都是我参与的,我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我是一个急脾气,慢性子,平时说完话就忘。但对工作认真,对家庭忠诚。 关于婚姻:周围有没有诱惑?有。多不多?多,太多了。麻烦!审美疲劳也会有,要靠你自己去调节,家庭靠经营,和做买卖一样,只要经营的好,就有乐趣。 关于北漂:在北京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我才觉得自己是北京市民当中的一员,在做记者的时候,我经常出差,没有及时更换北京的身份证,北京的身份证是110开头,我的身份证是65开头,每当看到身份证都能勾起我对家乡的怀念。 我没有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北京人,因为北京是一个很大的移民城市,我所接触的圈子里,好像没有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我也从米没有用北京人这个概念来划分自己,感觉大家都生活在北京。 定义北京:我喜欢北京,我必须喜欢它,因为从事这一行,也接触过各种形式、各个类别的带有地方色彩的艺术文化,相比而言,我还是喜欢北京。比如京剧,是在徽班进京之后在北京发扬光大的,我想如果不进到北京城,京剧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北京是一个大熔炉,它把很多,甚至是带有杂质的东西放到熔炉当中去锻造,非常高的温度,拿出来之后,就是一个很大气的东西,是一个成品,这就是北京给我的感觉。包括我自己有今天,也是被这个大熔炉锻造出来的,受到各层面文化的影响,才有了今天的样子,它对我进行的不是直接的塑造,而是给我提供了一个自我塑造的可能。相对其他城市而言,北京是一个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比如说上海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但多元化的元素北京要比上海多得多。 关于饮食:要说北京对我生活上的改变就得算吃了,我不是很讲究吃的,我喜欢西餐,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快,二是因为它的营养搭配比较合理。中餐一碟碟地上,一个桌了一上只要超过5盘菜,我就发晕。我在新疆不会是这个生活状态的,北京快节奏的氛围造就了我的饮食习惯。 感恩:我很感谢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选扦了我。我更感谢北京,感谢中央电视台,感谢我的同事,感谢我的观众。有时候我晚上去上夜班,我会开车围着中央电视台的楼绕好几圈,如果我不在北京,不在中央电视台,我什么都不是。 P4-8 序言 关于《精品购物指南》:1993年1月8日,《精品购物指南》创刊。2005年8月4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第二届报业竞争力年会上,《精品购物指南》荣膺“2005年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周报”。十多年来,《精品购物指南》始终遵循报业市场发展规律,以规模化发展为轨迹,早在1998年报纸出版规模率先突破100版,广告营业额进入全国报业十强,位列第九,形成了生活服务类报纸业界的标杆和进入市场的业界标准,同时促进了生活服务领域的市场细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份丰富的时尚资讯产品。12年来,《精品购物指南》一直引领生活服务类报刊的发展,“时尚北京人的消费参考,生活顾问”已是《精品购物指南》明确而极有影响力的市场定位。近年来,随着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更显现出《精品购物指南》的独特优势。 关于“新生活主义”丛书:《精品购物指南》完整、丰富、连续的生活咨讯,多年来一直是广大读者分类收集剪辑的素材,读者希望我们在报纸报道内容的基础上,将我们的资源更全面、更完整、更系统地提供给更大范围的读者,为他们提供一套指示性更强、咨讯更全、服务更到位、分类更科学、阅读更方便的品牌读物,扩大《精品购物指南》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进而提升读者的生活水准和生活品位,倡导新时代的时尚观、生活观,我们称之为“新生活主义”。“新生活主义”丛书应运而生。 关于《北京红人》:2004年1月5日,《精品购物指南》风格周刊开设《城市人物》版面,以轻松的笔调、独特的视角展示城市人物的不同侧面,本书精选了19个不同人物,名人、艺人、商人、特殊职业者和有特殊爱好的人们的生活经历,把他们立体轻松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新生活主义”丛书编委会 2005年10月 后记 我已经很久没有流泪了,即使在我很想哭的时候也没有眼泪,这让我怀疑自己的眼泪是否已经流干了。一想到此,便觉得很可怕,毕竟我还年轻,没有眼泪也就意味着内心情感的枯竭。但是,今天,在我为自己即将出版的书写下“致谢”两个字时,我的泪水却不期而至,竟令我一时难以落笔。我索性就此停下,让这久违的泪水尽情地流淌——泪为心声,我很庆幸,我依然会为真情所动。 当北京的银杏树又一次变黄时,我的书稿终于完成了。这让我觉得终于对自己的奋斗、对关心爱护我的人们有了一个交代,虽然它还很不成熟,它还有很多的遗憾,虽然它只是我成长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印记。 《精品购物指南》这张诞生12年的报纸,给了我最大的人生舞台。学理科出身的我,从来没想到有朝一日会用文字对自己进行总结。如果没有《精品购物指南》,就没有我的今天。自从我进入《精品购物指南》的那一天起,我就开始以奔跑的状态追随着这个时代。在此之前我一直像一个浮游生物般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生活,找不到适合的环境,甚至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精品购物指南》以其特有的包容环境让我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发扬,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甚至包括朋友圈子、生活轨迹,都深深地打上了《精品购物指南》的标签。我在这里找到了自我,我一点一滴的成长都与精品、精品人分不开! 蜘蛛屋、我的女朋友们,是我心灵相通、相互梳理的姐妹。写下这句话,文字虽少,却已胜过千言万语。我一直庆幸自己的身边能沉淀下如此多的红颜知己,而且越到后来,越觉得她们的珍贵。她们为我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情感空间,让我可以在粉墨登场后,纤尘不染地活在她们中间,不加任何掩饰。关键时刻的友情和帮助,更显得弥足珍贵,让我觉得自己不再孤单。 我的爸爸妈妈,我最想把这本书献给您们。在我的生活中,母亲永远是及时雨,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让我真的相信心有灵犀;父亲则更像涓涓不断的溪水,默默地灌溉着我这棵小树,润物无声。正是有了这两种来自天地的源泉,才让我一直没有枯竭。 人物采访对我来说是一个课堂,我从采访对象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做事、待人、做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文章也是。我们因工作相识,又在日后相知。我才发现他们身上很多侧面,很多当初不曾看到的东西。“如果再写,肯定不是这样”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 几年的记者生涯,甘苦自知,正是有这些老师、朋友、亲人的关心与帮助,我才能顺利走过,最终会有这本书的面市,在为大家提供一份消遣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个最有意义的纪念,它是一个段落,更是一个开始。 我会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 此刻,我已经泪流满面了。 我很庆幸,自己依然有泪,依然会为人世间这么多的人和事而感动,依然拥有很多珍贵的感情,依然会双泪长流。 武静 2005年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