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中国晚清史上争议最大、谜案最多、评价最难的一个赫赫有名的世界级历史人物。慈禧太后的一生是和晚清社会相始终的。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近代的一些随笔札记及野史稗乘,对慈禧其人其事有种种耸人听闻、离奇古怪的说法。慈禧的身上便笼罩了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诸如:慈禧是内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肃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慈禧是如何取得咸丰帝宠幸的?慈禧是如何成功地发动宫廷政变的?慈禧是怎样逼死嘉顺皇后的?慈禧是如何连斩两大臣的?是慈禧毒死了慈安吗?慈禧是如何巧斗奕沂的?慈禧与李莲英有染吗?慈禧是怎样杀死珍妃的?慈禧害死了光绪帝吗?……本书一部最接近慈禧生活的信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揭开笼罩在慈禧身上的难解之谜。
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谜案,大体上有10大谜案:
第一是慈禧的身世之谜(慈禧到底是内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肃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
第二是慈禧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之谜(她是怎样从第5级的贵人升为第2级的贵妃的)
第三是慈禧成功地发动辛酉政变之谜
第四是慈禧的儿媳阿鲁特氏皇后的死亡之谜
第五是慈禧和太监安得海的关系之谜
第六是慈安太后的死亡之谜
第七是慈禧和她的小叔子恭亲王奕的关系之谜
第八是慈禧的儿媳珍妃的死亡之谜
第九是慈禧与太监李莲英的关系之谜
第十是慈禧的侄儿光绪帝的死亡之谜
这些谜案,有的被当成定论,相沿成习,广为流传;
有的戏说慈嬉,把某些情节编得神乎其神,其实,关
于慈嬉太后的许多传闻都不是信史。
本书配图200余幅,企望图文并茂,以壮观瞻。
本书力图写成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慈禧太后。
这之后,慈禧就静下心来看奏折了。看奏折是在储秀官东稍间,也叫静室。慈禧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加之绝顶聪明,记忆力又非常好,因此,她能够看懂文言文的奏折,而且能够很快地抓住奏折所论述的主旨。
慈禧在奏折上不作批示,也不画圈。她有自己的特殊方法,就是在奏折上用拇指的指甲画道。有的画竖道,有的画叉子,有的打钩子。军机处的章京都明白是什么意思。看完奏折,太监崔玉贵以最快的速度将奏折送到军机处,由军机大臣处理。一天的公事就办完了。军机处在养心殿南墙外,紧靠内廷。
这时要进午膳了。
皇太后、皇帝吃饭叫“用膳”,开饭叫“传膳”。皇后以下叫用饭,一律不叫“用膳”。慈禧用膳,中餐和晚餐在储秀宫之南体和殿的东两间内。用膳期间,慈禧身旁垂手站立着四个体面的太监,负保护与监督之责。另外有一个老太临侍立一旁,专门负责给慈禧布菜。菜摆齐了,侍膳的老太监喊一声“膳齐”,才请慈禧入座。这时慈禧用眼睛看哪个菜,侍膳的老太监就把这个菜往慈禧眼前挪,用羹匙将菜舀进布菜碟里。慈禧吃后如果说了一句“这个菜还不错”,就再用匙舀一次。到此为止,老太监就将这个菜往后撤,不能再舀第三次。如果舀了第三次,站在旁边的四个太监中为首的就喊一声:“撤!”这个菜就十天半个月不露面了。这四个太监是执行家法的。祖宗的家法,吃菜不许过三匙。慈禧是服从家法的。侍膳的老太监很懂规矩,从来不舀第三次。这样做,是防止坏人探知慈禧喜欢吃什么,下毒暗害。这是老祖宗立下的规矩。
慈禧的午膳要摆上120样菜,外带时鲜。吃剩下的菜,慈禧将它们赏赐给王公、大臣、皇后、妃子、格格等。军机大臣王文韶在日记中记道:“(慈禧)赏元宵二百枚、腌白菜四棵、碗菜十二色、点心四种,时已掌灯矣。”这里既有时鲜菜,也有慈禧吃剩的菜。碗菜十二色、点心四种,就是慈禧吃剩的菜。能得到慈禧这个赏赐是莫大的荣耀。
慈禧的私厨叫西膳房。因慈禧曾住在内廷西六官的长春官,故宫内习称西太后,又叫西圣,其御膳房便称西膳房。西膳房养有名震京华的高级厨师,能做点心400余种,菜品4000多种。
慈禧爱吃的主食、小吃、菜肴主要有以下几种:
·小窝头。用细箩筛的玉米面、小米面、糜子面,加上豆粉、栗子粉和成面,然后分料加工。一种加白糖桂花,一种加红糖,一种加枣和其他果料。蒸熟食用,甜美可口。
·饭卷子。把米饭和白面混合,用热水和面,然后蒸熟。种类很多,有陈米饭卷子,籼米饭卷子、粳米饭卷子。分甜咸两种,咸的加花椒盐、五香椒盐粉;甜的有枣泥、豆沙、白糖加桃仁,或加松子仁、核桃仁等。
·菜包鸽松。把麻豆腐(凉粉渣,绿豆所制)用羊油、黄酱炒熟,然后把各种炒成碎末的菜和炒熟的麻豆腐拌在饭里,再用洗净的白菜心的菜叶把拌好的料包好,连菜叶一起吃。
·和尚跳墙。把酥造肉和剥皮的熟鸡蛋四枚放在一起上屉蒸熟。由于鸡蛋光滑,一半露在肉外,有些像秃头。慈禧便赏给这个菜一个别名,叫“和尚跳墙”。
慈禧用膳每天有固定的时间,一般早膳7点,中膳10点半,晚膳下午5点。午后的加餐约在2点,晚上的加餐约在7点。
午膳过后,慈禧照例要散步。散步回来,就午睡了。午前ll点至午后1点是午睡的时间。太后、皇帝、皇后、嫔妃、格格都要睡午觉,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铁打不动。为的是得天地阴阳之正气。慈禧是每天必午睡的。
午后是慈禧自由活动的时间。有时练书法,画国画;有时读小说,听评书;有时观二黄,品昆曲;有时乘画船,游西苑。慈禧的业余生活很丰富。 晚上,慈禧要洗脚,天天洗。慈禧洗脚主要是为保养。洗脚水十分讲究。三伏天,天气热,就用杭菊花水煮沸后晾温了洗,可以清眩明目,两腋生风;三九天,天气冷,就用木瓜汤洗,可以活血暖体,全身柔和。洗脚盆是木胎卷边银盆。木胎不易散热,卷边便于放脚,银盆可以防毒。有两个宫女侍候慈禧洗脚,洗脚后要进行脚部按摩,并定期修剪脚指甲。慈禧很早以前就进行足疗了。慈禧洗完脚,就要洗澡了。洗澡大体是在晚膳后1个多小时,在官¨上锁之前。慈禧很爱洗澡。夏天天热,天天洗。冬天天冷,隔一两天洗一次。洗澡由四个训练有素的宫女侍候。洗澡时慈禧坐在一个特制的矮椅子上。用的是两个银澡盆。慈禧与其说是洗澡,不如说是擦澡。洗一次澡,大约用100条毛巾。25条一叠,四叠像小山似的摆在那里。每条上都有用黄丝线绣的金龙,一叠是一种姿势,有矫首的,有回头望月的,有戏珠的,有喷水的。四个宫女一起干活,第一遍先擦慈禧的上身,然后涂香皂,用的是官里御制的玫瑰香皂。把香皂涂满了毛巾后,四个人一齐动起手来。擦完一条扔下一条,再取再擦。澡盆里的水随用随换,永远保持干净。全部洗完,需要100条毛巾,用过后的毛巾旧同新的一般。
慈禧的睡眠很好,一沾枕头就睡着了,一觉到天亮。
储秀宫官门上锁的时间是晚8点。晚8点一过,就严格禁止出入。……P6-8
慈禧太后是中国晚清史上争议最大、谜案最多、评价最难的一个赫赫有名的世界级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生于北京,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病逝,活了74岁。慈禧太后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立过同治帝载淳(6岁)、光绪帝载活(4岁)、宣统帝溥仪(3岁)三个小皇帝。
在同治、光绪两朝,她曾三次垂帘听政。第一次垂帘是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十二年(1873),计13年;第二次垂帘是同治十三年(1874)至光绪十五年(1889),计15年;第三次垂帘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计10年。她垂帘听政总共38年的时间。另外10年,她虽然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仍然隐控朝政。重大问题的决策,仍要由她作出,是不出面的听政。
慈禧太后统治中国48年,近半个世纪。
慈禧太后所面临的是中国几千年未遇到的大变局。她所处的是列强环伺、威逼蚕食中国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走向世界的时代。她所经历的晚清社会,已开始迈向中国近代史。她亲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13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蹂躏京华,疯狂焚毁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肆抢掠北京城。慈禧太后都是亲身经历的。
慈禧太后的一生做过十件大事:
第一件,成功发动辛酉政变,实现垂帘听政;
第二件,残酷摧毁太平天国,苟延清廷统治;
第三件,坚定支持洋务运动,引进西方事物;
第四件,适时终止圆明工程,抑制个人私欲;
第五件,及时签订中法和约,结束中法战争;
第六件,一味强调六甸大寿,贻误中13战争;
第七件,血腥镇压戊戌变法,扼杀维新运动;
第八件.错误宣战西方列强,导致悲惨结局; 第九件,被迫实行清末新政,进行初步改革;
第十件,积极实施出国考察,宣示预备立宪。
这十件大事中,有正面的,也有灸面的。其中,发动辛酉政变,支持
洋务运动,终止圆明工程,结束中法战争,实行清末新政和宣示预备立宪,应该是正面的。其余的,摧毁太平天国,专注六旬大寿,镇压戊戌变法和宣战西方列强,都是负面的。
就性质讲,摧毁太平天国和镇压戊戌变法是慈禧阻碍历史前进的罪恶行径。
慈溥一生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整寿逢甲不利。慈禧40大寿以后,逢甲年都遇到了战争。慈禧40大寿是1874年,为甲戌年,遭逢中日台湾战争;慈禧50大寿是1 884年,为甲申年,遭逢中法越南战争;慈禧60大寿是1894年,为甲午年,遭逢中日甲午战争;慈禧70大寿是1904年,为甲辰年,遭逢日俄甲辰战争。
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谜案,大体上有十大谜案。
第一个谜案是慈禧的身世之谜(慈禧到底是内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肃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
第二个谜案是慈禧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之谜(她是怎样从第五级的贵人升为第二级的贵妃的);
第三个谜案是慈禧成功地发动辛酉政变之谜;
第四个谜案是慈禧的儿媳阿鲁特氏皇后的死亡之谜;
第五个谜案是慈禧和太监安得海的关系之谜; 第六个谜案是慈安太后的死亡之谜;
第七个谜案是慈禧和她的小叔子恭亲王奕沂的关系之谜;
第八个谜案是慈禧的儿媳珍妃的死亡之谜;
第九个谜案是慈禧与太监李莲英的关系之谜;
第十个谜案是慈禧的侄儿光绪帝的死亡之谜。
总之,概括地说,这十件谜案是慈禧太后和一个亲王、二个太监、三个后妃的关系之谜。也可以说,是一个女人(慈禧太后那拉氏)与一个男人(恭亲王奕沂)、二个阉人(太监安得海和李莲英)、三个女人(皇后阿鲁特氏、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和珍妃他他拉氏)之间的故事之谜。
慈禧的简历。
·第一,18岁进入宫廷。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来改隶镶黄旗。北京人。曾祖父吉郎阿任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相当于今天的副局长),祖父景瑞任正五品的刑部郎中(正局长),父亲惠征任正四品的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略高于正局长)。他们担任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局级干部,也算是中高级官员了。慈禧的前三代是清朝的官员,家庭生活很优越。慈禧出生在三代为官的满族官宦家庭中,可以说,她是一位官宦家庭中养尊处优的小姐。
成丰元年(1851),那拉氏已是17岁的大姑娘了,出落得俊美可爱,娇媚迷人。恰在这一年,皇太后为咸丰帝挑选秀女。经层层筛选,她被选中了。同时被选中的还有后来成为皇后的钮祜禄氏。钮祜禄氏此时15岁,被选为嫔,比那拉氏高一级。那拉氏为贵人。
成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 1日),那拉氏被封为兰贵人。五月初九日(6月26日),18岁的那拉氏正式入官,住在长春官。咸丰四年(1854),晋封懿嫔。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生皇子载淳,晋封懿妃。咸丰七年(1857)正月,晋封懿贵妃。此时的那拉氏才23岁。
·第二,27岁垂帘听政。咸丰十年(1860)六月英法联军侵犯天津,进逼北京。八月七日,成丰帝携带后妃逃往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死。6岁的载淳即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尊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不久,又加上徽号,称钮祜禄氏为慈安太后,称那拉氏为慈禧太后。因慈安居于北京皇宫东六官的钟粹宫,慈禧居于西六官的长春官,所以俗称慈安太后为东太后,慈禧太后为西太后。光绪帝称慈禧太后为“皇爸爸”。后妃及宫人称慈禧太后为“老祖宗”、“老佛爷”。 咸丰帝临死时,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肃顺等八大臣为顾命大臣。但是,八大臣刚愎自用,大权独揽,排斥两官太后和小皇帝载淳。两官太后,主要是慈禧,同恭亲王奕沂等联合起来,发动了辛酉政变,实现了两官太后的垂帘听政。
此后,慈禧依靠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残酷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第三,41岁二次垂帘。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 873年2月23日),同治帝举行亲政大典。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死,亲政近二年时间。同治帝死,慈禧指定4岁的载沿即位,是谓光绪帝。两宫太后第二次垂帘。载沿是醇亲王奕?的儿子。醇亲王奕?是咸丰帝的七弟,他的妻子是慈禧的妹妹叶赫那拉氏。就是说,慈禧是光绪帝的伯母兼大姨。光绪帝是慈禧的侄儿兼外甥。
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1881年4月7日),45岁的慈安突然病逝。慈禧皇权独控,成为名副其实的太上女皇。
·第四,55岁撤帘归政。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由慈禧作主,将自己的胞弟副都统桂祥之女指定为光绪的皇后,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同时入选,封瑾嫔、珍嫔。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大婚礼成。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三日(1889年3月4日),慈禧撤帘归政,光绪帝举行亲政大典。 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初十日,是慈禧的60岁生日,准备在颐和园大规模地进行庆祝。光绪二十年五月,中日战争爆发。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非常生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即是说:“诠谁我一时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辈子不痛快!,,后来,在旅顺、大连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宁寿宫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
·第五,64岁三次垂帘。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维新。慈禧最初是不反对变法的。但当变法触及后党集团的利益时,慈禧便发动了政变,血腥地镇压了戊戌变法。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1898年9月2 1日),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谕旨,实行“训政”,实则是第三次垂帘。
此后,慈禧利用义和团进攻列强,给列强侵略中国以口实。
慈禧出逃西安,以后回銮北京,被迫实行新政。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慈禧病逝。
可以说,慈禧太后的一生是和晚清社会相始终的。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近代的一些随笔札记及野史稗乘,对慈禧其人其事有种种耸人听闻、离奇古怪的说法。慈禧的身上便笼罩了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诸如:慈禧是内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肃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慈禧是如何取得咸丰帝宠幸的?慈禧是如何成功地发动宫廷政变的?慈禧是怎样逼死嘉顺皇后的?慈禧是如何连斩两大臣的?是慈禧毒死了慈安吗?慈禧是如何巧斗奕沂的?慈禧与李莲英有染吗?慈禧是怎样杀死珍妃的?慈禧害死了光绪帝吗?
这些谜案,有的被当成定论,经文学家巧笔虚构,编成小说、戏剧及影视,广为流传,遂相沿成习,以至真伪莫辨。现在有的戏说慈禧,把某些情节编得更是神乎其神。个别说法甚至被某些历史学家所接受,并加以引用,而成为难以澄清的历史伪案。
其实,关于慈禧太后的许多传闻都不是信史。
本书配图200幅,企望图文并茂,以壮观瞻。
本书力图写出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慈禧太后。
在《慈禧画传》即将面世之际,我真是感慨万端。这本画传的出版,我要真诚感谢——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社长赵炬教授。他高屋建瓴,亲自拍板,使得此书得以迅速出版。他对作者的信任,使我至为感动。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第二编辑室主任张树教授。他发现了这本书稿,立即向领导汇报,并很快得到答复。在书稿撰写和插图的配置上,他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本书大为增色。他的市场感觉和优秀作风,使我感激,令我敬佩。
我的夫人高级工程师陈孟楣女士,是撰著本书的参与者。她曾任《沈阳化工》杂志主编。在本书撰写的过程中,文字的修饰,照片的选择,她的真知灼见,我多所采纳。
最后,我要把本书献给我的妻兄陈盂乔教授。他不幸于2002年7月6日病逝,生前任齐齐哈尔市农机局党委书记兼局长。转眼他离开我们怏4年了。我时常想起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怎么这么早地就走了呢?前些天,我的夫人偶翻日记,突然发现了她的哥哥陈孟乔写的一首词。阅读此词,感慨系之。这是多年后,他回故乡铁岭,登临龙首山时撰写的一首词。现借此机会,将此词公开发表。
忆登龙首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缕缕炊烟送晚JxL,处处乡情尽在不言中。
旧居早已无人在,聚散谁能猜?人间万事不须愁,醉翁亭不醉也风流。
孟乔1997年5月
我的妻兄是很有文采的,我们之间活题不断。往事如烟,故人不在。
谨以本书表达我对他的追思。
徐彻
于沈阳丁斋
2006年3月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