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我1997年3月在“中国预测协会”的讲座录音为基础,整理、修补、扩展而成的。本书是为了使“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能使我们这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现代人,对语言、文字、思维等与现在极为不同的(一般人的概念)古代的“易学”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哲学系统及其世界观、思想、思维方式、方法等的真谛方面,能有一个尽量科学、客观一点的认识。简单地说,就是要帮助读者以最简捷的方法,以最快最准确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易与和谐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张延生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根据我1997年3月在“中国预测协会”的讲座录音为基础,整理、修补、扩展而成的。本书是为了使“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能使我们这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现代人,对语言、文字、思维等与现在极为不同的(一般人的概念)古代的“易学”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哲学系统及其世界观、思想、思维方式、方法等的真谛方面,能有一个尽量科学、客观一点的认识。简单地说,就是要帮助读者以最简捷的方法,以最快最准确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内容推荐 此书用大量的图示分布,解述了“易学”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主要的哲学思想及思维方式,并且重点从“象数易学”、简单的“数理易学”和“唯象科学”中的分布结构角度来介绍、研究、分析了学习“易学”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体系”的最重要的一些结构分布与整体模式及其慨念、性质和应用。从而将把研学者带人一个崭新有趣地学习“易学”及传统文化体系的捷径之中。 目录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哲理体系概说 一、先天八卦结构分布 数字的总体分布 卦爻数的结构分布 “五行”结构分布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生克混合关系 D、生克与序数传递复合关系 二、後天八卦结构分布 数字的总体分布 1、数字的传递规律 2、卦序的结构分布 3、阴阳卦序数的总体分布 4、阴阳卦画的总体分布 5、阴阳卦“含三为一”数的总体分布 6、对面两卦间数的分布 7、对面两卦间阴阳爻个数的分布 “五行”结构分布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生克混合关系 D、生克与序数传递复合关系 三、河图结构分布 河图数的结构分布特点 “五行”结构分布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生克混合关系 D、生克与序数传递复合关系 四、洛书结构分布 洛书数的结构分布特点 “五行”结构分布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生克混合关系 D、生克与序数传递复合关系 洛书各方位上的“五行”关系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生克混合关系 D、生克与序数传递复合关系 五、连山易卦结构分布 连山卦的结构分布特点 1、序数的传递分布 2、阴阳各卦的对应分布 3、对面卦数之和 A、对面卦序数之和 B、对面卦画数之和 C、对面“含三为一”数之和 4、阴阳卦序数各自的总和 A、阳卦序数总和 B、阴卦序数总和 5、阴阳卦画数各自的总和 A、阳卦画数总和 B、阴卦画数总和 6、阴阳卦“含三为一”数各自的总和 A、阳卦“含三为一”数总和 B、阴卦“含三为一”数总和 “五行”结构分布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生克混合关系 D、生克与序数传递复合关系 六、归藏易卦结构分布 归藏卦的结构分布 卦数的结构分布 1、对面两卦之和 A、对面两卦序数之和 D、对面两卦画数之和 C、对面两卦“含三为一”数之和 2、阴、阳卦序数之总和 A、阳卦序数之总和 B、阴卦序数之总和 3、阴、阳卦画数的总和 A、阳卦画数之总和 B、阴卦画数之总和 4、阴、阳卦“含三为一”数之总和 A、阳卦“含三为一”数之总和 B、阴卦“含三为一”数之总和 “五行”结构分布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生克混合关系 D、生克与序数传递复合关系 “元包易”卦的结构分布 1、卦序数的传递规律 2、阴阳各类卦的分布与联系 3、“五行”结构分布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生克混合关系 D、生克与序数传递复合关系 E、“元包卦”的结构分布配“先天数”的合理性 各卦的卦爻、卦数分布 七、孔子八卦结构分布 孔子八卦的结构分布 1、序数的传递分布规律 2、阴阳各类卦的分布特点 3、对面各卦数之和 A、对面两卦序数之和 B、对面两卦画数之和 C、对面两卦“含三为一”数之和 4、阴阳各类卦序数之总和 A、阳卦序数之总和 D、阴卦序数之总和 5、阴阳各类卦画数之和 A、阳卦画数总和 B、阴卦画数总和 6、阴阳各类卦“含三为一”数的总和 A、阳卦“含三为一”数的总和 B、阴卦“含三为一”数的总和 “五行”结构分布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生克混合关系 D、生克与序数传递复合关系 “白阳八卦”的结构分布 八、五行结构分布 五行结构分布的特点 五行管理法与应用 九、“干支”结构分布 天干的结构分布特点 地支的结构分布特点 干支搭配的实际应用 举例说明干支的直接应用 十、“五运六气” “五运”与“六气” 五运 六气 “运”“气”说 “五气”及其特点 东方“风”“木”之气 南方“热”“火”之气 中央“湿”“土”之气 西方“燥”“金”之气 北方“寒”“水”之气 “五气”的一般状态 木运“风”气的一般状态 火运“热”气的一般状态 土运“湿”气的一般状态 金运“燥”气的一般状态 水运“寒”气的一般状态 “平气”状态 木运的平气状态 火运的平气状态 土运的平气状态 金运的平气状态 水运的平气状态 “太过”(过盛)状态 木运太过的年份 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年 火运太过的年份 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年 土运太过的年份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年 金运太过的年份 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年 水运太过的年份 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年 “不及”(不足)状态 木运不及的年份 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年 火运不及的年份 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年 土运不及的年份 己巳、已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年 金运不及的年份 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年 水运不及的年份 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年 “六气”的对应状态 “司天”状态 “少阳”司天状态与治疗方案 寅、申年 “阳明”司天状态与治疗方案 卯、酉年 “太阳”司天状态与治疗方案 辰、戌年 “厥阴”司天状态与治疗方案 巳、亥年 “少阴”司天状态与治疗方案 子、午年 “太阴”司天状态与治疗方案 丑、未年 “在泉”状态 “少阳相火”在泉对应(年份)状态 “阳明燥金”在泉对应(年份)状态 “太阳寒水”在泉对应(年份)状态 “厥阴风木”在泉对应(年份)状态 “少阴君火”在泉对应(年份)状态 “太阴湿土”在泉对应(年份)状态 司天,在泉状态 “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壬辰、壬戌年 戊辰、戊戌年 甲辰、甲戌年 庚辰、庚戌年 丙辰、丙戌年 “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 丁卯、丁酉年 癸卯、癸酉年 己卯、己酉年 乙卯、乙酉年 辛卯、辛酉年 “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 壬寅、壬申年 戊寅、戊申年 甲寅、甲申年 庚寅、庚申年 丙寅、丙申年 “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丁丑、丁未年 癸丑、癸未年 己丑、己未年 乙丑、乙未年 辛丑、辛未年 “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壬子、壬午年 戊子、戊午年 甲子、甲午年 庚子、庚午年 丙子、丙午年 “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丁巳、丁亥年 癸巳、癸亥年 己巳、己亥年 乙巳、乙亥年 辛巳、辛亥年 不同的气份(年份)如何用药 甲子、甲午年 乙丑、乙未年 丙寅、丙申年 丁卯(岁会)、丁酉年 戊辰、戊戌年 己巳、己亥年 庚午、庚子年(二年都是同“天符”年) 辛未、辛丑年(二年都是同“岁会”年) 壬申、壬寅年(二年都是同“天符”年) 癸酉、癸卯年(二年都是同“岁会”年) 甲戌、甲辰年(二年都是同“岁会”又是同“天符”年) 乙亥、乙巳年 丙子(“岁会”)、丙午年 丁丑、丁未年 戊寅、戊申(“天符”)年 己卯、己酉年 庚辰、庚戌年 辛巳、辛亥年 壬午、壬子年 癸未、癸丑年 甲申、甲寅年 乙酉(“太乙天符)、乙卯(“天符”)年 丙戌、丙辰(两年均为“天符”)年 丁亥、丁巳(两年均为“天符”)年 戊子(“天符”)、戊午(“太乙天符”)年 己丑、己未(两者均为“太乙天符”)年 庚寅、庚申年 辛卯、辛酉年 壬辰、壬戌年 癸巳、辛亥(二者均为“同岁会”)年 流行性传染病发病的规律 土疫、土疠 水疫、水疠 金疫、金疠 木疫、木疠 火疫、火疠 十一、“太极图”结构分布 十二、由“外应”所想到的易学思维特点 十三、提问与解答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如果平时经常用“易学”规律注意观察、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那么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都自主不自主地符合了“易学”所表述的规律。然而,在一天的时间里,不同的时辰(时间、时间段)中,这种的场力的传递及过程,都“无时无刻”地存在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它不是固定不变地永远停留在某个位置上,它随着对应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可是,都非常有规律性。也不是说,这些方法总是需要在纸上“批来算去”的,而是这些规律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等一切事物的周围。因此,《易》“系辞”中才会日:“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之道鲜矣。” 看到没有,整个系统(通过前面所举的开会发言的例子)内部运动(顺序发言)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体大局的平衡与稳定(和谐及达到共识)。这是认识、了解和掌握事物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只要事物不符合或不能符合这个发展规律,那么,事物本身就会不稳定和不平衡,进而也就不和谐。如果产生或发生了这些不平衡和不稳定,就应该立即按照“易学”规律去想办法寻找造成这种不稳定和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因素)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然后,再利用“易学”中场之间的平衡理论及关系规律,马上进行调整(调配、协调)。这样做,就有可能使事物从整体上,从新达到平衡及稳定。 相对来说,“后天八卦方位分布”就不如“先天八卦方位分布”稳定。前者是运用了一种“碰撞”性的传递规律,后者是靠其内部的“波动性”特性、共振原理规律(“易学”中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达到整体系统的平衡稳定;“后天八卦方位分布”是靠其内部(场)力的一种“碰撞”(反射、激发、激励)传递,达到整体系统的平衡稳定。 咱们有位学员利用“后天八卦方位分布”这种场(卦)之间的分布规律,在墨西哥的圣路易斯波托西进行过十数次的对大群体人群的治疗实践。其方法是,让患有不同疾病的病人,按易卦的不同分类方法,站在各自应待的相对应的卦(场)区内(“中宫”空出来作为周转区域)。待足15分钟后,同一卦区的人集体走到下一个卦(场)区(按“后天八卦方位分布”内的“禹步法”传递运行规律)。在该卦区待够15分钟,然后,大家各卦区又同时走向各自的下一个卦序区……两个小时(一个时辰)后,8个卦区同时“走”下来,许多人的疾病就有了很明显的治疗效果。跟“气功”所谓的“组场治疗”一样,有许多很显著的治疗效果。 他就是运用“后天八卦方位分布”组成一个“阵(八卦阵)”。在这个“阵”的不同卦位上“待一待”,就有良好的效果。比如:腰痛的、血液水分体液循环不正常的、手脚容易冰凉的、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有问题的等等,开始都待在“坎阵”里。人数呢?按照“坎阵”数的比例,凑齐一定数量的病人。同理,脾胃不好的、有肠胃病或常期腹泻的、肚子里长癌瘤的,肌肉有问题的、容易做梦失眠的、体内湿气重、中气不足的等等,都在“坤阵”里待着。肝有病的、妇科、内分泌不正常的、关节酸、痛的、肝火旺、爱发火、脾气大的、容易躁动的等等,就在“震阵(区)”里待着……吧。直到全部八个“卦阵”都布好了以后,大家同时在各自的“卦阵”中静静地待上15分钟。然后,按照“后天八卦分布序数”的传递规律,我这阵里的人,同时转移到你那个阵中去,你那个阵里的全部人员也同时转移到下一个“序阵”里去……这样同时性轮流运动地转移下去。当一个“时辰”、两个小时过去以后,每个阵中的每个人又都回到了开始时所在的那个“阵”(卦)区。这种布阵治疗的方法,效果是非常好的。大家回去可以试一试。 P27-28 序言 本书是根据我1997年3月在“中国预测协会”的讲座录音为基础,整理、修补、扩展而成的。 整理出版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能使我们这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现代人,对语言、文字、思维等与现在极为不同的(一般人的概念)古代的“易学”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哲学系统及其世界观、思想、思维方式、方法等的真谛方面,能有一个尽量科学、客观一点的认识。藉以改变自古至今某些人们对“易学”科学与传统文化的片面和主观臆想的错误认识。进而促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能建立起一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为洋用,推陈出新”的新的思维方式。使其在古今中外各种思想合理优秀的部分之间,能建立起一个共同且通用的思维方式及模式。从而以最简捷的方法,以最快最准确的思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事物发展变化的大方向,以改变我们当今“眉毛胡子一把抓”,脱离实际、陈旧过时、机械的“绝对时空论”的思维方式及模式。建立起长远、宏观、整体、全面、统一、和谐、相对地看问题的思维模式,跟上以“对应统一规律”概念,而不是孤立绝对地对现代时空变化进行表述且已经过时落後的思维方式的步伐,从而达到促使一切事物能尽量在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的环境状态中,和谐稳定地存在下去的目的。 此书一反传统的“易学”及传统哲学文化讲述与论述的方法。那将必然会给习惯于传统传授及接受“易学”及传统哲学思想方法的某些读者,带来某些从新认识“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麻烦。但是它会给广大“易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学习和研究者,带来便利及实惠。所以,此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学者们,打开一个新的进入“易学”科学领域和传统哲理文化的大门。既而使人们能从真切的“象数易学”和“唯象科学”的角度来领会和掌握“易学”与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真谛。故而此书用大量的图示分布,解述了“易学”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主要的哲学思想及思维方式,并且重点从“象数易学”、简单的“数理易学”和“唯象科学”中的分布结构角度来介绍、研究、分析了学习“易学”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体系”的最重要的一些结构分布与整体模式及其概念、性质和应用。从而将把研学者带入一个崭新有趣地学习“易学”及传统文化体系的捷径之中。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想改变自古以来研学运用“易学”及传统文化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以“内圣外王”的内涵思想,落实到以政治治理为主要思路的做法;为了使“易学”、“易学象数学”及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优秀部分,能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各领域相结合以及相对应,进而促使其构建起现代科学与“易学”及传统文化体系互通的表述模式,使“易学”知识能得心应手地广泛的运用到现代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并自觉地作为我们人类处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主要的主导思想方法之一。 为了能使当今的人们能全面充分地了解和理解“易学”系统及中国传统文化四大哲理系统的规律,本作者尽量根据传统及现代研学“易学”和传统文化的经验及需求,再根据长期大量实践的经验总结,我将“易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的某些概念及某些传统哲理方法,在保持原来意义的基础上,做了适当地修正、延伸和发展。使其更适合且符合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分析、研究和发展的要求。同时,本书还从现代与传统的数理、天地生等领域,粗略地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易学”、“五行”、“干支”四大体系的基础哲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与它们内涵的异同。按易学“求同存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思想,将其共性及共通性的相对平衡、相对稳定性寻求的思想,做了简便地介绍与归纳。 本书中的“五运六气”一章,是在本书中谈及到“干支”文化体系的规律时,发现在讲座过程中的那种概说方法,是很难让广大读者弄明白其方法与规律的。为了将这种几乎被广大的人们所遗忘的优秀方法,能重新使大家认识、了解和掌握这种传统的判定与归纳方式,所以我就专门的列出一个章节来进行较全面细致地分析、论述了“五运六气”的主要内涵与规律。虽然,表面上看“五运六气”好象是只针对中医学中人体疾病地诊治而设作的,实际从《黄帝内经素问》中我们会发现,它是对天地之间的各种形成状态下所对应的年代、季节、气候、状态,以及在这种状态影响下,人、动物、牲畜、家禽、植物、果蔬、农作物、粮食、物类、物种、自然灾害、虫害、天象、气象、季节、“节气”、电磁效应、疾病、药物、食品、针灸、修练、养生等领域出现的各种相对应性规律的一种归纳,由此进一步使我们能了解到“天人地”(称“天地生”会更确切)的“三才”合一表述模式的内涵,以及在“易学”思想指导下发展出来的这种完整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共性、共通性、共融性、连续性、非孤立性、和谐性的优越性。通过这种“大一统”的“统一场”论,无论我们从中发现事物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马上就能联想到其他某些事物在此对应状态下,是一种什麽样的状态与规律。这将使我们的思路与眼界会更加开扩,并尽量能跟得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不至於被互相联系着且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所抛弃。 为了使读者查阅方便,本书在“五运六气”一章的“司天与在泉状态”一节中,专门标注了从1941年到2056年间,各年的对应状态及调治方案。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社会在不断地前进,人们的思想必须要跟上这些发展变化的步伐才行。不管什麽“主义”,都要靠人的实践(言行)来实现(完成);人的言行,要靠头脑中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导;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要靠学习与受教育才能获得,所以,人们学习和受教育的内容是否符合大自然的本源(本质)的规律性,是最重要的。因此我认为,不管什麽“主义”都离不开世界观、方法论的哲学理论与思想的指导。某个具体的科学技术,只能适用於一定的领域、范围和范畴等之内。而学会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学思想,将会在各个领域中,指导我们发明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与产品。从而还可以使我们达到“知变”、“应变”与“适变”的能力与目的。所以,我认为任何的学习,都应该是以着重学习其哲学思想为主才好(才是“大道理”)。 就当今追求“经济全球化”(大量的跨国公司、市场经济及个体利益的维护,按当今的市场法则已无法顺利地进行宏观全球化的经济调整与协调——经济将有可能还会紊乱、衰退和消条下去)、“虚拟的网路”(不知是真是假,可将假的、想像的事物当做真的来做——与上当受骗没多大差别)、炒作的“高新科技”概念(这个所谓的“高科技”思想和方法,可能还没来得及转变成科技产品及得到利润,就被另种科技成果所取代。原来的“高科技”“成果”和股票等,可能一分钱都不值了)、眼前利益为目的、“政治利益的从新整合”、“政治多级化”(这与“经济全球化”的思路又相矛盾)、想靠维护社会上某些少数人有钱人的利益来稳定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等等做法,如果没有一个能在各个领域都能通用的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的思想方法,做为各行各业的主体指导思想,那将是无法解决紊乱的各个领域宏观调整、调控以达到稳定与和谐的目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方法中,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些“大一统”的宏观治理方式方法。故我提倡大家都来学习、掌握这类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的哲学思想。这将会给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自觉、整体、全面调控的效果和利益。 既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教育等各各领域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社会化的支援,而我们每一个人也越来越离不开社会性的服务,那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化意识,即为国、为公、为民、为他人、为人类的整体、大局、全面的思想,应该做为每个国家、民族、政党或个人的基础思想。我国既然是要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那麽这种比“资本主义”社会化要求还要社会化的意识,就应该做为我们国家、政党及民众的国策意识。今後,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与条件下,都应做为我们持续教育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思想环节——无时无刻毫不放松。如此看来,孙中山先生开辟的“天下为公”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思想,应做为各执政者及其国民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易学”思想一贯的核心内涵之一。 本书主要是对“易学”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哲理文化体系思想地传播,做了初步的尝试。其目标主要是针对那些喜研者而言。不完整、不完善、不全面的可能性肯定会有的,望广大读者给以建设性的斧正。 在此,我对出版社的同志及费寝忘食整理讲课录音带和书稿的靳少敏女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