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介绍给你的是一位文学史上的巨人,他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无论是他那传奇人生经历,还是高山仰止的杰出成就,都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憾。请拿起书来读一读,也许它会改变你一生的追求!
一百多年来,法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直都在缅怀一位伟大的文学先驱——雨果。这位闻名世界文学的大师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出《巴黎圣母院》等七十多部作品,给法国和世界文学增添了一份辉煌的文化遗产,而巴黎圣母院更是因他的作品而闻名天下。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雨果一生反对暴力,有关浓厚的“中国情结”。当得知英法侵略军纵火焚烧圆明园后,他以满腔义愤写下了那封著名的抗议信:“有一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将会叫法国,另一个将会叫英国……”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有两个作家像山一样矗立在文坛上,一个是巴尔扎克,一个是雨果。巴尔扎克代表着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法国世俗生活的“一面镜子”;而雨果则代表着古典浪漫主义,传递着人类社会对于理想、对于爱的热烈而深沉的思索。尽管时光已经流逝了一百多年:尽管二十世纪以来,一茬一茬以反传统为旗帜的五花八门的文学流派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骂了个狗血喷头;尽管雨果晚年生活中层出不穷的风流韵事使他为人的形象遭到了严厉的指斥;但是,雨果所创作的两百多部小说、诗歌、戏剧作品,尤其是他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九三年》,他所塑造的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冉阿让、郭文等一系列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他通过这些人物所传递的人道主义的伟大情怀,却深深地烙印在一代又一代后来者的心灵中。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现在,他的人品文风,仍然会继续影响整个世界文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维克多·雨果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但这位伟大作家的人生道路上却布满了荆棘。尤其是他的童年,这位西班牙国王约瑟夫·波拿巴的重臣、三省总督的儿子,却过得压抑无比,“身体瘦弱,性格阴郁”。
是什么原因使得少年雨果的生活如此沉重压抑呢?有位哲人说过一句话:“不幸婚姻产生的最大危害,不在于婚姻的当事人。而在于他们的下一代。”童年雨果遭遇的种种坎坷,恰恰被这位智者不幸而言中了。
雨果,是一个起源于德意志的姓氏。在法国毗邻德意志的洛林一带,这个姓氏很常见。因此,在维克多·雨果的血脉中,肯定有着日耳曼的血液。
有着日耳曼血统的雨果的先人们是何时定居法国南锡的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公元1770年,雨果的祖父约瑟夫·雨果肯定已经是南锡的居民了。约瑟夫·雨果年轻时曾是一位轻骑兵少尉,后来扔下战刀,干起了他的木工活。
雨果的父亲约瑟夫·列奥波特-西吉斯伯·雨果是约瑟夫·雨果的第三个儿子。在他出生的1773年,约瑟夫·雨果已经在南锡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约瑟夫·列奥波特一西吉斯伯·雨果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少年。虽然他十五岁就辍学投身行伍,但少年时他投身南锡牧师会神父们门下的经历却使他懂得天文、数学。因此,他不仅能够写出漂亮的军事报告,还能在闲暇之际写诗、写小说,成为军中一个小有名气的秀才。他体魄强健,勇敢过人。有一次战斗中,他跨下的两匹战马都被打死,他也受了伤,但他仍然坚持着完成了任务。正因为如此,在他还只有十九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是莱茵方面军中一个很有名气的上尉军官了。
1793年,雨果上尉以营参谋长的身份,奉命前往旺代镇压朱安党人的叛乱。虽然他和他的好友、营指挥官缪斯卡尔都是1789年革命坚定的拥护者,都认为执行国民公会关于战争的严酷命令责无旁贷,但是,他到底还是一个富有人性的军人,在执行镇压命令的过程中,他还懂得有所节制。这使他在叛乱烈火熊熊燃烧的旺代,取得了宽宏大量的好名声。正因为如此,有一回,当他率领着疲惫不堪的部属行进到一个养畜场,请求主人让他的士兵暂驻片刻时,一个漂亮的布列塔尼少女友好地向他点了点头。P1-3
2004年1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孙建江先生约我写一部向青少年读者介绍雨果的书。当时我正着手写一部长篇小说。应该说,我是有理由推辞的,但我却没有。原因大概有二。一,雨果是我最推崇的一位外国经典作家,他伟大的人格和卓越的学识曾对我的创作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二,这几年曾经多次到大学、中学举办文学讲座。通过讲座我了解到,当代我国青少年对于经典作家的了解。实在还太少了一点。
我觉得出版社出一套介绍古今中外名人传记的丛书,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我辈对于这种从善之举,除了“恭敬不如从命”还能有别的什么选择呢?
从春节放假的头一天起,我就投入到《雨果》的写作中,虽然不敢说“殚精竭虑”,但“不敢偷懒”却是绝不言过其实的。但是由于过去的创作很少涉猎少年读者,而且,我又希望让当代少年朋友能看到不同于程式化的另一种笔触,因此,书中的不足之处定然不少,在此,恳切希望少年朋友和精通少儿题材写作的方家不吝指正。
本书写作中,参阅了不少外国作家的作品。在此再一次向所有参考引用作品的作者、译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黄仁柯
2004年3月一稿
2004年4月二稿
2005年8月三稿
杭州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