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空间研究(2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张勇强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引介,分析了城市复杂系统的发展演化,建立了自组织的城市发展观。针对城市空间系统,通过相关概念的梳理以及城市空间发展的复杂特性分析,从空间组织的角度剖析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过程研究和系统分析纵、横两条主线对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进行深入解析。书中通过对深圳、武汉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的实证研究,指出城市空间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规划控制实效的关键在于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同向复合。

本书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操作体系及其编制方法的完善和革新提供了基于自组织的理念和方法。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其城市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引介,分析了城市复杂系统的发展演化,建立了自组织的城市发展观。针对城市空间系统,通过相关概念的梳理以及城市空间发展的复杂特性分析,从空间组织的角度剖析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过程研究和系统分析纵、横两条主线对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进行深入解析。书中通过对深圳、武汉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的实证研究,指出城市空间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规划控制实效的关键在于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同向复合。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3 既往研究

1.3.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1.4 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4.1 研究的原则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自组织与城市

 2.1 自组织概述

2.1.1 自组织理论内涵

2.1.2 自组织的概念

2.1.3 自组织的特征

2.1.4 自组织与他组织

 2.2 自组织的城市发展观

2.2.1 城市系统与城市结构

2.2.2 城市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2.2.3 城市结构形成的非“特定”干预

 2.3 小结

3 城市空间发展的复杂特性和组织机制

 3.1 相关概念梳理

3.1.1 城市空间(urban space)

3.1.2 城市空间结构(urban spatial structure)

3.1.3 城市空间发展(urhan space-development)

 3.2 城市空间发展的复杂特性

 3.3 城市空间发展的组织机制

3.3.1 城市空间发展机制的理论探讨

3.3.2 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机制

3.3.3 城市空间发展的他组织机制

 3.4 小结

4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演化图景

 4.1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的表现形式

4.1.1 从混沌到有序:城市空间结构的自发形成及维持

4.1.2 复杂度增长:城市空间的自组织聚散

4.1.3 层次性跃升:城市空间结构自组织进化

 4.2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的内在机制

4.2.1 竞争与协同

4.2.2 城市空间的竞争—协同机制

 4.3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解析

4.3.1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过程解析

4.3.2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系统解析

4.3.3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的现实矛盾

 4.4 小结

5 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

 5.1 深圳概况

5.1.1 深圳地缘关系

5.1.2 自然环境的支撑与限制

5.1.3 深圳历史沿革

5.1.4 深圳城市超常规快速良性发展

 5.2 深圳城市空间发展演化简析

5.2.1 据点—触角发展期(1979~1985)

5.2.2 念珠式组团发展期(1986~1990)

5.2.3 城市走廊发展期(1991~1995)

5.2.4 网状组团发展期(1 996至今)

 5.3 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简析

5.3.1 《深圳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0年

5.3.2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大纲》——1982年

5.3.3 《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1986~2000》

5.3.4 《深圳市城市发展策略》——1989年

5.3.5 《深圳市总体规划1996~2010》

5.3.6 《深圳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2001~2005》

 5.4 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现状与规划叠合分析

 5.5 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解析

5.5.1 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表现

5.5.2 深圳城市空间发展他组织与自组织互动

 5.6 小结:空间发展的自组织与他组织同向复合

6 武汉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

 6.1 武汉概况

6.1.1 社会经济发展

6.1.2 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

6.1.3 城市发展历史沿革

 6.2 武汉城市空间发展演化简析

6.2.1 三镇分治时期(前l:300~1949)

6.2.2 三镇合一时期(1949~2005)

 6.3 武汉城市规划发展历程简析

6.3.1 《建国方略·实业计划》

6.3.2 《武汉特别市之设计方针》——1929年

6.3.3 《武汉三镇交通系统土地使用计划纲要》——1947年

6.3.4 《武汉市城市规划草图》——1953年

6.3.5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

6.3.6 《武汉市城市建设12年规划》——1956年

6.3.7 《武汉市城市建设规划(修正草案)》——1959年

6.3.8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82年

6.3.9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方案》——1 1788年

6.3.10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

 6.4 武汉城市空间发展现状与规划叠合分析

 6.5 武汉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解析

 6.6 小结

7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

 7.1 自组织规律:城市空间发展中隐性的规律性作用

7.1.1 城市空间结构功能互动

7.1.2 城市空间竞争与协同

7.1.3 城市空间涨落有序

7.1.4 城市空间演化趋优

 7.2 城市规划:城市空间发展中强势的阶段性策动

7.2.1 城市规划的未来导向性

7.2.2 城市规划的阶段性 

7.2.3 城市规划的快速优化特性

 7.3 对立与统一:寻求自组织与他组织同向复合的规划机制

7.3.1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突出问题

7.3.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总体规划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试读章节

2.2 自组织的城市发展观

城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作为一种“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高度聚集的社会物质系统”,城市有其自身的本质和特征,有其自身的成长机制和运行规律。在城市系统的演化中,有一种无形的自然力量起着支配、控制作用,它的自我组织、自发运动不为人的意志所左右。运用自组织理论的术语说就是某种序参量或动力学方式在起作用。下面我将根据上文所阐述的“自组织”的定义,通过对城市系统与城市结构、城市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以及城市结构形成的“非特定”干预等三个方面的论述来建立自组织的城市发展观。2.2.1城市系统与城市结构

城市是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功能、动态的复杂系统。讨论城市发展的自组织演化,首先有必要对城市的系统及其结构特征进行整体性的了解。城市系统与城市结构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城市系统强调的是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要素之间的动态作用,而城市结构则强调的是城市内部要素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两者通过城市功能相互作用,即当城市结构完全满足于城市系统的必要功能时,便可认为城市系统在相对稳定的城市结构中处于一种均衡而有序的状态;而当城市结构不能完全满足于城市系统的功能要求时,城市系统中就会涌现改变城市功能的力量,城市结构将走向无序,直至新的有序结构形成。

1)动态的复合——城市系统

从本体论角度看,城市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城市诸要素所构成的有机体,任何城市系统都是一个“自然一社会 经济”的复合系统,由自然子系统(要素)、社会子系统(要素)、经济子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与耦合,共同构成的有序的复杂人工系统。城市系统中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和经济要素自身之间及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传输,以“流”的形式(如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经济流等)贯穿其间,既维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又维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关系,形成一个动态而有序的开放系统。

城市的自然系统:城市的自然系统在当前情况下都是改造自然的产物,所以城市还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作为城市系统的子系统,城市的自然系统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物质和空间的支撑,物资和能量的支持;另一方面也由于系统自身的客观条件,规定或限定了城市发展的规模及其形态,同时也构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特征。

P24

序言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是20世纪50年代通过学习前苏联相关体系发展而来的,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又成为这一陈规的温床,使其沿用不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加入WTO后,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在此环境和背景下,现行城市规划的原理、操作体系以及编制方法显现出诸多方面的不适应与弊端,规划界要求改革的呼声与日俱增。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是规划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20世纪60—70年代相继诞生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混沌学和分形学等一系列理论的集合——系统自组织理论,以系统的发生、发展为重点,揭示了组成宏观复杂系统的大量子系统,如何自己组织起来,实现从无序向有序或从较低级有序向较高级有序演化的条件、机制和一般规律,逐步深化了我们对自然、社会乃至整个宇宙发展演化的认识。本书以一种大胆的探索精神,将系统自组织理论的核心原理,引入城市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中;以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系统研究和过程研究两条主线深入地探索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的相关因素、内在机制及其客观规律,试图走出业界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规划决定论”的误区,进而引发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为科学地认识城市空间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地进行城市空间干预与引导,提供重要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基础。本书主要内容涉及城市规划领域中科学思维的根本性改造,以及城市规划体系与方法的革新。

本书的撰写,希望能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笔者真诚地希望得到业界人士的批评指正。

张勇强

2006年1月于武汉

后记

这本书是在笔者2003年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随着本书的正式定稿以及付印出版,总算对自己23年的学生生涯交出了一份可资评判的答卷。从一个懵懂孩童走到今天,我得到了许许多多人的关爱,在感叹自己幸运的同时,我深深感到他们的关爱也是对我的鞭策。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段进教授,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清晰独到的思维方式,谦逊的学者风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渊博的知识和广博的涉猎范围,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科学嗅觉更让我敬佩万分。在东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为我的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论文选题、调研和写作过程中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论文通过答辩后,他又敦促我进一步修改论文并增加了武汉部分的实证研究,百忙中为促成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他指导的第一个博士,唯有以更大的成绩来回报他的关心和培养。在此向他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本书的出版还要感谢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沈道齐研究员,博士论文收尾阶段适逢“非典”横行的日子,沈研究员数次当面指导,并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逐字逐句对论文提出了修改意见,为本书的出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书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南京大学鲍家声教授、崔功豪教授、郑弘毅教授,清华大学吴彤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李百浩教授,东南大学吴明伟教授、刘先觉教授、杜顺宝教授、王建国教授、孑L令龙教授和韩冬青教授的指导,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当面解惑,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由衷感谢!

感谢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张林局长,陈世平、向阳、盛洪涛副局长,刘奇志副总工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使我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并在工作之余能抽出时间对武汉进行实证研究,在日常的工作和交流中更是得到了颇多经验和启示。感谢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吴之凌院长及武汉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心的同仁们,书中关于武汉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些思想和数据都源于他们的前期研究和工作。感谢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马锦辉、顾正江、叶树南、梁有赜、郭永刚等朋友和同仁,和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日子深感他们的敬业精神,与他们的交流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认识。

感谢东南大学的各位学友卢波、邵润青、季松、王海宁、何子张、李志明、雒建利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帮助。他们数次参加讨论,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快乐和难以忘记的。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是我求学路上不断前行的巨大动力,使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希望这一阶段性的成果能使他们感到欣慰。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张小惠,异地求学的日子里,她给予我一如既往的理解、支持和关爱,没有她的督促和生活上的照顾,我无法想象能够完成学业,更不用说本书的出版。

最后,将这本书献给那些给予我无私关爱和帮助的人们,以及我那快要降临人世的可爱的孩子。

张勇强

2006年3月于武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