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是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古典传奇戏曲名剧。戏剧作家洪昇历经十年创作,三易其稿,“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与《桃花扇》为清初剧坛双璧。全剧共五十出,以李杨爱情故事作为情节线索,结合天宝年间(742-756)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斗争,尤其是“安史之乱”,运用侧笔、暗示、伏线等多种艺术手法,描摹帝妃“逞侈心而穷人欲”,导致朝政败坏、藩镇叛乱,自酿爱情悲剧苦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生殿/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
分类 | |
作者 | (清)洪昇 |
出版社 | 山西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长生殿》是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古典传奇戏曲名剧。戏剧作家洪昇历经十年创作,三易其稿,“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与《桃花扇》为清初剧坛双璧。全剧共五十出,以李杨爱情故事作为情节线索,结合天宝年间(742-756)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斗争,尤其是“安史之乱”,运用侧笔、暗示、伏线等多种艺术手法,描摹帝妃“逞侈心而穷人欲”,导致朝政败坏、藩镇叛乱,自酿爱情悲剧苦果。 内容推荐 本书是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古典传奇戏曲名剧。戏剧以李杨爱情为主线,同安禄山、杨国忠阴谋叛乱误国诸线索相互纠结、“纵横挥斥”,对传统题材有所创造和发展。“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不仅丰富扩大了戏曲所反映的内容,而且如自序中所说,“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 剧作从第二出开始着意渲染“钗盒情缘”,由定情而盟誓,戏曲达到高潮;安史乱起,马嵬惊变,贵妃殒命。后二十五出描写李隆基献饭、哭像、改葬、十梦、寄情,结以仙世重圆。 戏剧在描写爱情趋于“坚贞专一”的同时,对唐明皇耽于淫乐、倦于政事,“驰了朝纲,占了情场”,将国家和百姓陷于苦难的深渊予以鞭挞。对权臣倾轧、官贵害民以无比痛恶,对无辜百姓以深切同情。并以其宏伟的场面、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曲辞、雅致的韵律,三百多年来久演不衰,流播民间,传布人口。 目录 前言 洪升的生平和创作(代序) 剧情梗概及主要人物 自序 例言 第一出 传概 第二出 定情 第三出 贿权 第四出 春睡 第五出 禊游 第六出 傍讶 第七出 幸恩 第八出 献发 第九出 复召 第十出 疑谶 第十一出 闻乐 第十二出 制谱 第十三出 权哄 第十四出 偷曲 第十五出 进果 第十六出 舞盘 第十七出 合围 第十八出 夜怨 第十九出 絮阁 第二十出 侦报 第二十一出 窥浴 第二十二出 密誓 第二十三出 陷关 第二十四出 惊变 第二十五出 埋玉 第二十六出 献饭 第二十七出 冥追 第二十八出 骂贼 第二十九出 闻铃 第三十出 情悔 第三十一出 剿寇 第三十二出 哭像 第三十三出 神诉 第三十四出 刺逆 第三十五出 收京 第三十六出 看袜 第三十七出 尸解 第三十八出 弹词 第三十九出 私祭 第四十出 仙忆 第四十一出 见月 第四十二出 驿备 第四十三出 改葬 第四十四出 怂合 第四十五出 雨梦 第四十六出 觅魂 第四十七出 补恨 第四十八出 寄情 第四十九出 得信 第五十出 重圆 附录 洪昇年表简编 《长生殿》研究主要文献 《长生殿》名言警句 试读章节 本出遵循传奇创作剧中主要人物须先后登场的要求,唐明皇李隆基、贵妃杨玉环依次出场。唐明皇自诩任人不贰,从谏如流,山河一统,太平致治。与杨贵妃“钗盒情缘”,“恩情美满”,盼望着“轻偎低傍”,“地久天长”。杨贵妃“丰姿秀丽”、“绝世无双”,从此后宫三千佳丽宠爱在一身,帝妃“偕老之盟,今夕伊始”,“并翅交飞,牢扣同心结合欢”,愿金钗钿盒“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剧中帝妃爱情专一,造成“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白居易《后宫词》)的局面。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白乐天的《长恨歌》,到宋南戏《马践杨妃》(已佚),元王伯成的诸宫调《天宝遗事》(残本),元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明吴世美的传奇《惊鸿记》、屠龙的《彩毫记》等,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这一传统题材,到洪昇这里经过十馀年的构思创作,三易其稿,直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才最后脱稿。在其初名《沉香亭》(一作《沉香传》),更名《舞霓裳》的基础上,最后取自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句意,正式定名为《长生殿》。剧作家“念情之所锺,在帝王家罕有”,于是“专写钗盒情缘”,以歌颂生死不渝的爱情作为戏剧的基本主题和全剧的主要线索与内容,并在艺术构思上大胆改变发展,成为传世佳作。 帝妃“定情”,是为李隆基、杨玉环爱情故事之开端。尽管是帝妃情缘,而首先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追求爱惰是人们普遍的愿望,李杨也不例外。在唐明皇,他爱怜的是杨玉环的“德性温和,丰姿秀丽”;在杨玉环,她真诚地爱着唐明皇,不仅仅是对无上权力的崇拜和荣华富贵的追慕,其忌妒、争宠本身也包含着爱的成分。 P11 序言 《长生殿》是清初影响巨大的传奇剧本。剧作家洪昇(1645—1704)历经十馀载,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才最后定稿。剧名由初期的《沉香亭》、《舞霓裳》最终定名日《长生殿》。 关于唐明皇、杨贵妃的传说很多。白居易《长恨歌》之后,以它作为创作题材的尚有元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明屠龙的《彩毫记》等。因唐代宫中寝殿日长生殿,华清宫中有长生殿,白乐天《长恨歌》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宋乐史《杨太真外传》有“上命小部音声于长生殿奏新曲”,本剧第二十二出中有“长生殿里盟私订,问今夜有谁折证”而确定了剧名。 洪昇字昉思,号稗畦,一生穷困坎凛,生计窘迫,缺吃少用,竟至“牛衣肿目垂涕痕”的地步,又遭逢“家难”,“被诬遣戍”,但他仍笔耕不辍,狂放不羁,创作甚丰。诗歌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多记游、赠送、感怀之作,抒穷愁潦倒,叹坎坷不遇,也有一些同情百姓疾苦、感慨兴亡的诗章,情感比较真挚。他的戏剧作品较多,有传奇《回文锦》、《回龙院》、《闹高唐》、《长生殿》,杂剧《四婵娟》等九种。《四婵娟》系谢道韫“咏雪”,卫茂漪“簪花”,李易安“斗茗”,管仲姬“画竹”,意在表彰女子才学。 《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当时影响极大,有“南洪北孔”之誉。《长生殿》中的《密誓》、《闻铃》、《情悔》、《弹词》诸韵,曲辞优美,结构严谨,《弹词》尤为激越苍凉、语言爽朗,至今戏剧舞台盛演不衰。全剧历史事实同艺术真实有机结合,完整统一,“凡史家秽事,概削不书”(《自序》)。同时,线索分明,曲律严整,主题明确,形象鲜明,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 此次评注,以康熙稗畦草堂刊本为底本,校以别本,参考了徐朔方先生、俞为民先生的注本。“注释”力求准确信实,征引例证。“短评”尽量简明扼要,把握重心。“前言”和“洪昇年表简编”主要参考了章培恒先生的《洪昇年谱》。特向诸位先生致谢。为方便起见,书后附“洪昇年表简编”、“《长生殿》研究主要文献”、“《长生殿》名言警句”(在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评注中的欠当之处,谨盼方家、师友、同道批评教正。 评注者 2004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稗畦洪先生以诗鸣长安,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尝作《舞霓裳》传奇,尽删太真秽事。岁戊辰,先生重取而更定之,易名曰《长生殿》。一时朱门绮度、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若夫措词协律,精严变化,有未易窥测者。 ——清·徐麟序 余友洪子昉思,工诗,以其馀波填南北曲词,乐人争唱之。近客长安,采摭天宝遗事,编《长生殿》戏本……其词之工,与《西厢》、《琵琶》相掩映矣。 ——请·吴舒凫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