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在书中,把心事以城市、情爱、寂寞、岁月来划分。城市部分写作者在香港工作一年来,与香港人、事、物的连结,有SARS、有梅艳芳、有香港的电影、植物与海,还有驱风油;情爱部分则写猫狗、金鱼,儿时与年少回忆,以及一再幻灭又被重塑的理想伴侣形象;寂寞部分,心思绵密的作者写了一个作家面对缺席读者的寂寞、一个凡人独自面对肉体病痛时的寂寞;岁月部分最是动人,作者以文字刻画年迈的双亲,她精工描写两位老人尽力隐瞒却还是藏不住“年老的细节”,透露出中年子女的无奈,乏力挽回“全家福美好时光”的忧伤跃然纸上。
人生如路,多有不平。不平的是:时间总要我们臣服,命运教我们不由自主。我们的身体装载了情与爱,漂溺于浮生,载浮载沉,宛若跌宕不平的心绪、崎岖不平的路,只有细微而善的心思,不断地履之行之,不平的路才有平坦的可能,是以《读心之书》旨在度己,也把金针度与人。
不被人理解,或者说,已经放弃了被人理解。我曾经是一个怪诞的孩子。父母对我有过期许,似乎让他们失望了。之后,父母总是带几分保留地打量我:从小看大,怕的就是不学好,长大了没出息。
家里浮荡着严峻的空气,母亲提醒我小心,惹父亲生气伤他身体怎么办?变成孤儿看你怎么办!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株小小的爱苗(姑且这样称呼吧)在身体里鼓胀着,如果可以破土,就会四处寻找它的生机。看着镜子里戴厚片眼镜的自己,我常在猜疑怎么才会遇见爱?有人经过我身边,难道就会中邪一样突然爱上了我?
像小狮子在动物尸身上练习捕食与撕咬,幼兽必须学习日后的生存伎俩。同样地,诡异的小孩一定有自己的秘密基地:手电筒照在被窝里,我一字一句的念,只要“爱”这个字出现,我的心就抖颤一下。
“还有好几年,说不定,就在十五岁生日那一天?”能够浮出水面,坐在月光的礁石下。我模糊地想,真爱必然在某个地方等着我。
后来,小美人鱼化成了泡沫。这世界上再没有让人更伤心的结局了。或者孩子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悲剧性。安徒生的童话,里面有一种自怜兼自虐,对一个寂寞的小女孩,说不出多么心心相印。
耽溺的爱,疯狂的爱,无条件的爱,不顾一切的爱,每一步都好像踩在针尖上或是刀尖上的爱。人鱼公主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心里阵阵痉挛。脚踩在地上,为什么我也会痛?是她长出了白嫩的脚踝?或者是我,眼巴巴望着她,不觉已经长出入鱼的尾巴?
爱情里面有的元素,小美人鱼的故事里一一齐备。说过的话也不算数吗?他曾经跟她约好,不会喜欢邻国的公主。然后却见异思迁,彻底辜负了她。为了心上人,她做出一切牺牲,甚至容忍他的狭窄。男人真是愚蠢的动物,容易沾沾自喜。当他们坐船过海洋时,站在甲板上,他竟跟她卖弄关于海洋的知识。
即使有疼痛也是自愿吧,说不定带来极度的快感。我默默地自问自答。这也解释了当他向小人鱼邀舞,为什么她还是愿意忍着痛,一曲一曲跳下去。我一面翻页,一面想着她在刀尖上旋转。啊,她宁可继续停在刀尖上,在刀尖上逗留得久一点。我慢慢地读,一个字一个字,简直在吞咽,再放慢一点,舍不得翻到下一页。在什么都不曾实际来临之前、尚没有爱人加给我任何痛苦之前,我已经乐于品尝情海的干般波折。一句一句地念,心房隐隐作痛,某种凄楚的美感。
P8-9
为往事描容写真
不管是人或文,平路都堪称精采绝伦。
她长手长脚,细瘦窈窕,惯常眯着眼,微微地笑着,自然流露出慵懒的万种风情。也许我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也或者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从没见过她疾言厉色,所有的言语都慢条斯理。她总是倪首笑称自己迷糊、低能,可你若是真信了她,那才叫上当。有那么一段时间,她常应邀上政论性的call in节目,和一批张牙舞爪的政客谈论政治。在电视机前,我一边骄傲地向别人炫耀她是我的朋友,一边忧心忡忡,深怕她被那些能言善道、训练有素的政客给吃进肚里。然而,总算都只是过虑,她似笑非笑地条陈,看来神情恍惚,却言词稳当,条理分明。她以柔克刚,温柔的遣词用字背后是犀利的逻辑论辩,她以理服人,既无意伤人,别人也休想伤她。
文坛上糊涂人不少,糊涂事一箩筐,平路和我都算其中翘楚。不过,我们的糊涂质量皆有别。依我的观察,她是真聪明,所以,细事上不吝承认迷糊;我是真糊涂,所以,常常睁着无辜的眼和朋友计较,诡辩所有的错误“非糊涂也,乃一时之不察而已。”其中糊涂指数,高下立判。而我们不约而同都有一副奇异的、容易脱臼的肩膀,骨节不时咯咯作响,同样被医生诊断出潜意识里对担负重担的恐惧,因为我们同样拥有老迈的亲人,只是她的父母越来越恍惚、安静,而我的母亲却越来越躁郁、精明。
和平路相识很晚、交往也不算频繁,但是,每一次的邂逅,都堪称美丽而温暖。我们一起旅行、一起阅卷、一起唱歌、一起喝酒,她温婉的举止言行,适时穿插的笑话,都让周遭的人,感受到非常大的快乐。她的话不多,却每能切中肯綮;她闲闲的表述里,最多善意和体贴。旅途里有她为伴,感觉步履特别轻盈、风光格外增色;唱歌喝酒时虽推托扭捏,却倍增个中无穷趣味。有几次,我们一起应邀去批阅学力测验的考卷,因为忙碌,她常常无法将分配给她的份量完成,可是,同组的朋友无怨无尤、争先恐后地“罩”她,帮她分摊,就惟恐她下回没办法参与。后来,她应聘到香港,那年改考卷的活动虽然照常举行,然而,平路缺席,没了她的温言软语,仿佛少掉了些什么,似乎再也找不回前些年的兴味。前些日子,我到香港访她,拿这些话招她,她虽一径谦称渥蒙厚爱,却笑得灿烂非凡。
去年,她在人间副刊写专栏。写的不再是她拿手、且为我们所熟知的小说,而越界到散文的范畴。我越看越心惊,几度在深夜里掷笔长叹。像我这样专意于散文创作的人,最害怕看到文坛写小说、写诗的同侪,捞过界来抢饭吃。他们装备齐全、武功高强,往往略施小“技”,便一掌把我劈得老远,等不到华山论剑,便稳坐冠军宝座。然而,文章又写得实在是好,让你咬牙切齿地爱不释手。接触平路的文章倒是很早的。如今回想起躺在棉被里边哭边看她写的《椿哥》,可真是有如白发宫女话当年的感受了!二十年间,平路的小说,从《玉米田之死》、《五印封缄》、《红尘五注》、《行道天涯》、《禁书启示录》、《百龄笺》、《凝脂温泉》到《何日君再来》……等无论题材、形式,都不拘一格,翻转跌宕,往往让读者眼花缭乱、追跟不及,论者早给她相当高的评价,我不在此赘述。我要说的是她的散文,“文如其人”是我的观察。因为情深,所以缠绵。纤细易感、嘲谑自省,既是她的为人,也是她的行文。她用喃喃自语、几近神经质的语调,反复叨念周遭的环境与心境。书写力有所未逮的无奈、人难与天抗衡的悲哀,寂寞与感伤交迭,写尽欲逃无路的挣扎与彷徨。我认真追索平路散文的条理,她冷眼旁观、热心参与,心理学精准的直探初心与统计学井然的归纳分析,堪称两大助力,感性的抒发,理性的爬梳,她将文章的理路与情调调节到恰到好处!虽耽溺细节,却不落繁琐;虽履践幽深,却不流于沉滞蹇涩。
我看平路的散文,除痛切淋漓外,还有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酸楚。一篇文章每每要分几次才能看完。看着,看着,觉得呼吸困难,必须歇会儿,让自己透透气,我总要移开报纸,调调息,再接续着看。很难说明那种阅读时的心情,又喜爱又心伤,一边是对文字表述力道的激赏,一边又是矛盾地为她所传达情境之沦肌浃髓而悚然心惊,尤其是叙写岁月的部分,简直是血淋淋地,让人不敢看、不忍听。
听说老人社会即将施施然到来,拒绝不得,迎接不了,到时候,台湾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得面对平路如今的处境:高龄双亲逐日向遗忘倾颓,必须一次次将父母从鬼门关前抢救回来。等着他们打起精神慢慢康复;得经常谛听双亲时空错乱、似幻还真的对话而不知如何应答;或是在夜里看着父亲重新掉回还未醒透的梦境而束手无策。一心希冀带着父母逃离生死轮回的宿命,却又如此肯定:
父亲的生命,走向渺远之处,恰似一艘慢船在开航。
慢慢地驶离岸边。
独生女的平路,没得商量地一肩挑起重担,其艰难可知。见她带父母外食时,如何连拖带抱地将老父拖出车外,再挣扎着扶出老母亲,一路颤巍巍前行,再是狠心的人,也不禁要泪流满面吧!看到在赶上课的开车途中,却接到母痴痴要求带出去吃晚餐的电话,依违其间,进退失据的悲哀,任是无情的人。也要心恻难当吧!父母和她三人,在靠海的阳台上讨论身后事,而“外头是荡漾在水面的温柔月色”!平路的笔和她的心一样柔软,文学的晕染功力将沉痛的内容扑上一层奇异的光泽,闪亮亮的!而我总无端想起在香港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我越过嘈乱杂沓的市声恭维她:“父母俱是高寿,将来你一定踵继前人,遗传长命百岁。”当时,白花花的阳光下,平路拚命摇摆双手、急声说:“千万不要!”的惊骇表情让人难忘。
平路不止写亲情,也写情爱、写寂寞、写城市。不管写什么,惯常带着那么点儿伤感、惆怅、苍凉和遗憾。真爱仿佛只寄托在童话世界里;死亡的阴影殷殷渗透的岂只是老年;回忆里美好的男子最终要回归寻常;爱情离开了巅峰时刻,瞬间光芒尽失;众生平等的电子信件泯灭了情爱的独一无二;而深情的永恒原来植基在旷缺!童年未必快乐、老年注定悲哀:“孤单”长驱直入,一路过关斩将,从现实直追入梦境……啊啊!似乎只有写作的时候,既可以活在自己的小说中,又可以沉溺在别人的故事里,这时候的平路,才会陶醉且忘形地笑得叽咯咯的。当然!阅读是另一种光亮,平路靠着这惟一的密道,握着香醇的咖啡、带着一块甜腻的蛋糕,一路迤逦前行,总算稍稍得到些慰藉。
平路曾在文章中喟叹:
人生多么危脆。而成痴的我,妄想为已经过去的光景
……在心里做注记。
我以为平路不止在心里做注记而已,她以痴情为往事描容写真,恻恻幽情、大哉天问,尽收眼底,笔致灵动,色彩浓稠,堪称魅力十足。我不禁忆起,那夜,改卷任务完成,曲终人散之际,我们不忍就散,由一位年轻的朋友领着,相偕去见识台北的夜生活。在朱丽安诺震耳欲聋的重金属乐音及缭绕的烟雾中,平路闭着眼,柔荑高举,身躯款摆,兀自沉浸在自己优雅婀娜的舞蹈里,在聚光灯的照映下,整个人竞焕发出慑人的美丽丰采,教人惊艳得目瞪口呆。而现在阅读平路的书居然就和那夜阅读平路的感觉是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