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势力面前,他恶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众面前,他忠实如牛。他就是鲁迅。在他五十六年的战斗生涯中,鲁迅先生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严格的现实主义手法,形神俱似的艺术形象,巧妙的艺术构思,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写出了整整一个时代。
在本书中,鲁迅研究专家吴中杰教授对鲁迅的每首诗歌每篇散文分别作了评点,并对各类文体进行综合性的总评。诗歌蕴蓄且多用典,不易为一般读者所懂,故于评点中夹以注释;散文诗用象征手法,素称难解,本书亦详加阐释。《朝花夕拾》的写法虽然平实,但含意深远,本书评点有助于读者理解其深层意义。
本书评点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鲁迅诗歌,二是散文诗《野草》,三是回忆散文《朝花夕拾》。鲁迅研究专家吴中杰教授对每首诗歌每篇散文分别作了评点,并对各类文体进行综合性的总评。
梦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评点】
鲁迅年轻时做过很多的梦。他曾经梦想医学救世:“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后来受到日俄战争画片的刺激,“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这是一个新的梦。但他一开手办杂志,就遭到失败,翻译出版《域外小说集》,也没有销路,这个梦又破灭了,使他“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呐喊·自序》)。后来的现实,对他打击更大。“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所以开始时,他“对于‘文学革命’,其实并没有怎样的热情”(《(自选集)自序》)。后来由于老同学钱玄同的劝说,这才出来呐喊助阵,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五四时期,鲁迅以小说和杂文显示了新文学的实绩,同时也写了一些白话诗,为新诗坛敲锣打鼓。与《狂人日记》一同发表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的,就有《梦》、《爱之神》、《桃花》三首。
《梦》是根据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写。青年时代多梦想,几乎是一个连着一个,所以很多的梦,趁着入睡之前的黄昏起哄。原来的梦想破灭了,马上又会出现新的梦想,所以说:“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这些梦想都是虚幻的,破灭之后会使人感到一片黑暗,所以说:“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但这些梦想却自以为很美丽,“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颜色或许是好的,但在暗地的人却看不到;而且也不知道谁在说这样的话。
不过,作者的梦想虽然破灭了,“暗里不知,身热头痛”,但是“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呐喊·自序》),所以最后又说:“你来你来!明日的梦。”使得全诗有一个光明的结尾。
P32-33
本书评点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鲁迅诗歌,二是散文诗《野草》,三是回忆散文《朝花夕拾》。鲁迅研究专家吴中杰教授对每首诗歌每篇散文分别作了评点,并对各类文体进行综合性的总评。诗歌蕴蓄且多用典,不易为一般读者所懂,故于评点中夹以注释;散文诗用象征手法,素称难解,本书亦详加阐释,故这两部分评点文字远超过本文。《朝花夕拾》的写法虽然平实,但含意深远,过去甚少阐释,本书评点有助于读者理解其深层意义。评点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反过去注家评家对鲁迅诗歌和散文诗过分政治化的拔高倾向,力求恢复其本来面貌,评出一个真实的鲁迅。
本书评点的鲁迅三种著作,《朝花夕拾》研究者较少,而诗歌和《野草》则有不少的论文和专著,特别是诗歌方面尤多。不过对于鲁迅诗歌,大都重在注释,我所见到的最早的专书,是张向天的《鲁迅旧诗笺注》和周振甫的《鲁迅诗歌注》,他们在词语的注释和典故的出处上,做了很好的工作,特别是周振甫注本,尤为周详,为鲁迅诗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者在此基础上有所增益,我的评点本也从中获益不少。评点不同于注释,着重于题旨的阐发,而不在词语和典故的说明。但对一般读者来说,旧诗毕竟难懂,所以我不能不在评点中夹一些注释,仍以简明为要,能说得清楚即可。
问题在于对鲁迅诗歌的理解。“诗无达诂”,本来对于诗意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但我觉得许多解释太政治化了,而且也太坐实了,如将鲁迅某些诗句与第几次反“围剿”斗争相联系,将《亥年残秋偶作》中“起看星斗正阑干”句,解释为他对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而且说是与此时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到达陕北有关。其实,鲁迅于1935年12月9日写作此诗时,红军刚到陕北不久,鲁迅还未必知道消息。他与茅盾发电祝贺红军长征胜利,是在次年2月。至于遵义会议之后中共领导层的变动情况,恐怕要到4月下旬冯雪峰从陕北到达上海之后,他才会知道。
这种政治化的附会,不但表现在诗歌的注解上,同样也反映在《野草》的阐释中。虽然《野草》是鲁迅前期作品,也总要竭力讲得革命化一点。这是时代思潮使然,无足深怪。问题是,这样拔高之后,其实是将实在的内容拔空了,就不再是鲁迅原来的面貌,而有些人又根据这被改造了的鲁迅来进行攻击,于是更加离题万里。
所以,目前鲁迅研究的要务,我以为是在恢复鲁迅的本来面目。我之所以要将鲁迅的主要著作依次评点一遍,就是想从鲁迅自己的著作中厘清他的思想。鲁迅精神体现在他自己的言行中,而不在别人外贴的标签上。
本书得到复旦大学“金秋”项目基金资助,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