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亲友寻访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能耿
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位古稀老人,用半个世纪的心血研究鲁迅,在他已是半身中风的晚年,仍然笔耕不缀。他,张能耿,从1951年开始,利用各种有利的机会,先后寻访了鲁迅亲友100多人,其中包括鲁迅的胞弟周作人、周建人,夫人许广平,以及与鲁迅关系不同寻常的亲戚、同学、朋友等,目前这些人大部分已经去世,对他们采访记录,已成为十分珍贵的资料和文献。本书100篇寻访性文章,绍兴鲁迅研究界人士称之为“永远的孤本”。

目录

卷首语  l

走近绍兴  1

鲁迅亲友带领我们进入东昌坊口  4

绍兴福彭桥周家  8

周冠五谈福彭桥周家的发迹与衰落  15

鲁迅家与福彭桥周氏族人的交往 2l

鲁迅祖父的为人和命运 34

王鹤招谈鲁迅的母亲和“母亲娶媳妇” 40

少年鲁迅与绍兴迎神赛会 44

长妈妈与《山海经》 48

来自海边的忙月章福庆 51

章福庆帮助接回周福清 57

鲁迅三弟谈长妈妈之死 60

鲁迅家族中的高文锦 64

两位族叔谈鲁迅 67

鲁迅与绍兴的刻书铺、书店和书商 74

鲁迅《父亲的病》与绍兴的三位中医  85

绍郡中西学堂始末 93

咸亨酒店创办人周仲翔 97

鲁迅与“金不换” 98

鲁迅与绍兴碑刻及镜铭文 101

鲁迅与《蜕龛印存》 lll

鲁迅表弟媳妇谈鲁迅和他的外祖母家 113

鲁迅与社戏 115

鲁迅和皇甫庄的农民朋友们 120

鲁迅与目连戏 125

鲁迅与范寅 135

少年鲁迅经历的避难生活 138

鲁迅祖父下狱的社会反响 149

鲁迅与小舅父鲁寄湘 154

鲁迅和安桥头的亲友们 158

鲁迅与钱塘潮 169

三味书屋的匾额、古画和小园 174

三味书屋及其主人轶事 177

三味书屋师生谈鲁迅 188

福彭桥周家的两位高材生 195

阮先羽谈少年鲁迅啸哙展才华 200

鲁迅和他少年时代的塾师寿洙邻 203

“穷出山”与鲁迅求学南京 220

鲁迅求学南京的若干史实小考 228

少年鲁迅无心考秀才 238

鲁迅与浙东农民会党 241

鲁迅从南京返家及赴日本留学 253

鲁迅叔祖周庆蕃悲苦的晚年 259

鲁迅在日本二三事 264

第一个帮助鲁迅出书的人——蒋抑卮 272

“别样的人们”都汇集到了光复会 279

在日本迎接光复会战友 290

在辛亥革命的漩涡中 294

设法营救徐锡麟家属 300

秋瑾被杀与“焕强盗”带来的消息 304

银勾山下范爱农——鲁迅与范爱农始终 310

鲁迅与绍兴的三次讨袁斗争 330

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 341

“木瓜之役”始末 346

任教绍兴府中学堂 355

绍兴府中学堂师生记忆中的鲁迅 366

鲁迅与绍兴府中学生运动 379

鲁迅与越社 382

从辑集绍兴地方文献到创作小说《怀旧》 391

鲁迅与绍兴光复 395

鲁迅在山会9币范做校长 407

马可兴谈《越铎日报》的创办与分裂 411

山会师范师生眼中的鲁迅 440

鲁迅与绍兴出版的三个杂志 450

鲁迅辛亥前后生活轶事 458

鲁迅辛亥前后在绍兴的文学活动 470

鲁迅在北京绍兴县馆轶事 486

“狂人”与《狂人日记》 491

咸亨酒店·短衣帮·孔乙己 499

绍兴故宅出卖与鲁迅三次返绍 503

“闰土”与闰水 513

七斤·剪辫·《风波》·《故乡》 518

《呐喊》惊世  522

举家北迁 525

鲁迅与周思来 529

秋案与漓渚宝寿寺 548

秋瑾烈士·古轩亭口·《药》 550

《祝福》生活素材的积累 553

祖母去世与《孤独者》 563

周作人印象记 566

曹靖华谈鲁迅与马列主义的接触 574

鲁迅与高尔基 579

鲁迅与两位郦氏表弟 58l

孙伏园先生二三事 590

阮和荪眼中的鲁迅 597

董秋芳心中的鲁迅 600

鲁迅与孙用的《勇敢的约翰》 603

鲁迅与时有恒 606

鲁迅与曹白和力群 613

祁崇孝回忆他在为鲁迅送葬的日子里 623

族叔周仲阳吊唁鲁迅逝世 635

许广平、周建人1948年绍兴寻迹 638

鲁迅爱子周海婴 647

解放前绍兴报纸上的鲁迅 652

有关人物在绍兴的土地改革中 658

许广平心中的三味书屋“早”字 664

“征婚”与“恋爱” 670

许拜言解读鲁迅 676

谈鲁迅在绍兴任教时的几个史实 678

忘不了马蹄疾 688

后记 693

试读章节

鲁迅家与周庆蕃叔祖

鲁迅二弟周作人说:在鲁迅母亲心目中,最使她感激的是二房的周庆蕃,他字椒生,小名日庆,鲁迅这一辈叫他作“庆爷爷”。又因为排行十八,鲁迅在日记中也常写作十八叔祖。年终回家,鲁迅母亲总预备一只燉鸡送去,再三谢他的好意。因为没有他,鲁迅也未必去南京求学。

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福彭桥周家多数家庭已经无法维持生活,属于致、中、和三大房的祭产,早在清宣统三年就已分掉了。以后属于智、仁、勇三房的佩公祭祭田也分掉了,这份祭田凡致房子孙都能分到。当时的难处是,若按房份分配,人多的吃亏;按人头的话,人少的房份吃亏,最后不知是谁定下了。当时新台门辈份最高的已只剩下两人:周庆蕃和周藕琴(周冠五之父),由他们做主。他们说:“仁房下的礼房,只剩衡廷和连元了,衡廷那一房就交给他,也好解他的燃眉之急。连元那一份,却不能全部交给连元,他有钱要乱花的,还得提一半交给连元媳妇,她可以用在家庭方面。”然而连元夫人收到这笔钱后,不敢自己收下,她仍偷偷地交给了她的丈夫连元。自己则穿着破衣服,靠替别人缝制衣服,来维持自己和儿女的生活。

连元呢,拿到钱后,立即上大街买了绸缎,到一家最贵的成衣铺做衣服,而且越快越好。裁缝说来不及,他愿意多出些钱,叫他们连夜赶出来。他第二天一大早穿上新衣,坐上雇来的轿子,还找来一个临时的当差跟着,到茶馆前停下,泡一碗茶,呷一口,像有紧要公事似的,把茶钱一付,匆匆地走了,又上轿,在大街上兜来兜去,到快吃午饭,上菜馆去,点几样菜,虽已饿得发慌,但他只用筷子略微拨了拨菜,斯文地吃了一点,又马上付账走了。他觉这样,祖宗的富贵气派就回来了。①在别人看来这是非常可悲而可笑的事,而他自己却得意洋洋。

周建人说,新台门是先卖百草园再卖台门的房子。有一天,藕琴公公到兰花间,看他的哥哥庆蕃,两老兄弟扳着指头在计算,还有什么东西可卖的,算来算去,还可以卖百草园。这时子传奶奶和鲁迅母亲也来到了兰花间,子传奶奶昕到了末尾的一句话,当即表示不赞成,她说“卖田都不济事,这百草园能有多少日子好花。”以后他们还是先卖掉百草园,又卖掉了新台门整座台门。因而出现了1919年年底鲁迅来绍兴搬家去北京的事。

周冠五说:当时,庆蕃等人也谈到了福彭桥周家最富有的和房。觉得和房也已日落西山。鲁迅祖父胞叔(十五老太爷)去世后,已只剩下新老太太,孙媳妇瑜少奶奶、曾孙女乌记、曾孙培生四口人。可家里还用着账房。老工人文相、三六、恭慎都照旧使用,种花养鱼养鸟,粗重活另雇长工、忙月,新老太太也有二人服侍,三代的女佣合计有10人左右,说是一个也不能省。这样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景况越来越窘困了。没有钱,只好卖田。这和房的家底,鲁迅三味书屋同学兰星兄是知道的,但他只是个账房,只好一切照办。新老太太主持家事,已感到满足;瑜少奶奶对和房有多少田园财产,可以用多少日子,一窍不通。这和房六世单丁,培生还是个遗腹子,母亲宠爱有加,但多灾多病,10岁以后教他抽鸦片,15岁给他结婚,希望能早日传宗接代,新娘比新郎大三四岁,不过三四年后培生就死了。

培生死后,和房就没有一个男丁了。不久传出消息,他老婆有孕。子传奶奶不相信,对鲁迅母亲说这是假的。按规定,小房绝、长房续。照例又应该由兴房去承继。但鲁迅母亲对此已毫无兴趣,既不想得和房财产,也不愿管和房的事情。

说起和房的败落,周藕琴与庆蕃公公突然想起了高文锦。周庆蕃说:“真可惜,如果高文锦在和房,和房非但不会衰败,说不定还会发达。”①

当时的周家已是这样一番破落的景象,他们的经济地位已跟着中国封建社会一起没落了。P24-26

序言

鲁迅是我国的一位文学巨匠,他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雨果、拜伦、泰戈尔、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歌德并称为世界十大文豪;鲁迅也是一位思想家,他的文化思想,深深影响了毛泽东的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鲁迅著作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笔者最早知道“鲁迅”这个名字,还在少年时代。小时曾问一位有学问的长辈:“中国最好的书是什么书?”他说:“一本是鲁迅的《呐喊》,另一本是巴金的《海的梦》。”从此我便知道了中国有个鲁迅,而且写了中国最好的一本书。

1949年诸暨解放,我加入了诸暨革命队伍。1951年调绍兴专区文教干校学习。干校的地址就在绍兴市东昌坊口周家新台门遗址上,从四季桂的一块说明牌中,知道了这里就曾是鲁迅的家。此事使我又惊又喜,我与鲁迅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一大段。

文教干校学习结束,有10个人留在绍兴工作,我是其中的一个,分配在浙江省立鲁迅文化馆,参加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筹建。从此,在方杰同志的带领下,我开始看鲁迅著作。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说:“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我曾暗想:鲁迅真有那么伟大吗?看了鲁迅著作,就不得不使我拍案叫绝!

我在鲁迅纪念馆的任务是访问鲁迅亲友,收集鲁迅文物。鲁迅亲友在哪里呢?一个字:“寻”。从绍兴寻到杭州、寻到湖州、寻到上海、寻到山西、寻到北京,故本书即命之日《鲁迅亲友寻访录》。

在绍兴第一个寻到的,是仍住在周家老台门的鲁,迅族叔周梅卿。周梅卿,谱名秉钊,字梅卿、号乐三,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十月二十日,长鲁迅四岁。年轻时从事过当店朝奉的职业。他的父亲周熊三,是福彭桥周家族长。那时候,族长负责保管族中公共文书,所以直至1949年5月绍兴解放,周梅卿还保管着由他父亲遗下的周氏七世祖在乾隆十九年买进老台门旧宅时的契纸,和清嘉庆年间写的周氏致、中、和三大房分居时写的留给勇房的分书。这是这个家族最早的文物档案。鲁迅族叔周冠五就曾在周梅卿家见到了这两份文书。于是又找到了原住新台门的鲁迅族叔周冠五。周冠五,名凤纪,字官五,后改冠五,小名朝,笔名观鱼,比鲁迅小六岁,却是鲁迅的族叔,小时生长于父亲周藕琴做师爷的陕西,1901年随父亲回绍兴,时周冠五年已15岁。回绍兴后曾在绍兴府学堂和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读书,以后他本人也做过师爷,与鲁迅家交好,对鲁迅和鲁迅家了解颇多。我们通过他们两位族叔,对福彭桥周氏家族的兴衰和族里各人的命运有了较多的了解。周冠五在我们调查访问的提示下,参考鲁迅二弟周作人的《鲁迅的故家》一书,写成了《回忆鲁迅房族和社会环境35年间(1902—1936)的演变》一书,经我们介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笔者也由他们两位族叔而又找到了鲁迅族人周锡三、周樱樵、周幼梅、周望祖等人,并去杭州、北京访问了鲁迅三弟周建人、鲁迅二弟周作人、鲁迅儿子周海婴、鲁迅夫人许广平,进一步弄清了鲁迅家族中的有关情况。周作人去世后,周建人曾说过:“鲁迅的事,我已是海内孤本,你们要问的,都可以问一问了。”于是我们四五人同去北京,在北京市文化局招待所住了一星期多,每天去周建人家访问周老,得到周建人夫妇和他秘书冯仰澄同志的热情接待。

笔者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了28年,一直走南闯北,寻访鲁迅亲友,终于在工作中,又找到了朱安族人朱鹿琴和在上海的亲属朱晚珍。

周梅卿与鲁迅曾一起在三味书屋读过书,经他介绍,我们又找到了鲁迅三味书屋同学章祥耀、王福林、莫守忠。见到了寿镜吾先生的媳妇、寿洙邻的夫人曾玉棠,使我们对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情况有了详尽的了解。寿镜吾的孙子,寿洙邻的儿子寿积明,当时任绍兴市人民银行副行长,对我们的工作更是百般协助,三味书屋书房就是他捐献给国家的。以后我们又找到了寿涧邻的儿子寿宇,他对三味书屋情况更有详尽的回忆;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的寿镜吾的孙女寿纪瑜,对鲁迅三味书屋授业师寿洙邻的情况做了详尽的回忆,并无私地提供给了我们。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喜欢影描小说绣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说:“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①这“同窗”就是章祥耀。解放初,他与王福林都住在张马弄里。三味书屋的原状,就是靠他们三位恢复起来的。

随着寻访工作的深入,我们又在上虞东关中学找到了鲁迅挚友许寿裳内侄沈家骏。许寿裳将鲁迅给他的信一直保存很好。沈家骏说,抗日战争时期许寿裳委托沈家骏父亲代为保管鲁迅书信,一次沈的父亲乘长江轮船去重庆,不幸轮船沉没,内中的鲁迅信札一包,被沈父亲抢救了出来,以后一直由沈家骏保管着。解放后,沈把一部分鲁迅书信寄给了鲁迅夫人许广平,剩下几封则捐了出来。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中,鲁迅早年给许寿裳的好几封信,就是由沈家骏老师捐献出来的。

特别值得我们珍惜的是解放初去鲁迅外婆家安桥头和皇甫庄调查时,见到了鲁迅表弟鲁佩纹(奶名宝宝)的夫人“宝宝少奶奶”。她对鲁迅外曾祖鲁世卿、外祖父鲁晴轩和鲁迅外婆、鲁迅舅父的情况特别熟悉。不但通过她了解了鲁迅外祖父家的情况,而且对鲁迅在安桥头和皇甫庄的农民朋友双喜、六一、七斤、阿发等等均有了了解,而且见到了六一夫人“六一婆婆”。还见到了范爱农的妹妹范老太太和范爱农的女儿范莲子,从而又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不能忘记的是在皇甫庄调查时曾得到皇甫庄小学朱佑方、徐观珍等老师的大力帮助,甚为感谢!

有一次,根据许广平赠送的《绍兴存件及付款簿》的记载,一路追至周建人早年同事张梓生在绍兴县皋埠镇杨枋村的老屋,在皋北乡副乡长鲁云海的陪同下,开启鲁迅家1919年搬家北京时寄存在他家里的一只板箱,发现了一个宝库,里面有鲁迅小时看过并有他注释的《花镜》和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的数学手抄本。对我们来说,真是如获至宝。因为里面还有鲁迅少年时代手抄的《二树山人写梅歌》,多难得啊!

因为鲁迅参加过光复会,我们就四方找寻当年光复会里的人,于是见到了当年光复会骨干陈魏、秋瑾侄子秋高、陶成章本家陶冶公、陶成章孙子陶永铭和徐锡麟的几位堂妹妹和弟媳妇,总之是找寻一切可以找到的人。这曾被《浙江日报》记者称为“掘地三尺”。

当时我们的调查确实是“掘地三尺”。因为鲁迅在杭州和绍兴教过书,我们就又多方找寻有关人,在湖州市政协见到了鲁迅浙江两级师范同事杨乃康,在绍兴五中见到了鲁迅浙江两级师范学生蒋蓉生,在别处又见到了何菁、吴克刚,后又拜访了鲁迅绍兴府中学堂同事杜海生、章鲁瞻、沈养之,学生王文灏、宋崇厚,老工友徐德宝,鲁迅山会师范学生孙伏园、姚璋、金日曾、莫之□、何益新、凌从周、金子芳。关于《越铎日报》的事,我们找到了创办人中的马可兴、祝庆安和宋紫佩本家宋子俊。也寻到了绍兴有关人:蒋光慈夫人吴似鸿、陈伯平继孙陈鹤鸣、在鲁迅家做工30年的工友王鹤招、鲁迅教育部同事潘渊及董秋芳、祁崇孝、杜耿荪、李鸿梁、陈津门、寿耕梅、曾寿昌、周毅修、许钦文等。

为搞清鲁迅与周恩来之间的关系,也曾访问周恩来侄女周秉宜、姑父王子余的儿子王贶甫,以及有关人陈山、蒋桐生、陆与可、孙胡法、祝更生、周文炳、乐培文、周迪道、章宗义(六龄童)、倪寒若、王去病、王戍、王京、郭子韶、刘九洲、宋子亢、史美钰、陈香珍、周毓鉴、周世英、周世源、周毓淦、周桂英、周华夫、鲁云海、鲁学琪、陈文惠、骆昌泉、周嵩尧、周嘉琛、周恩霪、周希农、周尚麟、周金麟等。

关于长庆寺,访问了龙师父徒孙企祥师父,也到萧山去访问鲁迅留学日本时同学耒雨生;又访问了陶元庆的胞弟陶沛霖。并由同事王鹤招带领去道墟杜浦访问“闰土”的儿子章长命、章阿命、幼女章藕花、孙子章贵。

在我们“掘地三尺”的时候,也曾去南京访问鲁迅同学茅遁封,去苏州访问了解光复会情况的沈瓞民儿子沈延国,也到北京访问过鲁迅友人巴人(王任叔)、唐瞍、孙用、曹靖华、冯雪峰、戈宝权、章川岛、楼适夷、寿镜吾媳妇曾玉棠,也到上海访问了曹白、柯灵和山西的力群。也曾特地访问陈子英的家乡东浦,访问嵊县竺绍康的家乡、绍兴的宋紫佩的家乡、沈钧业家乡张墅,并一一走访他们的老宅。

鲁迅母亲有姐妹三人,大姐嫁会稽县啸哙镇阮士升,生阮罗孙、阮康孙、阮和孙、阮久孙四子;二姐嫁绍城广宁桥郦拜卿,生永嘉、荔丞、辛农、永平三子一女。为了弄清鲁迅与姨表兄弟的关系,笔者曾经访问鲁迅表兄阮和孙和族人阮仁夫、阮先羽、鲁迅表弟郦荔丞的女儿郦玮珍、鲁迅表弟郦辛农,郦辛农儿子郦厚生,嵊州八郑鲁家亲戚郑竹圣以及与郦氏有关人李操、李寄僧。鲁迅表弟郦荔丞的同事李寄僧,毕业于杭州西湖美专,抗日战争期间,曾任绍兴孑民美院副院长。他对孑民美院有着详尽的回忆。

30年间,笔者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了百余位鲁迅亲友,对于他们的谈话,当时我都作了详细记录,并作了相互核对,有的事他们有不同说法,也都保留了。他们所谈的内容,大大丰富了鲁迅传记内容,特别是以往材料较少的鲁迅青少年时期的传记内容。而且其中有好多事情都是非常引人深思的。如福彭桥周家是靠七世祖和八世祖开当铺发迹的,家产曾增至田产3000亩。以后鲁迅家的破产,就也正是在每天跑当铺的过程中破产的,当铺几成周家盛衰的最有力见证。 又如福彭桥周家的二位高材生,都曾在三味书屋读书。一位是鲁迅,另一位是过桥台门的周寿恒。如读书,鲁迅读多少遍,能背出40页书,而寿恒读同样多的遍数能背出80页,寿镜吾一再称赞这人是难得的天才。结果,鲁迅时时精心钻研学问,成了世界级的大文豪,周寿恒呢,虽然比鲁迅聪明,结果却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嬉客大少爷。原因是他自认为聪明,觉得不必用功读书。二是他喜欢的事,如演戏,家里不让干,他不愿意的,如在钱庄做事,硬要他干,便无心事业。三是从小就学会了赌博,如他结婚那天,新娘将到,结婚仪式举行在即,可始终找不到周寿恒,后在观音弄宁家找到,到家后,他父亲说,结婚时辰已到,你在什么地方?他说在宁家打牌。他父亲周慰农也是好赌的人,便问打牌结束了没有?寿恒说,还没有结束。慰农便说,你快准备结婚,我马上去宁家接你的班,于是他父亲坐上轿马上就去宁家。所以周寿恒虽然聪明,最后当然只能做个嬉客大少爷了。

解放初鲁迅的许多同时代人如鲁迅二弟、三弟,如鲁迅夫人许广平,如鲁迅表嫂,如陈魏、冯雪峰、李霁野、唐□、曹靖华、杨霁云、孙用等都还在世。而现在这百多位鲁迅亲友,多数已经去世,他们所谈的材料,也就愈加觉得珍贵,于是就编成了这本寻访录。愿这些“掘地三尺”得来的材料,献给一切希望了解鲁迅和愿意研究鲁迅的人们。只是在当时访问时,由于我还年轻不懂事,现在想想许多该问的事没有问,而这些鲁迅亲友又多已去世,也就只能留作遗憾了。

我就是调离鲁迅纪念馆后,也仍关心鲁迅事迹调查,所以这本书也是我一生心血的结晶。现在献给读者,让我们从鲁迅亲友的回忆中,以新的视角来认识一下鲁迅吧!

后记

一生奔波劳累,被浙江日报记者称为“掘地三尺”的这本《鲁迅亲友寻访录》终于出版了。

当年的调查访问,是结合工作进行的,所以在回首往事的时候,首先得感谢当时一起工作的方杰、周芾棠、章贵、王鹤招、金建青等诸位同志的支持、协助和关心。没有他们的支持、协助,是不可能取得这些成果的。

同时还要感谢其他单位和同志给予的种种协助和支持,如绍兴县政协的陈惟于、皇甫庄小学的朱佑方、徐观增、孙端小学的马培心、皋北乡政府的鲁云海和稍后一点的黄中海、裘士雄、何三元、王志静、唐志康、张五二等同志。他们的种种协助和支持,时时在我心头。

一直记在我心头的,还有一直支持我进行这一工作的老领导卢继荣、戴本妥、吴芝梅、李月兔、徐易人、王云根、李永鑫等同志。

外地一直直接或间接支持我这一工作的有王士菁、唐□、袁良骏、孙瑛、倪墨炎、周国伟、单演义、许杰、李霁野、李海文、姚锡佩、赵宪章、陈福康、潘颂德、傅建祥、虞积华、颜雄、张竞等鲁迅研究专家和著名学者。他们所给予的种种支持和协助,曾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正是靠他们的这种力量,才使我完成了这一工作。但由于当时年轻,加上经验少,现在想来,许多该问的问题,都没有问,而现在我所访问过的鲁迅亲友多已去世,多么的可惜!

绍兴鲁迅纪念馆编印的《乡友忆鲁迅》一书,给我回忆访问鲁迅亲友的情形和内容,以极大的帮助。在此向绍兴鲁迅纪念馆致以诚恳的谢意。

至于青年摄影家王养吾、过伟明、章关富和我夫人何蝶飞及子张异、女儿张款给予的种种支持和协助,只留在心里,这里就不详谈了。

2003年5月4日于云溪湖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