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后,王尔德的喜剧仍然逗的我们哄堂大笑,他的妙语名言仍然令人会心微笑。王尔德的一生,有过因杰出的才华而众星拱月般的荣耀,也有过因放浪不羁、声名狼藉而坠入万劫不复的精神地狱的悲惨。本书根据他一生所写的书信的精华,展现这为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作家的思想艺术观和生活的点点滴滴,重游这位爱尔兰奇才的真幻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奥斯卡·王尔德自传(插图珍藏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英)王尔德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年之后,王尔德的喜剧仍然逗的我们哄堂大笑,他的妙语名言仍然令人会心微笑。王尔德的一生,有过因杰出的才华而众星拱月般的荣耀,也有过因放浪不羁、声名狼藉而坠入万劫不复的精神地狱的悲惨。本书根据他一生所写的书信的精华,展现这为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作家的思想艺术观和生活的点点滴滴,重游这位爱尔兰奇才的真幻世界。 内容推荐 作为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的一生,有过因杰出的才华而众星拱月般的荣耀,也有过因放浪不羁、声名狼藉而坠入万劫不复的精神地狱的悲惨。快乐时他是一只在天地间自由地吃取快乐之果的无忧鸟,放浪时他是向地狱最深处潜去以攫取恶名的撒旦,悲哀时则是终日以泪洗面、痛心疾首的圣徒……王尔德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同一体,解剖这个复杂的矛盾同一体,对我们了解一个天才的人格,了解这个天才所处时代的“人格”,都是意味深长的。 目录 第一章 百合初绽 第二章 美国飘香 第三章 快乐的天堂鸟 第四章 悲剧的序曲 第五章 审判 第六章 入狱 第七章 流亡 第八章 百合凋谢 附录 王尔德生平传略 后记/375 试读章节 亲爱的诺曼.我是从这块大陆的最深处给你送去我的爱和祝福的,谢谢你让我很开心的来信。但是,亲爱的伙伴,如果你坚持以这种骑士般的精神为这个横遭辱骂的年轻人辩护的话.那你的头发会因之失去金色的光泽.你的玫瑰似的脸颊会因之失去其色泽。你太勇敢,太善良了!当然,在这场战争中获胜的将是我,我丝毫不想自己会输。我到此地的巡回演讲是大获全胜的。我在火车上待了4天:先是看到贫瘠、荒凉的灰蒙蒙的大草原,像海边的废地一样暗淡无光:上面不时走过一群群欢快的红羚羊和慢吞吞、沉重地踏着步的野牛群。像蚊子一样在高空中尖叫着的秃鹫在积雪覆盖的内华达山脉上空翱翔:山顶像闪亮的银盾一样在我们称做天空的苍穹里闪耀。就这样,经过4天的旅行,我从寒冷的冬天走到了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的这里。这儿到处是开着花、挂着果的橙树林,到处是绿地和紫山,整个儿是个意大利,只是没有意大利的艺术而已。 有4000个人在“车站”等着看我,还有一辆敞篷马车,四匹马。这些可爱的人是我在旧金山演讲时最文明的观众。今晚我在这儿还要作一次演讲,下周还有两次——你看,我确实很受欢迎——受有教养人的欢迎。铁路部门给我提供了一列专列和一辆私人汽车,以便于我到洛杉矶海岸。这儿就像那不勒斯,我满心欢喜。我要在加利福尼亚演讲3周,然后去堪萨斯,再往后去哪里我还没决定。 《每日消息》上登出的这些卑鄙、说谎的电报是阿奇巴尔德·福布斯拍发的。他在这个季节的演讲中大败而归,因而嫉恨于我。他是个懦夫和傻瓜。没有什么电报能杀死或毁灭人身上的任何东西。P32 序言 德的天堂与地狱 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1854年10月16日生于都柏林,父亲是当地的名医,母亲是才女,出版了不少诗集和散文集。 1871年,17岁的王尔德赢得一笔奖金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雄心勃勃而又自负自恃的王尔德在这里因古典课程出色而得到了很多奖励,其中包括一次学术基金和一枚伯克利金质奖童。 1874年,王尔德进入牛津大学的马格丹伦学院,并在第一次文学士学位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从而成为牛津大学的半津贴学生,即在大学四年中他每年可得到95英镑的津贴。 牛津大学时期是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和生活观的形成时期,他对装饰艺术、服装艺术的兴趣,也是在这期间形成的。他把自己在牛津大学的小居室装饰得也像周围的环境一样美:房间墙上涂满了美丽的色彩,台子上和书架上放满了古玩;而他自己呢,则常常穿一身天鹅绒的衣服,宽领汗衫,倒折领口,打一条异样的领带,手里拿一朵向日葵或百合花,笃笃而行。 1881年,王尔德把自己在牛津大学和出校后所做的诗结集出版,诗集一出,轰动文坛,毁誉纷至沓来,而他自此却一跃成为唯美派的青年诗人,成为上流社会的时髦人物。 1881年4月23日,伦敦首演喜剧《佩心丝》,戏中的一个角色名为“肉欲诗人”,人们普遍认为就是影射王尔德的。这出戏同年9月准备在纽约上演。导演商业眼光犀利,认为可敬的王尔德先生此时若能到纽约亮相,一定会大大提高戏的卖座率,于是殷勤邀请王尔德赴美演讲。王尔德于是就以大英帝国的艺术家身份,去那个艺术荒原的国度传播他的美与艺术了。 然而,这位美的使者在美国收到的不仅有鲜花和掌声,还有尖利刺人的荆棘,美国的一些报刊登载文章对他大肆攻击、谩骂。王尔德却数数手里的钞票,挥挥手,作别“野蛮的”的美国。 1884年5月29日,王尔德与一位漂亮、温柔的姑娘举行了婚礼,王尔德得到了一笔可观的嫁妆。最初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的,还生了两个孩子。王尔德似乎很满足。 80年代后期是王尔德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仍还有木偶戏讽刺他,有漫画丑化他,但他已是一个鼎鼎大名的诗人、作家、社交界的名流了。他尝试过各种文学形式:小说、短篇故事、柏拉图式的对话、格言警句、剧本,并在每一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王尔德靠自己的剧本和小说每年可得到8000英镑的收入,这笔收入足以让他实现任何野心勃勃的计划。然而,王尔德没钱时有野心,而现在有钱了,他却没什么野心了,只是如流水般把钱花在一个苏格兰侯爵夫人的小儿子阿弗雷德·道格拉斯身上,而他报答王尔德的,则是先把王尔德推向法庭,并进而送他到监狱做了两年苦役。 1895年的春天。 这个春天的这场审判,实际上也是文学天才与世俗世界的一次较量,是娇弱的百合花与暴风雨的搏斗,是向日葵与仙人掌的搏斗。 王尔德与阿弗雷德·道格拉斯相识于1891年夏。王尔德当时38岁,已是著名作家,道格拉斯才22岁,擅长写十四行诗。王尔德的关心和喜爱让道格拉斯非常高兴,而王尔德则不停地邀请道格拉斯与自己一起吃午餐、晚餐,给他写信、便条,发电报;他也常常送礼物给道格拉斯,还为他写了一首十四行诗。他们几乎形影不离,同吃同住同游。 1894年初,道格拉斯的父亲昆斯伯里侯爵听到了各种关于王尔德与道格拉斯的传言,侯爵认为王尔德很可能是位同性恋者,就要求自己的儿子终止与王尔德的关系,道格拉斯断然拒绝,在回复电报中反唇相讥:“你是一位多么可笑的小男人!” 侯爵恼羞成怒,1895年2月18日,在阿尔玛特俱乐部,昆斯伯里侯爵让看门人转交给王尔德一张卡片,卡片上写: “给鸡奸者奥斯卡·王尔德。”两周后,王尔德来到俱乐部,看门人转告了昆斯伯里侯爵的口信并将卡片交给了王尔德。王尔德怒不可遏,第二天,他找到律师。 3月1日,王尔德得到了昆斯伯里侯爵的逮捕证,3月3日,昆斯伯里被捕,并以诽谤罪被起诉。王尔德却与道格拉斯一起到法国南部旅行去了。大约在开庭前一周左右才回到伦敦,他拒绝了朋友劝他出国的请求,决心将侯爵一举送进监狱。 1895年4月3日,王尔德控昆斯伯里侯爵诽谤案开庭审理。王尔德在接受讯问时,竭力要用无礼的回答使严肃的法律程序显得可笑。他调侃,打趣,讽刺,似乎浑然忘了这是在法庭,而不是在酒吧和咖啡馆。然而,当昆斯伯里侯爵的辩护律师要求传唤一系列与王尔德有性联系的年轻人出庭时,法庭的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王尔德的律师意识到自己的当事人处于非常严重的危险境地,于是要求王尔德同意撤诉。王尔德同意了,昆斯伯里侯爵被无罪释放。而王尔德本人则以“有伤风化罪”被逮捕。 1895年4月26日一5月1日,王尔德案第一次开审,陪审团意见分歧,决定重新审理。5月7日,王尔德交了保证金后获释。 5月20—25日,王尔德案第二次开庭审理,最后判决王尔德有罪,服苦役两年。 就这样,王尔德眼看着自己一步步从快乐的天堂堕入悲哀的深渊。 王尔德说过:“我的一生有两大关键,一是父亲把我送进牛津大学,一是社会把我送进监狱。” 牛津大学培养了他唯美的人生观、艺术观,监狱则改变了他的人生观。 对王尔德来说,两年牢狱生活无异于一场漫长的噩梦,犹如“在地狱中过的一夜”。以唯美派的使者自居,以富于教养而自傲的王尔德,曾像一只沉溺于社会各种享乐之中的极乐鸟的王尔德,这次却要每天把粗麻分细(监狱惩罚犯人的一种手段),成了再也张不开翅膀、连最低贱的果子都吃不到的悲哀的化身了。 对王尔德来说,监狱不是新生活的开始,更不是请求社会宽恕的忏悔之所,监狱只是诗人被生活完全抛弃的见证。原先的叛逆者如今变成了在悲哀的泥淖中挣扎的绝望者。完全孤独的王尔德渴望重新确立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而能让他建立这种联系的只有悲哀。悲哀带给他生命艺术上又一次认识的飞跃,成为他把握生命的新的极端方式。悲哀成就了他作为“人”的价值。他认为,人生的重大意义就隐藏在悲哀之中,人们可以因为悲哀而感到一种快乐,于是,他高唱“悲哀地享乐”。 入狱前,他认为艺术支配人生,艺术是离开自然与人生的,是超脱自然与人生的,即“艺术不是人生的镜子,而人生却是艺术的镜子”, “人生是艺术之敌”,但在狱中,他却说人生即艺术,艺术即人生了。 两年监狱生活对王尔德精神和肉体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出狱后的王尔德就是戴着一副悲哀的画像,身无分文,流浪到法国,至死都没再回英国。 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在巴黎一家旅馆去世,陪伴他的只有两个朋友和旅馆老板。他先是被葬在临时租用的墓地中,直到1909年遗体才被正式移往巴黎的拉雪兹公墓。 作为英国19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的一生,有过因杰出的才华而众星拱月般的荣耀,也有过因放浪不羁、声名狼藉而坠入万劫不复的精神地狱的悲惨。快乐时他是一只在天地间自由地吃取快乐之果的无忧鸟,放浪时他是向地狱最深处潜去以攫取恶名的撒旦,悲哀时则是终日以泪洗面、痛心疾首的圣徒……王尔德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同一体,解剖这个复杂的矛盾同一体,对我们了解一个天才的人格,了解这个天才所处时代的“人格”,都是意味深长而又艰难的工作。 译 者 2004年12月于上海 后记 本书名为王尔德自传.实际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自传.而是根据他一生所写的书信的精华.按照时间顺序加以编排注释而成的“自传”。这些信涉及王尔德的思想艺术观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信.读者可以对王尔德一生生活和思想的发展轨迹有相对全面的了解。 本书的章节,是按照王尔德生平的几个关键阶段分的。包括其唯美主义的形成阶段,美国演讲,伦敦、巴黎的快乐时光,结识阿弗雷德·道格拉斯后的生活,控诉昆斯伯里侯爵和被控诉,狱中生活与反思,出狱后的流亡生活,和病逝前的困窘,每一部分都精选能体现王尔德生活轨迹和艺术活动的书信.并尽量补充比较详细的注释,以求将王尔德的一生通过这些书信构成一个相对系统的整体。为在形式上也更像一本自传。特为每封信加了一个小标题。 是否恰当,尚待评说。 王尔德最喜欢两种花:百合花与向日葵。所以就以“百合初绽”和“百合凋谢”概括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一生。 “就像一切宣判是死亡的宣判一样.所有的审判也就是对生命的审判。我已经被审判过3次了,第一次是被捕,第二次是被关在拘留所里。第三次是在监狱里度过两年。社会上没有我的位置,也没有给我留下位置,但自然的甘霖既降到正当的地方也降到不正当的地方,总可以给我一个隐藏的洞穴吧!总有我可以在她的静谧中哭泣而不被打扰的幽谷吧:她会在夜里挂满星星.使我在暗夜里行走而不会跌跤,她会把风吹到我的脚印上,使得没有人能追踪而至伤害我,她会在洪流中把我洗净.用苦药使我健全。” (1897年l一3月致阿弗雷德·道格拉斯的长信) 当唯美主义的王尔德在监狱中以泪洗面的时候。他终于领悟到了自己的人生所求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安静地哭泣的幽谷!希望王尔德已经找到了这样一个幽谷,陪伴他的只有百合花与向日葵,当然,很可能仍有那个让他爱恨交织的阿弗雷德·道格拉斯! 与团结出版社的张阳女士的合作总是愉快的.其选题的独特、工作效率之高,都一直为人注目。这次能再蒙她信任,让我编译这本王尔德传,实在是非常感激的。但愿我完成的工作,不会辜负她的殷殷厚望。 翻译中的错误,还请热心读者指出,当认真改正。 译者,2004年12月于同济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