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学理论与历史(共3册)(精)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赵敦华//陈志尚//李中华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学是21世纪的新兴学科,但是之前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没有把人学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卡恩在《人学导论:关于人的整体的研究》一书中列举了14门与人学有关的学科,并说,人学本身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和专业 ,因为它具有相对于其他任何专业和学科的中立性和普遍性。故此,本丛书试图从东西方的不同角度全面考量人学,以使读者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所启发。本书也可供人学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

目录

人学原理卷

序一/1

序二/1

第一编 人的存在论/1

第二编 人的本质论/85

第三编 人的发展论/339

后记/547

西方人学观念史卷

前言/1

第一编 人学的童年/1

第二编 多元化的人学新篇章/127

第三编 挑战与转型/281

结束语 人的消解/491

主要参考文献/505

中国人学思想史卷

前言/1

导论/1

第一编 中国人学思想的产生与形成/1

第二编 中国人学思想的拓展与流变/209

第三编 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复兴与高涨/427

后记/592

试读章节

人学的未来

面对人学的危机,一些人疑惑:人学还有必要存在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不管人类的未来如何,也不管人类未来进化成的生物与现在的人类有多大程度的共同之处,但是,只要他们能够提出——如果他们比人类更高级的话,也必定会提出: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的命运如何?他们就一定会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反思自身的形象,设想出一个接着一个的关于自身的观念。这是一个未来的必然性。

未来的另一个必然性是,未来人类(或人类未来进化成的高级生物)反思自身的观念必定会回到现存的人自身的观念。这是普特南通过“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向我们证明的一个道理:即使把人变成宇宙间一台超级计算机,只要这个东西反思自身,一旦它提出了“我是谁”的问题,它就不再是一架机器,而又变回成人。

从未来的这两个必然性,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必然的结论,人学不会消亡,“人”是消解不了的。后现代主义者试图消解历史上一个个关于人自身的观念,但他们消解不了“人的问题”。这就是人学的未来,“人”的观念史还要继续写下去。但是,我们这本书叙述的“人”的故事到此就打住了。让后人把这个故事接着讲下去吧!

  P504

序言

人类认识史告诉我们,每一门科学的诞生都有一个过程。首先出现的是关于某一科学对象的零散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同其他多门科学的知识混在一起,而且这些知识瑕瑜互见,真伪难分。其次出现的是具有一定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即出现了关于某一科学对象的理论,但这些理论还缺乏足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当关于某一科学对象的真实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时,这门科学就诞生了,当然,所谓真实性或真理性、完整性都是相对的,都是一些过程;而且一门科学诞生以后,它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发展而经历或大或小的变化,永无止境。作为一门科学的人学可以说正处于方生未生之间。

人学的对象就是人,这个对象应该说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奇怪,思想家们从古至今不知发表了多少关于人的观点和理论,作为科学的人学却一直没有诞生,这可能是由于人自己研究自己时,自我意识太强,难于坚持客观的态度,所谓“当局者迷”。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社会科学和精神科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指导,马克思本人也发表了丰富的人学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学。中国理论界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自觉地把人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建设。20多年来,人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除了大量关于人学的论文和专著之外,也出版了几本表述人学的科学体系和人学思想史的专著,这些专著都是建立科学的人学的尝试,但像我们这套书那样把人学理论和人学史结合起来编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是建构人学的科学体系的一次新的尝试。

我们在研究人学的科学体系的过程中深感人学的科学体系的建构与人学史的关系十分密切,人学的大量内容要从人学史中摄取,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如何也要参考人学史中的论述。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学史就是人学的科学体系萌芽、发育、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能把人学的理论和历史结合起来,形成一套书,也许能使人学科学的成熟性大大提高一步,并为高校的人学课程提供一套较完整的参考教材。这种想法得到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人学理论与历史》于1997年作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立项。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大力支持,提供了出版资助。经过陈志尚、赵敦华、李中华三位主编和其他撰稿人员的辛勤努力,今天,《人学理论与历史》终以《人学原理》《西方人学观念史》《中国人学思想史》这三本书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者眼前。

设想与设想的实现总是有距离的,这三本书并不能完整地体现人学的理论与历史。人学的历史应包括全世界各国的人学思想史,至少东方和西方的人学思想史。但我们在东方只讲了中国,在西方只讲了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欧,尤其是没有关于马克思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学思想的介绍与研究,这更是一个不小的缺陷。至于这三本书所展示的内容是否已臻完整、严密、成熟,仍然是可以商榷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三本书的出版总是一种新的尝试,这不仅表现在这种设计上,而且表现在每一本书的内容也各有其特色。每位主编对此均有所说明,我在这里就不多饶舌了。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人学研究的爱好者和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这套书的写作和出版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文放同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王新华同志,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主任张兆民同志,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社科中心岳民英同志以及其他同志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我谨代表编委会和全体作者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的支持和指导,这套书是难以出版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