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由中国本土作家写作的第一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兰修女的传记文学作品,刚刚出版就受到有关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全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德兰修女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对于我们每个人体味生命的真谛极富参考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华姿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由中国本土作家写作的第一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兰修女的传记文学作品,刚刚出版就受到有关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全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德兰修女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对于我们每个人体味生命的真谛极富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她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本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她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对于我们每个人体味生命的真谛极富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在阿尔巴尼亚语言里,龚莎就是花朵的意思 你有治好贫穷的药吗? 一切都会消逝,但爱会留下来 同情心具有永恒的价值 这本书给她一生带来非同一般的影响 在她丰美的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她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 第二章 我就叫德兰吧 小德兰:“我的天职就是爱” 加尔各答,穷人的地狱 她的不安与日俱增 渴望走出高墙 爱无界限 第三章 我很渴,我很渴 我必须住在穷人中间 我的责任是服务于全世界的穷人 不,他们只是太穷了 两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走出修道院的大门 第四章 在圣家医院“速成” 伟大的穷人 回到加尔各答 第五章 穷人就是我的家人 梅树下的露天学校 我要给大家发奖 误解发生了 他们惟一的错误是贫穷 第六章 我决不后退 最早的追随者 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 第七章 贫民窟的天使 仁爱传教修女会成立了 第八章 尼尔玛·利德:纯洁的心 从一个开始 微笑的天使 活生生的女神 为最微小的那一个而做 我只是他手上的一支铅笔 第九章 即使是弃婴也能感受到爱 在小孩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上主 爱是没有界限的 请看,生命就在这里 第十章 治疗可怕的人类的痼疾 善谛纳家,亦即“和平之城” 最坏的疾病,就是被遗弃 第十一章 在世界各地奔走 仁爱传教兄弟会成立了 来自耶稣会的胡子神父 谁都没有权利挥霍和浪费 第十二章 爱和忠诚是人类最重要最神圣的 你们要帮助修女们恪守贫穷 我革命的成分中只有爱 点亮生命的灯 艾滋病人之家 家是爱的源泉,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 第十三章 同工意味着牺牲和奉献 义工在彼此相爱中自我完善 患病和受苦的同工燃烧自己,拯救他人 第十四章 信任是一种更高级的爱 虔诚具有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第十五章 心存谦卑:世界上获奖最多的人 忘记自我,你便找到自我 诺贝尔和平奖:至高的荣誉 第十六章 在走向天国的途中 加尔各答哭了,全世界哭了 世界的响应 她留给我们的启示 后记 试读章节 在阿尔巴尼亚语言里,龚莎就是花朵的意思 这个在和平的喜悦中来临的小女孩,就是日后举世闻名的德兰姆姆(Mother Teresa)。她的全名是:艾格莉丝·龚莎·包雅舒(Agnes Gonxha Bojaxhiu)。也有人把这个名字翻译成雅妮·龚哈·波雅舒或者,安格尼斯·贡扎·博亚金;或者,依搦斯·巩霞·博雅舒,等等。至于她是怎么举世闻名的,我们会慢慢讲到。
你有治好贫穷的药吗? 小龚莎很快就长大了,当她在街上与别的孩子一起嬉戏玩耍的时候,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有点多愁善感,但也活泼可爱。她和小城里的其他孩子一起上一所公立学校,她并不是功课最好的学生,但她喜欢独立思考,做事脚踏实地,不说空话。这个重要的品质对她日后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后我们会看到,德兰姆姆一生都在反对说空话。 小龚莎的童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混乱时期,但坚强的父母用慈爱给三个孩子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使他们即使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也能生活在阳光般的温暖与安宁里。 这种爱,就像一个叫泰戈尔的印度诗人在赞美神的时候所写过的: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我,又给我光辉灿烂的自由。小龚莎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爱里。 其实,我们也是生活在这样的爱里。如果我们感觉不到,那一定是心里的那个“我”长得太大了,以致遮蔽了我们感受爱的能力。 除了上学和玩耍,小龚莎还经常跟随父母和哥哥姐姐参加教堂的活动——她的全家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不过,这在当时和当地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因为整个地区的居民都笃信宗教,教堂或者清真寺,不仅是神修生活的中心,也是社交生活的中心。 在这一点上,我们跟那些笃信宗教的国家或民族,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即使我们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也应该对上主存有敬畏和感激之心,并对我们尚不了解的事物保持基本的尊重。 小龚莎和姐姐雅加都喜爱音乐,而且她们把这种喜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教会——她们两人都是教堂唱诗班的主要成员。小龚莎因为嗓音清亮,还经常担任独唱。当她独唱的时候,为她伴奏的钢琴师总是忍不住地赞叹:“听啊,可爱的小龚莎,她的歌声美得像天使一样。” 不只是在教会里,就是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小龚莎美妙的女高音,也总是给大家带来快乐。因此,即使外出游玩,朋友们也要叮嘱小龚莎:“哎,龚莎,别忘了带上手风琴,或曼陀铃。”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处处都像音乐一样单纯和美好的,在那时的斯科普里,贫穷也随时可见,几乎每天都有穷人上门求乞。因此,母亲庄达经常教导3个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失去爱和慷慨。对于上门求乞的穷人,庄达从不让他们空手离去。而且在施与的时候,她总是面带微笑,尽量地亲切,生怕他们的自尊受损——毕竟没有人会喜欢那种被救济的感觉。 庄达说:“你吃东西时,要时刻准备好与没有东西吃的人分享你的食物。” 庄达还说:“虽然那些人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虽然他们穷,但他们仍然是我们的兄弟和姐妹。” 庄达不只是说,还亲自参加了教会的好几个善会,除了传教,还兼做一些为穷人服务的具体事宜。 在母亲的影响下,小龚莎很小就开始关注穷人,并且对贫穷非常敏感。有一次,小龚莎和全家一起去教堂,在教堂门口,她看到很多穷人正在排队领取面包,就问尼古拉:“爸爸,你那里有治好贫穷的药吗?”尼古拉除了开建筑营造厂,还开了一家药店,所以小龚莎会这么问。 尼古拉被女儿的善良所感动,他怜爱地把女儿抱起来,说“亲爱的宝贝,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发现世上有治疗贫穷的药。如果你能发明这种药,我一定非常高兴。” 那时候,小龚莎还没上小学,是一个学龄前儿童。但成年后的龚莎,也就是我们敬爱的德兰姆姆,实际上一生都在致力于一件事,那就是治疗贫穷。当然,她用的是一种很特殊很特殊的药,这个药的名字就叫爱。P4-6 序言 我只是穷人的手臂 1979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大礼堂里,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正在进行。在人们热切的期待中,一位矮小瘦弱的老妇人,激动而安详地走上了这个令全世界瞩目的领奖台。 礼堂外,是北欧万里无云的冬日晴空,以及白雪皑皑的美丽大地。礼堂内,豪华的大厅里,坐着挪威国王,挪威皇太子夫妇,他们看上去雍容华贵,气度非凡还有各国外交使节,以及盛装的挪威各界名流。但这位颁奖典礼的主角,本届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却仍旧穿着那身粗糙的只值一美元的棉布纱丽。——在服侍穷人中的穷人时,和在晋见教皇和各国正教领袖时,她的穿着,永远是同样的简朴。 掌声经久不息。身材高大的和平奖委员会委员长萨涅斯先生,满面笑容地走过来,弯下腰,恭敬地,将奖牌、奖杯及奖金,——颁给了她。 她是那样的瘦小,以致她走上讲台开始受奖演说时,人们努力抬头,也只能看到她那张苍老的皱纹纵横的脸。 但她庄严的讲话,是那样质朴,却又那样美妙,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她说:“事实上,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但我愿意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接受这项奖金。因为我相信:你们是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也有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权利。” 这句“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领奖”的话,很快就通过各种新闻媒介,被迅速地传到了世界的每一个地方。 据说,她的得奖,没有任何人反对,每一位评委都对她心悦诚服。而且,她是继史怀泽博士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最令人欣慰的一个得奖者。
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人 1985年4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在青少年中举行了一场规模很大的问卷调查,调查的题目只有一个:当前世界上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7青少年们选出了9位他们“最崇拜的人物”——其中6位是娱乐界赫赫有名的顶级明星,一位是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另一位是罗马教皇约翰·宗罗望保罗二世,还有一位就是她。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地捐钱给她;她的组织有7000多名正式成员,组织外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工;她与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关系友善,并受到他们的敬仰和爱戴…… 但是,她住的地方,除了电灯外,惟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还是1994年才安装的;她没有秘书,所有信件她都亲笔回复。她没有会客室,她在教堂外的走廊里接待所有的来访者。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3套,而且自己换洗;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 当她去世时,人们看到她所拥有的全部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滚着蓝边的白色粗布纱丽——一件穿在身上,一件待洗,一件已经破损,需要缝补。
她的一生是一个邀请 有人称她为修女,有人尊敬地叫她姆姆,或嬷嬷。但我想我们还是叫她姆姆的好。她在1997年去世时已经87岁了,是不是比我们家里的祖母或外婆还要老一点呢?有人说,她本身就是一件礼物,一件上帝赏给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礼物。她就像一位先知被派到这个世界上来,告诉我们真正的。福音”是什么,真正的“爱”是什么。她更用具体的行动,提醒我们:上帝如何殷切地盼望着我们能够相互了解,彼此相爱。而我们生来就是要爱人,同时被人所爱的,这就像草要绿花要开一样。 她带着爱的光芒在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却把无限的爱带给了他们——那些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使他们被那美丽的光芒所温暖和照亮。她真正用行动活出了上帝的爱,尤其是活出了耶稣基督对贫困者和苦难者的怜悯。 这真是一件非常非常宝贵的礼物,我热切地希望我们能够认识她——因为她是一个满身光明毫无黑暗的人;一个那么好的好人,那么善良,那么仁慈,那么哀怜那些卑微的苦难的生命,她怀着非凡的爱,却做着最微小的事情,她是一个完全的奉献者,她深知我们活在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世界里,因而她用整整一生来邀请我们,邀请我们选择光明。 因此我想,她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有所了解,有所知道的。 后记 虽然我知道我并没有资格领受为德兰修女写传这个庄严而神圣的任务,但我还是愿意借着这本书的写作,更深入更完整地领会德兰修女博大而慈悲的胸怀,也愿意借着我微不足道的努力使更多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德兰修女这位伟大的女性。所以,我虽然因自馁而忐忑,却还是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完整地转述了出来。 这里,我还想说一下翻译方面的问题。关于“God”一词,在我国的书刊中通常有三种译法,即上帝、神和上主。只有天主教把它翻译成天主。至于“Lord”一词,都是翻译成主。虽然德兰姆姆是一个天主教修女,但考虑到我国大多数读者的阅读习惯,我在书中绝大多数地方使用的是“上帝”这个称谓,少数地方采用了“神”和“上主”的译法。 关于德兰修女的名字——Teresa,在我国的书刊中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译法,仅我所见到的,除了德兰外,还有:德蕾莎、特丽莎、特里萨,以及德肋撒等,我个人更喜欢德兰这个译名。关于她的称谓,也有几种,有人叫她修女,有入叫她姆姆或嬷嬷,还有入叫她妈妈。我选择了姆姆这个叫法。 我还要感谢为这本书的写作慷慨提供了资料的朋友。因为他们的无私,这本书的写作才得以顺利完成。这些资料有:屈亚君、刘铁英编译的《仁爱一生》、萧潇编著的《爱的使者》、王丽萍翻译的《活着就是爱》、鲁心妲·瓦迪主编、高志仁翻译的《一条简单的道路》、VCD《德蕾莎修女》、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编印的连环画《印度的德肋撒修女》,以及张泽神父编译的小册子《德兰修女》等等。我还要特别感谢Michael Collopy。本书采用了他摄制的德兰修女及其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为本书增色很多。 最后,要感谢山东画报出版社.北京博爱天使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提供照片的余杰。以及为这本书的出版而辛勤工作的各位朋友。 华 姿 2005年8月1 6日于武汉沙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