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王春瑜先生近年来发表的杂文、随笔精选集。作者以犀利的笔锋,谈古论今,说人道事,读罢不忍释卷。著名漫画家叶春旸为本书插图,更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牛堂四记/远东瞭望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春瑜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王春瑜先生近年来发表的杂文、随笔精选集。作者以犀利的笔锋,谈古论今,说人道事,读罢不忍释卷。著名漫画家叶春旸为本书插图,更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 目录 一、旁观记 论语新编 西瓜皮词典(上) 西瓜皮词典(下) 《学风大辞典》举隅 新编《水浒》人物语录 新编《孟子》 动物语录 古本《老子》今译 新编《西游记》人物语录 狗日的非典 泡沫史学 尊重历史 风雨同舟的异类朋友 为真理而鸣 书林自有金石声 说《新世说》 冷眼志 钟馗大笑 假僧 霸气 学术乎?魔术乎? 拉郎配 奇迹乎 保卫战 二老言 爬灰 恶病 破头先 隔膜 裁判 鼓捣猫腻 稿费 官大等于学问大? 休想封杀 不识泰山 梁任公言 二、史海记 东风第一枝 《中国小通史》阅览 《新编日知录》序 阿什河畔帝梦渺——凭吊金上都 “山温水暖”话无锡 历史剧,历史的无奈 厚诬乎?粉饰乎? 评《关于(张居正)答论辩学人》 甲申三百六十周年祭 虎门情思 说说古代的清官 三、人海记 望断南天——怀念谭其骧师 黄炎培论袁世凯 徘徊在明玉珍墓前 启蒙师 “文虾”李鸿章 梁鼎芬糊涂一世 一本连环画的回忆 沧海月明珠有泪 书海临风 怪哉弼马温 新四军大哥 营救美军飞行员日记 四野茫茫夜未央——夜访商鞅故里 乐与友人心海夜航 穷证 送您杜鹃花 生命之树常青 虎坊桥随笔 文化屐痕 天钥又一年 冷石斋沉思录 庙门灯火时 中药药名趣谈 还珠楼主轶事 漫话方成 戒烟记 细看闲章 难忘“土地庙” 琐忆黄仁宇 生平三惊 四、答记者 学究慨世说反贪——答《文汇报》记者周毅 增长知识·阅读历史——答《中国图书评论》记者于瑾 历史小说的阅读及评奖——答《中华读书报》记者咸江南 读史使人明智——答《人民日报》记者徐怀谦 历史是一面镜子——答《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王乐乐 书生正气古今传——答《健报》记者曹青 试读章节 稿 费 近日,漫画家方成老人告诉我,20世纪50年代,他一幅漫画可得稿费20元,宴请十个朋友足够。其时小学教师、合作社营业员月工资仅有18元,照样养家糊口。不才正上大学,每月伙食费12.50元,第一篇史学论文发表,得稿费30元,够用两月。现在如何?方成漫画,一般一幅仅百元,连一人下馆子都不够。漫画家丁聪告诉我:上海某晚报曾转载其漫画一幅,半年后寄给他4.52元,岂非见鬼乎!以不才而论,单篇文章稿费再高,也不够半月花销。多年来,我为数家出版社主编过十几种文史类著作、文丛,主编费数千元至一万元不等。待遇最差者乃两家古籍出版社。可见古风不在,斯文确已扫地矣。民间相传清初金圣叹老先生曾发牢骚曰:前世未曾拜佛爷, 今生被罚姓文缘。 乌龟王八全涨价, 就是文章不值钱。 官大等于学问大? 官大等于学问大 文史爱好者皆知,明代剧作家、《牡丹亭》著者汤显祖,享誉世界戏剧史。江南某地,曾开学术会议研讨汤显祖生平及创作成就。按惯例(按:依鄙见,实属陋习,应予革除),该地主管在会上先发表“重要讲话”(按:此乃又一陋习也)。不料此公开口闭口均“汤祖显”如何如何,让与会者哭笑不得。需知,若错一次当属口误,不值得大惊小怪,通篇讲话皆说成“汤祖显”,只能表明其对汤显祖之隔膜无知。官大不等于学问大。偏有拍马、跟风者,不管什么会议都要领导作“重要指示”,领导非万能博士,岂能不说错话?某些领导自觉不自觉误以为自己官大学问就大,信口开河,必然错得离谱。把汤显祖说成汤祖显者,当属此类。实际上,此类现象屡见不鲜。不是曾经有人在西安交大,号召师生“努力奋斗,把公路、铁路搞上去吗”不是有领导说郑和下西洋“是国际平等贸易的先驱”吗?实际上,郑和从事的是朝贡贸易,重在赏赐,不计盈亏,用以宣扬大明帝国之天威雨露,故七下西洋,靡费白银600万两,使明朝财政捉襟见肘。明代苏州有位通判(按:官名,负责州中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不学无术,不识翁仲(按:王侯、高官坟前石人)为何物,竟倒呼仲翁。有人写打油诗嘲之,抄如下,为今人戒: 翁仲如锕作情翁? 读书全未有夫工。 想来难入翰林院, 只好苏州作判通! 2005年9月7日 不识泰山
最近汤学智研究员在《社会科学报》上著文《建议取消“博导”称谓》,以遏制学术腐败风。不亦快哉!但恐难以实行。博导滔滔天下皆是,成了名利代名词,彼辈甘之如饴(其中学官尤其如此),谁肯放弃?再之,博导有龙虎狗之别,不宜一刀切。余最厌恶者,尚非博导称呼,乃评博导中之官本位、宗派作风。蔡尚思教授年逾百岁,是史学界惟一健在的曾当面向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等问学者,其研究思想史领域之成就,更众所周知。但80年代复旦向上申报蔡老博导资格,竟未获通过。其时谭其骧教授在京还特向有关人士打招呼,谓:“他是史学前辈,如博导通不过,我如何向复旦交待!”听者竟置若罔闻。近读《史学家茶座》上兰州大学张克非教授谈及其业师教授文,得知该校亦曾上报赵老申请博导,竟遭有司否决,该校历史系蒙受巨大损失。赵老博古通今,文史兼备,著述不辍,农民战争史之拓荒者。其高足孙祚民、孙达人,更为史学届熟知。冯其庸教授乃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尤以红学鸣于时,诗、书、画俱佳,曾指导硕士研究生,但非博导,原因不明。上述三位前辈:蔡老,余业师也,赵老也曾谋面,冯老乃余好友,对其学问成就,自信知之。但居然皆非博导!此非三老之耻也,中国学术界之耻,莫此为甚!正是: 百年河汉望泰斗, 三老项天立地间。 竞有陋儒闭双目, 有眼偏不识泰山! P73-80 序言 1994年10月,我在成都出版社出版的杂文集《牛屋杂俎》序中,加了一条注释:“不才属牛。童年乡居,随先父恒祥公、母亲曹孺人耕读,与牛同居一室(敝乡称牛屋),至今每一思之,老牛之反刍声、叹息声,犹在耳畔回响;‘文革’中遭迫害,蹲‘牛棚’达七年之久;近年颜寒斋曰‘老牛堂’;不才与牛真可谓拴在一个桩上矣。”这就是牛屋、老牛堂的由来。人不可忘本。我时时记起童年时割牛草、放牧、与牛同居的情景。人应居安思危。我更是不时想起“文革”中受迫害时,被造谣、污蔑的大字报、批斗会围攻得几乎窒息的惨状,并常常再现我的梦中,让我出一身冷汗。因此,十多年来,我出版的杂文、随笔集,如《牛屋杂俎》、《老牛堂随笔》(团结出版社)、《老牛堂三记》(山西古籍出版社),都是牛字当头。现在又有机会出版一本随笔集,难忘老牛情结,遂将此书命名为《老牛堂四记》。收在这本小书中的文章,主要是以近年写的杂七杂八的文字,绝大部分均已发表。也有部分文章是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作,但每有报刊编者从旧著、网址上找出某拙作,重新发表,使之再次获得生命,我便深感欣慰。一篇文章犹如一首歌,如果唱了一次,就被人们遗忘了,岂不悲乎? 1997年是我的本命年,暮春时节,我写了首打油诗:“抬头忽见夕阳天,转瞬又是本命年。且喜和风吹绿柳,抖擞精神再耕田。”岁月不居,近七年过去了,又逢春天。心情依旧,还是在夕阳下,再抖擞精神笔耕,将收获献给读者吧。 2005年11月中旬,又增补了去年夏天至今发表的若干篇文字。现在是11月30日,灯下。冬天又来了,朔风凛冽。但我的心仍然是热的。我将继续用我的热血浇灌成文字,与可敬的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2005年11月于老牛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