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魔山(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托马斯·曼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国文坛最耀眼的巨星,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他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书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它由两条主线构成:描写主人公汉斯同少妇克拉芙吉亚及富商皮佩尔科尔恩问的三角恋爱,揭示生与死,灵与肉之间的矛盾;围绕民主主义者与军国主义分子间的争斗,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不同思想观点的对立。大学生汉斯来到高山肺病疗养院探望表兄约阿希姆,不料自己也染上了肺病,只好留下治疗。疗养院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性格迥然,思想各异。汊斯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可是同这些人交往后,思想变得混乱,精神变得消沉了;俄国女子克拉芙吉亚更使他神魂颠倒。他忘记了事业和重任,高山成了一座“魔山”,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转眼七年过去了,表兄病死,克拉芙吉亚离去,那些交往甚密的朋友也各奔东西,生活把他的幻想一个个击得粉碎,使他感到痛苦和孤独。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他震醒,回首往事,汉斯觉得自己是在“魔山”上昏睡了七年,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奔赴前线的征途......

内容推荐

大学生汉斯来到高山肺病疗养院探望表兄约阿希姆,不料自己也染上了肺病,只好留下治疗。疗养院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性格迥然,思想各异。汉斯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可是同这些人交往后,思想变得混乱,精神变得消沉了;俄国女子克拉芙吉亚更使他神魂颠倒。他忘记了事业和重任,高山成了一座“魔山”,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转眼七年过去了,表兄病死,克拉芙吉亚离去,那些交往甚密的朋友也各奔东西,生活把他的幻想一个个击得粉碎,使他感到痛苦和孤独。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他震醒,回首往事,汉斯觉得自己是在“魔山”上昏睡了七年,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奔赴前线的征途。

目录

第一章 抵达

 三十四号

 柱餐厅里

第二章 洗礼钵和祖父的双重形象

 在迪纳倍尔舅公家——关于汉斯·卡斯托普的品性德行

第三章 一本正经

 早餐

 愚弄·最后的晚餐·中断了的快活

 意大利撒旦

 思想敏锐

 多说了一句

 当然,一位女士

 阿尔宾先生

 意大利撒旦不体面的建议

第四章 必要的采购

 顺便说说时间

 他试着讲法语

 政治上可疑

 希培

 心理分析

 怀疑与思考

 席间对话

 不断加剧的忧虑——两位祖父荡舟在黄昏时分

 体温表

第五章 恒久不变的汤与恍然大悟

 “我的天,我看见啦!”

 自由

 喜怒无常的水银柱

 百科全书

 关于人体的学问

 钻研

 死的舞蹈

 瓦普几斯之夜

第六章 变迁

 又来一位

 关于上帝之国和恶的解脱

 勃然大怒,再加一点令人十分难堪的情况

 进攻失败了

 神圣的事业

 雪

 好样儿的士兵

第七章 海滨漫步

 荷兰绅士佩佩尔科恩

 “二十一点”

 荷兰绅士佩佩尔科恩(续)

 荷兰绅士佩佩尔科恩(完)

 麻木不仁

 妙乐盈耳

 大成问题(煞是可疑,疑窦重重)

 狂躁

 晴天霹雳

试读章节

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在盛夏时节离开自己的故乡汉堡,前往格劳宾登①山区的达沃斯坪,准备在那儿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

从汉堡去那上边,可是一段很远的旅程;特别对于只呆这么短短一点时间来说,就太远太远啦。途中要穿过几个国家,要越岭翻山,从南德高原下行,直抵史瓦本海滨②,然后再劈波斩浪,乘船横渡那些过去被认为不可测知的深渊。

到此为止还一路畅通,走的都是直线;接下去可就费周折了,走走停停,很是麻烦。到了瑞士境内的罗尔沙赫才重新乘上火车,但也只能乘到阿尔卑斯山中一个叫朗特夸特的小站,在那儿又不得不换车来着。小站上山风劲吹,周围也没有多少宜人的景色,在百无聊赖地东站站西站站以后,才终于登上一列窄轨火车;等到它那小小的、然而牵引力显然非同一般的机车头慢慢运动起来,才算开始了这次旅行中真正惊险的一部分:列车一个劲儿地只顾往上爬,好像就没个完似的。要知道朗特夸特车站所处的地势比较而言还不特别高;眼前这条从悬崖峭壁间穿过的荒凉而险峻的铁道,才算认认真真地通到山里去。

年轻人名叫汉斯·卡斯托普。他独自呆在一间小小的软席车厢里,车厢内的沙发全是灰颜色的。他随身带着一只鳄鱼皮的手提袋,这是他的舅公兼抚养人——让我就此交代一下他的大名——迪纳倍尔参议送给他的礼物;他的冬大衣挂在衣钩上,不住地摆来荡去;他腿上盖着一条苏格兰格子呢旅行毯。他坐在紧闭的车窗前,午后的气温渐渐变得凉爽了,自幼在家里娇生惯养的他,已经竖起他那宽大而时髦的夏季绸外套的衣领。在他身边的座位上,躺着一本题名为《远洋船舶》③的小册子,是他刚踏上旅途时翻过几次的,眼下却已被扔在一边不加闻问了。火车头沉重地喘息着,浊气一股一股地灌进车厢,书皮上已布满微小的煤粒。

两天的旅程将把一个人,一个在生活中扎根未稳的年轻人远远地与他习以为常的世界分开,与他称之为自己的职责、兴趣、忧虑、前景等等一切分开,其情况严重得远非他乘着出租马车上火车站去时所能梦想到。旋转着,飞驰着,在他和他土生土长的故土当中挤进来了一个空间;这空间显示出人们通常只以为时间才有的力量。一个小时接着一个小时,它在你内心引起种种的变化,其性质与时间引起的变化非常地相似,但程度在一定情况下还有过之。它与时间一样造成遗忘,其方式是把人从他的各种关系中分离出来,放进一种自由的、原始的状态。可不是吗,在转瞬之间,它甚至能把一个循规蹈矩的小市民变得跟一个流浪汉差不多。人说时间是一条忘川,其实远方的空气也有同样的效力,你吸了它虽然还不像饮过这条忘川的水那样彻底忘记一切,但是却忘记得更加迅速。

汉斯·卡斯托普的情形就是这样。一开始,他本无意特别重视这次旅行,没打算把心思花在它上面。他倒是想赶快去一趟了事,原因是不能不去,然后呢又跟动身时一模一样地回来,回到那个老地方,让暂时被迫中断的生活重新开始。就在昨天,他的思想还局限在已经习惯的范围内,考虑的还是刚刚过去的考试,以及即将到来的在通德尔一威尔姆斯公司——包括造船厂、机器制造厂和锅炉厂——的就职;对于面临的这三个星期,他是要有多么不耐烦就有多么不耐烦。然而眼下,情况似乎要求他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容不得他再掉以轻心。这样子被突然抬高到一些他从未呼吸过的区域里,到一些据他了解生活条件完全不同而又简朴、艰苦的地方,他开始激动起来,内心里渐渐充满了某种忧惧。故乡和有条不紊的生活不只远远地留在了背后,更可虑的是还深深地落在了脚下,而且他仍在不断地升高、升高。如此悬浮在它们和陌生的异地之间,他禁不住问自己,他到那上边以后将生活得怎样呢?也许,像他这么个在仅仅高出海平面几米的地方出生和过惯了的人,突然来到一个条件如此极端恶劣的地区,甚至也没有先在某个高度适中的地方逗留几天,本身就是既不明智又对健康有害的吧?他希望快些抵达目的地,因为一经到了山上,他想就能和在其他任何地方一样正常生活,而不会像现在似的一个劲儿地向上爬呀、爬呀,老得想着自己是处在一种何等不寻常的境地。他凭窗张望:列车正在狭窄的隘口上蜿蜒行驶;看得见前面的一些车厢,也看得见累得气喘吁吁的火车头;它吐出的褐色、绿色和黑色浓烟随风飘去。在右边的深谷中水声哗哗作响;在左边的峭壁间兀立着森森古松,直指青灰色的天穹。前边不断出现黑乎乎的隧道口;等到列车重见天光,巨大的山谷又展现在身旁,谷底里的村镇也历历在目。深谷慢慢合拢,紧接着又是新的隘口;在崖头的道道裂隙中,积雪尚未消融。列车一次次地停在寒碜的小站前,有时是到了顶头站,只好调转方向开出去,以致弄得人糊里糊涂,再也闹不清东南西北。举目眺望,群峰巍然耸峙,逶迤直至天际,眼前已经是人们盼望进入的神圣奇妙的高山世界;然而峰回路转,美景又从虔诚的眼睛前面消失了。......

                       P1-3

序言

20世纪上半叶,德语文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一座堪与歌德、席勒的狂飙突进和古典时期媲美的新的高峰,一批世界级的大师——亨利·曼和托马斯.曼兄弟、豪普特曼、施尼茨勒、里尔克、卡夫卡、黑塞、德布林、穆西尔、布莱希特等等——崛起于文坛,开创了德语文学一个成就辉煌的新的古典时期。而托马斯·曼,更被誉为这一时期德语文学的“火车头”。

一些文学史家认为,传统的德语文学以歌德、海涅为代表的诗歌,莱辛、席勒为代表的戏剧和霍夫曼、凯勒为代表的中短篇小说(Novelle)见胜,长篇小说——除去一部并不算长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则没有什么地位。认为托马斯·曼是第一位作为长篇小说的大家,真正赢得了崇高而持久的国际声誉,实现了德语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突破。

事实确乎如此。自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问世以来,德语国家的长篇小说创作可谓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不仅把诗歌、戏剧等样式的创作远远抛在了后边,也令世界刮日相看。可以列举的作家和作品实在太多,其中的大多数我们尚未很好译介或者根本没来得及译介。仅以继托马斯·曼之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塞、伯尔、卡耐蒂、格拉斯、耶莉内克等都擅长创作长篇小说这一事实,便足以说明:托马斯·曼开了一代风气而至今影响犹存。

托马斯·曼1875年出生在德国吕贝克城一位富商的家中。父亲曾做过这座享有相当多自治权的北方海港城市的市议员。托马斯·曼中学未毕业父亲便去世了,家业随之衰败,全家迁到了南方的慕尼黑。托马斯·曼19岁即在当地一家保险公司做见习生。同年发表小说《沦落》获得好评,决心走文学道路,开始在慕尼黑大学旁听历史、文学和经济学课程,并参与编辑《二十世纪》和《辛卜里其斯木斯》这两本文学杂志。1895年至1898年随兄长亨利·曼旅居意大利,1897年着手创作《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小说于1901年问世后立刻引起轰动,不仅奠定了时年26岁的他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坛上的地位,而且为德语文学吹响了胜利进军20世纪的号角。

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托马斯·曼经历了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目睹了德国发动的空前残酷野蛮的两次世界大战并身受其害,被法西斯政权褫夺了国籍,长期流亡国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虽已成为美国公民,却感到这个盛行麦卡锡主义的国家窒息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又不愿回到分裂的祖国的任何一边去,只好在1952年移居瑞士,直至1955年客死于苏黎世。托马斯·曼可谓一生坎坷,经历丰富,思想发展的过程更充满了曲折、矛盾和痛苦。所有这些,都反映在了他的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里。

托马斯·曼创作的长篇小说在10部左右,看来数量不多,然而几乎都是鸿篇巨制,如单单取材于《圣经》故事的《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1933一。1942)就是四部曲,和其他的大长篇加在一起,便构成20世纪德语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一个可观的组成部分。这些作品尽管题材不同,风格、手法也有发展变化,但是都一样从精神、文化和哲学的高度,深刻而直率地提出了时代的根本问题,生动而多彩地描绘人生、社会和世态,恰如巴尔扎克所做的那样。也就难怪德国著名的评论家汉斯·马耶尔要将托马斯·曼的小说与《人间喜剧》相比拟。①

在托马斯·曼的所有长篇小说中,公认最成功的为《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和《浮士德博士》(1947)这三部。1929年,托马斯·曼“主要由于他日益被公认为当代文学经典之一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②当之无 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魔山》(1924)则是作者继这一“伟大小说”之 后举世公认的又一部划时代杰作,对作者获奖起了主要作用,因为是《魔 山》使作者真正举世闻名。①例如1927年经Helen Tracy Lowe—Poters翻译 成英文The Magit Moutain后,很快便畅销美国;近年来德国和世界范围内 评选20世纪最佳德语长篇小说,《魔山》也都入选,且名列前茅。  堪称德语文学现代经典的《魔山》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说的是出身富 有资产者家庭的青年汉斯·卡斯托普,在大学毕业后离开故乡汉堡,前往瑞 士阿尔卑斯山中一所名叫“山庄”的肺病疗养院,探望在那里养病的表兄约 阿希姆·齐姆逊。他原本打算三周之后便返回汉堡,接手一家造船厂的工 程师职位,想不到在山上却一住住了七年。原来他闯进了一座“魔山”!在“魔山”中住着来自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病人。他们代表着不同的 民族、种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政治态度,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属于 不必为生计担忧的有产有闲阶级。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这些“山庄”的居 民们自有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都沉溺 声色,饕餮成性;都精神空虚,却在尽情地享受着疾病,同时又暗暗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整个“山庄”及其所在的达沃斯地区,就跟中了魔魇一样,始终笼罩着病态和死亡的气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