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健康长寿?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永恒话题。
从养生角度看,健康养生的关键是保持平衡。平衡才能健康长寿,失衡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平衡是生命永葆生机、活力和青春的“灵丹妙药”。健康在于平衡,这个观点也许比生命在于运动、在于静止、在于营养,更恰当一些,更全面一些,也更切合于养生保健的本质。要健康,要长寿,要维持人体正常状态,就必须努力使自己做好平衡,做到以食养体,以动养身,以和养心,以乐养神。健康在于平衡,主要是营养平衡、动静平衡、心理平衡、内外平衡,环境平衡,本书将为您一一详细讲述。
本书从营养、运动、环境和心理这四个方面的平衡来对健康重新进行了诠释,语言通俗易懂,信息科学准确,以便帮助更多的人掌握健康的平衡法则,书中所倡导的“健康养生的关键是保持平衡”的理念是普通百姓健康生活的基石。
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杂与精的平衡、荤与素的平衡、酸与碱的平衡、冷与热的平衡等;第二部分则从动静平衡的角度介绍“以动带静,以静制动”的思想,并详述了动静细节中的平衡法则;第三部分则介绍了居家环境平衡法则,如装修、色彩、温度与湿度等。第四部分则从喜、怒、哀、乐等几大方面介绍健康心理的平衡法则。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健康,科学养生,做自己最好的健康顾问。本书可以作为关注养生的朋友们的健康枕边书。
3.帮孩子走出恐惧的阴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恐惧:怕黑;怕打雷;怕狗;怕猫;怕老鼠;怕坏人;怕屋子里有妖怪;怕鬼……
无论3岁的孩子还是6岁的孩子,几乎都有恐惧的事情。有些孩子会对任何新的或不同的东西产生恐惧,有的孩子害怕动物,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喜欢小动物而害怕吸尘器的噪声,但不管是害怕什么,有些恐惧不久就会消失,而有些恐惧却会在孩子的某个年龄段变得非常严重。
孩子的各类恐惧,是成长过程中必然伴有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恐惧就无关紧要。相反,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并不等于将他们与所有可怕的事物隔绝,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孩子完全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长大了也会很脆弱。一旦灾难或不幸到来,他们就会垮掉,因为他们无力承受,也不知怎样应付。”
7岁的丽丽突然离家出走,因为她午睡醒后,发现家中无人,顿时感到非常害怕,便拉开房门冲了出去;7岁的强强一看到医生就吓得往后跑;5岁的月月没有妈妈陪伴就不肯睡觉,她怕黑……孩子们的恐惧,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
(1)恐惧自然现象
一天,妈妈和小云在公园游玩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妈妈连忙带着小云到附近的商店里躲雨。阴沉的天空中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紧跟着传来一串闷闷的声音,跟着一声巨响,惊雷似乎就在屋顶上炸响。小云吓得脸色发白,一个劲往妈妈怀里钻。
隆隆的雷声大作,孩子感到恐惧,是非常自然的表现。年龄幼小的他们对于很多自然现象都可能产生恐惧心理。例如打雷、闪电、黑暗等等。其实就算是大人,也会对某些自然现象产生恐惧。
对于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家长首先要温和地安抚,并用简单浅显的道理向他解释,让孩子明白雷声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打雷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这样孩子就会慢慢了解雷电,慢慢地就不再感到害怕了。
(2)受恐吓
3岁的祺祺不知从何时起变得很怕狗。有一次妈妈带她去看姥姥,姥姥家里养了一条藏獒。祺祺一看到藏獒就吓得直往妈妈身后躲。小表哥不以为然,牵着藏獒举到她面前,祺祺马上就吓哭了。原来妈妈曾经因为祺祺晚上不肯按时睡觉,经常说“要是不乖乖睡觉,就会有一条狗悄悄走进来,张开血盆大口咬你……”
一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会采取吓唬的办法,孩子害怕什么就说什么,猫啊狗啊大灰狼啊鬼啊。这样的吓唬手段,往往“立竿见影”,父母也就乐于重复使用。但孩子太小,长期被这样吓唬,就会使得神经总是处于紧张状态,等见到真人真物,就会表现出像祺祺这样的举动。有些孩子还可能因此对成年后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家长要避免用吓唬的方法来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
(3)怕黑
8岁的晶晶害怕黑暗。从懂事开始,她就一直不敢单独睡觉,上厕所都要有人陪才敢去,特别是晚上的时候,她总是“怕黑”、“怕鬼”,如果没有人陪同,她就一直忍着,甚至尿裤子。天一黑,她就要求每间房子都亮灯,独自在黑暗中入睡就更谈不上了。
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或淘气时,会用“鬼”来吓他,或是将孩子关在黑暗的地方,如小房间、厕所等,借以处罚、警告孩子,此方法容易让孩子产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绪。大部分孩子的恐惧,其实都可以由父母亲的陪伴或是情感上的支持,给予安全感而得到缓解。如孩子害怕黑暗,父母可以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增加面对黑暗的勇气。或是为他点一盏小夜灯,或是在孩子活动的每个角落,都保持明亮的光线。家长不要过分地讲一些令人恐惧的故事。对于孩子来说,就算没有这些可怕的故事,生活中的恐惧也已经足够多了。父母还可以通过多拥抱或爱抚、给予情感关怀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克服怕黑的心理。
(4)怕看医生
小东一直非常害怕医生,看到医生的白大褂,就会吓得躲藏起来,甚至发抖。
孩子恐惧看医生的原因很可能与大人的态度有关。仔细想想,您是不是对孩子生病、看医生和打针表现出特别的忧虑?这些就是孩子对医生产生恐惧的根源所在。不要再在他犯错时,拿“生病”和“打针”来吓唬他,可以交换角色做“医生和病人”的游戏,让他体会在医生的帮助下,病人症状的改善,甚至让他了解没有医生的帮助,病人有可能死去这个客观事实。
(5)怕做噩梦
小南最近有些古怪,每次睡觉前都磨蹭着不肯上床。实在是困得不行了,才沉沉睡去。有一次,妈妈经过他的睡房,突然听到小南尖叫了一声,推开门一看,小南还在沉睡。原来他正在做噩梦。
原来最近小南在看一些图画书时,上面经常出现毒蛇等可怕的动物。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妈妈询问了专家后,就减少了小南看这些图画书的频率,增加了一些正面题材的书。同时告诉他,毒蛇距离我们很遥远,虽然可怕,但不会跑进家里。而且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妖怪。况且有爸爸妈妈保护他,就更不怕这些东西了。小南从此后就再没有做这样的噩梦了。
(6)怕见生人
小强从一岁起,就害怕见生人。妈妈以为他只是性格内向,长大后就好了。但令人不安的是,10岁后,他仍然躲避生人,拒绝与生人交谈。请教专家后,妈妈才意识到孩子得了轻微的社交恐惧症。
为了帮助孩子,有意识地把他带到一些社交场合,并且引导他与别的孩子相比,让他发现自己并不比别的孩子差,培养他的自信心。孩子一岁以后就应该习惯于见生人并接受抚爱特别是七岁以后,让孩子毫无拘束地与生人见面,要比让他安静地呆在房间里好得多,这位妈妈在孩子小时候忽视了这一点,所幸的是,她后来终于醒悟了。
我们不可能指望孩子对什么也不惧怕。即使是成人,也会有很多恐惧。但成人的长处在于善于控制和克服恐惧。对于孩子,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帮助他们培养起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并教给他们恰当的方法,对付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恐惧。
心理学上有一种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儿童有保护地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儿童对猫存有恐惧,家长就可以先在远处让孩子观察猫的举动,同时告诉孩子,小猫如何如何可爱,如何如何通人性,如何如何温驯等。经过几次,孩子适应之后,就可进一步缩短距离,直到让孩子最终敢于去抚摸小狗。如果孩子比较抗拒,也不要强迫他,多试几次,他逐渐就不再害怕猫了。
首先应该学会克服自己的恐惧。在同孩子的交往中,要努力地把“害怕”这个词从词汇表中清除出去。家长把恐惧“传染”给孩子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多得多。家长们应该更自信地对待孩子,无忧无虑地同他们玩耍、嬉笑。家长的参与、给孩子的安全感,足以让他驱逐一切恐惧。
当孩子表现出恐惧时,家长应该表现出同情,而不是责备。应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气氛,使他们随时都能自由地、毫不拘束地与大人交流思想感情,而不用担心遭到嘲笑或压抑。
专家提示:要做孩子的表率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会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如怕动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这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辅之于正确的表率,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就会逐渐变得自信和胆大。切忌用孩子恐惧的对象来恐吓孩子,否则孩子受过恐吓会形成条件反射,加重恐惧反应。P249-251
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它是宝贵的,但也是脆弱的。生命在于什么?有人说在于运动,当然,这是尽人皆知的名言。运动促进新陈代谢,给人以舌力。古代医学家华佗就非常重视锻炼,创立了五禽戏。他对其弟子说:“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其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强调了生命活动中运动的重要性。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乌龟活千年的奥妙就在静字上。静下来时,可以用自己的心,造一道坚固的屏障,隔断外在的世界,拒绝尘世的纷扰,既可以治疗疾病,又可以养生长寿。也有人说,生命在于营养,吃得好,喝得足,适时进补,何愁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确,孕育于母体中的胎儿,其一切营养由母亲通过血液来提供。当胎儿离开母体来到人世时,开始靠哺乳,然后靠进食来获得各种营养。经过十几年的生长、发育,从婴儿、幼儿直至成年,这个人就是由他所吃进的营养素组成的。这些说法,都有些道理,又都不是很有道理。人的生命是自然界中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生命从何而来,生命又往何处去,人类探索了几千年,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完整的答案。
怎样才能健康长寿?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永恒话题。中国历代王朝的三百多个皇帝,活到古稀之年者仅有武则天、乾隆等九个皇帝而己,其他都短命,平均才四十一岁。按理说,他们生活优裕,营养充足,但寿命却不比普通老百姓长,这是为什么呢?由此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健康并不是单纯地决定于某一因素。
从养生角度看,健康养生的关键是保持平衡。平衡才能健康长寿,失衡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平衡是生命永葆生机、活力和青春的“灵丹妙药”。健康在于平衡,这个观点也许比生命在于运动、在于静止、在于营养,更恰当一些,更全面一些,也更切合于养生保健的本质。要健康,要长寿,要维持人体正常状态,就必须努力使自己做好平衡,做到以食养体,以动养身,以和养心,以乐养神。健康在于平衡,主要是营养平衡、动静平衡、心理平衡、内外平衡,环境平衡,本书将为您一一详细讲述。
世间万事万物,都讲平衡,都求平衡,没有平衡,就没有稳定,就没有生存环境和空间,就不能成长和发展。一个健康的人,必然是在营养、动静、心理、环境等方面经常维持平衡的人。希望读者在阅读完此书之后能够充分领悟健康之中的平衡,努力做到心理平衡、充足休息、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在平衡的法则里享受生命的精彩。
本书由顾勇、陈丽娟、罗凌、顾菡、汤仁荣编写。